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是怎么混进学术圈的
小伙伴们大家好!我是傅正,本着“勇于挖坑,敢于填坑”的精神,我这个系列跟大家聊聊胡适是怎么成为一代大师的。
先要申明一点,我做这个系列视频是受到很大压力的,因为胡适这个人已经被高度符号化了。当年蒋介石政权为了把自己塑造成“自由世界的桥头堡”,需要胡适这样一个吉祥物。更重要的是,我们这边在50年代有过大规模地批判胡适运动,等到了80年代这段历史反而让胡适成为了圣人。胡适当年被批判过,你现在再敢批判胡适就是反自由反民主反现代。
大家要是有机会去台北胡适纪念馆看看就知道了。台湾本地人是不来的,留言簿上全是一些大陆访客写的“自由民主万岁”“中华民国万岁”之类的口号,想学人家台湾人写繁体字,好不容易把“国”写成繁体了,一不小心又把“万”写成简体,非常搞笑。
凭什么胡适能够代表自由民主现代?两者没有必然联系。事实上,当年批判胡适的大多数人都是真心诚意的。为什么我敢这么肯定,大家听完这系列就明白了。
不可否认,胡适对于新文化运动是有很多贡献的。大陆很多胡适粉觉得繁体字才是正字,然而胡适晚年恰恰密切关注新中国的简化字改革,并对此赞不绝口。能够撇开成见,赞扬新中国的汉字改革,这点还是值得肯定的。
这个系列的主线是胡适如何成为民国大师的,或者说胡适的“大师”之路,其实胡适本人是好是坏倒在其次,关键是我们可以通过他看看民国学术界的生态,思考思考学术跟政治的关系。
我先强调两点:第一,关于胡适丰富多彩的私生活。关于胡适的私生活,网上有不少爆料。我认为应该历史地看待这点。当时是一个旧道德开始崩溃,新道德还没有建立起来的时代,当时人们也不知道独立自由或个性解放的边界在哪里,往往会打着自由解放的旗号干很多出格的事情。
赵元任的老婆杨步伟在一本叫作《杂记赵家》小书里就提到,民国初年一群留洋学生,其中有些人成为了国民大师,他们时髦地打着“反对包办婚姻”的旗号离婚换老婆。有人自己换老婆不算,还乐此不彼鼓动别人换老婆。因此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会有某个新派诗人为了一场虚无缥缈的爱情就非离婚不可,丝毫不管自己的原配正在怀孕。这位绿油油的诗人压根儿不知道陆小曼是胡适的情妇,还是那句话,他徐志摩算老几!
胡适当然没有离婚,却成功做到了“家中红旗不倒,家外彩旗飘飘”。出轨对象涉及不同国籍各个群体,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陆小曼、曹诚英、朱毅农等中国人以外,还有很多国际友人,最出名的是韦莲司,其他还有房东哈德门太太,他导师杜威的情妇罗慰慈(师徒俩共用一个情妇,贵圈真乱)、甚至包括著名记者史沫特莱等等。史沫特莱就说胡适有“极强的生物冲动”,吹嘘只要她乐意就可以把胡适搞得家庭破裂。
强调一下,对于学者和政治人物,不能简单的以私生活是否检点来衡量。汪精卫的私德不错,但他是个毋庸置疑的大汉奸。陈独秀私生活不大检点,但他仍然是了不起的革命家。所以我不再叙述胡适的私生活,如果大家真的很感兴趣,可以看一本题为《星星、月亮、太阳》的书,这本书的副标题是“胡适的情感世界”。这不是一本单纯的八卦书,而是一本考据性很强的学术著作。正是这本书的作者,一个叫江勇振的人,严厉批评今天的胡适研究有浓厚的“胡适说过就算主义”。
胡适说“宽容比自由更重要”,就证明胡适就一个很包容很自由的人?胡适说“拿证据来”,就证明胡适的学术很严谨很重材料?如果这种搞法行得通,美国政客不都成白莲花了吗?
事实上,胡适在私下谈及他跟别人的学术观点分歧时,特别喜欢用诸如“对垒”、“打仗”、“大获全胜”、“杀得对方片甲不留”,这样的人你说他很自由很包容?
所以第二点,我要强调,评价胡适,不能只看他的片面之词,必须结合他的实际行动和人际关系。
胡适经常打着他导师杜威的旗号,但事实上真研究杜威哲学的没有一个看得起胡适,胡适鼓吹的许多东西正好是杜威所反对的,李泽厚就讲过,胡适没有怎么学来杜威的哲学。胡适教训人的时候喜欢说“两三百年来的科学证明了什么什么”复旦大学哲学系的张汝伦教授就指出,“两三百多年前”早已经不是他胡适想象的那个样子了。
很多人说胡适最了不起的贡献是提出了“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科学方法论。我们摸着良心问问自己,这不就是一句屁话吗,算哪门子方法论?你写学位论文的时候,说自己的研究方法是“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看导师给不给你过关!
所以这些吹牛逼的话都是不能相信的。事实上,胡适是一个很善于掩饰自己的人。其实看胡适的日记和回忆也一样,不能凭借他的片面之词就下定论,事实上胡适往往言行不一,说的话跟实际行动是相反的。
我们现在进入今天的主题:胡适是怎么在北大立足的?或者说他是怎么靠自己出色的演技傍上北京大学那些江浙派学者的?
首先,我介绍一下胡适早年生平,以及他是怎么成为一名精神美国人的。
胡适本来的学名叫作胡洪骍,从小读的是新式学堂,而不是传统私塾,注意我之所以提及这点,是要告诉大家,胡适是没有经过系统的旧学训练的。
1910年的时候,他用“胡适”这个名字考取了官费留美名额,开始了赴美学习的生涯。那个时候正好是美国排华的高潮,后来被美国政客记者吹捧上天的第一夫人宋美龄,当时在美国因为一张中国人的脸孔而遭到歧视,进不去葛雷仙中学。
初去美国的胡适还是非常爱国的,比方说轮船途径日本,就引发了胡适的感慨。他在某封给友人的信中说道:
过日本时,如长崎、神户、横滨皆登岸一游。但规模之狭,地方之龌龊,乃至不如上海、天津远甚。居民多赤身裸体如野蛮人,所居属矮可打顶、广仅容膝,无几、无榻,作书写字,即伏地为之,此种岛夷,居然能骎骎称雄于世界,此岂[非]吾人之大耻哉!
这番话真实地描述了当时日本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赤身裸体如野蛮人”,住的地方一抬头就能撞到天花板、狭小得仅能放下膝盖,果然小日子过得不错。要知道长崎、神户、横滨还是日本的发达港口地区,还不是农村。连这样的国家都能成为世界强国,中国有什么不行的呢?
可以说,这番话表现了一个海外游子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但可惜的是,胡适到了美国以后,很快就成为了一名“精神美国人”。
1914年4月9日,几个美国水兵在墨西哥港口闹事,被墨西哥警察逮捕,当然很快就被释放,并得到了墨西哥当局的道歉。然而就是那个道德牌坊树得特别高的威尔逊总统仍然不依不饶,抓住这个借口派兵入侵墨西哥。这毫无疑问是个侵略行径。胡适怎么说的?他在7月14日的日记里写道:
墨西哥久为世界患,美政府持不干涉主义,至辱及国徽,忍无可忍,始令水兵在Vera Cruz登岸,据其城,以绝卫尔泰(按,墨西哥总统)军械来路。
弱小的墨西哥“久为世界患”,侵略的美国政府反而“持不干涉主义”,这什么逻辑?
1915年,日本政府提出“二十一条”,留美中国学生群情激奋。这时胡适写了一封《致留美学界公开信》,挖苦中国留学生“都已完全昏了头,简直发了疯”。
我之前的视频讲到,胡适嘲笑学生运动是一群爱国贼盲目排外。有些人批评我冤枉胡适,说胡适根本没有讲过“爱国贼”这个词。
不好意思,我向大家道个歉,胡适确实没有讲过“爱国贼”这个词,这是我概括的。胡适本人用的词叫“爱国癫”,发癫的“癫”。
为什么一个热血青年,到了美国就变得如此油腻呢?
其实胡适出国后的转变很能反映出中国知识分子的通病,总是一副乡下人进城的自卑心态,生怕被外国人觉得封闭愚昧落后,所以要拼命在洋人面前表现出自己很懂自由民主、很懂普世价值。总之,要在洋人面前表演得像一个洋人。这种自卑心理一直影响到今天中国知识界,不过我相信广大90后00后的学者成长起来,可以克服这种自卑心理了。
胡适就是一个很善于表演的人,我们很容易被他的演技所迷惑,而看不到他真实的东西。世界主义者和精神美国人,只是他日常表演的一部分。
其次,胡适日常表演的另一个部分,他是怎么把自己装成一个考据学家和科学家的。
我们都知道,胡适之所以能够受聘于北京大学,跟他的新文学主张有很大的关系。还在美国留学时,胡适就尝试改良诗歌,他把自己创作的新诗寄给同乡梅光迪,大概就是“两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之类的。梅光迪看完以后给胡适回信:感谢你让我想起了儿时的莲花落!你这不是诗歌革命,而是“革尽古今中外诗人之命”啊!
老实说,胡适的旧体诗、格律诗写得还是不错的,至于新诗怎么样?给诗歌发展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我不研究文学史,不做评价。
但是他跟梅光迪的另外一场争论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了。争论的内容是程朱理学和颜元、戴震相比,孰优孰劣。戴震不用多说了,就是那个乾隆时期批判程朱理学“以理杀人”的大学者。简单介绍几句颜元。颜元是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跟黄宗羲、顾炎武是同时代人。
他一生主张身体力行,猛烈地批判程朱理学空谈心性。值得一提的是,颜元在57岁的时候跟商水大侠李子青比武,折竹为刀,几个回合就击中李子青手腕,把他的武器打掉了。这一下让李子青佩服得不得了,让自己儿子拜颜元为师。这人既是个大思想家,还是个武林高手,军事、农业无所不通。
到了清末时期,在章太炎等人的重新诠释下,颜元、戴震因为批判程朱理学,就成为了当时很多读书人心目中的启蒙思想家。这股风气也影响到了在美留学生,比如梅光迪。梅光迪就给胡适安利颜元和戴震。你知道胡适什么反应?他非常生气,在给梅光迪的信中痛骂颜元、戴震哪根葱,也配骂程朱理学?注意,划重点,胡适肉麻地称赞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是“千古第一伟著”,“程朱心性之学为世界哲学之一大派”,“人类最高尚之智识”。
是的,你没听错,那个口口声声“打倒孔家店”的新文化大师胡适其实是一个程朱理学的拥趸,不仅崇拜朱熹,更崇拜朱熹的老祖宗孟夫子。
胡适对于程朱理学的崇拜是有家传的,他爹胡铁花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道学夫子。这里我顺带提一句,章太炎说清朝的程朱理学“竭而无余华”,这个评价是不错的。清朝的程朱理学几乎没有什么新的哲学思辨,只会空谈“躬行践履”,纯粹是一根维护封建礼教的道德大棒。胡铁花就是这样的人,胡适受他影响,发自内心地认定程朱理学天下无敌,没有什么好稀奇的。
然而问题是,1917年,胡适回国任教北京大学,发现那里正在痛打程朱理学。于是他很快调头转身,开始吹捧颜元、戴震,痛骂程朱理学了。
一个人改变立场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还不允许人弃暗投明,跟过去决裂吗?但胡适真的改变崇拜程朱理学的立场了吗?其实没有,他只是把这套藏了起来,开始了他新一轮的表演。
问题又来了,好多东西没法装。我上次讲新文化运动时就说过,北京大学文科的主力军是章太炎门生,这些人都有很强的考据学功底,胡适压根不懂这个,怎么办?
这就是胡适发挥高情商优势的时候了。他既不是浙江人,又不懂考据学,居然能让北京大学的江浙考据学派接纳他,不仅接纳他,还教他怎么读章太炎。于是胡适开始了自己蹭章太炎的历史。划重点:北京大学江浙派,尤其是章太炎门生,是胡适大师之路上抱的第一条大腿。
1919年2月,就是五四运动前夕,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有好多人说,这本书是胡适博士论文修改而来的。事实上这本书大量剽窃了章太炎的观点。
值得注意的是蔡元培给这本书写的序言:“适之先生生于世传‘汉学’的绩溪胡氏,禀有‘汉学’的遗传性;虽自幼进新式的学校,还能自修‘汉学’,至今不辍;又在美国留学的时候兼治文学哲学,于西洋哲学史是很有心得的。”
这里的“汉学”指的是乾嘉考据学,“世传‘汉学’的绩溪胡氏”指的是清朝著名的考据学家胡培翚。蔡元培的意思很清楚,你看胡适既有传统考据学的家学,又有西方哲学文学的系统训练,中西兼采,厉害得不得了。
很遗憾,这份履历完全是假的。
第一,胡适压根儿没有拿到博士学位,说他是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肄业生还差不多。
当时中国的高校非常崇洋媚外,以说英语为荣。比如北大预科学长徐崇钦登台讲课,一开口就是“我们西国”如何如何。直到1928年鲁迅的同门兼好友许寿裳受命去北平女子师范大学当校长,就职演说还要用英语讲,“练了几天几夜,上台去还是结结巴巴。好像不用英语,就不足以压服学生。”
在这种环境下,胡适一个正儿八经美国留学归来的人,肯定被当作宝贝,根本没有人会去查他有没有博士学位。
讲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了,为什么胡适后来当驻美大使的时候热衷于到处蹭荣誉博士头衔。不止如此,他还把一套博士学位服挂在会客厅里,谁去拜访胡适,先要欣赏他的博士学位服。真有博士学位的人怎么会这样?
并且,胡适原来在美国的是农学,突然半路出家转去哲学专业,压根就没有系统地接受过西方哲学史的基本训练。
第二,也是更重要的一点,我们前面讲过,胡适的家学是程朱理学,胡适他爹胡铁花是彻底的道学夫子,跟什么“世传‘汉学’的绩溪胡氏”没有任何关系。
这个秘密胡适一直到四十年以后,才公开对唐德刚坦承:我祖上跟考据学家胡培翚不是一支。试问一个连祖宗都不敢认的人,我们还能指望他是一个真诚的人吗?
履历可以造假,但是肚子里的学问总没法造假了吧?哎,胡适也有办法。怎么办?两个手段:
第一招,找洋人帮忙,反正当时人没文化,也不知道美国人是什么样。多弄几个洋名词糊弄糊弄啊。于是胡适就开始各种附会,而这些附会可以归结为一点:北京大学信奉的清代考据学那套非常非常符合西方的实证主义科学、甚至非常符合杜威的实验主义。这个胡说八道的结论,直到今天仍然谬种流传,遗毒不清!
乾嘉考据学放到西方,也主要是语文学的东西,跟什么科学实证主义没有一毛钱的关系,更与杜威的实验主义相去十万八千里。西方近代确实有实证主义历史学,但这套恰恰是反对那种文献考证的史学研究的。
至于第二招,那就更玄乎了。我给大家读一段沈尹默在《我和北大》这篇文章中的描述:
胡适这个人,因缘时会,盗窃虚名,实际他是一个热衷利禄的政客,并非潜心学术的文士。当年,陈仲恕震于胡适之声名,曾到北大来听过一次胡适讲演,一听之下,他听出问题来了。他越听越觉得熟悉,原来所讲的是从颜习斋书上搬来,并且不加说明,据为己有。钱玄同也知道胡适这个秘密。有一次,胡适被邀作学术讲演,此公既已成为时下忙人,自无功夫作什么准备,玄同曾亲眼看见胡适在讲演之前,匆匆赴琉璃厂旧书铺找了一本不知什么书,大约就是一般人不大看的颜习斋著作之类吧,在洋车上翻阅一过,他这点鬼聪明是有的,裁裁剪剪,上讲台发挥一通。此公行事,大率类此。
公正地说,你在演讲的时候,用了人家的观点,确实很难一一说明。但问题是胡适写论文也抄抄剪剪,而且专抄那些稀奇古怪、耸人听闻的观点。我不研究文学史,文学这块我不敢乱说,仅从史学来讲,我很少看到胡适有什么原创的观点。
“诸子不出于王官”抄袭康有为、“屈原是虚构人物”抄袭廖平、“岳飞是军阀,秦桧是英雄”抄袭吕思勉。不仅成名比他早的人他要抄,就连学生他都抄,“上古帝王是宗教虚构”抄袭顾颉刚、“儒家是奴隶道德”抄袭傅斯年。
不仅抄中国人,也抄外国人,比如内藤湖南、钢和泰、伯希和。当然,被他胡适抄的最多的人还是章太炎。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胡适这人是怎么做学问的。当然他不是直接复制黏贴,而是会在文章不起眼的地方告诉你,某某人很有见地、给我很大的启发,然后堂而皇之地就把人家的观点拿过来,在此基础上夸大其词,发挥一通。
一般读者看了,会以为:哦,章太炎、康有为这些人只是给了胡适一些启发,主要观点和思路还是胡适自己的。但事实上呢?核心观点与主要材料都是别人的。
要是有人问他:你怎么抄了别人的观点。胡适完全可以说,我说明了呀,我不是说得很清楚,是受某某人启发吗?在那个学术规范不严格的时代,他这么做其实很巧妙地规避了剽窃的责任。
这算什么行为,用我们今天的话讲不就是“洗稿”吗?对不对?
我看到网上有人说“胡适这个人虽然学问很大,但是政治立场非常反动”,这话不完全对,胡适这人首先在学术上就不过关。当然你也可以说,胡适那个时候还没有形成今天的严格学术规范,这么说是有道理的,不过我们至少可以说,胡适原创性的见解不多,他的学术远远赶不上他的名气。
可能有人会指责我,“胡适这么有名的文化人,你算哪根葱居然说他没有学术贡献?!”这里我要申明,我只是说胡适的学术缺乏原创性,而不是说他完全没有原创性。
胡适当然也有一些原创的东西。比如推广新式标点,这是他的一大功劳。再比如他开创了学者出书还在里头夹张玉照的优良作风,梅光迪就笑话他,你这算什么?出卖色相吗?这不优伶戏子所为吗?
更何况缺乏原创性不代表没有学术贡献,把别人稀奇古怪的观点拿来广为传播也是很大的学术贡献。说胡适是个二道贩子,肯定太过分了,应该说,胡适是一名杰出的学术表演艺术家。
总结一下,尽管胡适从来不公开承认,但白纸黑字清清楚楚,这人是一个程朱理学的传人;尽管胡适夸口自己“考据癖”,但他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清代考据学训练;尽管胡适到处打着杜威哲学的招牌,但他没有接受过正规的西方哲学训练,也不怎么懂杜威哲学。
除了人畜无害的小白脸长相和高超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以外,胡适混迹学术界至少擅长两招:第一招,拿些当时人不明觉厉的洋名词装点自己、把人唬住;第二招,抄录一些反主流的、鲜有人知的暴论,裁裁剪剪,据为己有。就凭这两招,这货居然能在民国学术界混得很开。
但仅止于此,胡适的声名也最多传播在北京的几所学校里头,他之所以能出圈,成为一代名流,还要倚仗其他力量。这些力量是谁?且听下回分解。
完整视频
作者:傅正 来源:观视频工作室微信号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