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新冠疫情 > 阅读信息
上海感染者超2万,张文宏被骂惨:疫情没完没了,这是我们必须知道的真相…
点击:  作者:佚名    来源:全局悦读微信号  发布时间:2022-03-31 12:03:43

 

上海感染者超2万,张文宏被骂惨:疫情没完没了,这是我们必须知道的真相

 

仅仅28日、29日一天,上海就新增了超过1万个感染者,本轮累计已经2万多。

 

我每天看着上海疫情的感染数字,心情真是复杂。

 

感觉像看着一个多年的学霸,忽然发挥失常,科科不及格。

 

虽然知道是试题难度增加了,是学霸在探索更好的解题方式,但还是有点惊心。

 

这两天,很多网友在质疑上海的防控策略,骂上海,骂张文宏,骂他们把防控搞砸了。

 

我刚才去张文宏的微博,发现最近的评论简直没法看了。

 

 

 

 

 

不久前还是老百姓最喜欢的专家,转眼就成了垃圾网宏

 

想想张文宏也不容易,一边焦头烂额抗疫,一边被骂得狗血喷头。

 

心情肯定比我们还复杂。

 

疫情这两年,实在发生了太多奇葩事。

 

也给了人们太多前所未有的感悟。

 

我最近想明白了几个道理,特别想跟你分享。

 

01世事多变数

 

不知多少人还记得,疫情之初,我们是多么幼稚

 

那时大部分人都以为疫情很快就会结束。

 

20201月爆发,我们以为2月就好了。

 

——大家都在家里闷一个月,怎么也把病毒闷死了。

 

但是没有。

 

然后我们又以为3月一定会好。

 

——春天来了,天气变暖,病毒怕热自己就会消失。

 

但是也没有。

 

事实是,直到两年后的3月,我们还在辛苦抗疫,而且依然不知何日结束。

 

回头查新闻,你会发现,早期几乎所有人,对疫情的判断都是错的。

 

大概在3月初,我们就以为到了疫情下半场了。

 

 

有专家认为,疫情会在20204月结束。

 

也有专家说,等特效药出来,就能hold住病毒了(事实上现在已经有了不止一款特效药,疫情依然未消)。

 

更多专家说,疫苗出来就好了,接种率超过70%,就可以实现群体免疫(但现在我国接种率已经超过87%,群体免疫依然遥遥无期)。

 

连专家都判断不准,媒体、政府、民众……就更不用说了。

 

可以说,几乎没有一个人,准确预测到了疫情会这样起起伏伏走到今天。

 

这场疫情,让所有人都明白了一个道理:

 

世事多变数。

 

世间很多事,真是超出人的预测能力。

 

你以为往东,它偏偏就往南了。

 

你以为必胜无疑,它偏偏就让你败北。

 

你以为三天两天的事,它可能拖上十几年。

 

你以为三下五除二就能解决,它可能跟你周旋八百个回合。

 

所以永远不要对未发生的事太肯定。

 

世间绝大部分事,都暗藏变数。

 

凡事多想个万一,多做点准备,还是有好处。

 

人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懂得事情的复杂和多变,而不是一直用简单又绝对的思维看问题。

 

02变动时期,要求稳

 

最近有个新闻,很扎心:

 

海底捞去年亏损了40多亿,一年亏掉了三年的利润。

 

海底捞创始人、业界大神张勇承认,主要是因为他错判了疫情形势。

 

20206月,他认为疫情会在20209月结束,所以顶着疫情大开新店。

 

一年的时间,开了700多家,门店总量翻了一倍。

 

结果没想到,2021年疫情出现反复,餐馆客人少、房租贵、食材价格还一直涨。

 

海底捞顶不住亏损,不得不决定关掉300家店。

 

这一开一关,就亏掉了几十亿。

 

教训惨痛。

 

而像海底捞这样,因为错判了疫情,导致巨大损失的人,多得数不过来。

 

人生有时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判断失误,就可能亏掉半生心血。

 

所以在变数太大的时期,还是要尽量求稳。

 

不贸然行动,更不拿太大成本去赌。

 

否则一旦出错,这一跤可能跌得你爬不起来。

 

03手上还是要存点钱

 

也是前几天的一个新闻。

 

福建泉州封控区,一个41岁的男人,骗防疫人员出去买菜,结果跑出去做工了。

 

被发现后,他被行拘了5天。

 

这新闻,真是让人心里很不是滋味儿。

 

不禁又想起武汉疫情时,那个横渡长江的老哥。

 

当时湖北黄冈封城,一个男人为了出去打工,一个人划着木盆跨过长江,到了江西。

 

一个木盆,一个水桶,一根木棍,就这么横渡了长江。

 

 

结果好不容易过去,还被江西民警发现,被劝返了。

 

疫情这么严重,他们为啥非得费尽千辛万苦偷偷跑出去打工?

 

生活所迫啊,难道还是热爱工作?

 

但另一方面,要是人都这样往外跑,疫情可能就控制不住。

 

他们不易,大白也不易啊。

 

所以,这个题真是无解。

 

其实疫情这两年,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人平时还得存点钱。

 

我们大部分人,可能不会像新闻里的男人那么苦。

 

但也不能太大意。

 

因为意外随时可能出现。

 

疫情,失业,行业没落,忽然生病……

 

没钱真的很难熬。

 

所以,经济实力不允许的情况下,还是要节制一点生活。

 

不要总是追求什么大品牌、最高配、限量款。

 

保证手上的存款,不少于大约三个月的收入,以备不时之需。

 

一个成年人,要看得见远方的危机。

 

要知道意外随时可能发生。

 

而一旦出了状况,还是钱最管用。

 

手有余钱,心里才不慌。

 

04职业需要备份

 

这次疫情,很多行业都受到了冲击。

 

旅游业、娱乐业、餐饮业、航空业、进出口、房地产……

 

很多人都失业、降薪,又找不到新的出路。

 

但我之前看过一个导游姑娘的采访,感觉挺提神的。

 

她之前是带出国团的,疫情一来,很快就失业了。

 

一起失业的同事们都叫苦连天,也不知去干啥,眼巴巴在家等着疫情过去。

 

但她迅速找到了新职业——做直播。

 

因为做过多年国际导游,她又很喜欢研究国外的风土人情,读了很多相关的书。

 

所以她说起很多国家的景点、文化,都如数家珍。

 

加上她本来就伶牙俐齿,直播就做得很好。

 

她说收入比之前还高。

 

挺让人羡慕的。

 

其实这次疫情,给我们提了醒:

 

人不能只有一个谋生能力。

 

否则一旦行业遭遇意外,你可能就束手无策。

 

人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

 

在岁月静好的时候,就想一想,万一这行干不成了,我还能干点啥?

 

然后根据自己的特长,做一个职业备份。

 

比如做旅游的也关注一下媒体,做餐饮的也研究研究生态农场。

 

做一个planB,让自己有第二竞争力,不至于失业的时候抓瞎。

 

05还是要关注国家大事

 

202111月,南非检测出了奥密克戎。

 

当时,这似乎只是一个遥远国度的不起眼的新闻。

 

但仅仅4个月后,奥密克戎就窜到了我们身边,重度影响我们的生活。

 

你有没有发现,这个全球紧密相连、局面又快速变化的时代,其实已经不容你不闻窗外事、只读圣贤书了。

 

否则用不了多久,你就会变成一个活古董,认知过时,决策错误,举步维艰。

 

所以还是要关注国家大事,甚至世界大事。

 

因为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都可能和你息息相关。

 

你越了解这世界,对新闻越敏锐,越可能抓住机遇,做对决策,过好日子。

 

06及时解锁新技能

 

2020123日,武汉市发出通知,要求市民进入公共场所必须戴口罩

 

 

那时我们还完全没意识到,两年后的今天,口罩早已成为我们非常重要的生活必需品。

 

现在出门不戴口罩,真的就像没穿内衣一样不安。

 

除了口罩,这两年生活有了太多改变。

 

好多以前闻所未闻的新词,现在我们都耳熟能详:

 

流调,密接,混检,健康码,核酸检测,方舱医院,动态清零,精准防控,群体免疫……

 

还有层层加码,恶意返乡,大水漫灌……

 

我常想,如果一个人20201月之前闭关了,今天出来一定会很奇怪:你们都在说啥?两年而已,世界变化这么大吗?

 

是啊,这两年,世界真是日新月异,好像每天都有新状况。

 

一个又一个没想到真意外纷至沓来,让人倍感焦虑、疲惫和陌生。

 

而我们必须紧锣密鼓跟上,必须解锁各种新技能。

 

使用健康码。

帮孩子上网课。

及时打疫苗。

熟知防疫政策……

 

这样你才能正常生活。

 

而其实,疫情只是这个时代的一部分。

 

还有更多变化悄然发生,而很多人没有察觉。

 

现在社会正在加速进入科技时代,很多技能需要我们解锁。

 

比如网购车票,使用地图导航,在线学习课程,判断信息真伪,传照片到云空间……

 

这些技能,其实像疫情常识一样,对我们同样重要。

 

如果科技时代,你不会扫码付款,不会语音通话,不会用打车软件,就会像疫情期不会用健康码一样,生活非常不便。

 

所以别偷懒,该学的技能必须学,年纪越大越要扎扎实实学。

 

别让自己成为活在科技世界的古代人。

 

07学会换位思考

 

我一个亲戚,家里的状况很像整个国家的缩影。

 

她和老公是开拉面馆的,家里俩娃,老大初中,老二幼儿园。

 

还有一个老妈,七十多岁了,身体不好,肾病严重不能打疫苗。

 

这两年,她家拉面馆生意也大不如前,收入微薄。

 

碰上疫情严重餐馆关门,家里的钱只出不进,俩娃还都在家上网课,鸡飞狗跳,那真是焦虑不堪心乱如麻。

 

她有时就想,国家不如干脆放开算了,老百姓该吃吃,该玩玩,最后群体免疫,疫情就过去了。

 

但转念一想,要是老妈感染了怎么办?

 

岁数大了,还一身病,不能打疫苗,多半扛不住啊。

 

然后她就瞬间冷静,觉得还是不能放开。

 

宁可生意不好,也要保住老妈的命啊。

 

其实国家现在也面临要钱还是要命的选择题。

 

一直严防死守,经济肯定大受影响。

 

可一旦放开,肯定就要死很多人。

 

那些说死的都是老人,可以优化人口结构的,家里八成是没老人。

 

否则谁愿意自己老爸老妈成为代价?

 

现在人们对防疫政策争论很大,还都觉得自己特对。

 

可能本质上就是因为立场不同。

 

做生意的不理解家里有老人的。

 

不差钱的不理解家里揭不开锅的。

 

其实只要换位思考一下,立刻就能想通了。

 

人不能只站在自己的立场想问题。

 

疫情是我们共同面临的灾难,大家需要互相理解,互相支持。

 

我们要跟病毒较劲,而不是跟同胞较劲。

 

08人是多么渺小

 

新冠病毒有多小?

 

100万个新冠病毒加一起,才有1个人体细胞那么大。

 

现在全世界的新冠病毒加在一起,也就装满一个可乐瓶。

 

两年前的3月,大概只有一汤匙。

 

但就是这么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小东西,折腾得我们苦不堪言。

 

而这个小东西,也有它们的神秘世界。

 

我们都知道,现在世界已经流行了好几波新冠毒株了。

 

而且新的毒株会把前一任完全取代。

 

德尔塔出现,原始毒株就没了。

 

奥密克戎一来,又灭掉了德尔塔。

 

我们很难知道,奥密克戎是怎么变异成功的,怎么发展壮大的,又跟德尔塔经历了怎样的激烈战斗,最后成为新冠之王,传遍世界。

 

而奥密克戎肯定也不会是最后一届新冠毒株。

 

一定还会有下一个毒株杀出来,击溃奥密克戎,成为新的毒王

 

毒王如何产生,何时产生,又有什么特性,人类无法预测。

 

我们只能寄希望于它更加温和,毒性更低,让我们免于新冠的威胁。

 

唉,你看,我们最后可能还是要靠病毒自己搞定自己。

 

以前人类很骄傲的,觉得我们征服了老虎狮子,建起了高楼大厦,我们是地球的主宰。

 

现在看来,这纯粹是因为无知。

 

我们不了解和搞不定的东西太多了。

 

集全人类之力,都灭不掉一可乐瓶的小病毒。

 

这次疫情,让我们重新认识到了自己的渺小和无能,重新了解了世界的多元和复杂。

 

如果以后能多些谦虚和思考,也算没白辛苦这一回吧。

 

09李月亮 

 

说到这里,不禁感叹,我们可能真的是见证历史的一代。

 

疫情冲击,科技革命,世界格局动荡……

 

在这样的大时代面前,每个人都是小蚂蚁。

 

被裹挟着,被拉扯着,被忽视着,被惊吓着……被迫手忙脚乱地奔忙着。

 

但即便如此,大部分人依然在努力把控可以把控的部分。

 

努力让生活过得从容点,美好点,踏实点。

 

我们深知自己渺小,但我们希望可以生如蚁而美如神。

 

这是最让人感动的部分。

 

谢谢每一个在大时代里一起同行的你,希望我们的明天,都会更好。

 

来源:全局悦读微信号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