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大包干”能实现共同富裕吗?
点击:  作者:清风AA    来源:晨风细雨 微信号  发布时间:2021-09-16 10:12:43

 

 

昨天刷视频看到一位叫“老步”的农民老哥的视频,他在视频中谈到如何看待农村实行的“大包干”的问题,他反对有人对农村“大包干”的否定,并表示了他对“大包干”完全肯定的观点。视频的最后,这位老哥还欢迎大家对此问题进行讨论,发表意见。

 

从网友的留言中可以看出,绝大部分是农村网友或者是从农村出来的并仍然关心农村的网友的留言,这些人的留言对这位老哥的观点表示完全表示赞同和支持的并不太多,甚至有人提出与他的观点相反的意见。

 

我认为这位叫“老步”的农村老哥的意见总体上看没有什么大问题,毕竟这位老哥是来自农村,他有他的看法也是自然的。但是,我看了他的视频后感觉到,他的有些看法有其局限性,是不全面的,甚至他的个别观点我认为是不对的。这里我也发表一下个人意见。

 

所谓的农村“大包干”也叫“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只是名字的不同,现在看来,其实质与“分田单干”没有本质的不同。

 

“大包干”主要发生在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是从安徽、四川率先搞起来的,安徽的小岗村被树为“典型”,然后推广全国。

 

如何看待“大包干”呢?我个人认为,既不能完全的否定,也不能完全的肯定,应该根据当时的历史环境条件客观地、全面的看待它。

 

客观的讲,当时实行“大包干”,对调动农民的劳动积极性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对解决当时生产队集体劳动时有的地方农民“出工不出力”“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也起到积极作用,随着“大包干”的进行,农村又节省和解放出大量的劳动力,农民有了自由时间,他们利用早晚和农忙的时间种好那几亩责任田,节省出来的时间和劳动力还可以从事其他副业生产或进城务工等。可以这样讲,当时的绝大多数农民是欢迎和支持“大包干”的。

 

至于,这位老哥说的,实行“大包干”的第二年,粮食产量就翻了一番,获得大丰收,解决了农民的吃饭问题。他就以此证明“大包干”的好处。

 

当时的粮食丰收是事实,解决了农民吃饱饭的问题也是事实,我也是从农村那个时候过来的人。但也应该全面的看这个大丰收问题,如果将当时农村粮食的大丰收单纯地、完全地归功于“大包干”,而不考虑当时的其他前提条件,是不能说服人的。

 

首先,当时的大丰收离不开前二十多年利用集体的力量,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大搞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比如打机井、修水渠,以及根治黄河、淮河、海河等所取得的巨大成绩,如果没有这些大规模的农田基本建设和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不可能取得“大包干”后的大丰收的。解放以前甚至解放后的前几年不是也是农民分田单干吗?怎么没有取得粮食的大丰收呢?怎么没有解决农民的吃饱饭问题呢?

 

实行“大包干”以后,这些大规模的水利和农田建设基本上停止了,中国的农村农业基本上主要靠吃老本过日子。

 

其次,实行“大包干”的那几年,正赶上年景的风调雨顺,全国没有发生大的自然灾害,比如没有出现象六十年代发生的涝灾、旱灾和虫灾等,这也是当时大丰收的基本的前提条件。谁都知道在自然灾害面前,集体抗击灾难的能力一定会大于各人顾个人一家一户的。团结起来力量大嘛。

 

再次,现加上当时我们国家已经建起很多化肥厂、农药厂等,为农业的大丰收提供了充足的肥料保障。

 

在这些“天时地利”的条件下,实行“大包干”,又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这样才取得了农村粮食的连年大丰收。如果离开以上三个前提条件,单纯说是“大包干”取得的粮食大丰收是不能让人信服的,这就是我对那位“老步”老哥的补充。

 

实行“大包干”已经四十多年了,当时所发挥的作用我们不能否定,但是现在存在的弊端却越来越明显了。

 

第一。四十年的实践充分证明,大包干只能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并不能解决农民的共同富裕问题。就连率先实行分田单干的安徽小岗村,又重新走向了集体化的道路,当然这个回归集体道路,是螺旋式上升的回归,并不是完全又回归到过去那种生产队的集体模式。

 

小岗村第一任下派的党支部书记沈浩说的更为形象“小岗村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一个晚集。一夜越过温饱线,20年没有迈过富裕门。

 

2006这个被称为"中国改革开放第一村"的安徽省风阳县小岗村一行13人在村党支部书记沈浩的带领下,来南街村参观时,沈浩感慨地说:"向你们学习,首先把思想武装起来,将农民组织起来,走共同富裕道路。"

 

当年分田单干的十八个发起人之一、已年逾六旬的严宏俊老人在参观南街村时深有感触地说:"分那一亩二分地,现在只能管温饱,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家里的地靠留下的老弱病残人也照料不好,不是荒废着,就是廉价卖给了那些私企老板。村民想干什么也干不成,被自己那一亩二分地束缚住了手脚,迈不开步子啊!"

 

分田单干不但不能解决共同富裕问题,而且,有些地方已经出现贫富分化。国家这些年加大了帮助贫困人口脱贫的工作力度,据公开数据显示,到2020年我国已经实现近一亿贫困人口脱贫,其成绩彪炳史册。那我们反过来看,脱贫成绩越大,是不是也代表农村贫困现象越严重?既然“大包干”政策如此之好,为什么实行四十多年了农村还有近一亿人口贫困呢?这说不过去嘛!

 

第二,中国农村出现大面积的“空心化”,有的农村土地出现荒芜化。

 

而这位“老步”老哥说的“大包干”创造了现在中国农业的“辉煌”,这句话我认为是不符合现实的。

 

他的这种观点我不知道是如何得出来的?也可能他所在的地方是象他说的这样“辉煌”。也可能他对全国的情况不太了解。现在中国的农村有“辉煌”的吗?当然有,如仍然走集体道路的农村,象河南南街村、刘庄,河北的周家庄、黑龙江的兴十四村、北京的韩村河等等。相对全国农村来说,他们只是少部分。中国大部分农村却出现了严重的“空心化”“空巢化”,农村的青壮老力都出去打工了,剩下的都是一些老、弱、病、残、幼等,有些地方的农村已经出现大面积的土地荒芜化。

 

第三,一小块一小条的土地、一家一户的耕作方式已经严重制约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中国的根本问题还是“三农”问题,因为中国的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尽管大量的农村人去城市务工了,但是,这些人中绝大部分仍然是农民,他们除极少部分可能在城市落户外,大部分务工人员很难融入城市而成为城市居民。

 

不解决农民的富裕问题,换句话说,只要仍然存在农村、农业、农民这块“短板”,就是中国的城市再发达、再先进、再现代化,中国也算不上发达和富强的国家,更谈不上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

 

出路在哪里?毛主席早就指明了,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

 

没有规模化的大片的土地如何实现农业的机械化?要想实现中国农村的共同富裕,没有集体化,就不能实现农业的机械化。所以对农村“大包干”这种生产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农村土地的规模化经营是大势所趋,下一次视频就农村的土地如何流转,流转到谁的手里?我将谈点个人的意见。

 

作为一名农民出身的仍然关心农村发展的城市人,我也是实话实说,有话直说,敢说实话别人才愿意听,才算是真正的讨论,尽管有人不同意我的观点,但我也要讲出来,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文章来源于深度解读A ,作者清风AA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