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墓志铭上写道:这世上有两样东西深深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一是我们头上灿烂的星空,二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
当我们仰望星空的时候,会变得格外好奇,对世界充满了疑问。
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学习,那学习是为了什么?
而人生又是为了什么?生命的意义在哪里?
1学是为了做更好的自己
孔夫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在古代,学习就是为了做更好的自己,而在今天,倒更像是为了别人。我们还经常看到人家晒朋友圈,好像在说,自己有多厉害,过得有多好。
其实,学习不是为了任何人。真正为自己而学的人,走到哪里都不会沦为绿叶。
所以,请你不要太在意他人的眼光,望你能活出真正的自己。
孔子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他还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在生活中,如果别人不知道你,不用担心,应该担心的,是你不了解别人。
所以,就算别人不知道你有学问,有修养,你也犯不着不高兴。
你需要做的,就是成为更好的自己。
春秋时期,鲁国有个人叫柳下惠,他是个典狱官,性子很直,不愿意巴结别人,连续三回被炒了鱿鱼。
于是别人跟他说,你的国家都不要你了,你还留下来干嘛?
柳下惠虽然在鲁国失了业,但他有真才实学,其他诸侯国都纷纷跑过来请他,可柳下惠竟然一个都没答应。
其他人对此十分不理解,但柳下惠并不在意别人如何看,如何想。
柳下惠说,我这个人,就这性子,改不了,也不想改。跑到别国又有什么用,还不如安心呆在鲁国。
孟子非常崇拜柳下惠,他说:伯夷,圣人中最清高的;伊尹,圣人中最负责的;柳下惠,圣人中最随和的;孔子,圣人中最识时务的。
柳下惠这人,安安稳稳的,走阳光大道,说话做事都很正直,不来虚的、弯的。他就想成为更好的自己。
道家说:和光同尘。也是这个道理。不露锋芒,不和人争,只做更好的自己。
2最好的修炼,是内外兼修
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一个人如果太讲究外在,缺乏内涵,就会显得有点浮夸、虚伪,甚至有点“装”。相反,如果一个人的人品很好,言谈举止却有点俗气,就不免显得粗野,让人非常遗憾。
最好的自己,莫过于文也好,质也好,内外兼修,文质彬彬。
宋美龄是民国时期最耀眼的女人。
她穿梭于国际政治的舞台,三度登上《时代》周刊的封面。连英国首相丘吉尔也说过:宋美龄是他在世上最欣赏的女性。
宋美龄离世前,拒绝口述立传。但见过宋美龄的人都知道,宋美龄讲究、爱美、永远得体精致。
有一位长期帮宋美龄按摩的随从称,她为宋美龄按摩时,宋已年过六十,但她发现宋的脚底,柔软细腻,连一块厚皮也没有,许多保养得当的女人年纪大了都做不到这一点。
宋美龄,不仅在精神层面有极高的追求,对于外在形象,也时刻保持注意,一生都活得精致,优雅。
内外兼修,才是为人的最高的境界,不仅注重内在精神的提高,同时也注重外在形象的不断改善。
最好的自己,莫过于此。
3你该问自己人生的意义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十五岁的时候,立志要做一个有修养的人。
三十岁的时候,在社会上立足了,说话做事都很有把握。
四十岁的时候,不再迷惑了,知道自己走哪条路。
五十岁的时候,懂得尽人事,听天命,只管做好自己。
六十岁的时候,一听别人说话,就知道真假对错,也不会影响自己的情绪。
到了七十岁,已经随心所欲,又不会超越规矩,达到了心灵的通透自由。
稻盛和夫被称为“经营之圣”。有人问他:你为何来到这世上?
稻盛和夫毫不含糊地回答:是为了在死的时候,灵魂比生的时候更纯洁一点,或者说带着更美好、更崇高的灵魂去迎接死亡。
我们来到人世间,经历了各种风浪的冲击,吃尽了人间的苦乐,有幸福有悲伤,直到呼吸停止,我们都不曾懈怠,顽强地努力着。
孔子说的三十、四十、五十,也不是指岁数。有的人,三十就“不惑”了,有的人,可能五十还“惑着”。它说得是一个过程,一个慢慢地成长的过程。
这个人生的过程,就像在磨炼灵魂,人在磨练中成长,最终带着比出生时更高层次的灵魂离开人世。
除此之外,人生再无别的目的。
4结语
头上的灿烂星空,不能辜负,内心的道德法则,也要遵守。
学习,从来不是为了别人,人生的意义,就在于追寻。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
当回首往事,不致于因为虚度年华而懊悔,也不致于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到临死的时候,可以说:我的一生,过好了自己,也为人类贡献了一份力。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