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时事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发达国家无一幸免!韩国第一个被锁定?中国将重回“王座”征途
点击:  作者:戎评说策    来源:国科环宇  发布时间:2019-03-29 11:13:06

 

       在醉心于追逐中等强国地位的努力中,韩国终于迎来了一个好消息:

近日,韩国统计厅公布的数据显示,该国2018年人均国民总收入(GNI)达到31349美元,历史上首次突破3万美元大关。

人生中许多第一次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就像韩国第一次闯进世界杯4强,就证明了其在裁判界拥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

此次韩国第一次进入人均GNI3万美元时代同样不可小觑——我们这个邻居终于加入其心心念念的“5030俱乐部,成为了一个举世瞩目的发达经济体。

何为“5030俱乐部

这指的是世界上人口超过5000万、人均GNI超过3万美元的发达国家组成的精英俱乐部,成员只有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六个国家。

 

当然,成为像美、英、法这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国是不可能了,毕竟韩国是一个先天畸形的国家,其军事实力早已被阉割。

因此,向德、意、日这三个同病相怜者看齐,把剩余的潜力点都附加到经济层面,打造一个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中等强国就成了最实际的目标。

事实上,韩国一直以来都以中等强国作为自身的战略定位和利益诉求,并在各种场合致力于宣传这一国家身份,可是受限于国家实力的制约,迟迟无法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

如今,他们终于拿到了“7号会员证,正准备大展拳脚的时候,却蓦然发现后院起火了。

寡而患不均

马云曾经说过,我最快乐的时候,是一个月拿91块工资的那些日子

当初看到这句话时,很不以为然,认为马云完全是在装X。现在看来,还是自己太年轻,事实证明,有钱人的财富值与幸福感并不成正比:

 

近日,韩联社公布的一项民调显示,高达70.9%的受访者对未来持悲观态度,而持乐观态度的却仅占11.4%

为什么在人均GNI突破3万美元的节骨眼上,韩国人却没有体会到应有的幸福感呢?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付出和收获不匹配——工作时间长,但是社会福利却很少

众所周知,加班文化在亚洲十分盛行,但是这种现象在韩国更为夸张,甚至到了该国政府专门立法禁止加班的地步。

去年7月,韩国修改了《劳动基准法》,规定每个员工每周最长工作时间从68小时减少到52小时。

 

然而,即使有官方作后盾,也无法减轻员工的负担。据统计,韩国人的年平均劳动时间高达2069小时,足足比经合组织(OECD)成员国多出300小时。

按理说,劳动时间越长,享有的社会福利也应该越多。然而韩国却是一个例外,其社会福利支出占GDP比重只有11.1%,而“5030俱乐部的平均数据则为20.7%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正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韩国人多付出了近2成的时间成本,却只享受到了相当于发达国家一半的福利

更让韩国民众不满的是,福利没有跟上发达国家也就罢了,就连自身的收入也增长缓慢。

据统计,从2008年到2017年的十年间,韩国GDP的平均增长率为3.1%,可是居民实际收入的增长率却仅为2.1%,换一句话说,韩国民众并没有分享到本该属于自己的红利。

 

那么问题来了,韩国经济发展的成果被谁摘走了呢?

答案只有一个——财阀!

三星、现代、乐天、LGSK为代表的五大财阀,几乎垄断了韩国的各行各业,销售额占GDP的比重高达58%;尤其是三星,以一己之力就占到了GDP20%

要知道,财阀企业基本上是以家族为经营组织,导致财富、资源和权势都过于集中,普通人想要分一杯羹都难如登天。

韩国统计厅的数据显示,去年第三季度,韩国收入前20%家庭的平均月收入是后20%家庭的5.52倍,创下了11年来的最大值。

与此同时,韩国基尼系数也在不断升高,其2015年至2017年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3960.4020.406

一般来说,基尼系数0.4是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超过这条警戒线,就意味着韩国的贫富分化已经失控。

对于依附财阀企业苦捱度日的普罗大众来说,韩国就是不见天日的牢笼!

 

在这里,不仅有着全世界最严重的上下尊卑,也有着全世界的最大财阀寡头。

毫不夸张的说,整个韩国正在末路上蒙眼狂奔!

革自己的命,难!

既然连戎评这个外人都看出了韩国的弊病所在,没有道理他们自己却意识不到这个问题。

可是,有想法是一回事,拿出实际行动却是另一回事,韩国政府之所以迟迟不敢对财阀动手,实在是因为投鼠忌器:

财阀的根基太深厚了,它的触角已经融入了韩国经济的血脉里,早就到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地步!

现实往往就是这么荒诞,这头嗜血的怪物,完全是由韩国政府自己一手催生出来的。

1961年,朴正熙发动军事政变上台,在韩国国内市场狭小、资源短缺的实际情况下,提出了贸易立国,出口第一的口号,大力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

 

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不同的是,韩国并没有直接设立国有企业,反而采取了扶植私营企业来实现发展的战略。

基于这种思维逻辑,当时的韩国政府挑选了一批有潜力的企业,通过大力提供资金援助与政策支持,助推了它们的崛起。

像三星、现代、大宇、韩进、浦项等数十家规模庞大的世界级企业集团,几乎都是在这一时期发展起来的,而这也是韩国财阀的雏形。

当然,光靠在国内逞英雄是无法真正壮大的,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到国际市场去竞争,幸运的是,美国拉了它们一把。

美国为什么要帮韩国?

以夷制夷,打压日本呗!

二战结束之后,在美国产业转移的帮助之下,日本经济迅速实现腾飞,但是在狼性野心的驱动之下,日本制造业开始向高端制造业迈进。

 

精密仪器、医疗设备、高端机床、滚动轴承、生物制药......贪婪的日本人如同群狼般撒网全局,见什么就咬什么。

众所周知,美国虽然对盟友比较大方,但转移的也只是一些低端制造业,像这些利润丰厚的高端制造业还是紧紧掌握自己手中的,绝不容许他人染指。

得陇望蜀的日本人无疑触碰到了主子的逆鳞,因此美国便开始扶植韩国企业来打压日本:

提携三星,在电子业与日本竞争;

助力现代,在汽车业向日本夺食;

让利大宇,在造船业同日本肉搏;

韩国人可比日本人听话多了,主子让他咬什么就咬什么,在制造业方面并不追求大而广,只追求细而精。

要知道,虽然没有尊严,但是当美国的走狗却可以活得很滋润——汽车、造船、电子、半导体不仅成为了韩国经济的四大支柱,也成为了跨入了中等强国的敲门砖。

 

而伴随着四大产业壮大起来的财阀则趁机绑加了韩国经济,它们除了在自身发展的行业进行垄断以外,还将触角伸到了各个行业,可以说是无处不在。

据统计,排名前5大的财阀(三星、LG、现代、SK、乐天)平均拥有68家子公司,在它们的挤压下,中小企业完全没有成长空间。

要么直接被扼杀在起步阶段,要么被收购纳为己用,在这种畸形的体系下,财阀几乎成了韩国经济的一片天。

就连韩国政府也不得不看财阀的脸色行事,每当韩国经济出现衰退时,总统便会向财阀施压不得随便裁员,并要求他们扩大投资来增加就业机会。

试问在这种情况下,韩国还有壮士断腕的决心来打破财阀的垄断吗?当然没有!

财阀,这个旧时代的产物,本是为了快速发展而创造的工具,已经脱离了掌控,变成了肆意扩张的怪兽,把韩国政府和民众逼入了绝境。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国与国之间并没有那么多的温情脉脉,尤其在是东亚这个竞争激烈的地方,随着中国经济向纵深发展,我们与韩国的产业重合度也越来越高

要想顺利跨过中等收入陷阱,实现中国产业的全面崛起,就必须以挤垮韩国四大产业支柱为目标。

 

不可否认,韩国成功的秘诀也是集中力量办大事,但是与中国比起来,他们还差的远:

GDP,中国是韩国的8倍;

论人口,中国是韩国的28倍;

论面积,中国是韩国的96倍;

在绝对的力量面前,中国爆发的冲击波,早已伤到了韩国的软肋。

四大支柱之一:汽车

汽车产业是韩国的经济命脉,反映到数据上尤其明显,2016年,韩国汽车出口额高达413亿美元,占韩国总出口额的8.2%

如果再算上相关的配套产业,那么汽车对韩国经济的贡献无疑更加巨大;但是如今,韩国汽车产业的危机降临了。

2017年前6个月,起亚汽车的营业利润为7868亿韩元(1000韩元约合人民币5.93元),骤降44%

雪上加霜的是,由于刹车灯故障,现代和起亚不得不召回在美国出售的逾50万辆汽车,重创了其品牌美誉度。

作为韩系车的另一个重要市场,韩系车在中国市场的表现也同样不尽如人意:

2018年,现代和起亚在华总销量仅为118万辆,相较于巅峰时期的2016年下滑了61.2万辆,受此影响,现代汽车的净利润暴跌60%,起亚的利润率更是下降至2%

 

而另一家一直在中国苦苦挣扎的双龙汽车则更是惨不忍睹,整个2018年只卖出了1467辆汽车!

在全球车企加速转型的大背景下,韩系车接连在中美两个重要市场遭遇滑铁卢,已经有了明显的掉队迹象。

中国趁势而起

众所周知,韩系车主打的是中低端车型,而中国国产汽车的最大阵地也正是中低端汽车,两者在这一细分领域展开了激烈竞争。

经过多年的努力,国产品牌在设计、工艺、质量、售后等方面都取得明显的进步,赢得了国内用户的青睐,直接挤占了韩系车在华的市场份额,从全盛时期的近20%下降到了如今的4.98%

此消彼涨之下,我们的国产品牌则表现越来越亮眼,2017年,比亚迪的营收首次突破1000亿人民币,短短7年时间业绩就增加了2倍。

长安汽车也不甘人后,宣布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投资1000亿,并在2025年全面停售传统燃油车,向电气化转型。

 

要知道,全球汽车制造商计划在未来510年内,在新能源汽车上增加3000亿美元的投入,其中近一半都来自中国。

随着中国汽车在新能源领域全面布局,韩系车只会被越甩越远。

四大支柱之二:造船

造船业是韩国的骄傲,也是汉江奇迹的代表。

在最巅峰的时候,韩国一度有7家企业进入全球十大造船厂的榜单,并承接了全世界40%的订单,总吨位、订单数、合同金额均排在第一位。

然而近几年来,随着全球航运业步入衰退期,韩国造船业也跌入了冰点,遭遇了一系列打击。

20168月,韩国最大的航运公司韩进海运提交了破产申请,各地分公司纷纷停工,许多货轮滞留在港口,甚至漂浮在海上不知何去何从。

受此影响,韩国造船企业的订单数量大幅下滑,为了断臂求生,它们不得不选择裁员。据韩国统计厅公布的数据显示,仅2017年,现代、三星、大宇旗下的船厂就裁员了近5000人。

 

然而,即使裁员也无法弥补亏损,万般无奈之下,这些船企只得通过卖土地、卖办公大楼等出售核心资产的方式来降低负债率。

凛冬已至,昔日的辉煌已成过眼云烟,活下去才是韩国造船业最现实的难题。

中国的机遇期

对韩国而言,现在是造船业的寒冬;但对中国而言,现在则是造船业的春天。

截止今年1月,中国造船业共拿下了78艘造船订单,并以308万修正总吨(CGT)的成绩,在世界造船厂累计订单中排名第一。

如今,在全球造船业的竞争中,中国也以36.3%的市场份额,超过了韩国(29.4%)近7个百分点。

就连曾经我们视为畏途的高端船舶领域:中国船企也在高歌猛进——18日,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最大、最先进的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泛非号在上海沪东造船厂正式交付。

 

至此,沪东造船厂成为了目前全球唯一一家能同时建造LNG运输船、双相不锈钢化学品船和集滚船3种顶级民用船舶的船厂。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船企不仅技术水平在不断进步,就连成本也具有明显的优势,平均建造成本要低韩国要低10%左右。

面对中国船企的不断攻城略地,韩国产业研究院已经发出了哀叹,他们认为,至多不过两三年,中国船企就将彻底赶超韩国!

届时,中国是大口吃肉,韩国则能喝点剩汤

四大支柱之三:电子

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电子业,曾经是韩国崛起的象征。

三星电子作为该行业当之无愧的王者,交出的成绩更是亮眼——2002年起,该公司连续17年销售额在韩国所有上市公司中排名第一,且最近7年的销售额占比保持在10%左右。

可是在经过了Note 7“炸机门的风波之后,韩国电子行业也进入了下降通道。

 

据韩国科技信息通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韩国手机出口额同比减少23.2%,为146.1亿美元,是近16年来的最低水平。

受此影响,韩国手机的全球市场份额也出现了明显的下降,从2017年的23.3%降至了2018年的20.3%

在曾经辉煌无比的中国市场,三星更是遭遇了溃败,如今的市场份额已不足1%,排名更是被挤出了前十名之外。

节节败退之际,三星电子把东山再起的希望放在了印度和越南等新兴市场。

因此,这一次,三星恐怕是失望而归了!

中国的进击

2014年开始,中国手机企业便开始进入壮大期,以华为、小米、VIVOOPPO为代表的四大品牌正在快速蚕食三星的市场份额。

据国际数据公司(IDC)统计,去年第三季度,中国四大品牌的手机销售量为1.16亿台,远远超过了三星的7230台。

这也就是说,在三星销量同比下降13%的情况下,中国品牌却逆势上涨了18%

就连在三星寄予厚望的印度市场,中国品牌也略胜一筹——小米、三星、VIVOOPPO分别占据印度智能机市场的前四位,在中国厂商的围剿之下,三星正显得独木难支。

 

事实上,就连三星电子一直视为护城河的高端机市场,华为也在奋起直追:

2018年第四季度,华为在大于500美元的高端手机市场份额占比已达17.2%,成为名符其实的大玩家。

要知道,在2016上半年时,华为在高端市场的份额还不足5%,短短两年时间就猛增了近4倍,可见增速十分显著。

低端机有VIVOOPPO,高端机有华为,在中国厂商的团队攻势下,以三星为代表的韩国电子业没多少好日子了!

四大支柱之四:半导体

半导体是韩国对中国优势最大的领域,也是利润最丰厚的产业!

以三星和SK海力士为龙头,韩国几乎垄断了全球存储器板块65%的市场份额。

2017年,三星以656亿美元的销售额,超过了蝉联榜首25年的英特尔,第一次坐上了半导体产业的头把交椅。

登顶固然荣耀,但是危机也接踵而至——要知道,韩国半导体市场偏重于存储型为主,而世界半导体市场却以非存储型为主。

 

这也就是说,韩国人把鸡蛋都放在了同一个篮子里,导致半导体产业发展极不平衡。

基于对跛着脚走路的恐慌,就连韩国半导体专家也发出警告,不可过分倚重内存芯片

毫不夸张的说,一旦存储型芯片的市场份额被夺走,那么韩国半导体产业建立的优势就将瞬间崩塌。

中国的逆袭

2018年就是半导体反攻的元年!

位于武汉的长江存储开动生产线,于第三季度正式生产Nand-flash

专注于手机内存的合肥长鑫,也在下半年进入了试产阶段;

致力于DRAM内存的福建晋华,虽然遭到了灯塔国的打压,但是也没有完全放弃;

据统计,中国目前正处于建设中的半导体工厂就多达15家,足足是韩国的3倍。

半导体这样集技术密集与资金密集于一体的高科技产业,官方当然会大力给予扶持:

早在2014年,中国就出台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为半导体产业提供了政策支持。

 

同年9月,规模达到1300多亿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挂牌成立,为诸多半导体企业带来了资金支持。

只要中国下定决心,拿出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法宝,就没有攻不克的目标——高铁是如此,显示器面板是如此,半导体同样也是如此!

据业内人士预计,最迟从2021年起,中国半导体就将迎来强势爆发,并逐渐取得全球产业的话语权。

到时候,韩国半导体产业坐地起价、躺着挣钱的美梦也就该醒了。

韩国人总是自诩为太极虎,一朝暴富之后,尾巴就翘到天上去了,显得傲慢、粗俗又无礼。

须知中国也不是好惹的,一旦我们腾出手来打断它的四条腿,这只病虎就再也没有蹦跶的资本!

一个都不能少

邓小平曾经说过,到本世纪中叶,中国要争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在中国跨过中等收入陷阱、成为中等发达国家的征途中,韩国只是我们要越过的第一个障碍。

 

要知道,中国的崛起,必然是要以夺取发达国家的既得利益为前提

这也就是说,中国其实是在和所有发达国家竞争,因此我们必须要有成为发达国家粉碎机的底气

 “粉碎机的本质,粉碎的是发达国家的高额利润,任何一个行业,只要中国人参与进来,很快就可以把产品打成白菜价。

从前,大哥大是财富的象征,手机更是被当成了奢侈品,像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生产的功能机、低端智能机都要好几千,结果小米、华为一出来,这些洋垃圾就没法收智商税了!

从前,液晶电视都是天价,像索尼、夏普、LG都是身份的象征,价格动辄几万块,结果长虹、海信一出来,这些洋品牌都被打败了,如今60寸的大屏电视,也就几千块而已。

事实上,欧美很多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单一,一旦支柱产业被中国抢占,那么马上就会被中国依靠巨大的体量带来的议价能力而崩溃

 

要知道,无论是美国、欧盟,还是日本、韩国,以他们的人口体量都无法支撑起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因此全球化的分工合作就成了他们唯一的选择。

然而,中国不一样,我们的工业体系不仅全面而且体量很大,既是全面型的竞争者,也是精英型的领跑者,几乎所有的产业都可以进入世界前五,有的甚至高居世界第一。

如今,中国在各个产业、各个领域和发达国家展开全面竞争,这源自于我们成熟的基础教育、强大的工业基础以及庞大的人口资源。

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从低端产业起步,到中端产业模仿,再到向高端产业升级,走出一条无比坎坷艰辛的道路,也创造了一种独一无二的中国模式。

这条道路,沾满了中国人民的汗水、泪水和心血,很难有后来者;这种中国模式,要求无数人付出巨大的牺牲,几乎无法被复制。

文章最后,戎评有话说

开弓没有回头箭,当我们在所有领域强起来时,这不仅是中国历史几百年未有之变局,更是世界历史几百年未有之变局。

西方发达国家为什么工资高、福利好、生活惬意?

还不因为他们掌握了源头技术,垄断了高端产业,从中赚取了巨额利润,靠压榨全世界才过上了好日子。

凭什么他们优哉游哉的度日,而我们却要起早贪黑的苦干?

凭什么他们大手大脚的消费,而我们却要精打细算的节俭?

凭什么他们趾高气扬的傲慢,而我们却要低眉顺眼的服从?

中国不会永远落后,中国人不是生来就低人一等,中国产业也不是只能限定在低端!

 

我们拼命的学、拼命的干、拼命的追,是为了什么?

为了我们的子女幼有所教;

为了我们的父辈老有所依;

为了我们的家人越过越好;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全世界的蛋糕只有这么大,中国为什么不能多吃一口?中国也不是针对哪个发达国家,而是所有国家!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历史终将回归正朔,中国也终将王者归来!

泱泱大国,巍巍华夏,下一个汉唐盛世必将由我们亲手打造!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