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盛夏时节,海军工程大学的一间实验室里,有人正伏案书写,桌上堆满了一叠叠机械图纸,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完全没注意到有人进来。
“肖飞老师,有个大消息要告诉您!刚刚我们得到消息说,国家已经批准授予你一等功了!正式通知马上就来,恭喜您嘞!”
一个年轻小伙走进来大声嚷嚷道,恨不得让全世界听到这个好消息。
桌前的中年人转身,也情不自禁地笑起来,他呕心沥血数十年光阴,一心投入改进国家海军的舰艇制造技术上,最后终于成功制作了高端发电系统。
回首当年,肖飞无比庆幸自己当时做出的抉择——放弃来之不易的博士学位,从一个小小的实验员做起,脚踏实地攻克各种难关,这才有了功成名就的今天。
肖飞心潮涌动,好像又回到了那段为了科研攻关上山下地熬通宵的激情岁月,不一会儿醒过神来,他又转身投入了眼前复杂的测算中。
参加科研,偶遇难题
肖飞出生于1977年1月,小时候尤其喜欢军事,每天准时守在电视机前看军事频道,路过商场时总会对里面的飞机、坦克模型爱不释手,那时他便立志,长大之后一定要为军事事业做贡献。
志气蓬勃的肖飞努力学习,成功被武汉海军工程大学录取,进一步地接触到军事,这是他辉煌传奇人生的第一步。
2002年,完成本科和硕士学业之后,肖飞希望能在军事领域更深刻地钻研,探索出一片崭新的广阔天地,于是他又顺利地考上了博士。
在这时,肖飞得知了一个消息。海军工程大学的马伟明教授正在招揽人才,进行重要的科研任务。
马伟明院士的科研成就硕果累累,肖飞想要跟随这位权威专家一起搞研究。
为了抓住这个难得的实践机会,参与马伟明院士带领的国防装备课题,肖飞果断提交了申请,但这也意味着他将自愿放弃来之不易的博士进修机会,而去当个研究所实验员。
许多人因此都无法理解,毕竟大家眼里的实验员只是个微不足道的小角色,平常就是做实验、整理资料、打杂、帮下手,完全比不上前途光明、极可能飞黄腾达的博士。
而且将来学历上与同学相较也低人一等,轮到分住房和评职称的时候也会落于人后,这种抉择正常人不会做,不少人来劝他别当“傻子”,好好搞学习。
但是肖飞明白,马伟明院士所领军的舰载电力系统课题对我国的国防安全至关重要,我国每年都会安排科研专家聚力突破相关技术难关。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马伟明正在为了国家的军事事业而奋斗。
舰载电力系统关系到海军的船舰功能运行,影响着海上军事行动的能力,西方国家始终把这方面的高水平技术作为核心机密,捂得严严实实,因此中国只能使用落后的传统动力模式。
对于我国来说,如果不能尽快掌握舰艇的“电力推进系统”技术,那么就会大大降低中国海军在战备领域的优势。
肖飞深知,马伟明的科研队伍正是要致力于改变这一局面。
最后,肖飞给父亲打了通电话问询意见,电话那头短暂地沉默了几秒,才响起声音:“你要追求梦想,那就努力拼命,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任,成为这一行这一业的中流砥柱,为国家做贡献!”
父亲的理解支持让肖飞底气倍增,他最终加入了马伟明教授的国防科技实验室,成为研究船舰综合电力技术的一分子。
开启新副本的肖飞遇上的首个难题就是“高速感应发电机系统”,西方一直对中国进行这方面的技术封锁,很少公开相关资料,因此在中国找不到参考资料,这对此项技术的研究影响重大。
面对这种困难处境,肖飞不断实验总结经验,他在多次实验中发现始终无法更好的调节输出电压,发电机因此不能保持连续稳定工作,实验数据产生了肉眼可见的误差。
为了踢走这块绊脚石,肖飞请教了导师马伟明,从他那里得到了一些思路。
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认为可以采取“电力电子励磁技术”,这是一个十分具有创新精神的想法,此前并没有人按照这种思路来研究过。
但问题在于这项技术中有一道关键程序,中国还没能掌握这项技术,这在国内找不到任何参考,可谓是一片空白。
国外的学术期刊上对此倒是有相关解说,肖飞按照其中的公式进行理论推导,发现得到的数据总是自相冲突,于是肖飞不厌其烦地反复核算,可惜的是,始终没能得到正确结果。
同事们在实验室里总能看见他锲而不舍的身影,他一次又一次地探索着实验的突破口,经常忙碌到半夜两三点。
肖飞极尽所能研究,却始终一筹莫展,深感挫败的肖飞濒临放弃。
直面失败,敢于吃苦
在这个时候,他突然想起了马伟明院士的谆谆教诲:
“把科研当做终生目标的人,会把失败看做司空见惯的事情,失败并不让人感觉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历经无数次失败后放弃,失去了可能近在咫尺的机会。”
后来肖飞振作精神,理清了思绪,他脑子里飞快运转,开始怀疑这并不是自身产生的失误,而是这个公式有问题。
于是他立刻抛弃了之前国外的公式,开始着手建立自己的演算方法。
在无数次审视实验数据后,肖飞终于找到了其中窍门,研究出了一道属于自己的全新公式,他也因此顺利完成演算,填补了电力电子励磁技术上的漏洞,打破了“国外期刊上的都是权威”的这一普遍认知。
这一年,年纪不过二十五岁的肖飞在取得如此重大的成绩时,迅速受到了相关领域一众泰斗的赞赏和鼓励,但肖飞没有任何自得自满,他把那份喜悦转化成为了对科研工作的饱满热情。
曾经的科研愣头青在经历失败之后,终于明白了失败和成功一样重要。当自己理解了把事情做坏的办法,才会知道把事情做好的办法,重要的是在失败中总结经验,发现新思路,方能离成功更进一步。
做科研当然离不开参考前人的成果,但要敢于怀疑、敢于探索,心怀破除刻板成见和权威认知的勇气,不把思维囿于前人经验所形成的定势思维圈中,才会取得突破。
那次经历以后,肖飞在科研中再也没有被突如其来的失败打倒意志,尽管挫折磨难再多,他都能咬牙忍受,甘心吃苦,直到问题解决的那一刻。
实验室里面的刘德志教授盛情夸赞肖飞:
“说到吃苦,肖飞这种服从安排,肯牺牲个人利益的年轻人太难得了!实验室里青年众多,肖飞在其中绝对是出类拔萃,非常了不起!”
正是肖飞为了科研事业而牺牲个人利益,才能得到老辈的认可,获得各种技术突破。
他为了科研从不吝于吃苦,克服了许多艰难险阻,最终成功完成一项项任务。
他和团队曾经为了实地开展风力发电项目测试,经常跑到荒郊野外的风力发电厂。
有一次他们来到了福建漳州的漳浦县做实验,碍于当地简陋的条件,他们只能一起挤在山下租借的农民家中,在山上的风力发电厂附近自己搭窝棚搞测算研究。
风力发电厂位于深山老林里,肖飞每天都要带领队员跋涉过崎岖陡峭的山路,稍有不慎就会摔伤,而且他们还要忍受无孔不入的蚊虫和闷罐子般的湿热天气,但他从没抱怨和心生悔意。
他总是拿着柴刀走在队伍最前方,把斜探出来的荆刺细心砍掉,窄窄的泥巴路上深嵌着一行人的脚印,延绵到山顶。
除此之外,肖飞在研究潜艇电力系统遇到突发短路故障时,果断承担起攻关任务,衣不解带守在仪器旁边,连续工作了六十多个小时后,满脸憔悴,生出两个硕大的黑眼圈。
尽管肖飞满身疲倦,眼睛里布满了红血丝,心脏砰砰砰跳得厉害,也坚持要搞完工作再休息。
终于经过几天不眠不休地忘我努力,肖飞成功完成了任务。
尽管这些困难肖飞都能一心一意地努力克服,但工作与家庭的冲突也让他焦头烂额。
在他妻子怀胎十月即将生产的关键时刻,肖飞有十分重要的项目需要开展不容耽搁。
一边是守护家庭,照顾妻子,这是他身为男人的担当;一边是守护国家,攻坚克难,这是他身为中国人的担当。
肖飞摒去杂念,决定舍小家为大家。等到孩子顺利出生之后,他便迫不及待地告别家人,奔赴自己的战场,且当时的他,并不知要奋战多久,才能再度回家。
临走之前,长辈们都十分怨怪他,说他心里只有工作。
虚弱的妻子躺在床上凝视着他,眼中充满了不舍,大家都希望肖飞能够在这个关键时刻多留几天陪陪家人。
肖飞内心歉疚,但又不得不离开,核心技术的攻关程序必须要立马进行,时间不等人。他轻柔地抱起婴儿吻了吻,向妻子告别之后,义无反顾地转身离开,焦灼地想马上赶到研究所。
如此无私刻苦的肖飞,在导师马伟明的引导下一步一个脚印,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打破西方对舰艇发电相关高端技术的垄断局面。
这些项目没有一件可以一蹴而就,都是肖飞筚路蓝缕,在国内缺乏资料的局面中不断啃下“硬骨头”,最终才能顺利完成的。
这些任务不仅重要而且必要,每件都是与时间赛跑的工程,它们涉及到国防科技的基础性和前沿性问题,只有抓紧时间突破难关,才能增强军事能力,保障国防安全,提升国际地位。
越早掌握“真理”,才能越早觉醒实力,才有对来自四面八方的攻讦进行回击的底气,有与超级大国平起平坐公正交流的实力。
网络上有句玩笑话:“穷则搁置争议,达则自古以来”,这句话不是什么正经道理,却显示出拥有核心技术,对国家发达的重要性。
因此肖飞才不遗余力地投身于科研中,不断接手攻关最困难的技术项目,他像蜡烛一样拼命燃烧自己,融化着封住高端核心技术的凝冰。
攻克难关,国家认可
肖飞在自创公式、解决电力电子励磁的难题之后,没有立马投入旷日持久的“高速感应发电机”项目,而是创造性地运用这项技术,迅速研究出永磁直驱风力发电变流器,功率高达两兆瓦。
他掌握了这项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还将原本存在漏洞问题的西方技术更上一层楼,攻克了这个国外也没完成的世界性难题,自此也打破了国外风力发电技术公司的垄断局面。
国内再也不用忍受极其苛刻的进口条件和高昂的技术服务费,一改之前的被动局势,甚至还凭着肖飞改进后的电压谐波压了外国产品一头,国外相关产品的价格迅速崩盘。
以此同时,国家抓住机会对价格断崖式下跌的风力发电核心部件大举采购,节省了十多亿元的采购费用,这都要归功于肖飞的科研成果。
导师马伟明情不自禁地夸赞肖飞这个优秀的孩子“有另辟蹊径的思路,也有自主创新的胆量,更有进军新兴领域的勇气”。
掌握了电力电子励磁技术,发电机的电压问题得到了解决,肖飞又继续投身于此前未完成的“高速感应发电机系统”的科研项目和生产应用中。
他不辞辛劳承担起一整条产业线的任务,成了个“全能高手”,从理论到实践,他都亲自处理过,脚踏实地地处理这项久攻不破的项目。
肖飞在研究所是科研人员,绞尽脑汁搞技术开发设计;在工厂又是技师工人,亲自指导参与机器的生产制造,整个工艺制作流程中的两百多个实操步骤肖飞都会经手。
在整个团队历经好几年的不懈努力下,他们终于把各项参数达到标准的高速感应发电机生产出来,中国军舰的电芯由此诞生。
这项技术成功获得了国家专利,即使是放在世界范围内,也达到了顶流水平。
只要装配上这套新型发电系统,舰艇就可以全部使用电力推进,再把能源过剩地方的直流电转移至能源不足的激光和电磁轨道炮等高能武器上,将会大大提升作战能力。
连欧美都还在使用传统的交流电系统,其体积大、浪费多、不稳定,因此当中国研发出了这项领先技术,在当时引起了巨大轰动。
肖飞团队的新型发电系统很快被应用在了海军的各种舰艇上,治好了我国船舰的“心脏病”,其性能和威慑力迈上了新台阶,先进于欧美一截,大幅提升了在我国这方面的国际地位。
鉴定专家们一致认定:“此项技术已达标国际先进水平,是货真价实的‘中国电芯’”,肖飞因此斩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不久之后,国家还给肖飞颁布了代表重大科研创新成果的“何梁何利奖”,表示对他这项成就的高度赞扬。
这项技术军用之后开就始筹划民用推广,无锡赛思亿电气公司建造的商船“雄程天威1号”上就正式使用了新型发电系统。
船上全面装配了肖飞的技术成果,是真真正正的“中国芯”。它运行良好,可以在出现波峰的四级海况上正常作业,获得了国内多项第一。
赛思亿公司称,“这份成果标志着高端技术的民用普及推广指日可待了!”逐步发展成熟的新型发电技术可以在各个领域产生作用,将会是中国科技史上的一块里程碑。
肖飞的科研成果得到了业界和解放军统帅部的认可,统帅部发布通令为他奖励一等功的最高荣誉,“肖飞的重大科研成就,为中国海军发展提供了重要贡献,记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等功!”
一等功在和平年代是极其难拿到的,只有功勋卓著,对国家做出巨大贡献和影响的人才有资格获得。
部队上的战士们这样形容:“一等功,拿命换;二等功,有伤残;三等功,流大汗”,更通俗的理解是:“三等功站着领,二等功躺着领,一等功家属领”。
许多一等功只能在死后被追授,活着的一等功极其少见,二等功和三等功相比其更容易获得。
而肖飞拿到了一等功,足以充分说明他为中国国防事业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肖飞在风华正茂的年纪甘心吃苦,耐得住辛劳和寂寞,他的脑袋里充满着知识和智慧,他的心灵中洋溢着无私与执着,中国在这样优秀的一代代人才的建设下变得越来越好。
来源:第一战场拆解官今日头条号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25岁解决世界性难题,让中国舰船领先欧美的肖飞,究竟有多牛?
2021-11-23•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