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智能制造顶层设计政策体系基本完成,多层次协同推进体系建立。一系列智能制造政策和推动措施正在有力支撑我国智能制造发展。
一、我国“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国际背景
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
智能制造是制造业与信息化相结合的产物。智能制造装备作为智能制造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显著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的制造精度,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点发展方向。
当今,工业发达国家重视技术的创新,致力于以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升级,注重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因此,智能化、绿色化已成为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智能制造装备的发展也将成为世界各国竞争的焦点。后金融危机时代,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高度重视发展高技术的制造业;德国、日本竭力保持在智能制造装备领域的优势和领先地位;韩国也力求跻身世界制造强国之列。
目前,欧美发达国家已出台了若干推进智能制造装备发展的政策和计划。以德国的“工业4.0”为例,该战略是由德国政府《德国2020高技术战略》中所提出的十大未来项目之一,旨在依托德国现有先进的制造业水平,借助信息产业,建立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提高整个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
今年5月19日,中国经济信息社正式发布了《2017-2018中国智能制造年度发展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以来,全球智能制造核心产业规模持续增长,主要工业国竞逐机器智能领域。以智能装备、工业互联网、工业软件、3D打印等核心产业为代表的智能制造市场规模持续增长。相关预测显示,2018年将有232万台工业机器人被部署在工厂车间。2023年全球3D打印市场价值达353.6亿美元。
截至2017年末,全球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已经超过150个。美国、德国、日本等主要工业强国继续保持对智能制造的关注和投入,并开始发力机器智能、人机协作、工业互联等领域。
二、我国“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特点与趋势
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在我国的发展历史较短,随着上世纪80年代中期,发达国家开始大量生产自动化生产设备,我国也开始逐步加大对工业机器人的研究支持。
1985年,我国将工业机器人列入科技攻关发展计划,成为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在我国发展的重要里程碑。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已初步形成了以新型传感器、智能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成套生产线为代表的产业体系。
《2017-2018中国智能制造年度发展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达到13.1万台(套),2018-2020年,国内机器人销量将分别为16万、19.5万和23.8万台。工业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如控制器、伺服电机等已经开始国产化,并出现汇川技术、埃斯顿等自主品牌。
我国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市场仍处起步阶段,但局部环节已有成熟案例,基本生态初步形成。当前我国具备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的供应商数量为500-600家,未来将有更多的传统解决方案商向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商转型。
目前,我国智能制造示范企业主要集中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和中西部四大产业集聚区。环渤海地区科研实力突出,形成了以京津冀“核心区域”与山东半岛、辽东半岛“两翼”错位发展的产业格局。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以上海、南京、常州、宁波等城市为核心,培育了一批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珠三角地区加快“机器换人”,广州、佛山、中山等地形成了符合各自产业特色的智能制造应用示范。中西部地区紧抓国家战略机遇,将先进激光产业打造为智能制造发展的“新亮点”。
常州是我国智能制造装备的重要生产基地,2017年全市装备制造业产值超5100亿元。近年来,常州基于工业明星城市的“硬基础”,实施“互联网+”行动和“千企上云”等工程,引进培育北自所、数码大方、航天云网等一批智能制造服务商,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加速锻造智能制造“新名片”。
《2017-2018中国智能制造年度发展报告》认为,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协同推进智能制造的良好氛围,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更加完善,新模式推广应用成效显著,智能制造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成为推动工业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然而,企业智能制造基础薄弱、系统集成能力不足、智能制造人才缺乏等仍严重制约我国智能制造发展。
报告建议,我国应加速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加快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和工业互联网,筑牢智能制造基础。同时,加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推广力度,推进区域智能制造协同发展,健全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完善智能制造生态体系。
三、我国智能制造顶层设计政策体系成型
当前我国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力图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而智能制造作为制造业金字塔的顶端产业,其发展必将成为传统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
近年来,在新型工业化加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高度重视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发展。目前,我国智能制造顶层设计政策体系成型。
2015年以来,我国先后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等重大战略文件,为智能制造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供给。智能制造是我国制造业转型的主攻方向,也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两大国家战略的重要抓手。
我国智能制造顶层设计基本完成,多层次协同推进体系基本建立。一系列智能制造政策和推动措施正在有力支撑我国智能制造发展。相关预测显示,未来我国智能制造产业年复合增长率约为20%,到2020年产值有望超过3万亿元。
为推进智能制造相关政策加速落地,2015年开始,工信部每年启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作,2016年,我国遴选了超60个项目,2017年遴选了97个项目。2018年,试点示范工作将继续推进,预计遴选项目总数将超过100个,并有可能在有色、稀土、纺织、家电等传统行业和5G、物联网、车联网、智能交通等新兴领域选择相关项目。
近年来,工业明星城市常州正加速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发展,陆续实施了一批智能制造及转型升级重点项目。其中,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和万帮充电设备有限公司分别获得工信部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和新模式应用项目。截至目前,常州市已创建省级示范智能车间54个,认定市级智能车间(工厂)113个,市级示范智能车间20个,在企业提质增效、降本减耗、提高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与十个重点任务
2016年12月7日,工信部正式发布了《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标志着智能制造正式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对推动我国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规划》提出,2025年前,推进智能制造实施“两步走”战略:第一步,到2020年,智能制造发展基础和支撑能力明显增强,传统制造业重点领域基本实现数字化制造,有条件、有基础的重点产业智能转型取得明显进展;第二步,到2025年,智能制造支撑体系基本建立,重点产业初步实现智能转型。
2020年的具体目标:(1)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实现突破。研发一批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国内市场满足率超过50%。突破一批智能制造关键共性技术。核心支撑软件国内市场满足率超过30%。(2)发展基础明显增强。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基本完善,制(修)订智能制造标准200项以上,面向制造业的工业互联网及信息安全保障系统初步建立。(3)智能制造生态体系初步形成。培育40个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智能制造人才队伍基本建立。(4)重点领域发展成效显著。制造业重点领域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超过70%,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超过50%,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普及率超过20%,运营成本、产品研制周期和产品不良品率大幅度降低。
《规划》提出了十个重点任务:一是加快智能制造装备发展,攻克关键技术装备,提高质量和可靠性,推进在重点领域的集成应用;二是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创新,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布局和积累一批核心知识产权;三是建设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开展标准研究与实验验证,加快标准制修订和推广应用;四是构筑工业互联网基础,研发新型工业网络设备与系统、信息安全软硬件产品,构建试验验证平台,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检查和信息共享机制;五是加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推广力度,开展智能制造新模式试点示范,遴选智能制造标杆企业,不断总结经验和模式,在相关行业移植、推广;六是推动重点领域智能转型,在《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试点建设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在传统制造业推广应用数字化技术、系统集成技术、智能制造装备;七是促进中小企业智能化改造,引导中小企业推进自动化改造,建设云制造平台和服务平台;八是培育智能制造生态体系,加快培育一批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大力发展龙头企业集团,做优做强一批“专精特”配套企业;九是推进区域智能制造协同发展,推进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建设,加强基于互联网的区域间智能制造资源协同;十是打造智能制造人才队伍,健全人才培养计划,加强智能制造人才培训,建设智能制造实训基地,构建多层次的人才队伍。
同时《规划》提出了加强统筹协调、完善创新体系、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创新金融扶持方式、发挥行业组织作用、深化国际合作交流等六个方面的保障措施。
创新金融扶持方面,《规划》提出发挥国家财政投入的引导作用,吸引企业、社会资本,建立智能制造多元化投融资体系。鼓励建立按市场化方式运作的各类智能制造发展基金,鼓励社会风险投资、股权投资投向智能制造领域。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研究建立产融对接新模式,引导和推动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方式。依托重点工程项目,推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完善承保理赔机制。支持装备制造企业扩大直接融资,发展应收账款融资,降低企业财务成本。
五、我国智能制造产业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近年来,我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增长势头迅猛,初步形成一定的规模。
但作为一个正在培育和成长的新兴产业,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仍存在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技术创新能力薄弱,新型传感、先进控制等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产业规模小,产业组织结构小、散、弱,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产业基础薄弱,高档和特种传感器、智能仪器仪表、自动控制系统、高档数控系统、国产机器人国内市场份额仅为15%。
另外,数据显示:尽管我国装备自给率虽然达到了85%,但主要集中在中低端领域;在高端装备领域,我国80%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装备、40%的大型石化装备、70%的汽车制造关键设备及先进集约化农业装备仍然依靠进口。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与国外的技术差距至少在10年以上。
因此,智能装备作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点发展方向,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来源:中证金葵花研究部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 社会调查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