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人文历史 > 阅读信息
杨莘:讲好香江边的故事
点击:  作者:杨莘    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  发布时间:2021-05-09 08:03:58

 

1.webp (8).jpg 


今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次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旗下的新媒体微信公众号“CCTV国家记忆”发布了一篇题为《“有盐同咸,无盐同淡”内地与香港休戚与共的家国记忆》的文章。

文章讲述了4个不同历史时期内地与香港之间的感人故事,多个微信公众号全文转载,为今年全国两会涉港议题宣传不经意间收了一个有温度的尾。

历经“修例风波”等社会事件,“人心回归才是更为重要的回归”成为广泛社会共识。如果将推动香港国安立法、完善香港选举制度比喻为建章立制的“硬措施”,那么接续讲好香港故事,应当成为新闻舆论战线下一步成风化人、凝心聚力的重要举措。

自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讲好中国故事”以来,在如何讲好故事,通过故事来以情感人上,主流媒体已经探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下一步,要在这些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讲故事的优势,着力讲好“香港故事”,确保“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行稳致远。

讲好香港故事,要贯穿爱国始终是香港主流社会思潮、爱国者始终是香港社会主流人群这条主线,以史带论回答好“讲什么”的问题。据权威香港史专家齐鹏飞先生的著作《日出日落——香港问题156年(1841-1997)》一书记载,最晚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中华民族的先人就在香港的土地上繁衍生息;最晚从秦朝开始,香港地区就已经置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有效管辖之下。而西方殖民者这个“大门口外的陌生人”,掠夺和殖民香港也不过150多年而已。150多年同两千多年相比,实在不能成为香港少数人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的借口。

前文提到的那篇公众号文章里所讲述的“一碗饭运动”“两航起义”“东江供水”“三趟快车”等4个故事,皆发生在港英时期。即便在英人治港的时代,内地与香港的血脉联系也未曾有一天被阻隔。而今香港回归了祖国怀抱,爱国更应当成为香港同胞的政治自觉。通过一个个具体而又生动的故事讲清楚香港历史,才能有效回击一些人迷恋“港英的繁华光景”那一套扭曲的说辞。

讲好“香港故事”,要注重一个“好”字,倾注感情回答“怎样讲”的问题。拿着大喇叭且板着面孔,以“我讲你听”的心态讲故事,不仅在境内舆论场早已行不通,在香港这样复杂的舆论场更是无人买账,因而一定要坚持“好”字当头,牢记把评估讲“香港故事”的效果摆在突出位置。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近现代香港社会更多地浸淫于欧风美雨之中且粤语是社会主流语言。我们当然要反对和消解香港所谓“本土主义”思潮,但制度隔阂、地域差异等带来的话语体系不同的的确确是讲好“香港故事”必须正视的客观现实。

因而,讲好“香港故事”要着力避免生产那种内地味浓、香港味淡的“四不像”传播产品。要打破单向传播思维的桎梏,放低身段贴近受众,利用不断更新的技术和不断开辟的渠道增强传播力和影响力。讲好故事要注重方法,归根结底要用好“结合”这个根本方法,把抽象的、共性的、一般的道理与香港具体的、个性的、特殊的实际结合。

在香港茶餐厅里,厨师别出心裁把港式奶茶和咖啡结合在一起、把忌廉和鲜奶结合在一起,推出了大众喜爱的“鸳鸯”和“忌廉勾鲜奶”这两款创新饮品。今天我们去讲“香港故事”,也要用好“贴近”这一传家宝、“结合”这个老手段,一个猛子扎入香江,在香港文化的积淀中取我所用。唯有如此,“香港故事”才能够富有真实感、亲切感,体现说服力、影响力,实现润物细无声、功到自然成的初衷。

讲好香港故事,要直面香港问题的复杂性,辩证施策回答好“对谁讲”的问题。从香港回归以来发生的几桩社会事件来看,设计如何去讲“香港故事”恐怕比在外宣上讲好“中国故事”更为复杂,需要树立系统观念应对之。具体来说,就是要打通内地、香港、西方三个舆论场,与香港反对派和西方乱港势力针锋相对,通过讲包含着国家所需、香港所长或香港所需、国家所长与西方所短这一深刻道理的故事,最大限度迫使西方失声失语。做到这一点,既要主动谋划,又要顺应时机。

在此仅举一例:2020年9月,香港正经历第三波新冠肺炎疫情重创,这时候国家派出了核酸检测支援队赴港帮助香港开展检测工作。毫无疑问,戴着有色眼镜的西方媒体掀起了污名化这支支援队的狂风恶浪,对支援队来港目的大肆造谣。然而在支援队离港前夕,一段让人倍感温暖的网络短视频反转了舆论,温润了内地和香港许多网友的眼眶。视频中,内地支援队队员在登车离港前合唱一曲《东方之珠》,许多香港团体和市民挥舞着国旗、区旗目送队员登上回程的巴士,口中不断喊着“谢谢,辛苦了”。网友纷纷点赞、转发这段短视频,“同舟共济、同心抗疫”刷屏了这段短视频的整个留言区。内地支援队队员的歌声和香港市民的感激声在同一时空交相辉映,书写了血浓于水的香江大爱。

在香港,有洋面孔假模假样地关心“民主自由”却对香港所遭遇到的困难冷眼相看甚至踩上一脚,有蒙面人打着“本土”之名破坏这座城市最引以为傲的法治精神和良好社会秩序,但唯有中央才始终是这颗东方之珠蒙尘时的坚强后盾。诸如此类的香港故事越多,内地民众就能越发珍视香港,香港人心就能越发齐顺,国际上一些喧嚣就能越发“祛魅”,香港实现长治久安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的愿景就一定能够实现。

(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转编自“学者杨莘”,原刊于《新闻战线》2021年第4期)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