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那些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外国人
马海德:精神崇高 医术精湛
▲马海德2009年当选
“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荣获“最美奋斗者”“新中国卫生事业的先驱”称号
“国初首入华籍,更殚厥心,遍驰其迹,倾力于防治麻风之鸿业,泽被杏林。”在中国度过五十五载春秋的马海德,创造了诸多“第一”:第一位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外国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位加入中国籍的外国人……
马海德原名乔治·海德姆,1910年9月26日出生在美国纽约州布法罗市的一个阿拉伯移民家庭。1933年11月,刚刚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的乔治听说在上海一带流行着一种东方的热带病。同情心促使他下决心越过重洋,到中国去为苦难的人民解除病痛。
1936年,在宋庆龄推荐下,两个外国人出现在中国工农红军最高指挥部驻地:一个名叫埃德加·斯诺;另一个名叫乔治·海德姆。几个月后,斯诺完成采访,离开陕北,之后写出了轰动世界的《红星照耀中国》。乔治·海德姆自愿留在了中国工农红军,成为红军的卫生部顾问。1937年,他跟随周恩来到宁夏工作,看当地大多数回族兄弟姓“马”,于是他把“海德姆”调过来成了“马海德”。同年,马海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以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和精湛的医术为解放区军民服务,并在对外交往中作出了卓越贡献。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马海德加入中国国籍,对此他深以为傲。1950年,他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顾问,投入到新中国卫生事业的火热建设中。像战争年代时那样,马海德仍亲赴医疗一线,坚持为病人服务。
在之后10年中,他带医疗队上山下乡,足迹遍布全国除台湾和西藏外的所有省份。后来,马海德又把精力转移到医治麻风病上。
去世前一个月,马海德强忍着病痛,召集云南、贵州等省份负责防治麻风病的工作人员开会,研究同国外合作的问题。在病床上,病危的马海德还要求妻子为他读有关麻风病的材料和信件。
1988年,马海德在北京病逝。临终前,他满怀深情地对亲友们说:“如果让我重新开始生活,我还是要选择这条道路,这是毫无疑问的。”
爱泼斯坦:笔耕不辍 见证中国
▲伊斯雷尔·爱泼斯坦荣获“最美奋斗者”称号
伊斯雷尔·爱泼斯坦,1915年生于波兰,1917年随父母来到中国。1931年在《京津泰晤士报》开始从事新闻工作。
抗日战争时期,作为美国合众社记者,爱泼斯坦奔赴南京、广州、武汉和山东台儿庄前线战场等地采访。在陕北和晋绥抗日根据地,他采访过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也与群众广泛交流。
1939年,他撰写的《人民之战》一书在伦敦出版,以亲身见闻讲述中国人民的抗战历程。后来,他离开中国,相继写下《中国未完成的革命》《中国劳工札记》等著作,向世界介绍中国革命。
1951年,他回到中国。他参与筹办了《中国建设》(现名《今日中国》)杂志。几十年中,爱泼斯坦为这本杂志的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如今的《今日中国》杂志,已发展成为有中文、英文、法文、西班牙文、阿拉伯文等多语种文版的综合性月刊。
爱泼斯坦的事业,远不只《中国建设》这一本杂志。他多次参与到毛泽东、邓小平选集英文版的出版以及中共中央重要文献的英文定稿工作。此外,他还多次奔赴西藏,深入了解西藏社会,写就《西藏的变迁》一书,向世界介绍了西藏在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巨大进步。
爱泼斯坦于1957年加入中国国籍,196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热爱中国,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和挚爱的新闻事业。在其回忆录《见证中国——爱泼斯坦回忆录》中,他这样写道:“我爱中国、爱中国人民,中国就是我的家,是这种爱把我的工作和生活同中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2005年5月,爱泼斯坦在北京走完他光荣而不平凡的一生。去世前,他对身边人说:“中国之所以产生巨大的国际影响,根本在于它取得的巨大进步,但这还只是一个开始。和过去一样,前进道路上还会有很多阻碍和磕绊,可是进步仍将继续。”
那些年,他们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上海虹口区的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院内的耸立一座雕像——一位高鼻梁、深眼窝的外国人,却身着新四军的军装。看塑像基座上的铭文,才知道他叫罗生特,还是一位中国共产党党员。
罗生特的原名叫雅各布·罗森费尔德,生于奥地利的一个犹太家庭。1938年,纳粹德国占领奥地利后,他流亡到上海,在法租界开了一家诊所,很快声誉鹊起。皖南事变后,他主动投身新四军。当时,华中局机关报《江淮日报》发表评论说:“在苏北,参加新四军的国际友人,罗生特是第一个。”
在新四军期间,罗生特不顾个人安危,忘我工作,“大鼻子神医”的美名传遍根据地。1942年春,经陈毅介绍,罗生特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他来到八路军山东军区并被任命为卫生顾问,成功稳定住了罗荣桓司令员的肾病。他还手术抢救了万毅、曾炳华等多位高级指挥员,被陈毅称为“活着的白求恩”。
“大鼻子神医”罗生特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像罗生特这样的外国籍党员,尽管人数不多,但个个都有着传奇经历。国别不同、经历不同、出身不同、诉求不同的他们,为什么能聚集在同一面旗帜下?
他们加入中国共产党,选择的是革命。开国少将洪水是一位越南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的曲作者郑律成是一位朝鲜人,医学专家汉斯·米勒是一位瑞士人……他们尽管来自不同的国度,但共同的时代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这场正义与反动、光明与黑暗的殊死较量中,他们与中国人民患难与共、并肩作战,形成了强大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朝鲜人杨林、金根、许亨植等人,都是在日本入侵后,先后来到中国,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他们怀着家仇国恨,浴血疆场,英勇顽强,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更是冲锋在前,直至献出自己的生命。
越南籍的开国少将洪水
被誉为“军歌之父”的革命作曲家郑律成,原籍朝鲜。
“洋八路”汉斯.米勒,医学专家,原籍瑞士。
他们加入中国共产党,选择的是信仰。印度援华医疗队成员柯棣华,主动要求到前线救治伤员。百团大战时,为抢救伤员,曾连续3天3夜不睡觉。在被任命为白求恩卫生学校教员后,他激动地说:“我一定像他一样,献身反法西斯斗争的伟大事业,决不玷污白求恩的名字。”1942年7月7日,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表示要把中国的解放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并决心贡献自己的一切。病逝于抗日根据地后,毛泽东致以“全军失一臂助,民族失一友人”的挽词,朱德盛赞他为“国际主义医士之光辉,照耀着中印两大民族”。
国际主义战士柯棣华
第一位加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外国人马海德。
伊斯雷尔·爱泼斯坦
不同的国别,相同的信念;不同的职业,相同的追随;不同的机缘,相同的真诚。这些外国人在时代的洪流中,主动选择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体现出我们党的伟大、党的胸怀、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710多万名老党员获“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近日,江西省于都县、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十七团、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镇、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北京大学、鞍钢集团、云南省军区昆明退休干部休养所等多个地方和单位举行庄重简朴的仪式,向健在的截至2021年7月1日党龄达到50周年、一贯表现良好的党员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据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同志介绍,首次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颁发工作将一直持续到今年7月1日,全国将有710多万名老党员获颁纪念章。首次颁发后,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一般每年“七一”都将集中颁发一次纪念章。
“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通径为50毫米,材质为铜和锌合金,主色调为红色和金色。主章由党徽、五角星、旗帜、丰碑、向日葵、光荣花、光芒等元素构成,其中党徽象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和党员信念坚定、对党忠诚;丰碑寓意党的光辉历程和丰功伟绩;向日葵寓意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光芒象征党的光辉照耀;五角星代表薪火相传;光荣花寓意繁荣盛世、国泰民安和褒奖荣耀;旗帜象征共产主义崇高理想与事业永续。副章由山河、中国结和红飘带等元素组成,飘带上雕有“光荣在党50年”字样,寓意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攀高峰、永葆青春。
来源:雷锋杂志微平台微信号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胡澄:从千古兴亡看中国共产党的100年 ——访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令狐安
2021-05-29•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