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人文历史 > 阅读信息
徐平: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当年看完这部电影,他们连夜填写毕业志愿书
点击:  作者:徐平    来源:“解放军报”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2-06-19 08:07:16

 

1.jpg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拍摄了许多部青年题材优秀影片,热情讴歌了战争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青年工人、农民、解放军战士、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的火热生活,展示了青年人在战斗、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精神风貌和青春情怀,使更多的青年人从中受到教育和启迪……今天,让我们一起回顾这些经典影片。

影片《年青的一代》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于1965年,导演赵明,编剧陈耘、赵明,杨在葆、达式常主演。影片描述了几个由上海到边远地区从事社会主义建设工作的青年人,通过他们对待生活、友谊、爱情和事业诸方面的不同态度,引发出该怎样去教育青年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为社会主义事业争做贡献的主题。影片上映后引起强烈反响,在青年人当中掀起了一股“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热潮。

1963年,上海戏剧学院教师陈耘创作了一个新的话剧剧本《路》,主题反映大学生在毕业后选择的不同道路:是选择留在大城市,还是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是一部社会主义教育剧,在当时很有现实意义。学院决定让教师排演这个剧本,主要演员都由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的老师担任。演出时剧名定为《年青的一代》,当时正值那一年学生毕业分配前后,所以演出后社会反响很大。正在上海的空军司令员刘亚楼上将看了这戏,觉得剧本很好,提出用空政话剧团的话剧剧本《年青的鹰》和上海戏剧学院交换,把这个剧本带到北京让空政排一台。 

很快,空政话剧团在北京演出的《年青的一代》引起了轰动,不但年轻观众踊跃观看,连很多老干部都来看了。这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重视,周恩来总理、张爱萍上将等都看过这部戏。中央领导又从更深远一层的意义来看这部戏的主题,提到要从“在和平建设时期如何防止革命后代变质”这个高度来阐释。周总理还帮助修改了剧本,剧中烈士遗孤林育生的生母在狱中就义前给儿子写的遗书,就是周总理亲笔改的。 

2.jpg
【话剧《年青的一代》剧本】

这部戏在北京打响后,全国各地有不少剧团都排了《年青的一代》。上海戏剧学院教师艺术团除了在学院的剧场演出外,还在大众剧场等校外的剧场演出过,前后演了一百多场,场场满座。甚至有的年轻观众第二天就要去边疆参加建设,前一晚还要求再来看一场,说:买不到票了,站着看也行。 

接着,上影天马电影制片厂接到把此剧改编成电影的任务,不久就成立了摄制组。剧本由陈耘老师和影片导演赵明联合改编;演员以上海电影专科学校和上海戏剧学院的毕业生为主,许多老演员也参加了拍摄。摄制组对影片的拍摄相当认真。青年演员在开拍前花了不少时间做小品、排戏、熟悉角色,还去了苏州一带的地质队体验生活。

影片里林育生亲生母亲写的遗书,就是周总理改的那稿;林家客厅里挂的“艰苦朴素”四个字,是张爱萍上将亲笔题写的。

3.jpg

【电影《年青的一代》剧照(右起):肖继业(杨在葆饰)、林育生(达式常饰)、夏倩如(朱曼芳饰)】


本片导演发挥把握叙事和抒情关系融为一体的创作风格,使影片格调清新活泼,细致流畅,具有一定的抒情色彩及生活气息。影片完成后在全国放映,反响很大,产生了比话剧更大的轰动效应。剧组接到不少观众来信。影片中林岚的扮演者曹雷说:“多年后,我已经到了上海电影译制厂,还有北京观众来信说,当年看电影《年青的一代》时正逢大学毕业,他们一帮学生看完电影,激动得不想乘车,大家一面唱着电影里的主题歌,一面在长安街上走着回学校,连夜就填写毕业志愿书,要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片中《我们是年青的一代》、《勘探队员之歌》两首插曲,把建国初期青年人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充分反映出来。

4.jpg

5.jpg


“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们的帐篷。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背起了我们的行装,攀上那层层的山峰,我们满怀无穷的希望,为祖国寻找着富饶的矿藏……”

这是电影《年青的一代》插曲《勘探队员之歌》。这首歌创作于1952年。1953年12月22日,《勘探队员之歌》刊于《中国青年报》第4版;1954年1月18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始广播教唱这首歌曲。后来电影《年青的一代》将《勘探队员之歌》选为插曲传唱大江南北。歌曲辽阔开朗,激情澎湃,曾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地质工作者,被选定为中国地质大学(原北京地质学院)校歌。

6.jpg
【年轻时的杨在葆】

影片中扮演肖继业的杨在葆:1935年出生于安徽省宿州市,1955年考入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1959年毕业后担任上海青年话剧团的演员。1960年,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筹拍表现孟良崮战役歼灭敌王牌七十四师的战争影片《红日》,经老师推荐,杨在葆被《红日》导演选中扮演连长石东根。

杨在葆外形魁梧健壮,面部棱角分明,性格直爽豪放,颇有军人气概。这个石东根简直就是为他量身打造的!这一生动、真实可信的铁血军人形象几十年来一直为观众所津津乐道。

7.jpg
【杨在葆在《红日》里扮演连长石东根】

《红日》一炮打响后,杨在葆成为一颗引人注目的新星。在以后的片约中,他基本上被定位成石东根式的血性汉子。1965年他参加《年青的一代》的创作,扮演男一号肖继业。

改革开放后,杨在葆焕发了青春,正值壮年的他接连主演《从奴隶到将军》《血,总是热的》《原野》《代理市长》等影片,和他的外形、气质一样,他扮演的角色都是硬汉形象,他也被誉为“中国第一银幕硬汉”。

扮演林育生的达式常,1940年出生于上海市,1962年从上海电影专科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上影厂当演员。1964年在影片《年轻的一代》中扮演林育生,崭露头角。

8.jpg
【达式常】

1973年后拍摄了《春苗》《难忘的战斗》等5部影片。“文革”结束后出演了《东港谍影》《他们在相爱》《人到中年》《谭嗣同》《书剑恩仇录》等多部重要作品。1981年获第四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1984年获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男主角奖,1986年获第四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男演员配音奖。1987年当选“新时期十年1976-1986电影奖最佳男演员”,2017年获第16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金凤凰奖特别荣誉奖。

9.png

【达式常多次在银幕上塑造沉着睿智的军人形象】


鉴于影片《年青的一代》产生过巨大影响,十年后由上海电影制片厂重拍这部影片,除了达式常继续扮演林育生,其他演员都换了。影片上映后再次引起轰动。

10.jpg
【1975年重拍《年青的一代》】

《年青的一代》是一部充满蓬勃的青春气息和强烈的革命激情的影片,深刻的主题思想、激越的青年形象、鲜明的人物性格,以及在矛盾冲突中所蕴含的感染力和昂扬奋进之情,鼓舞了一代青年,至今让人记忆犹新……

(作者系军史专家;来源:昆仑策网,转编自“解放军报”)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