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国策建言 > 发展战略 > 阅读信息
陈文玲 | 推动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区域消费中心城市
点击:  作者:陈文玲    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  发布时间:2021-09-24 15:42:02

 

国家商务部最近推出了五个国际消费中心试点城市,中国未来不可能仅有这5个城市,会出现一批消费中心城市,有的可能是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有的可能是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对于我们来说,培育和建设一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新时期中国经济“三新一高”的具体体现,是中国经济新发展阶段的内在要求。

 

1.webp (58).jpg


非常感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邀请我参加今天的高端论坛,刚才听了各位的主旨发言,获益匪浅。

市场所王微所长关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高水平研究成果的介绍,我觉得还是很感慨的,这项研究历经五年,完成了一部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从理论研究、政策研究到典型城市研究,书中包括理论篇、政策篇、地方实践篇,内容都很充实,其中有很多的创新观点。在现代流通理论、现代消费理论、在政策研究方面,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战略性以及创新性。

所以,非常感谢有机会对这本书进行点评,王微所长不仅带领大家完成了这一本著作,去年推出的关于现代市场体系的研究,也是一部高水平的著作,对中国的现代市场体系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也从理论上、政策上和中国建立现代市场体系的实践,多维度进行了现代市场体系的研究。
  
以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每年配合商务部做市场体系相关研究,包括批发市场,零售的研究,都具专业性和前沿性,所以,这本书的成功发布,代表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高水平的研究能力,反映出中心有一支高素质的研究队伍。

我对国务院发展中心每年推出的一套丛书都非常赞赏,每年推出研究成果时我都参加了会议,并且在会上发言。所以对于我来说,这是又一次学习机会,是汲取营养的机会,也是交流的机会。
  
借这个会议,我就王微所长介绍的关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研究以及我的研究体会,谈三方面的看法。
一、推动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区域消费中心城市是新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
  
国家商务部最近推出了五个国际消费中心试点城市,中国未来不可能仅有这5个城市,会出现一批消费中心城市,有的可能是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有的可能是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对于我们来说,培育和建设一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新时期中国经济“三新一高”的具体体现,是中国经济新发展阶段的内在要求。
  
所谓新发展阶段,可以从5方面来理解。
  
第一个方面的理解,新发展阶段处于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变革期。在这个重要变革期,一个国家的经济规模、经济增长速度甚至核心竞争力,是一种外在的表现,一个国家的国民幸福指数,国家繁荣昌盛文明的程度,才是这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内涵。

我们不能过度注重外在的表现形式,而是要更加注重若干个有代表性的大城市功能,注重它的文化内涵,注重它的消费环境,注重它的人民幸福指数。

未来国际上大国的竞争和博弈,并不表现为你如何欺负别人,如何剥削别人,如何遏制别人,而表现为这个国家自身治理得怎么样,特别是代表国家形象的城市发展得怎么样,城市人民生活感觉怎么样,这是一种内在的经济社会发展素质。

其实,每个国家都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就能使这是我们正在经历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向好的方向发展,实际上最大的变局,是每一个国家都在发生着内在的变化。
 
第二个方面理解,是中国已经进入了两个百年的战略交汇期。到2020年中国已经实现了第一个百年目标,开启了第二个百年目标,这是中国的世纪梦想,从现在起到2050年的30年,是中华民族伟大崛起两个百年的后30年,是两个百年最后冲刺的30年。

那么,这30年对于我们来说,要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城市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求中国有一批能代表未来国家成为强国以后具有国际影响力、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消费功能和服务功能的一批大城市。这也是一个国家成为强国的重要标志。

图片


第三个方面理解,从现在起到2050年,中国都处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程中。未来30年中国都处于这样一个大的格局,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

刚才王微所长讲,全球140个大城市占世界13%的人口,占世界33%的消费,占世界39%的GDP。我个人认为,未来大城市的集聚度会更高,中国领先的大城市,包括我们的人口、GDP总量、消费能力会比国际平均水平还要高,在这个大局中需要一批具有引领性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第四个方面理解,是中国的社会基本矛盾发生了根本变化。在党的十九大之前,中国社会基本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经过70年新中国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的飞速发展,中国已经基本解决了落后生产力的状态。

社会生产力发展已经迈上了几个大的台阶,去年超过了100万亿元,这是一个标志性的数字。中国人均GDP已经超过1万元,到2025年将会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所以,中国现在和未来一个时期的基本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这是一个根本的问题,是中国社会基本矛盾的变化。需要有一批能够表现出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求的这样一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做载体。

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作为最前沿、最有代表性的,作为标志性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其培育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代表着中国发展阶段、发展水平的一个风向标。
  
第五个方面理解,中国经济从高速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经济过去的发展阶段是高速增长阶段,一直到去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42年,年均GDP增速平均9.3%。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经济从高速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阶段,我理解既包括高质量的生产方式,也包括高质量的生活方式,高质量的人的生命方式,以及高质量的人的生存方式。

高质量发展不单是指某一个产业、某一种产品,我认为是指整个社会存在的状态,这个转变也是非常之大的。再加上从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以来的百年不遇新冠疫情,导致世界发生了某些颠覆性变化。未来有可能会以疫情划界,疫情前世界经济是什么状态,世界格局是什么状态,疫情后会发生哪些根本性的、革命性的变化。

比如,城市的生活方式,疫情使数字经济的应用范围和能级发生了突破性的增长;比如,世界各个国家在隔离的情况下如何重新链接,疫情之后如何链接;经济全球化会就此终止吗?未来各个国家会成为信息孤岛吗?会成为碎片化的全球化吗?还是疫情之后出现更加紧密或者不可逆转的深度全球化?
  
所以,这些东西可能对于城市会提出很多内在变革的需求。刚才我谈的是第一个观点,是我理解中国进入了新发展阶段的几个方面。新发展阶段对于我们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作为国家的窗口、国家发展水平的风向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它的内涵会发生一系列重要变化。

图片


二、中国已经具备建设一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基础条件和比较优势
  
首先,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国家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支撑。这是引领消费潮流,创造新的增长动能的一个重大举措。

中国城市都是按行政级别划分的,地市级的城市是660多个,县级城市2800多个,乡镇2万多个。

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城市形态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它并不是按照我们统计报表在发展,出现了一批国际化的城市,或者叫国际化的大都市,比如,已经是国际大都市的香港,比如北京、上海正在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比如,这次推出的五个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除了北京、上海,还包括重庆、广州、天津。这些城市已经具备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潜能,有的本身已经是国际化大城市,完全可以率先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其次,中国还出现了一批消费带动力强的国家中心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城市带、城市圈或者城市群落。
  
中国确定了一批国家中心城市,目前已经有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成都、武汉、郑州、西安等9座城市被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

提出培育、争创国家中心城市的城市有13个,分别是长沙、沈阳、杭州、南京、青岛、济南、合肥、福州、昆明、厦门、长春、南昌、乌鲁木齐。

国家中心城市在这个区域发展中具有领头羊的作用,在消费中具有无限的潜力。

还有一批城市,成为区域性的中心城市,出现了一批综合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消费能力非常强的城市。

比如说中国到现在为止已经出现了23个GDP超万亿的城市,这些GDP超万亿的城市去年是17个,今年增长了6个。

中国出现了两个省份GDP超过10万亿元,广东省GDP实际上已经超过了俄罗斯,江苏省去年的GDP超过了10万亿元。长三角一体化的城市群GDP已经超20万亿元,占中国经济总量的1/5。

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有很多的发达地区,出现了一批发达城市,这些城市的繁荣程度、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比如苏州的昆山、江阴,以前的顺德,虽然按照行政级别是县级市,但现在都是非常活跃的经济中心。
  
中国还有一批乡镇变成了现代城市,其实中国城市化进程使区域格局发生很大变化,再加上现在新的国家战略实施不断释放动能,随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黄河经济带等国家战略推进,今后还会出现一批世界级城市群或者全国有竞争力影响力的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的定位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建设世界级城市群;长江经济带建设三个大城市群: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协同发展,它的重要目标也是建设京津冀世界级大城市群。

我们可以看到,目前中国的城市不再是那种单体城市,而是成为一个个城市群,一个个城市带。未来会逐渐发展成为城市群落,有一些研究区域经济的专家认为,虽然学术上并没有这个提法,但未来肯定会形成若干城市群落。

未来城市群落一定是城乡相间的,既包括大城市、中型城市、小城市、微型城市,也包括散落在城市之间的乡村,成为一个个城市团组的城市群落形态。

高铁时代改变了我们的时空,航空网络改变了我们的时空,高速公路改变了我们的时空。中国一些城市已经形成了陆、海、空、网这样立体化、智能化、综合化的一种交通形态或者联通形态,会对随之调整改变的消费结构、消费方式和消费地分布发生重大影响。

比如,有一些人虽然家在农村,但消费在什么地方?购物在什么地方?过去隔着崇山峻岭的城市,现在乘高铁可能不到一小时就能到达,人在县城或者乡村,但是消费行为可能就发生在毗邻的大城市。

所以,扩大消费的重心在于城市群落,城市群落形成互相支撑和流动的空间,它会给消费增长带来非常大潜力,还有韧性,会催生一批消费中心城市。
  
第三,中国已经形成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是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重要基础。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是中国最大的底气,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红利,也是中国吸引外商投资最大的吸引点。

为什么这么说?中国市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接近40万亿元,实际上如果不是疫情中国早就到40万亿元了,2020年中国经济实现了正增长,但消费却下降了3.6%。

中国金融市场规模50万亿元,房地产市场17万亿元,物流市场流量规模是GDP总量的3倍,已经超过了300万元。还不算新的要素市场,比如数据要素市场,比如劳动力要素,比如知识产权交易市场等等,如果包括未来的要素交易市场,中国市场规模的确是世界第一位。

中国社会消费品市场基本上和美国持平,如果加上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数据市场、碳交易市场,未来市场红利的释放将是巨大的、可持续的。

中国市场体系建设发展迅速。包括北京国际服务贸易洽谈会、上海进博会、广交会、海南消费品博览会,也包括五千多个像义乌一样的专业批发市场,还包括各个省搭建的展销会、投资洽谈会、贸易洽谈会,正在形成全球最活跃的市场平台,形成升级的市场体系,形成新的消费的通道。

中国市场的吸引力会越来越大,国际上日趋激烈的大国竞争博弈和比拼,没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实际上就不能形成内循环,也就不能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就不可能你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的能力屹立不倒。
  
第四,完备的制造业体系是扩大消费需求建立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巨大的供给能力。中国有完备配套的制造业体系,包括41大类、207中类、666小类的全球制造业类别一应俱全。

所以抗击疫情中我们可以形成内循环,加上中国消费品的商业供给体系、顺畅的现代物流体系,所以在疫情中没有依赖国外产品。疫情中全球性封闭熔断,考验了我们的制造业供给能力,考验了我们的现代流通能力,考验了我们的现代物流能力。

当然,中国最大的优势是制度优势,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党中央带领中国人民抗击疫情,给人民带来生命安全和生活保障。
  
所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呼之欲出。另外,中国已经培养了一批中等收入群体,国家统计局曾经公布的数字是4亿人。麦肯锡预测,中国中等收入人群到2030年会发展到8亿人。

当然,现在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标准还不是最高国际标准,人均收入水平和购买力之间还有一个很大的差距,我们虽然实现了全体人民脱离绝对贫困,但具有高端消费能力、可持续消费能力的人群还是不足的。随着未来消费能力不断的提升,还有正在形成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支撑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一批区域消费中心城市的基础会大大增强。
  
以上这些都是中国可以建成一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必要条件,也是中国建立呼之欲出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形成的比较优势。
  
三、创造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更好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
  
要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我非常同意王微所长提出的政策建议,除此之外应该考虑以下几方面。
  
第一,要加快建设一流的现代营商环境。中国现代营商环境在全球排31位,虽然与自身相比上升幅度很大,但是还比不上中国香港,比不上美国的排位。当然,现在排位有话语权的主要是西方国家,也不见得是客观标准,而且主要是采样采的是北京和上海,应该有更多的中国城市进入采样标准,更多的城市建立良好的现代营商环境,中国的总体排位应该更靠前。
  
第二,培育世界级的消费中心城市群落。除了商务部推出的5个城市之外,海南自由贸易港、海南国际旅游岛应该率先成为全岛国际消费中心,23个GDP过万亿元的城市也会产生一批消费中心城市。把一批世界级的国际消费中心打造成开放、创新、人民安居乐业的基础盘,打造成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领头羊,这也是国之大业。
  
第三,注重建设有独特魅力和吸引力的建设现代商圈。上海正在建设时尚之都、演艺之都、消费之都、博物馆之都等,北京将利用5年时间,率先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竞争力和美誉度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体育、教育、医疗、会展等一系列“城市名片”。当前应该突出重点全力打造世界级现代商圈。
  
第四,培育基于数字经济的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促进在线教育、在线医疗、在线文娱、线上旅游、无接触配送、无人零售等消费新业态新模式的有机融合、良性互动。支持餐饮、家政等生活服务数字化转型,发展覆盖居民“衣食住行娱”、基于地理位置的个性化本地生活服务。探索建设商圈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立客流、消费等商圈公共数据服务体系。
  
第五,创造更优的制度供给和管理方式。现在要特别关注建设城市的十五分钟的生活圈,一小时交通圈,要形成具有网络化、便利化、体系化服务的社区商业,这对于构建现代国际消费城市至关重要。希望未来消费中心城市使消费者有更大的舒适感、获得感、愉悦感和沉浸感,让我们沉浸在更好的消费环境之中,使人民群众生命具有更高的质量。

 

(作者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来源:“长安街读书会”微信公众号;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