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世界读书日。
袁枚曾说:“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蠹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
读书的人和不读书的是不一样的。
而会读书的人和不会读书的人也是不一样的。
清代文学家张潮在《幽梦影》中将读书分为了三个境界。
01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
一本书,就像一轮月亮。站在窗户的后面,只能从缝隙里见到月亮的一部分。
年少时读书也是如此,因为自身阅历有限,读书并不能一探全貌,如同管中窥豹。
厚厚的一本书读完,也只是一知半解。
苏东坡年轻时读了一些书,同辈的人无人能及。他有些自得地在家门口贴了一幅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一位年过70的老者上门拜访。他随手递出一本书,苏东坡却一字不识。
苏东坡窘迫得满脸通红,赶忙将门口的对联改成了“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学海无涯,年轻时却容易骄傲自满,闹出纸上谈兵的笑话。
年少时读书的最好方法,是意识到世界的广大,克制住自得意满,然后带着好奇去窥见书中的世界。
虽然一时无法深刻理解,但你读过的书会沉淀在血肉中,成为一个人的底气。
北宋大诗人欧阳修有一句名言: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书读得多了,自然就能走得更远、站得更高。
学如弓弩,才如箭簇,识以领之,方能中鹄。
年少时的读书,虽然如同隙中窥月,并不能享受完整的月亮。
但是读书是一生的修行,只有从小根基扎实,才能撑开缝隙,见识到广阔的世界。
范仲淹在南郡求学苦读五年,每日靠稀粥糊口,没有脱衣服睡过一个安稳觉。
苏东坡读经典总是边抄边背,直到烂熟于心,无一字差失。
汉代大儒董仲舒一生埋头苦读,三载不窥园,十年磨一剑。
读书的第一个阶段,最重要的是莫自负,扎根基。如此才能开阔眼界,才会对世界充满敬畏。
02
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
人到中年,走出房门,站在庭中;抬头仰望,明月当空,一览无余。
月亮虽然遥远,却让人无比向往。
走出了房门后,外面的世界增长了我们的阅历,对书本的理解才能愈发深刻。
元朝画家王冕少时总是把自己关在屋子里苦读科举文章,然而参加科举,却屡试不第。
在最后一次落榜后,他终于大彻大悟,明白关在屋子里是做不出学问的。
他回到家里,一把火烧光了自己所有的举业文章。然后穿着木屐蓑衣,骑着黄牛,诵读《汉书》,一路高歌而去。
他走过大漠孤烟,遇见山川湖海。笑过王侯将相,尝过悲欢离合。
书本在边走边读中,变得越发厚重。
黄河决堤时,黎民四散,《蒿里行》中“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突然从心底浮现。
在“人四等分”的元大都,六月飞雪的窦娥冤仿佛就在眼前。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人总是走着走着,突然就读懂了某个句子。
当你放下对过往的执念的时候,你突然就懂了“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当你在他乡漂泊,你忽然就明白了“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山川是不卷收的文章,日月为你掌灯伴读。
读书就是带着自己的阅历,去欣赏别人的文字。
夏虫不可语于冰,你有多少深浅,就能在书里碰撞出多少火花。
读书的第二个阶段,是经世致用,是边走边读,将知识刻入生活里,让生活散发出书香。
03
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
人生行至暮年,一切都变得通透。能够以释怀的心态把玩书本,以我观书,以书观我,方能得书中三味。
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说自己: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人至黄昏,已经少了争名逐利的心,大多带着一些玩味的心态。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功夫兴味长。
这份通透往往只有遍历一生,才能在最后拾得。
马未都曾经说过:“人活着有三重追求,第一重是趋利,第二重是趋名,第三重是趋静。”
当你真正爱上了读书,享受一个人独处的时光,便达到了读书的最高境界。 文天祥在遗言中说:“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我们读的所有的书,最终的目的都是读到自己。 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 人生匆匆,我们的人生书已经通透。 我知道了我想要什么东西,知道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该做的事情,都会努力去实现。 我们在书里欣赏了大千世界,万般人生,才能选出我们最喜欢的那种。 而不读书的人,只能活出无法选择的一种。 读书读到最后,都读懂了自己。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爱上书的人,往往都能欣赏上自己。 04 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 张潮在最后总结说,虽然每个阶段的读书观感都不同,但都是因为阅历决定了深浅。 一本红楼梦,经学家看见了《易》,道学家看见了淫,才子看见了缠绵,革命家看见了排满,流言家看见了宫闱秘事。 我小时候初读红楼梦字还认不全,只爱里面文字漂亮,喜欢“二进大观园”里的华丽排场,惦记着老太君不屑的“奶油炸的各色小面果”。 到了今天,读到第三十二回,我才懂得了宝玉为什么不说“我爱你”,而是对黛玉说了一句“你放心”。 后来黛玉回了一句:“你的话我早知道了。”简简单单,却说透了两心相契。 陆游有一句诗:“游山如读书,深浅皆可乐。” 书本就是有这样的乐趣,不论在怎样的时间点阅读,它总能带给你新的惊喜。 因此,每一本好书都值得反复阅读。 ▽ 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 当我们遍历人海浮沉,读过诗书万卷,回首看去,那些经历都已经刻在我们的骨肉里,成为了生命的气质。 以我观书,方得好书。 以书观我,方成善我。 读书日,与诸君共勉。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