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科技前沿 > 阅读信息
雁鸣 :中国脑科学研究向何处去?
点击:  作者:雁鸣    来源:昆仑策网  发布时间:2021-12-10 15:03:37

 

 

两组数据触动我写这篇文章:

 

1组数据是美中日韩人工智能人才的竞争力调查,韩国经济研究院面向30名人工智能专家进行问卷调查得出,如果将美国人工智能 人才的竞争力视为10,韩日中三国的人工智能人才竞争力分别为5.2(韩国)、 6.0(日本)和8.1(中国)。

 

2组数据是美国,欧洲和中国脑科学研究人员数据:蒲慕明教授在最近一次发言中指出:“中国脑科学研究人员数量只是美国的20份之 1,欧洲的1/3。”

 

这两种数据给我们一个严重的警告,就是说,没有脑科学研究背景,中国人工智 能竞争力只是一种虚假的、低端的、不可持续的竞争力。

 

想谈谈两个问题的看法:

 

第一个问题,没有智能的人工智能

 

目前的人工智能,实际上是没有高级智能的“基于规则系统,Rule based systems”,也称作专家系统。

 

下棋软件,人脸识别,语音输入,自动驾驶,实际上都属于“基于规则系统”。 比如说特斯拉的自动驾驶系统,他有一个学习功能,就是从实际的驾驶者的操作 当中,找出驾驶的规则,并且不断改进这些规则。

 

第二个问题,目前的“中国脑计划”,有“懂脑、护脑、仿脑”三个内容,

但是,还缺少了两个重要目标:“用脑”和“塑脑”。

 

“用脑”:

 

高效地使用脑。

 

脑是个“多任务系统”,同时,又有两种“运行摸式”:“前台运行”和 “背景运行”。而这两种“运行摸式”,在运行中,在“问题解决”能力与效率 上显示出差异。

 

怎样才能高效运用呢?

 

“塑脑”:

 

也就是怎样影响脑,使之具有更强的功能与更高的效率。这就关系到人才

的成长与培养。

 

这关系到教学内容,教材编写,老师教学表达,以及课后练习。

 

比如说“应试教育”教育出来的学生,对比“思维教育”教育出来的学生,他们 的脑结构和思维方式有什么不同?

 

我们今天的“知识点教育”和“知识点考核”是完全不可能培养出创新人才的。

 

中国的任何科教计划项目,都应该考虑人才培养向题。

 

“跟随思维”指导下制定的“中国脑计划” 在中国科学院院刊 747,上面有一篇文章, 《面向未来的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研究           —— 强化基础研究,推进深度融合》 当中有这么一句总结性的表达:

 

“尽管各国脑计划不完全相同,但最终目标均是了解大脑,并将研究成果用于脑 部疾病治疗和人工智能开发。”

 

由此可见,“中国脑计划”,有“懂脑、护脑、仿脑”三个内容,完全是来自 “跟随思维”。

 

“跟随思维”将让我们永远看不到制高点。

 

中国出台了脑计划,南方跟北方都成立了脑科学研究中心,大家都说要抢占制高 点,然而,什么是制高点?

 

迈向制高点

 

真正的智能系统,必须能够:分析数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产生解决方案, 解决问题,发明创新。

 

“问题解决 problem solving”,应该是一个“小高地”,它的难度比“发明创 新”这个真正的“制高点”要低。

 

2012年夏季的《大脑世界》杂志上有一篇文章,讨论“洞察力”、“顿悟”的 文章,《啊哈! 时刻:创意洞察力背后的科学》。

 

https://brainworldmagazine.com/aha-moment-science-behind-creative-insight/

 

2016721日,卡内基.梅隆大学发表了研究消息,《大脑如何进行数学运算》--- 简单地说,这研究揭示出:

 

1. 解数学题时,脑的四个区域顺序参与工作;

 

2. 难度高的题,脑的某个区域工作负荷加大。(https://www.cmu.edu/news/stories/archives/2016/july/problem-solvingstages.html

 

这两项研究都瞄准了一个目标:“问题解决 problem solving”。

 

然而,它们都只取得了一点点的观察结果,没有揭示脑的工作机制。

 

因此,在这个方向上,有很大的努力空间。

 

另外一个是“举国协作”问题。

 

首先,是研究项目上的分工协作;

 

其次,更好地利用昂贵的仪器。

 

各研究单位的“脑活动监测仪器”都少或缺,这使得很多研究无法进行。

现在,“低时延”的“5G”技术成熟了。

 

在“中国脑计划”之下,国家应该建立一个“脑仪器网”项目。把脑仪器联网。

 

1. 可以互相“租用”;

2. 可以联网进行重要的“多脑交互活动”实验。

 

这些是我对脑科学和人工智能的一些思考,希望引起探讨。在讨论中,深入到更 具体的细节。

 

作者:雁鸣  芯片设计软件 首席工程师   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来稿】;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