|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好消息!好消息!给中国长脸了
点击:  作者:中国搜索    来源:中国搜索 微信号  发布时间:2022-01-09 09:23:24

 

还记得位于贵州的那口大锅吗?它又在持续不断地出一些好菜了!

 

被誉为中国天眼的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通过国家验收近两年来和向全球开放共享近一年来,交出了一份让国人振奋的成绩单

 

 

20211219日拍摄的中国天眼全景(维护保养期间摄,无人机照片)。

 

好消息传来,202216日,基于中国天眼FAST)的最新重大发现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杂志以封面文章形式正式发表,这也是FAST成果首次登上《自然》杂志封面——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庆道冲、李菂领导的国际合作团队对于FAST中性氢谱线测量星际磁场研究取得的巨大进展一经发布,瞬间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瞩目。 

 

 

16日《自然》杂志封面。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供图

 

01”的突破

 

16日登上《自然》杂志封面的这篇论文,是一项令国际天文学界振奋的发现。

 

据悉,中性氢是宇宙中丰度最高的元素,广泛存在于宇宙的不同时期,是不同尺度物质分布的最佳示踪物之一。对中性氢进行探测、研究,对于理解暗物质、暗能量属性,解读星系形成和演化过程等具有重要意义。

 

由国家天文台庆道冲、李菂领导的国际合作团队采用原创的中性氢窄线自吸收(HINSA)方法,利用FAST首次获得原恒星核包层中的高置信度的塞曼效应测量结果,这是利用原子辐射手段探测分子云磁场的从01的突破,为解决恒星形成三大经典问题之一的磁通量问题提供了重要的观测证据。

 

 

FAST首次测得中性氢窄线自吸收塞曼效应,帮助解决恒星形成经典难题之磁通量问题(李书瀚 制)

 

FAST拥有无与伦比的灵敏度及优良的光路设计。在该研究中,FAST探测到的磁场强度只有地球磁场的十万分之一,比恒星形成标准模型预测的磁场强度弱至少34倍。探测结果揭示分子云在致密云核阶段即可超前达成磁超临界状态,这意味着可能存在比标准模型更有效的磁场耗散机制使得恒星形成提前发生。此成果代表FAST在星际磁场相关的研究已具备国际领先地位,有望拓展中性氢窄线自吸收方法成为星际磁场测量的重要系统性探针。

 

据介绍,研究团队将通过FAST中性氢星系巡天,预期探测到10万个以上星系的中性氢谱线,目前已完成数据处理相关准备工作,即将开始大规模的宇宙大尺度、局部宇宙、星系间、最邻近星系等不同尺度的巡天。

 

 

15日,在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FAST运行和发展中心首席科学家李菂介绍FAST在中性氢领域的最新重大成果。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摄

 

2个月成果超越过去10

 

1652次,打破观测纪录、捕捉到迄今最大的快速射电暴爆发事件样本……这是由李菂等领导的国际合作团队利用中国天眼探测取得的另一重要成果。

 

快速射电暴是目前已知宇宙中射电波段最明亮的爆发现象,起源未知,也是当今最大的天文热点前沿领域之一。目前已有数百例快速射电暴被探测到,其中仅少数呈现出重复爆发的现象。

 

2019810月, 由国家天文台李菂、王培、朱炜玮领导的国际合作团队利用中国天眼,对编号FRB121102的快速射电暴、也是人类所知的第一个重复暴进行观测,在约50天内探测到1652次爆发事件,成功捕捉到迄今最大的快速射电暴爆发事件样本,超过此前快速射电暴领域所有文章发表爆发事件的总量,首次揭示出快速射电暴爆发率的完整能谱及其双峰结构,该成果论文已于20211014日在《自然》杂志发表。

 

 

李菂研究员接受新华社中国搜索专访

 

李菂研究员介绍称,快速射电暴首次发现是在2007年,中国加入这个领域是在2016FAST建成启用之后,真正在该领域具有占据优势的核心观测能力,是从2020FAST转入正式运行才开始,虽然我们进来比较晚,但正在迅速追赶和超越。

 

 

FAST运行和发展中心首席科学家李菂。新华社中国搜索 宋家儒摄

 

中国天眼硕果累累

 

2020111日通过国家验收至今的近两年时间里,中国天眼运行效率和质量不断提高,依托FAST取得一系列重磅科学成果:

 

 

同时,2021331日,FAST正式向全球开放共享,向全球天文学家征集观测申请,此次征集收到来自不同国家共7216小时的观测申请,最终14个国家(不含中国)的27份国际项目获得批准,并于20218月启动科学观测。

 

据文汇报报道称,科研团队透露 ,“FAST已经到了多出成果、出好成果的阶段,中国天文学家将用好这一观天利器,将中国天文学推向世界前沿。 FAST计划再用八到十年时间把银河系看穿

 

李菂研究员曾表示,“南仁东老师曾说过,FAST既代表着科学家们在射电天文这个领域的雄心壮志,也是中国天体物理和天文科学从追赶到超越的一次努力。

 

中国天眼历经20多年艰难建设

开启了探索地外文明的征程

如今科研成果硕果累累

也让网友们分外感慨

纷纷缅怀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

 

 

不仅仅是南仁东

纵观时间长河

一个个身影前赴后继

一次次科学技术

创新突破的背后

是一代代科学家

久久耕耘的付出与坚守

向南仁东先生致敬!

向中国科学家致敬!

 

来源:中国搜索微信号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 好消息!好消息!给中国长脸了

    2022-01-09
  • 内容 相关信息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