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时事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潘维 | 我眼中的“中国的社会主义”
点击:  作者:潘维    来源:“进步文化网”微信公号  发布时间:2019-10-07 16:28:56

 

本文是北京大学潘维教授在中华文化学院(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举办的“中华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高端学术论坛上的演讲稿。潘维教授是一个颇具思想创造力的学人,其观点引起过社会的广泛关注与热烈讨论。他为《大道之行》一书撰写的序言在微信上的阅读量超千万次,并引发强烈共鸣。他的新著《信仰人民: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政治传统》以贯通古今中外的大视野聚焦中国真问题,阐述了中共如何提高组织社会和群众的能力、如何提高思想能力。

 

以下是演讲稿:

 

各位同事,首先在此恭贺中华文化学院建院20周年。

 

今天我发言的主题是“中国的社会主义”。过好社会主义理论关,对中国共产党,对我党领导的中国各种社会组织,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一直是个重大课题。社会主义不是虚无空洞的名词,而是中国共产党在建设时期所走道路的名称,是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之中央党校的名称,即我们今天所在的“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十来年前我曾在南美洲讲学,期间参加了一次考古界的国际交流活动,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的所长和副所长、德国考古学家、秘鲁考古学家,一起考察了一个重要的印第安人古文明遗址,包括神庙和居住区。当时我提了个问题,这个部落每年大概花多大比例的劳动时间盖住房和公共建筑?在场的专家们兴致盎然地做了番推算,结论是:搬运土石、修筑我们看到的各种建筑,大概要用全部劳动时间的三分之一。这个数字让我颇为感慨,全球各地的城市居民今天依然要花大概三分之一的收入用来买房、租房并交税修建公共基础设施。自近代以来,我们认为这种建筑活动应该通过市场进行,让市场来左右住房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要素,即劳力、资金和土地(及建筑材料)。然而,尽管这样,我们与古代极不发达的社会一样,为自家和公共建筑花去三分之一的劳动时间。在大数据时代,我们可能有比以往好得多的城市规划?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可能有机器人代替大部分建筑劳作?我们能不能不再用三分之一的劳动来修建各种建筑物?在这个时代,市场依旧是最有效的分配住房和公共建筑的方式?

 

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至上,社会团结至上,就是社会主义;资本至上,资本的利润效率至上,就是资本主义。资本主义要求个人自由,要求能人的特权,要求承认自私和贫富差距为永恒的必然;而社会主义要求群体的自由,要求以平等求取社会的团结,致力于改变弱肉强食、贫富泾渭分明的社会结构。概言之,资本主义要求尽量发挥人的“本能”,而社会主义要求尽量培育和弘扬“人性”,体现的是古今中外一直有的人文精神。

 

刚才第一个发言的李君如教授援引了《礼记·大同篇》里那段著名的话,后来发言的各位也都提到了这段话。天下为公,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货力为公,天下大同,就是消灭私有制的共产社会。与孔子同期的柏拉图阐述了“理想国”,今天是西方大学生的必读,其根本含义也是消灭私有制实行共产,让社会因平等而团结。然而,理想国是未来,现世严重不平等。于是有了佛耶穆三大宗教,以来世平等的许诺来缓解现世不平等的痛苦。身后与神同在是平等,佛教及印度教的轮回观念也是一种平等。与宗教许诺的来世平等不同,自马克思以降,共产党人誓言在现世就对不平等开战,要带领世界一步步向没有私有制的理想国前进。对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共产党人称为“社会主义道路”。

 

而今,以平等求社会团结的社会主义思想和实践遍及地球所有地区,在广度和深度上蓬勃发展。从种族、族裔、性别的平等,到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的平等,再到休闲机会和政治参与的平等。从北美到南美,从欧洲到亚洲、非洲、大洋洲,各个国家里都有强大的势力要求国家通过税收等手段巩固和扩大种种的平等,抗衡“天然”的市场分配机制。这展现了人文精神日渐强大,展现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展示了社会主义的光明前途。

 

上世纪以来,追求各类平等的运动在全球范围内层出不穷

 

什么是“中国的社会主义”?中国的社会主义要求以市场为创造财富的基本手段,以社会主义原则指导财富的分配。

 

有人会问,这“中国的社会主义”真的存在吗?我举最近十来年发生的五件事做个注脚。

 

(1)从富裕地区向落后地区实行了现价值近百万亿元的转移支付,几乎占我国财政收入的一半。那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财富快速转移。

 

(2)为牧民定居、山区及高原移民、还有城市棚户区改造,建设了5000万套以上的住房,让1.5亿穷人住上了新房。那是半个美国人口的规模。

 

(3)给包括7亿农村人口的近14亿全国百姓办成了医疗保障全覆盖,而且保障水平逐年提高。那是在总共10亿人口的发达国家中尚未做到的事。

 

(4)不仅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发展先进的基础设施,而且硬化了上百万个村庄通向外部的道路,疏通“毛细血管”,让机动车在数以亿计的农户中普及,显著加速了社会流动性。

 

(5)最近正耗费巨资在农村实施消灭绝对贫困的五年计划,努力扶危救困。

 

这五件大事有效缩小了我国的地区差别和城乡差别。尽管在技术上充满瑕疵,但几乎没人质疑这些事情背后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在可见的将来,我们会在经济领域继续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创造更大量的财富。同时,我们会弱化收入差别与社会差别的关联,支持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的均等化,以社会主义弱化经济主义。我们还会努力缩小收入差别,鼓励在一次分配领域的收入调节,建设人人有产、有股份的共享社会,建设有产者而非无产者的、均富的、小康社会主义大家庭。

 


(作者系北京大学教授;来源:“进步文化网”微信公号)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