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必武,德高望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清末秀才出身的他,曾多次改名立志:原名贤琮,字洁畲,号璧伍,又名用威。“用威”语出《尚书·大禹谟》中“董之用威”一句;“璧伍”出自《汉书·律历志》中“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一句。辛亥革命爆发后,董用威满怀救国壮志投身革命洪流,从此,他放弃原名,以“璧伍”之谐音,改名“必武”。
参加中共第一次代表大会
1920年,董必武和陈潭秋等同志共同创建武汉共产主义组织。1921年6月,董必武接到上海党组织通知,要求武汉派两名代表到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董必武、陈潭秋代表湖北共产党组织赴上海参加党的“一大”。那一年,董必武35岁,年龄仅次于何叔衡,是与会人员中第二位的年长者。会议主席张国焘这样评价董必武:为人淳朴,蓄着八字式的胡子,活像一个老学究,在谈吐中才表现出一些革命家的倔强风格。
时刻保持艰苦朴素
董必武的共产党员本色不仅体现在为党的事业艰苦奋斗方面,还体现在日常生活的艰苦朴素方面。1937年,董必武到南京八路军办事处工作后,当然不能再一身粗布衣的延安打扮了,但他关照工作人员,只能买一顶三块钱的礼帽,一双最普通的皮鞋,而且只在出门时穿。工作人员不理解,对董必武说:“社会上有名望的绅士穿的是丝绸马褂,一般的中等知识分子也要戴顶好一点的礼帽,共产党人又不比国民党低贱,为什么不能买好一点儿的呢?”董必武说:“共产党是为广大劳动人民谋幸福的党,没有理由为自己讲阔气讲排场,更没有必要同国民党的官员比这比那,吃饭穿衣戴帽非小事,我们出来每花一分钱,都要想到党中央、毛主席和解放区人民的艰苦生活。我因为工作需要扮演绅士,应付应付就行了,买好的长袍马褂、礼帽、皮鞋,不是太浪费了吗!”
为六角钱写检讨信
1941年,由于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反共高潮的影响,重庆红岩村的生活条件极其艰难。红岩机关财务开支的重担由董必武接管。为了维持红岩机关的正常运转,董必武殚精竭虑地拨着“小算盘”,亲自制定机关伙食标准,实行包干调剂。这年底,为改善在红岩的南方局领导人的生活状况,遵照党中央关于干部保健的有关决定,南方局拟定了一个干部保健标准,给那些担当繁重工作的领导同志适当提高生活津贴。然而,董必武却没有把自己列入其中。
为了改善红岩的生活状况,董必武在处理千头万绪的工作的同时,对红岩机关的伙食开支严格管理和监督,他要求办伙食的同志既要想尽办法改善领导和同志们的伙食,又决不能乱花一分钱。有一个月,在月底伙食费结算时,账面上有六角钱的开支平不了,为此,董必武十分自责,他对身边的同志们说:我们党的经费来得不容易,每分每厘都是同志们用血汗甚至生命换来的,我们只有精打细算的责任,没有铺张浪费的权力。之后,他执意在机关大会上作了检查,并亲自向党中央写了检讨信。
明确指示“不许饿死一个人”
1949年夏天,河北省遭受了严重的水灾。当时,担任华北人民政府主席的董必武,虽然工作十分繁重,仍然天天亲自指挥处理救灾工作。到北京担任政务院副总理后,他仍然心系灾民,天天与河北省领导通电话,详细了解救灾工作的具体进展,对救灾工作做得不够得力的地方毫不留情地予以批评。董必武说,河北党政领导机关早就有不许饿死一个人的决定,但是没有公布,怕做不到有损政府威信。这一担心是可以理解的,但还是公布为好,我们的党已是全国执政的党,要对人民的生活绝对负责。我们如果不敢提出“不饿死一个人”的要求,那我们还算是什么人民政府?董必武提出的“不许饿死一个人”的号召,立即传遍了河北省。在他的亲切关怀下,河北省的救灾工作做得有条不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关注“昆仑策网”!
(来源:“党建网微平台”,原载2019年7月19日《中国组织人事报》)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卫鸿: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生动教材 ——电影《古田军号》研讨会纪要
2019-05-18•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