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视察黄河
据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有限公司公布数据,截至2022年5月13日,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工程,累计调水量达到531亿立方米。其中,为沿线50多条河流实施生态补水85亿立方米,为受水区压减地下水超采量50多亿立方米。南水北调工程自2014年全面建成通水以来,南水已成为京津等40多座大中城市、280多个县市区超过1.4亿人的主力水源。现在南水北调集团正在扎实推进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大动脉。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南水北调工程是实现我国水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件大事,成果来之不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饮水思源”,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忘恩负义,为中国人民高所唾弃。
此时此刻,广大人民难免不念及,究竟是谁能想到、发现和设计出这么一个能一举解决长期困苦着我国北方人民的“南水北调”呢?
这就是毛主席!他就是南水北调的“总设计师”!是他,也只有他才敢这样为广大人民解大困,谋大利,造大福。
南水北调的首次提出
根据《毛泽东年谱》和林一山《毛泽东与长江》的记载,事情是这样的:
1952年岁末,我国即将开始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百废待兴。10月25日,毛主席乘专列离京,前往天津、河北、山东、南河等地视察调研。10月27日晚上,在济南听取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分管水利的负责人汇报黄河山东段的情况。毛主席强调说:“黄河既是养育中华民族的摇篮,又是旧中国连年征战、滥砍滥伐上游树木造成的一条危害人民的害河”,“现在到了我们手里,一定要治服它,决不能再让它出乱子,要确保黄河安全,确保黄河铁桥安全。你们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不然,我是睡不好觉的。”
10月30日上午,毛主席在河南开封专列附近的许家庄,向农民了情况,并走访了在农户家庭。随后乘专列前往黄河大堤。他在专列上同河南省委的领导干部和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王化云等商谈治理黄河问题。当王化云说到:他为了解从民江上源引水入黄河是否的可能性,查勘了金沙江上游通天河时,毛主席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一点是可以的。”(《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1册,第621页)
这就是毛主席首次创造性地提出南水北调的伟大构想。
1953年春节刚过,毛主席又外出视察。2月19日,乘海军“长江”舰,离开武汉,前往南京,下午在舰上卧舱同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林一山等研究长江的治理和开发问题时,进一步提出南水北调问题。林一山打开地图,毛主席拿起红铅笔,一面用笔尖在地图上移动,一面对林一山说:“南方水多,北方水少,能不能从南方借点水给北方?这件事你想过没有?研究过没有?”
林一山还来得及回答,毛主席就把红铅笔指在西北高原上,指向腊子口,指到白龙江,然后又指向略阳一带地区,指到了西汉水,就问道:“从嘉陵江的上游,白龙江和西汉水,向北引水行不行?”林一山回答说;“从这两条江向北引水不行”,并说了不行的理由。毛主席听后,认为言之有理。
但稍停片刻,他手上的铅笔,突然飞越巴山蜀水,一下子指到汉江,再问:“引汉水行不行?”林一山回答说:“有可能。”毛主席问:“为什么?”林一山说:“汉江和渭河、黄河平行;中间只有秦岭、伏牛一山之隔。它自西而东越到下游地势越低,水量越大,这就有可能找到一个适合的地点来兴建引水工程,让汉江的水通过黄河,引向华北。”
于是,毛主席当机立断指示林一山:“对汉水引水方案作进一步研究,并组织人查勘”,还嘱咐今后“一有资料就给我写信。”他对“南水北调”多么渴望、看重、急切!
那么,三千里汉江哪里才是引汉济北的最佳选择呢?
毛主席一边说着,手中的大笔一边又在地图上沿三千里汉江的蓝色江流缓缓移动,顺着汉中盆地、武当山区,当指向均县附近时,突然下笔,画了一个圆圈,然后问林一山:“这个地方行不行?这个地方怎么样?”林答:“这些地方都有可能,关键是在这些地区选找一个最适合的地点。”
毛主席是这样熟悉祖国的山山水水!红色铅笔画了个圆圈的地方,就正是日后建成的丹江口水利枢纽的位置。(参考《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2卷,第36、37页,《缅怀毛泽东》上卷,第387-388页)。
谋划三峡水库,高峡出平湖
与此同时,毛主席又提出修建“三峡水库”这一我国水利建设史上更加宏伟的战略性工程的构想。
那还是1953年2月20日下午,仍是在长江舰上,毛主席听取林一山关于长江流域规划有关问题的汇报。汇报谈到历史上曾遭受过严重的长江洪水灾害,如1935年7月1日开始的一次大暴雨,中心在湖北省五峰县,一次降雨量达1500毫米,造成一夜之间汉江中下游淹死8万人,澧水下游淹死3万5千人的惨剧。毛主席惊叹:“真不得了!”随即问林一山:“怎样才能解决长江的洪水灾害呢?你有什么设想?怎样才能除害兴利呢?”林一山打开长江地图后回答:“我们几年来初步研究了关于长江的防洪设想,就是计划在长江干流和主要支流上建一系列梯级水库,拦蓄洪水,综合利用,期能解除洪水威胁。”
毛主席似乎不太以为然,在地图上画了个大圈说:“太好了,太好了!修这许多水库,加起来,你看能不能抵得上三峡一个大水库呢?”在得知“抵不上”后,他又伸出手来,指着三峡口子上说:“费了那么大的力量修支流水库,还达不到控制洪水的目的,那为什么不在这个总口子上卡起来,毕其功于一役,就先修那个三峡水库,怎么样?”
林一山回答说:“我们也希望修三峡大坝,但现在还是不敢这样想。”毛主席含笑说:“加起来还抵不上一个三峡水库,你不是也是这样说了的嘛。”(参考《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2卷,第36、37页,《缅怀毛泽东》上卷第387-388页)。
这就是毛主席绘制的“高峡出平湖”的壮丽蓝图!
全党、全国齐心协力,战略远见,最终变现实
毛主席提出的这两项构想,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超级战略性基础工程,是造福我国数亿人民大众的“幸福工程”,无论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前所未有。《参考消息》报导,连美国人也不得不点赞,南水北调在人类历史上是第一次。这就凸显了毛泽东特有的伟大风范。
难怪,林一山这位著名水利专家也不由得衷心感叹:“作为伟大战略家的毛泽东同志具有多么深远的预见呀!”
这是因为,毛主席始终有两大坚信:
一是始终坚信人民。毛主席说,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它是共产党立足之基,力量干前人想都不敢想大事之源;真心实意地把人民看成就是“上帝”,真正全心全意服务人民;故而高度重视人民的呼声,关心劳苦大众的困苦,极力为人民解大困,谋大利,造大福;否则,也就不会想到创新出南水北调。
二是始终深信,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和国营经济的无比优越性。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举国体制,可以有计划地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为人民干前人想都不敢想大事,兴利除害,造福人民;否则,靠私有经济利润的“最大化”,市场配置资源的“最优化”,那是无论如何也“化”不到如此造福人民的宏伟工程上来的。
当然,毛主席懂得,提出了这两项经济建设的战略构想,要变为现实,还取决于条件,还得从需要和可能、可能和现实的结合上综合考量。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是革命和建设的胜利之本。因之,毛主席就作出了优先南水北调工作部署。1953年2月22日晨,到达南京前,他对林一山交代的:“三峡问题暂时还不考虑开工,我只是摸个底,你也不须要向中央分管这项工作的同志讲。但南水北调要抓紧。”(《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2卷,第37页)
毛主席历来就是,看准了就当机立断,抓紧不放;抓而不紧,等于不抓。所以,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林一山按照毛主席的嘱咐,不断地把勘测、调查、规划和研究的情况写信报告。毛主席都仔细审阅,并据以作出指示。有一次林一山当面向他汇报:“根据勘测的资料证实,嘉陵江上游的西汉水在地质年代的古代曾经就是汉江的源头,后来由于流入四川盆地的水系溯源侵蚀,切开了西汉水和川水的分水岭,因而将汉江上游的西汉水,袭夺为嘉陵江的上游了。因此,现在如将被水流下切的山谷,用筑坝壅高水位的办法,可使嘉陵江上游的西江水,不做太大的工程再回到汉水,再经过汉江,引向北方。这就纠正了我过去仅仅从地貌的表面现象就认为不能从西江水自白龙江引水的片面看法。”毛主席听后说:“要驯服这条大江,一定要认真研究,这是一个科学问题。”
1958年党中央南宁会议,在毛主席主持下,中央政治局正式通过了《关于三峡水利枢纽和长江流域规划的决议》,其中就专门有一段关于丹江口工程的决定。会后,周总理在武汉主持了一次会议,决定丹江口工程立即组织开工。这是南水北调的关键工程。
所以,在紧接着的成都会议上,毛主席高兴地说:“打开通天河,白龙江,借长江水济黄,丹江口引汉济黄,引黄济卫,同北京连起来了。”
丹江口工程,在周总理的直接关怀下,经过鄂豫两省人民艰苦奋斗,通力协作,第一期工程在1974年建成,作为丹江口枢纽重要建筑的南水北调陶盆引水渠首工程,在初期阶段,引水量为500立方米/秒;最终可在1000立方米/秒,按规划每年向华北高水200亿立方米。
令人遗遗憾是,毛主席生前并未能亲眼看到南水北调的全面最终建成,没能亲眼看到数亿北方人喝上了带着微甜的“南方水”。只是,他在“天国”也仍在“牵挂”、“心系”着曾经在兹念兹这两项巨大的战略性“民心工程。
当然,这也是他早已料到了的。这就是1954年初,他在广州同刘少奇、周恩来、李富春等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草案(初稿)时说:“要把三峡工程列入计划,但按照我们现在的物力、财力,又不能列入五年计划,只能列入长期计划,我是看不到了”但毛主席还特地嘱咐在场的邓力群说:“将来建成时,写一篇祭文告诉我。”(《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2卷,第312-313页)
现在,南水北调自2014年正式建成通水以来,南水已成为京津等40多座大中城市、280多个县市区超过1.4亿人的主要水源。数亿北方人“借”饮了“南方水”,这就不能不思源,大家衷心深情谢谢毛主席!
(来源:“红色文化网”微信公众号;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