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北京高院公布了驳回中央党校原教授罗志先的上诉请求的刑事裁定书。
55岁的罗志先是安徽人,1994年硕士毕业后来到中央党校工作,后在此完成博士学位。期间曾经挂职担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校副校长、防城港市副市长等职务。
罗志先落马的消息首次曝光于去年1月的“中央党校警示教育大会”上。中央纪委驻中组部纪检组组长喻红秋,中央党校副校长、机关党委书记赵长茂分别通报中央党校8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等典型案例。
因对其通报中首次出现“长期隐瞒个人重大事项”,罗志先落马曾引起了广泛关注。对他的通报也十分严厉:
政法教研部原教授、副局级干部罗志先严重违反政治纪律,对抗组织调查;严重违反组织纪律,长期隐瞒个人重大事项;严重违反廉洁纪律,搞权钱交易、钱色交易,受到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涉嫌犯罪问题及涉案款物已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判决书显示,罗志先2016年4月被批捕。2017年7月,北京市一中院判处罗志先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二十万元。
然而,对于这样的刑罚,法学系出身的罗志先认为量刑过重,他以未从事公务,不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等理由提起上诉。
北京高院对此不予以采纳,罗志先任职的中国共产党党校系党委重要部门,其作为政法教研部教授,履行对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及后备干部的教学、培训等工作职责,应依法认定罗志先为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国家人员。此外,对于罗的其他上诉请求,北京高院也一一驳回。
无论罗志先如何辩解,但他“权力寻租”的事实是无可争辩的。判决书显示,罗志先所涉案件的起因都是他主动向被请托人表明自己的身份,有能力办成这些事情。
同时,请托人对于罗的身份和权力也都十分认可。彭某请托罗志先为其公司败诉的案件提起再审疏通关系时,彭某觉得罗是中央党校的教授,担任过广西防城港市副市长,懂法律,认识很多司法系统的人,社会地位很高,具有一定的能力能帮其办事。
罗志先后疏通关系时找到的最高法民一庭的一位审判长,后者在出庭作证时表示,中央党校不同于一般的大专院校更像国家机关,中央党校的教授有一定职权和社会地位,接近于机关干部和政府官员。罗志先私下接触审理案件的法官并提出请托,明显是干预司法的行为,影响了案件的正常办理。
他们埋头苦干,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始终认认真真做事,规规矩矩做人,不到领导跟前邀功买好,也不在群众中大吹大擂,把心思和精力全部用在工作上,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党分忧、为民尽责。
第三,“不计得失,默默奉献”的人。
他们无论工作环境和条件多么艰苦,不向组织上提要求、讲条件,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把做好本职工作当作分内之事,对个人进退荣辱皆淡然处之。
第四,“奋发有为、开拓进取”的人。
他们做事大刀阔斧,敢为人先,干事业不怕担风险,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以“真用心、扑下身、守规矩、敢面对”的精神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第五,“甘守清贫,两袖清风”的人。
他们不追求富贵荣华,不为名车豪宅、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物欲所动,始终公正廉洁、严守纪律、作风优良,以“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服务职工群众、推进工作。
凡此种种,“老实人”有着一个共同的优点,就是“正”。正义、正派、正直。“‘老实’这一朴素的品质,既是全体党员干部的基本遵循,也将在党内形成激浊扬清的氛围。”中国好人网创办人、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谈方对《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说。
在谈方看来,一个地区、一个单位,让“老实人”受尊重、不吃亏、吃得开,让“老实人”能干事、干成事,就能激励更多人愿意“当老实人、讲老实话、做老实事”,就能在全党、全社会营造争当“老实人”的良好氛围。
压缩“三种人”空间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与“老实人”相反的人,就是那种缺乏党性、不重品行、作风漂浮、拉帮结派,为了升官发财和个人私利捞资本,热衷于面子工程、制造虚假政绩,大搞逢迎的投机钻营者。
当前,党员干部中少数“不老实”的人,主要有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做人不实。
主要表现为口是心非。除了“长期隐瞒个人重大事项”或“隐瞒不报个人有关事项”外,个别人为了升迁不惜通过造假获取组织信任,其中因档案造假,已落马的有省部级“大老虎”,也有科级干部。造假情形,有的多次篡改年龄,有的假造公章等欺骗组织,欺骗群众。
第二种是谋事不实。
主要表现为少数干部只顾眼前、不顾长远,搞竭泽而渔的短期行为;少数干部好高骛远、脱离实际,只看上边喜好,造“典型”、搞“盆景”、出“经验”,热衷于政绩项目,甚至损害群众利益等等。
第三种是创业不实。
主要表现为少数干部安于现状,当“太平官”、“逍遥官”,工作敷衍应付、得过且过;少数干部能力欠缺,工作畏难,自身能力素质不高,又不肯学习;少数干部认为自己能力水平高,对组织上有不切实际的期望,一旦未获提拔重用,便会产生埋怨情绪,工作消极等等。
“不让‘老实人’吃亏的前提,是要辨析出那些不老实的人,压缩他们的生存空间,同时进一步完善制度,以拓宽‘老实人’上升通道。通过多给信任、培训和锻炼的机会,为‘老实人’的培养、提升、提拔提供平台和空间,让‘老实人’更能在培养锻练中增长才干。”谈方说。
强化对“老实人”的正向激励
近年来,各地按照中央规定的“以德为先、德才兼备”的根本原则选任领导干部,在公开、公正、透明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一大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群众认可、组织信任的优秀人才走上了领导岗位。
另一方面,在现实生活中,“老实人”不受重视的现象,仍然在少数单位和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
“‘老实人’吃亏,投机者得利,是对‘老实人’不公平。”齐善鸿说,“‘老实人’注重埋头做事,不善声张造势,辛苦和业绩往往不易广为人知;他们清正自守,不喜欢拉拉扯扯、吃吃喝喝玩小动作,没有刻意结交自己的人脉网络;他们不跑不送,不善逢迎。”齐善鸿说,这些干部不容易得到上级关注。
“慧者心辨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这是历史给“老实人”的画像。当今,干部“老实人”是党和国家最需要的人,他们犹如那最顽强最坚固的夯石,筑起了国家富强的基础。
当前,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干部的监督得到加强,对干部中“老实人”的关心,也要从制度上给予足够的重视。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重视“老实人”,归根结底要体现在大胆使用上。有必要建立科学规范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形成激励干部求真务实的有效机制,使那些“老实人”不仅不吃亏,而且受到鼓励、褒奖、重用。
首先,领导干部要为国选贤,在组织选拔、培养和使用干部方面建立有效的机制。“如果领导干部都有天下为本的责任感,对干部队伍中的各种现象能够保持清醒和明辨是非,就能使投机者成为过街老鼠。”齐善鸿说。
其次,把眼光更多地投向那些在岗位上做出成绩的人身上。齐善鸿说,“要给‘老实人’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让他们的才干与实绩得到充分的展示,同时,远离那些讨好领导的投机钻营者。让‘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自觉追求。”
三是建立科学规范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形成求真务实的正向激励机制。“细化‘德才兼备’标准,增强可操作性;制定具体措施,让能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科学把握‘群众公认’防止片面‘以票取人’;严格干部任免程序,防止‘走过场’。”谈方说。
谈方建议,进一步改进民主推荐方式,搞好民意调查,扩大群众参与,使那些一心干事、业绩突出的“老实人”能够推荐上去,从而在干部中形成“老实人”受尊敬、受重用的良好导向。
(来源:昆仑策网【综合编发】)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 社会调查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