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时事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逆耳之言】你才创业呢,你们全家都是搞创业的
点击:  作者:杨时旸    来源:豆瓣  发布时间:2015-08-24 10:47:33

  

 092142N31-0.jpg

【导读总有一天,这种奇怪的、集体癔症般的创业潮会褪去,等到那一天,你再鼓动谁创业,别人就会冲着你说,你才创业呢,你们全家都是搞创业的!

 

  北京好像陷入了魔障。以至于我一度担心,是不是帝都的很多人都患上了一种科学界尚不知情的集体癔症。

 

  在任何一个饭局上,寒暄过后,差不多聊到第三个话题的时候,对方就会以一种哀我不幸,怒我不争的语气问我,难道你就不想自己出来做点什么?这是个妖气弥漫的句子。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惊涛拍岸,细思极恐。这个句子分成几部分,第一,难道,这种反问基本已经奠定了基调,那就是正途摆在眼前,你怎么就没想过踏上去?第二,就不想,透露了一种实在看不过去的、难掩的失望。第三,自己,掌握自己命运般的宣言。第四,做点什么,开创一番事业的雄壮蓝图。你看,这句子中有一种呵护、拯救以及最后的提醒般的复杂况味。好像壮丽的景象就在前方闪耀着万丈光芒,为什么你们这一帮短视之徒就视而不见呢?

 

  是的,他们在劝我创业。

 

  差不多就这一年多,身边的阿猫阿狗,以前班里的学霸学渣都纷纷声称自己开始创业。以前在朋友圈晒美食的都转而开始晒半夜空旷的办公室、白板、H5以及抄袭来的各种创业宣言。鸡汤界也凭借创业潮,在被人唾弃的濒死之际终于重新找到了新的增长点,以前依靠给找不着对象的单身狗做心理按摩为生,现在都变成鞭策还在上班的加班狗递交辞呈。

 

  其实,那帮创业的也都没什么创意,公司各不相同,但干的基本上就只有一个行业,这也不怨他们,现在似乎全中国就只有一个行业——互联网。似乎只有互联网是朝阳产业,除此之外都日薄西山,你们没看连考公务员的人数都开始下滑了么。目前的情况就是,和互联网搭上干系,你就算上了诺亚方舟,任凭洪水滔天,你也能安全过关;如果你还没对互联网投怀送抱,你就注定被人嘲笑。而融入互联网洪流的方式,必须是自己出来干点什么。上班,基本上成为了一个笑话。属于实在没办法,特别没出息,或者为了筹备创业而暂时忍辱负重的过渡阶段。

 

  你干点什么都能搞出集体高潮,说股票火了,连卖菜的都互相聊大盘,文艺女青年变卖了棉布裙子开始抄底;一个游泳的小鲜肉能在一天之内引发起全中国老娘儿们的青睐,第二天又一起为另一个韩国欧巴争风吃醋。所以,创业能成为潮流确实也没什么可奇怪的,但问题是你们一帮平时连上个班都每天唧唧歪歪,从周一就抱怨为什么还不到周五的人,去创业当老板,这公司能维持下去吗?

 

  创业是什么?从字面意义上讲,指的是创立事业。它本身暗含的成就感和财务自由的可能性吸引了太多人。既然有那样雄伟的可能性,那么创业这个举动本身就一定需要真正意义上的雄心,是开创性的、颠覆性的举动,而绝非只是为了解决温饱或者只是在现有基础上提高一些生活水平。现在大多数人之所以去创业,根本不是为了开创什么,而是因为逃避什么。说实话,基本上都是因为厌倦和不满,对于老板的不满,对于现有工作的不满,对于收入的不满。他们把满含怨气的离开误以为是元气满满的开始。客观地讲,大多数人每天工作八小时,有俩小时在逛淘宝,一个小时刷朋友圈,一边发传真一边琢磨周末去哪吃吃吃,就这种心态的人永远不会明白创业意味着需要把所有时间都扔进工作。

 

  创业不只是一桩美梦,它其实是一桩苦差。如果你真的打定主意创业,在未可预见的很多年里,你的生活质量是直线下滑的。你以为风投给你几百万,AB轮的陪你玩都是没有代价的吗?难道他们给你钱是为了让你躺着刷朋友圈的?不要以为市场和投资人都像你们村儿的娃娃亲对象一样,你远走高飞好多年,还温柔缱绻地等着你回来,只要君有意,人家就各种体位配合你。这个世界上不存在没有代价的事情,而且往往代价都是多过所得的。现在的问题是,劝我创业的很多人都把天使投资人当作了真的天使。以为人家每天的工作就是保持微笑,扑棱着翅膀飞来飞去地漫天撒钱吗?

 

  再说回来,几年前,创业这两个字还是有门槛的,现在随便什么人,在门口摆个摊儿卖点包子、麻辣烫的都说自己在创业,再在包装盒上印个二维码,可以从网上订餐就腆着脸叫O2O;要是自己再能做个微信公号每天发个故事,基本就能当行业领袖,靠演讲为生,不用亲自卖麻辣烫啦。这不叫创业好吗?种自力更生做点小买卖的行为最多就叫练摊儿。我们上学的时候,一贪玩,爹妈就冲我们吼,你再不好好念书,以后就得去练摊儿。说的就是你们现在要干的这些事。有些人太热爱用宏大、庄严的词汇来粉饰自己卑微、失意的现状。只有真正的屌丝才特别青睐用各种英文字母与数字啪啪啪出来的概念,什么B2C C2C O2O01之类乱七八糟叫起来爽口,深究起来无味的东西,更不要提那些更本土化的屌丝虚设出来的、连英文都没法翻译的伪概念了。其实,有很多概念很有意思,但只是中国的所谓创业者根本不愿意搞懂它们的内涵,只在乎自己用这些标签自称时的迷幻快感。本质上讲,这就和当年外企刚进中国的时候,每个人都给自己起个外国名字,叫TomJerryDick什么的。多年之后的今天,你好意思告诉别人,你当年以Dick这种俚语中的器官为名字吗?再过几年,就会有人在饭桌上指着你调侃,这人以前搞O2O的。

 

  对于普通人来说,每个人都需要工作,工作带给你收入和社交。是的,没有谁天生适合挤地铁公交,早起晚归地上班,但不能因为这个,你就天然反证自己何必不去创业呢?有人总给自己打气,上班一样辛苦,还不如自己为自己打工。你上班拿的是薪水,薪水是什么?说到底,是你为公司创造的利润的返点,但当你不创造价值的某些时候,你的公司风险是由老板和其他创造了更多价值的同事担当的。更何况,很多时候你所做的根本就是服务型的岗位而不是直接创造利润的职位。但当你创业,你就成了那个顶住底线以及必须抬高天花板的人。

 

  这个世界的绝大多数人是不适合创业的,那需要极强的内在推动力,不是说只要对钱感兴趣的人都能把一家公司运作上市,那些能创造出让你瞠目财富的人们,其实对于财富到底能买到什么不感兴趣,他们感兴趣的是这个过程本身。而大多数人不是这样。

 

  所以说,创业注定就是件小众的事。现在的大众创业肯定某些地方出了什么问题。当一个社会开始热切地鼓励大学生休学创业的时候,有些东西就开始令人恐惧了。不是说乔布斯和其他一些硅谷精英都有休学经历,就能从这个逻辑上推断出休学创业就一定能成功,而是,他们找到了自己确定的方向,不可能兼顾学业的情况下才做出了抉择。对于他们来说,想要创业就必须休学,但休学不必然导致创业成功。这是不能反推的。中国鼓励大学生创业的很大原因,是因为就业现状的艰难,但不能因为这种困难,就用创业给这些人画饼。更可怕的是,休学创业导致一夜暴富的可能性不但蛊惑着众多年轻人,也能轻易说服他们的父母。中国是一个实用主义盛行的地方,在金钱的光芒面前,大多数人的智商会断崖式下滑,人们不会理性地想一想,创业后让自己公司上市的概率其实和买彩票中头奖近乎相同。你自己扪心自问,你们的创意和乔布斯的苹果是一个量级吗?你真的认为自己卖麻辣烫,送几串素丸子上门就能经过几年融资之后上市,与王健林和马云分庭抗礼吗?

 

  或许是过于厌恶上班,或许是对过于尖锐的贫富分化缴械投降,有些人开始用虚幻的可能性为自己注射强心剂。他们拼命想在名片和微信签名上注明CO或者某某公司联合创始人一类的名头,幻想着自己创业之后的日子就是就是踌躇满志地站在写字楼的玻璃幕墙前,用坚毅又沉重的表情望向远方,每天穿着定制西装,用高档钢笔在各种文件上签下名字,公司就能活得很好。那是芒果台的狗血剧,不是现实中的创业史。现实中,悲悯地质问我为什么还不创业的创业公司的创始人,前一天还在群里大张旗鼓地声称自己在谈判几百万美元的融资,第二天就在朋友圈转发室友搬家了,转租天通苑次卧。你们觉得这样有意思吗?可千万别和我说,这是创业所必经的筚路蓝缕。你大张旗鼓宣扬融资时的样子和现实中的财务状态有一条近乎谎言的裂缝,这种过于悬念迭起的现状不会是一个对于未来充满掌控的创业者的样貌。而当这些人被进一步询问,那条裂缝就更加不堪了。我问你公司规模,你跟我谈未来规划;我问你薪酬待遇,你对我说梦想和远方;那我就问你未来到底会怎样,你像长辈那样拍拍握握地说,我们还年轻。我试探着说,你们目前的一些合作者不太靠谱,你说,我们主要看人员创造价值的能力;那我就问问未来盈利的可能性,你又说,做事先做人嘛。所以说,你们做互联网算是白瞎了才华,要是写鸡汤没准能成新一代网红,实在不行,找个什么部门做个发言人也许还能发挥光和热。

 

  这么说吧,现在创业的很多人,都是觉得可以扎一笔风投花一阵,以后再说以后吧。这不叫创业,这近乎行骗。而且性价比还稍低于明天来我办公室的那一款骗子。这也是为什么当下媒体人越发成为创业大军主流的原因之一,因为他们的主业就是讲故事,而目前,无论投资界还是受众,都还愿意听一听故事,但当故事全部讲完,现实毕露的时刻,怎么办?这不是电影院,故事结束,灯亮了,我们收拾心情回家就好,商界是生死场,资本是白刀子进红刀子出,总有生死之分。

 

  创业是件牛逼的事,互联网更是个伟大的工具,这些都能创造无限的可能性,但问题是你是否适合。我不相信一个平时连上班都需要做心理建设的人会成为伟大的企业家,我更不相信在未来,大多数人都能变成一个个创业者,而达成某种乌托邦式的财务自由与地位平等。我们得时刻明白,创业是一件比上班艰难数万倍的事情,它是小众的,低概率的,如果你找到了一个方向和一片市场,由于内心的需要而不是外部的聒噪必须去尝试实现它,那么你可以去试试,哪怕破釜沉舟,如果不行,就别做白日梦,连在股市里亏几万块钱都能嚷嚷半年,创业这种事情还是敬而远之吧。

 

  所有那些已经创业的,正在讲故事筹备创业的,每天最好多找点时间对着镜子把你们平时大言不惭说出的那些话对着镜子说几遍,如果自己不会笑,再出去说也不太迟。或许,以后我会去自己做点什么,或许更大的可能性是不会去做。相比于很多完全不靠谱的雄心壮志,我更想打好一份工。

 

  总有一天,这种奇怪的、集体癔症般的创业潮会褪去,等到那一天,你再鼓动谁创业,别人就会冲着你说,你才创业呢,你们全家都是搞创业的!(来源:豆瓣)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