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命运共同体 > 阅读信息
程刚:共同富裕的思想文化前提是共同信仰
点击:  作者:程刚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3-12-19 09:57:14

 

1.jpg

 

共同富裕的思想文化前提是共同信仰

——论新时代加速建设提升共产主义觉悟的思想文化的必要性

 

【摘要】2023年10月7日至8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共同富裕是“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整个社会都达到了精神富有、物质富足,这个社会才是共同富裕的社会。天下皆知共产主义之美,皆知社会主义之善,社会才能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必须建立在共同信仰的前提下,建立共产主义思想文化的问题,已经历史的推到了当今社会面前。中国身处第二大经济体,应致力于提升共产主义觉悟的思想文化建设。在意识形态领域化有形财富为无形财富,为培养事业接班人储备精神营养,在当今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培养出有共产主义信仰的青年,我们才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建设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革命”的过程,必然为世界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而进行的“社会革命”立起了一座历史的“风向标”!

 

党的“二十大”对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进行了进一步解读,并用中国式现代化的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推动路径。为新时代开启了新发展的序幕,整个社会的发展节奏将有一个大的调整提速。小康社会的建成,消灭了贫困,社会成员不再为个体的温饱而担忧,物质生产已达到一定水平,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为下一阶段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物质基础。

 

人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体。鉴于生产力诸要素中人的作用,不难看出,人有了丰富的精神世界,才能创造出富足的物质世界。这一点从世界来看,欧洲的文艺复兴催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共产主义学说的世界传播,催生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整个世界进入到快车轨道;新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全面发展,使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得到长足发展,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完成了资本主义几百年的积累,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一、共同富裕的思想文化前提是建成共同的文化信仰


在共同富裕的发展阶段,我们要分析理解一下什么叫共同富裕。二十大报告明确地说,共同富裕应该是两个层面,一个是“物质的富足”,一个是“精神的富有”,这两者缺一不可。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中不难看出,共产主义思想文化的兴起,是中国胜利和成就的保障,同样,共同富裕的文化前提依然离不开新的共产主义思想文化兴起,如同资本主义的大力发展以欧洲文艺复兴为前提一样。主动适应这一历史进程的需要,是每一位社会成员的历史责任,伴随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的提出与实践,伴随小康社会的建成,建设新时代中国模式的共产主义思想文化样本,已经历史的推到中国人民的面前。

(一)共产主义经历了空想社会主义和马克思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以及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等历史伟人的不懈努力和伟大实践,已经给世界建立了一个共产主义思想文化雏形。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中取得的成就就是这种共产主义思想文化的物质表现。在新时代把共产主义社会依然看成是极其遥远的事情,在物质主义的影响下会造成人们的一种错觉,似乎共产主义和我们今天的事情都无关联,进而会导致了许多人的迷茫,这一点是对青年人尤其需要重视的。试想一下,一个有青春朝气的青年,一个正在规划过一个有生命意义的人生的青年,一个正想把自己融入社会运动从而实现人生价值的青年,没有了奋斗的理想和目标、没有了为人类而奋斗的理想、没有了让自己成为伟大的人的机会,那这个人是一个什么样的生活状态呢?由这样的人组成的社会,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呢?所以有的专家说,目前的大学培养的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一点都不足为奇。这就是孔子反复强调的“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浪费青年树立共产主义信仰的社会机遇期,是社会财富的巨大损失,因为在生产力诸要素中,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马克思要求:在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无产阶级一刻也不能停止扩大社会生产。当然也一刻也不能停止接班人的培养。

(二)目前,中央把“共同富裕”作为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时刻。所提出的“共同富裕”是极其重要的社会命题,值得社会每一个人去深思:我在共同富裕当中要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首先,小康社会以后,整个社会都达到了精神富有,物质富足,这个社会就是共同富裕的社会。天下皆知美之为美,皆知善之为善,社会就实现了共同富裕。精神富有,三观正能即是“美”,物质富足,互通有无即是“善”。在小康社会建成以后,精神的富足已经提到社会发展的日程中来,精神富有的紧迫性甚至超越了物质的需求,尤其是在中国发达的前沿城市,这一需求更加强烈。目前,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并行的社会心理危机或者心理疾病的人群日渐壮大,就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不平衡的结果。说明人对精神层面的需求越来越大了,而一般人把“共同富裕”仅仅的理解为物质层面的丰富。

其次,在物质层面很难达到“共同”的境界,因为标准不同。什么叫“富裕”呢?恐怕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记得过去提过“共产主义是什么样的”问题,当时,即使是普通民众也会说: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出门火车飞机云云。如果仅从这一点来说,我们已经实现了老一辈人心中的共产主义,并且就生活在他们想象的共产主义当中。在把“共同富裕”作为奋斗目标的前提下,我们也不难得出:实现共产主义就是我们的初心,继续奋斗就是我们的使命,我们提出“精神富有与物质富足的共同富裕”的命题,应该是恰逢其时。

第三,建立共产主义思想文化的问题,已经历史地推到了当今社会面前,尤其是中国人的面前。每一位中国人在新时代精神的感召之下,应该有对共产主义信仰的自我理解了(冷战时期为苏联工作的代号“钻石”的英国间谍布莱克凭借自己对共产主义的理解,建立起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价值观)。而且现在经过九年普及义务教育,人们的文化水平已经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已经有了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经过七十多年的社会发展,“不唯上、不唯书”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一个精神特征,尤其是青年人,他们已经有勇气否定所谓的权威,“毛泽东热”就说明了青年的独立判断能力。

鉴于此,我们提出,共同富裕必须建立在共同信仰的思想文化前提下,这个信仰就是共产主义信仰;建立共产主义信仰,现阶段必须建立提升社会成员共产主义觉悟的思想文化,打造文化新形态。

共产主义思想文化就是在共产主义精神引领下形成的文化。只有每一个人都有了这种思维信念,才会渐渐地向共产主义社会迈进。对于整个世界或整个社会而言,它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就个体而言,它可能是一个飞速发展的过程,或者说一日千里,因为每个人从出生就受到社会环境的教育影响。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建国那一天起,一分钟也没有放弃对民众共产主义理想的教育,少先队、共青团、青年突击手、学雷锋、学“劳模”一直是整个社会的主旋律,民众的共产主义思想就在不知不觉中成长着,在恰当的时机下,就有可能豁然贯通,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这也是“四个自信”的具体体现,9600多万党员就是证明。毛主席说,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孔子也说,朝闻道,夕死可矣。今天,闻得共产主义“大道”是整个社会目前一个的主题。

我们按照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不难知道:共产主义社会也是一个由“人"组成的“物"。“格”共产主义社会这个"物",必须要先"格"共产主义的“人”。就如同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从研究“商品”开始,这一点毛主席的《老三篇》以及其后的雷锋精神、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等,对共产主义思想文化有了一定的界定。

第四,共产主义思想文化就是一种大成文化。马克思是集大成者,列宁是集大成者,毛主席是集大成者,一些马克思主义学者也有这种特征,比如著名的程恩富教授为主导的“新马派”中也有这种气象。他提出:“马学为体,西学为用,国学为根,世情为鉴,国情为据,综合创新”的治学理念,并且把“党的领导、公有制、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文化”作为社会主义三原则。《大学》中就有:“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的说法,先有造"天宫一号"的文化图纸,后有“天宫一号"的完成,这才符合马克思主义。

温饱养人身,文化养人心。食物千年不易,而文化日新月异。共产主义社会必须先集合以往人类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尤其是借鉴经受住历史考验、一直未中断的优秀中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建设文化创造出共产主义思想文化,再"塑造"出有共产主义信仰的人,再由这些人去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由小到大,如同从延安到全中国,新中国的建立就是共产党先进的社会意识形态打败了国民党落后的意识形态。建立共同富裕的社会也一样,要以先进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做引领才能真正完成。

二、中国身处第二大经济体,应致力于共产主义思想文化的建设


在意识形态领域化有形财富为无形财富。为培养下一代储备精神营养,在当今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培养出有共产主义信仰的青年,我们才能稳操胜券。从这一点来说,共产主义思想文化才是我们的战略核心竞争力,否则,就是贻误社会精神文化发展的有利时机,浪费社会资源,与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背道而驰。长此以往在思想领域将会有用所谓的“中性的经济” 来取代“绝对的信仰”,在西方“颜色革命”从未止步的前提下,我们应该有这个危机意识。颜色革命,就是一场关于“公与私”的思想文化较量,目前世界所有危机说到底是思想文化的危机。在中国建设共产主义思想文化就是把地球打造成拯救世界的“诺亚方舟”。我们已经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我们还要证明“唯有共产主义才能救世界”。面对人类发展的历史,我们有理由说建设共产主义思想文化是我们中国的光荣和使命。

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的高级社会,共产主义运动当然是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高级思想运动,这一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主席等运动先驱已经做出了证明。共产主义社会的到来,一定是在整个社会对共产主义有了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也就是在社会主义社会建成并使绝大多数社会成员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文化,他们能够自觉的按照共产主义思想文化的要求去约束自己,提升自己。因此,在社会主义阶段探讨共产主义思想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是以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前期的历史地位决定的,所以有责任也有义务把共产主义文化的轮廓勾勒出来。

我们有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色,这种优秀传统文化虽然没有全面具体的说出共产主义是什么,但是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如建立了“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理念,在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以后,优秀的共产党人又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在《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新民主义论》《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论联合政府》等著作中都有一些相关的论述。从另方面说,苏联曾经的实践是我们一个可参照的借鉴。新中国成立前后、改革开放、来自于新时代正在进行的社会实践,其中都有共产主义思想文化的元素,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整理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制成关于人类未来思想文化的锦绣衣——共产主义思想文化。

三、建立共产主义思想文化的现实意义


(一)人民群众的需要。科学合理的信仰是社会前进的动力,这一共识已经被政府与社会成员所认知,比如说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此类的标语已经被社会民众尤其是中国民众所接纳,有著名学者罗范懿倡导的坚持了十八年的“文化长征自愿者”群众团体一直坚持义务宣传“长征精神”就是一个证明。

(二)小康社会的建成也为我们探究共产主义思想文化提供了物质的可能性、必要性。小康社会建成以后,就个体而言,在国家消灭绝对贫困的前提下,已经是“三保障,两不愁”了。那么个体思考的问题就应该更高一些、更远一些。这样才能匹配“人为万物之灵”这个称谓。在孔子时代,建立了两个哲学概念,就是“君子”与“小人”。具有家国情怀和仁爱之心的社会成员就是君子,可以说这是文化原生态的“共产主义”信仰者,随着历史的发展这样的信仰者越来愈多。因为按照优秀中华文化的理解,小康社会的下一个阶段,即为大同社会,可类比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社会。只有在小康社会这个时期,对共产主义思想文化进行切实的探究,才能真正发挥小康社会的意义和价值。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以道德文化触摸到了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是从经济学角度推导出了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说,共产主义实践,共产主义实现需要物质的极大丰富和社会成员的精神提升。物质的丰富或者说物质的极大丰富,在当今的时代已经有所显现。尤其是在中国,相比于以往任何时代,中国目前的物质精神状况达到了一定历史上的峰值。这也为我们研究共产主义思想文化提供了物质保证。习近平文化思想以及“两个结合”的提出为我们研究共产主义思想文化的提供了理论保证。

(三)世界发展的需要。因为整个世界已经面临的一种重组的状态。在世纪疫情影响下,促使人们静下心来思考一下人类的过去和未来,对生命、对社会有了新的认知。这也是世界性的、历史性的一次伟大觉醒——世界的出路在哪里。西方已经给不出方向了,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此起彼伏的罢工运动表明这一问题,正如马克思所说:“这不过是资产阶级准备更全面更猛烈的危机的办法,不过是使防止危机的手段越来越少的办法。”由觉醒而形成的使命感,历史的落到了今天这一代人的身上,探究共产主义思想文化,既是荣耀,也是使命。

四、探讨建立共产主义思想文化的现实条件

(一)2023年10月7日至8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指示中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要有新气象新作为。”这为新时代加速建设提升共产主义觉悟的思想文化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指引。

(二)马、恩、列、斯、毛等经典作家的世界性影响力越来越大。“千年思想家”马克思创立了共产主义学说,“第二提琴手”恩格斯进行了强有力的世界推广,“社会主义国家之父”的列宁建成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列宁接班人”的斯大林在动荡的国际局势中强有力的捍卫了社会主义国家,“新中国之父”的毛泽东主席在积贫积弱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基础上,建成了政治、经济、文化等体系完备的社会主义国家,毛泽东主席被人民称为——人民的大救星。随着实践的推移,毛泽东的影响力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递减,相反在青年中形成的“毛泽东热 ”越来越强。

(三)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形成了巨大的精神财富。“大寨精神”“大庆精神” “雷锋精神”“北大荒精神”“知情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等依然在发挥作用。精神是一个时代精华,为未来提供了矿藏般的积累,极大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正像二次世界大战中,著名的红场阅兵斯大林所做的战斗檄文,以俄罗斯丰富的历史积淀中形成的英雄人物,作为激励苏联红军树立起打败德国法西斯的信心,鼓舞了人民的斗志,苏联的节节胜利体现了精神也是武器,并为后人所津津乐道。打败法西斯的除了“喀秋莎”还有不可战胜的民族精神。因此所有过去积累的“各种精神”将在共产主义思想文化的建立推广中重新焕发生命力。

(四)带有丰富共产主义元素的传统优秀文化,在经历了历史考验后其优秀成分依然被人民群众所推崇。“易经热”“道德经热”“论语热”等现象正是“文化自信”在群众中的真实写照,著名学者岳德常更是在其著作《道德经新诠》中直接把“道即价值体系论”作为主要观点,把古人所说的“道”与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通联系起来,为人们对几千年一直扑朔迷离的“道”的认知提供了新思路;另一位学者蔡长运用唯物辩证法解读《道德经》也一样令人耳目一新,至于那些耳熟能详的、带有共产主义特征的经典名句,依然有着强大的群众基础,国家领导人无论在国内、国际的重要场合都在传扬我们的文化,以“天下为公”、“四海之内皆兄弟”等思想为特征的“孔子学院”曾经成为中国的一个重要国际文化品牌。

(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确立,以及诸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者的有效探索。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卓有成效的理论探索,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已经成为全国人民的共识,因为这个思想代表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方向,也是共产主义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表述,更加确定了其共产主义思想文化的理论特性,给当今的世界带来了来自于21世纪中国的曙光。

“新马派”、“恩格斯”学派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学者也做出了许多贡献,他们在周新城、卫兴华等老一辈理论家精神的引领下,取得了属于中国语境上的理论突破,在国际理论界赢得了一席之地。这些学者的努力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力推广和有效补充,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营养。群众性的共产主义思想文化建设方兴未艾,罗范懿的《我是党员我是兵》从展示自己父亲罗洪珠一个普通党员的坚定信仰的角度,破除资本对社会、对人类的异化。目前理论界已加大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虚伪性等方面的批判。资本主义其实践的逆潮流动性、理论的虚伪性,这一点在一些国家表现得尤其充分。而建立共产主义思想文化就是要巩固这些批判成果,从而在党性的引领下使人性回归,明体达用,涵养社会,厚植人心。

(六)科技、信息、交通发达以及相对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社会主义可以容纳世界最先进的科技生产力,举国体制为交通、信息的发展开创了先决条件,这是资本主义所无法比拟的,中国成为世界和平稳定的重要维护力量。这一切为我们“修文德”提供了物质保障。利用科技服务于和平,试想在太空中向世界传播和平的理念已经不是一种梦想了,那是多么神圣而伟大的历史庄严时刻,这应当属于中华民族的光荣,是历史与现实时空交汇,是五千年历史的荣耀,中国交通的发展与发达成为中国特色的有力注解,交往的便利为人们大规模的学习交流提供可能,在《共产党宣言》中已经有了“中世纪的市民靠乡间小道需要几百年才能达到的联合,现代的无产者利用铁路只要几年就可以达到了。”而现在需要的时间更加短了,信息与交通的便捷,也推动我们加速建设共产主义思想文化。

(七)9600多万党员的力量保证。从数量上看,中国共产党是世界第一大党,并且有着强有力的科学理论支撑,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史,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在老一代革命家的不懈努力下,由“特殊材料”(这个特殊材料就是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制成的中共党员形成了组织严密,运转科学,群众拥护,目标明确的党风政风。是一个极具战斗力的先进组织,在各民族中享有崇高的威望,深得各民族的拥护。有这由“特殊材料”制成的9600多万党员的保障,宣传共产主义思想文化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假设这9600多万党员,每个人影响一个家庭,按5个人计算,就有将近5、6亿人的影响力,如果有将近一半的中国人支持或赞同共产主义,这将是怎样的一种局面,借用过去的一句话:党员群众团结如一人,共产主义将不再遥远!

(八)中国共产党领导能力历史性的加强。人民对共产党领导的信任不因敌对势力的破坏而动摇,经过新时代的洗礼,形成了“东南西北中,党政军民学,党管一切”的战略新格局,百年大党再一次焕发了新的生命力,初心和使命重新回到党的发展轨道上来,“九曲黄河”的浩荡征程,描绘出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足迹。党和人民在斗争中团结得越来越紧密。中国共产党为共产主义思想文化的推广提供了强大的组织保障。

(九)共产主义信仰培育的阵地:大学。大学在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一直重视大学这块思想文化阵地,党抓大学教育一刻也没有放松。新时代,经过历史的正反两方面的印证,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大学马克思主义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视达到了空前,习总书记及时向大学教育者提出“四有好老师”的要求,党的领导在大学中的地位得到加强,“让有信仰者讲信仰”正在大学教育体系中发挥作用。先进的共产主义思想文化正在被大学深耕细耘、培养壮大。

大学是优秀青年的聚集之所,是国际间学术交流的重要舞台,集聚了为数众多的优秀理论家和实践家。青年的热情最容易被点燃,党中央以“三支一扶”、“选调生”、“大学生应征入伍”等政策充分利用各种社会平台,鼓励他们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中,在实现自我人生价值中传播共产主义思想文化,在传播共产主义思想文化中实现人生升华。

(十)共产主义思想文化践行的方式——“劳动”,得到社会的实践和认同。习总书记号召青少年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尤其提出“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人的创新性、探索性是先天就有的特质,让每个人发挥好这种特质的社会就是好社会。这样的社会就是马克思所说的“自由人联合体”组成的劳动创造型社会,平等劳动是整个社会平等的基础。目前,青年人中有不劳而获、急功近利的思想倾向,对自我的神经感知系统缺乏后天的训练。神经系统不经过锻造,对光明的感知度不够,就很难成人(高校心理危机人群的增加,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缺少“光明感知度”的训练),更难成为接班人。应组织青年产业军,通过劳动挣得日后自己学习的培养费,然后再由国家相关院校分别培养。集体劳动中,可以培养形成集体主义,再进行进一步培养学习,逐渐培养出对共产主义思想文化的感知度,进而形成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十一)国有企业要发挥培养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的作用,国企也是培养接班人的学校。国企压舱石的作用不仅体现在经济领域,更应该在传播共产主义思想文化领域中发挥作用,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所决定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本身的立场、方法就是一个教育平台。社会主义的财富培养出共产主义思想文化,再用这种文化培养出有共产主义思想文化的人,这个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循环不难理解,也为国企找到了最终的发展归宿。国企有独特优势,可以把劳动教育理念贯穿于人一生的学习中。思想觉悟只有在劳动传承中、在奉献中,才能得到锻炼和升华。社会发展的着眼点,应该致力于培养有共产主义信仰的人,而不是仅仅是积攒一些社会物质财富。认清了这一问题,国企的发展的方向性就更明确了。

五、在共产主义文化的建设中没有旁观者,每一个有共产主义信仰者都要主动参与到这一伟大历史实践之中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每个拥有共产主义信仰的人,有责任向他的周围去介绍,宣扬这种信仰。“知者不博,博者不知”,不要为自己知识不广博而自卑,致力于形成一个正能量的舆论氛围是每个信仰者的头等大事。给青年人以动力,给社会以阳光。过去我们常说,共产党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为什么这么说?就是因为共产党宣扬一种理想信念,比如说建立新中国,人人平等,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劳动人民做主人,这就是对新中国描绘的蓝图。按照帐篷理论,一顶帐篷能支多高,中间的支柱起决定作用。理想信念就承担这个作用。

建立机制,各级各类合作社在党的领导下,发挥领导作用,在与人民群众的接触中,宣传共产主义信仰,形成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生产组织,消费组织,学习组织,实现无产者联合起来,以这些“组织起来”保证“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尤其是“强起来”在阶段,没有人民“组织起来“的根本性保证。还是摆脱不了历史周期律。就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保证一样。

信在先,确立共产主义事业的“人间天堂”工程,像对待航天科技一样对待此项目,可以先选一个地区做试点,像建立经济特区一样,集中党员、退休党员或有志者到此处实践,如同当年去延安一样。探索建立中国自己的价值体系和价值标准,大数据时代,像研究“芯片”一样研究社会信仰的心理数据,再研究落实之法,渐渐推广开去。

在新的历史时期,一方面资本主义走向末路,成为全球共识,一方面共产主义信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样的国家正在成为社会潮流,我们信仰工作已经取得了成绩但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马克思所说的“物质极大丰富”,有没有标准?“北上广深”在目前的中国应该物质层面是够丰富了,但缺乏落实共产主义信仰工作上有重大而有效举措。人们去这些地区多是为了经济目标,很少或者没有是为了寻找信仰目标。改革设立了特区,目前信仰工作对“信仰特区”呼之欲出,依然需要一个建思想文化高地引领全国乃全世界。敢于做试点本身就是一个方向和趋势问题。共产党人的方向感和趋势判断能力是党的核心竞争力。十年前,我们对能在十年后建成小康社会有多大把握?但在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完成了“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目标!”  每个人都有判断力。著名学者郎咸平当年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原因,查找了两万余篇论文以后得出结论:大家都相信经济危机了,危机就到来了。同理,每个人都相信共产主义正向我们走来,共产主义就不远了!

老子说:“为无为,则无不治”。有了共产主义信仰的引领,腐败现象、两极分化及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就会逐步销声匿迹,每个人都能健康发展,社会就能和谐运转,共同富裕也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得到实现。建设共产主义思想文化是新时代的需要,是真正落实“文化自信”文化软实力的可持续性,也是用共产主义思想文化的共同信仰,为共产党、人民群众补足精神之“钙”,建设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革命”的过程,必然为世界无产阶级“自我革命”立起了一座历史的“风向标”!

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我们加速建设提升新时代共产主义觉悟的思想文化提供了强大引擎,加速建设提升新时代共产主义觉悟的思想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具体表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习近平总书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精神为引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作者系黑龙江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修订稿,作者授权首发)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烽火HOME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