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克思旨在人类解放的“人的逻辑”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及至当下一以贯之的逻辑特征,应是以人民为中心而致力于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虽然做的还很不够。但现在不同了。从党的十九大报告是个“以人民为中心”的逻辑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个“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体系,新时代是个“以人民为中心”的时代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必然或必须是“以人民为中心”的逻辑体系。由此来看,人本产权论“以人民为中心”的逻辑体系所形成的人力产权当家作主范畴和理论体系,[①]包括对《资本论》逻辑起点范畴和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的深化研究,其价值,最为重要的,应该是为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提供了新的进一步的理论支持,而且已有重要见证:核心观点一再见之于中央全面深化改革政策和决策部署。[②]
一、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核心要义、根本立场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建构发展必须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尤其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因而,首先必须搞清楚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根本立场是什么。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中,明确提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以人民为中心”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并强调: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人民至上论’,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人民幸福论’。这一思想彰显了人民创造历史、人民是真正英雄的唯物史观,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是写在亿万中国人民心中的科学理论。”[③]】
党的十九大报告“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民至上一以贯之,“十九大报告词云解析”不仅充分表明,而且无论从由出现频率较高的词组成的“人民树”看,还是从出现频率最高的“发展”、“人民”和“建设”(“发展”和“建设”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人民)三个词看,[④]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核心要义”,基于或根于“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既是出发点又是落脚点也是最终归宿。“核心要义”与“根本立场”有机统一地表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最具代表性的具体内容,莫过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确定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以下简称“基本方略”),尤其第1、2、5条的“三个坚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坚持人民当家作主”。[⑤]只有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才能保障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推进人民当家作主从而建设和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史一再表明的基本结论,也是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内涵的全面表述。由此可以说,“以人民为中心”已被以“基本方略”的形式确定为新时代的鲜明历史特征。同时,把“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列为“基本方略”第一条,无论对于整个“基本方略”还是对于整个党的十九大报告的“以人民为中心”,都具有一锤定音的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八个明确”中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在第六部分对“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作专门部署,[⑥]等等,都可谓“一锤定音”的典型注脚。如果因此做出这样的界定:党的十九大报告是个“以人民为中心”的逻辑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个“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体系,新时代是个“以人民为中心”的时代,应该是实事求是的。或者,这是个事实。而且,这个“事实”有着极为深厚的理论渊源和历史基础,具有历史必然性。中外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史和社会主义建设史,都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本来就是马克思“人的逻辑”揭示的两个必然性规律所决定的,人类由以资本为中心、人为物奴的资本主义异化社会,开始复归为“以人民为中心”、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社会;用人本产权论术语表述,即人力产权当家作主的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社会,而不是也不可能是物力产权当家作主的以物为本金钱至上社会。当然,这就决定了新时代中国政治经济学必然或必须是“以人民为中心”的逻辑体系,从而决定了经济学界的新时代历史使命: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人的逻辑”,尤其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恰当确定逻辑起点范畴,打造新时代中国政治经济学“以人民为中心”的逻辑体系。
目前,“以人民为中心”的逻辑体系及相应的逻辑起点范畴研究盛况空前的一个缩影,是2017年和2018年“红五月”,分别在南开大学和四川大学召开的中国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系统研究会第27、28届年会,所出现的多种“以人民为中心”的逻辑体系以及相应的逻辑起点范畴研究。如:人本产权论-“人力产权”(程言君),人民主体论-“人民”(白暴力),劳动主体论和劳动人本论-“劳动”(钱津、赵旭亮),民生保障论-“民生”(汪冰、李欣广),劳动力产权论-“劳动产权”(黄文义),现代经济体系论-“总体产品”(魏旭),共享发展论-“共享”等等。[⑦]这表明学界对于建构“以人民为中心”的逻辑体系虽已达成共识,但在具体内容上还存在较大分歧。究其原因,与理论上至今对马克思“人的逻辑”性质研究不够有关,更与实践上过于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有关。同时还要看到,虽然现在不同了——新时代亟需建构“以人民为中心”的逻辑体系,但并不意味着可以一蹴而就。不要说一门科学的建构完善往往需要多年,仅就研究对象的空前复杂性和历史过渡性看,这也是个历史性任务。这种“空前复杂性”和“历史过渡性”,首先在于经济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正处在不断深化改革的成熟定型历史时期,其次还在于处于与资本主义以及其他经济的交织发展,尤其在于深受国际垄断资本主义殖民全球的严重影响。因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不仅要研究社会主义经济规律,还要研究与其他经济交织发展的激浊扬清规律,尤其要研究国际垄断资本主义殖民全球的演进规律。此外,再加上社会主义替代资本主义是个漫长的自然历史过程所决定的人类异化现象将长期存在,其需要几代人接续奋斗完成的历史性任务性质就更加明显。鉴此,也限于篇幅,本文仅就人本产权论“以人民为中心”的逻辑体系所作抛砖引玉尝试,作进一步探讨。
二、人本产权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人的逻辑”对基础理论的深化研究
(一)经济学“人的逻辑”与“物的逻辑”:历史与现实
经济学“人的逻辑”相对于“物的逻辑”而言。[⑧]马克思《资本论》乃至全部学说是“人的逻辑”,揭示的是人类生存直至全面自由发展的异化复归自然历史过程及其基本规律——人类解放规律,否定的是古典政治经济学及一切囿于“经济人”假设窠臼、围绕价值增值展开的“物的逻辑”。对此,《资本论》的副标题“政治经济学批判”似已表明:《资本论》是名为“资本论”的“人本论”或“人的逻辑”——通过研究资本运动规律揭示人类生存直至全面自由发展规律及其所决定的历史走向,与古典政治经济学及一切“物的逻辑”或“物本论”截然不同,那是批判对象。由此纵观经济学发展史可以发现,马克思《资本论》乃至全部学说“人的逻辑”的诞生,标志着经济学乃至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进入到新的发展历史阶段——“人的逻辑”与“物的逻辑”同时并存的历史阶段,或者,进入到以人发展为中心的“人本论”与以物增值为中心的“物本论”同时并存的历史阶段。无疑,中国政治经济学是前者而不是后者,尤其在“新时代”。但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人的逻辑”,建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以人民为中心”的逻辑体系,目前学界仍呈百花齐放状态。由此看人本产权论以人民为中心的逻辑体系受到学界、政界高层关注和肯定,[⑨]核心观点一再见之于全面深化改革政策和决策部署,实属必然。
(二)“人”商品论:《资本论》逻辑起点范畴的深化研究和新时代价值
《资本论》及其逻辑起点范畴研究是人本产权论的逻辑起点。人本产权论全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人本产权论或中国政治经济学人本产权论,简称人本产权论,指以人力产权为逻辑起点范畴,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恢弘实践,[⑩]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人的逻辑”对人力产权及其实现规律和历史形式研究,所建构的以人民为中心的人力产权当家作主范畴和理论体系。简言之,即人力产权及其实现规律和历史形式理论。其“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本”性质,集中表现在像马克思一以贯之地聚焦于人类解放那样,一贯之地聚焦于人力产权实现,尤其聚焦于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制度产权形态——人力产权当家作主的人本产权型市场经济体制。其中,重要而关键的一步,是遵循科学理论建构一般规律——一门科学是依据逻辑起点范畴的内在规定性建立起来的一套逻辑严密的范畴体系,[11]像马克思改造不尽科学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范畴创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那样,深化人力产权范畴研究使之科学化为“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政治经济学逻辑起点范畴。也就是说,人本产权论没有像《资本论》那样以“商品”为逻辑起点范畴。为什么?这需要结合《资本论》逻辑起点范畴的“共识”进行讨论。
《资本论》逻辑起点范畴是商品这个长期以来的学界“共识”,由于所指商品是“物”商品,可称“物”商品论。但实际上,《资本论》的逻辑起点范畴是创造剩余价值的“人”商品——即劳动力商品(下同),此可谓“人”商品论。“物”商品论的依据是《资本论》开篇马克思所说: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因此,我们的研究就从分析商品开始。”[12]】
但却因此忽略了《资本论》是研究“人”商品及其所组成的庞大的无产阶级解放的逻辑体系,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人”商品而不是“物”商品。至于马克思为什么从“物”商品研究入手,如许光伟所说:
【“马克思以‘劳动发展’替代‘人的发展’术语,安排资本批判逻辑的缘由,因为,资本社会似乎完全表现为物象化社会,人的能力为物的能力的发展所掩埋”,“主体人的发展的活动二重性,而毋宁说它在商品经济形态系统中就表现为‘劳动二重性’。”[13]】
这表明,《资本论》从“物”商品研究入手是以“人”商品研究为预设前提的,或者说是为导入“人”商品研究而设置的“引子”,隶属科学研究方法的运用而非研究的实质。因而,如果把《资本论》逻辑起点范畴理解为“物”商品,也就停留在了《资本论》“人的逻辑”表像层面了,即停留在了研究方法层面了。《资本论》是基于“人”商品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历史前提这个原理建立起来的人类解放逻辑体系,或者说是依据“人”商品这一逻辑起点范畴包含的人类解放内在规定性建立起来的逻辑体系。因而,“人”商品可谓《资本论》贯穿始终且起主导乃至决定性作用的标志性范畴,很难想象没有基于“人”商品的剩余价值论能有《资本论》。何况,与之相比较,早在资本主义以前就存在的“物”商品,根本就不具有人类解放的内在规定性,当然也就不具备担任旨在人类解放的《资本论》逻辑起点范畴的条件和资格。显然,如果拘泥于“从分析商品开始”这句话而把《资本论》逻辑起点范畴理解为“物”商品,不仅与《资本论》“人的逻辑”不自洽,还会得出不符合事实的结论:《资本论》不是科学理论——不是依据逻辑起点范畴的内在规定性建立起来的一套逻辑严密的范畴体系。因而,结论只能是:《资本论》逻辑起点范畴是“人”商品而不是“物”商品,“物”商品论需要深化,“人”商品论理应确立。
《资本论》逻辑起点范畴“人”商品论深化了《资本论》逻辑起点范畴研究,但意义不止于此,还有更重要的意义:为正确选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以人民为中心”的逻辑体系逻辑起点范畴,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不能是“物”商品。但能像《资本论》那样是“人”商品吗?也不能。因为“人”商品的历史本质与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当家作主历史本质相悖,与“以人民为中心”不相容,逻辑上无法自洽。于是,难题出来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以人民为中心”的逻辑体系,其逻辑起点范畴必然甚至必须是关于“人”的范畴,但又不能是“人”商品,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又很难完全摆脱现有雇佣劳动关系影响方方面面所决定的一定程度的商品属性。因而,这一难题被许多学者视为一时难有共识而又亟需破解的“前沿尖端难题”。鉴此,不妨换个思路,从相对容易解决的逻辑起点范畴“标准”研究入手。
(三)新时代中国政治经济学逻辑起点范畴:选择标准和人力产权范畴
从马克思主义“人的逻辑”与时俱进性质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以人民为中心”的逻辑体系逻辑起点范畴,至少应符合两个条件:一是理论上能对马克思《资本论》以及全部学说“人的逻辑”有足够的解释力,贯通适用于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二是实践上能充分表达私有制社会“人为物奴”的“异化”和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由“异化”走向“复归”、开始人民当家作主的历史本质,尤其要能充分表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适用于新时代。这两条,可简称“两能”标准。显然,选择这样一个逻辑起点范畴确非易事,必须向马克思学习。人本产权论的尝试就是像马克思改造古典的“政治经济学”范畴使之科学化而为我所用那样,改造打着物本论烙印源于法学的人力产权范畴,使之科学化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以人民为中心”的逻辑体系的逻辑起点范畴。这个“改造”过程,即依据马克思“人”商品论、劳动异化理论和人的本质在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理论等等,[14]对人力产权范畴的内涵首先进行一般性抽象考察,然后结合社会制度进行特殊性具体考察,最后做出具有人类解放内在规定性的界定。
所谓“一般性抽象考察”,即撇开具体社会制度影响,依据人天然是自身、社会和自然的主人的客观本质,[15]抽象静态地把人力产权范畴界定为自然人基于自身素养和能力,应该拥有的生存直至自由全面发展的权利。进而依据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有机统一性质考察人力产权权利的内在结构,把人力产权权利界定为微观自然属性权利(自身人力的所有、占有、转让、支配、使用、收益等权利)和宏观社会属性权利(基本生存权、全面发展权、公平共享权、治理监督权等权利)的有机统一。[16]这一抽象考察,揭示了人力产权范畴的基本内涵和权利体系内在结构,也考虑到了外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但社会制度如何影响人力产权实现并不明确,所以还必须结合一定社会制度进行特殊性具体考察。
所谓特殊性具体考察,即在一般性抽象考察基础上,具体动态地考察资本主义私有制质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所决定的人力产权由“异化”而“复归”为当家作主自主实现的自然历史过程及其规律——人力产权异化复归规律。所谓人力产权异化,即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垄断制度下,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的“人为物奴”两种历史形式:无产者和资本家以及两大阶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人力产权异化。无产者人力产权异化,即“人”商品因一无所有而迫于生存和发展需要,不得不把自己的人力产权占有、使用、支配、收益等权利,在一定时间内转让给资本家而成为异己的力量——沦为资本增值的奴隶,以及与之相应的宏观社会属性权利的失却。资本家人力产权异化,即资本家成为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的不由自主的资本增值奴隶——人格化资本。进而依据“两个必然性规律”所决定的人类异化复归的必然,探讨人力产权由“异化”到“复归”的必然及其经济制度形式——物本产权型和人本产权型市场经济制度,揭示出人力产权“异化”和“复归”两种基本实现方式,以及两者前后相继形成的人力产权“异化”、“复归”两个历史阶段,并从这两个历史阶段演进自然历史过程中,揭示出人力产权异化复归规律。
实际上,这一由“抽象静态”到“具体动态”对人力产权范畴的内在规定性及其异化复归规律的考察,是从人力产权实现视野,勾勒演绎了马克思人类解放的异化复归自然历史过程及其规律。或者说,以产权形态勾勒演绎了马克思基于两个必然性规律揭示的人类异化复归自然历史过程,这一自然历史过程前后相继形成的人类“异化”、“复归”两个历史阶段,以及这两个历史阶段变迁所呈现的人类异化复归规律。至此,基于这些考察,人力产权范畴就可以做出这样的定义:人力产权是自然人基于自身素养、能力和经济、社会、自然主人的客观本质,在一定社会经济关系下应该拥有的由微观自然属性权利和宏观社会属性权利有机统一构成、以“异化”或“复归”方式实现的生存直至全面自由发展权利。简言之,可谓人的要素产权。相应,物的要素产权即物力产权。人力产权与物力产权两者相辅相成地共同构成人本产权论最为基础的范畴对子。虽然“简言之”的人力产权与物力产权范畴定义,从字面上看不出人类解放的内在规定性,但依然可以与法学的人力产权范畴和西方经济学人力资本产权等类似范畴截然不同地区分开来。法学的人力产权范畴定义为“自然人依法享有的自由支配其人身资源,并排斥他人干涉的专有财产权利”,[17]肯定了自然人对自身人力的支配权,但却局限于“财产权利”,也就与人力资本产权等西方经济学范畴几乎一样,囿于“经济人”假设“物本”窠臼而把人的要素产权(人力产权)与物的要素产权(物力产权)混为一谈,以致人、物不分视人为物。摒弃了这些“物本”内涵并赋予马克思人类解放内在规定性的人力产权范畴,按照“两能”标准,就可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以人民为中心的逻辑体系的逻辑起点范畴了。
首先,上述从产权形态视野对马克思揭示的人类异化复归自然历史过程及其规律的勾勒演绎,既是把马克思《资本论》及其全部学说浓缩归结为人类异化复归规律说的论证过程,也是人力产权范畴对马克思《资本论》及其全部学说有足够解释力的表明过程。当然,马克思没有使用人力产权范畴,甚至因产权范畴使用较少而被人认为马克思没有产权理论,并把科斯误奉为产权理论“鼻祖”。[18]但事实上,马克思不仅有产权理论,而且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位有科学产权理论的社会科学家。
【“在产权领域中发现劳动者产权规律和资产阶级产权规律,就像发现剩余价值规律一样,是马克思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19]】
所谓“劳动者产权规律和资产阶级产权规律”,即马克思所说“第一规律”(“劳动与财产的同一性”规律)和“第二规律”(“财产表现为对他人劳动的异己性的否定”规律,或称“劳动异化”规律)。[20]而这两个规律用人力产权范畴概述,即如上所述人力产权异化规律。因此可以说,马克思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位有科学产权理论的社会科学家,也是人力产权理论家,其“人”商品论或劳动力商品论就是经典的人力产权理论。由此再看人力产权范畴对马克思《资本论》及其全部学说“人的逻辑”的足够解释力就了然了。其次,关于人力产权范畴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及其中国化成果的贯通适用性,包括对社会主义人民当家作主历史本质表达的充分性以及能够与西方经济学对话,人力产权当家作主的人本产权型市场经济体制理论等等都已充分表明。也就是说,无论从理论传承创新上说还是从现实制度建构完善实践满足上看,人力产权范畴作为新时代中国政治经济学“以人民为中心”逻辑体系的逻辑起点范畴都是适宜的,甚至是胜任妥帖的。
(四)人力产权异化复归研究的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中国化新时代价值
人力产权异化复归研究的整个人本产权论主要理论基础,是深刻科学的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容本文第四部分专论)。因而,人本产权论逻辑体系的建构,首先着力于夯实理论基础,而没有首先探讨逻辑起点范畴。即首先深化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的私有制“否定的否定”理论研究,[21]从中凝练出马克思人类解放规律——私有制“否定的否定”和人类异化复归共同实现规律,然后再据此“改造”法学的人力产权范畴使之科学化。这个“凝练”过程是:论证私有制“否定的否定”自然历史过程的人类异化复归自然历史过程性质,把这两个自然历史过程形成的两个层面的规律——社会发展层面的两个必然性规律和人自身发展层面的人类异化复归规律,依据马克思“任何解放都是使人的世界即各种关系回归人自身”的经典观点,从马克思全部学说人类解放宗旨维度上,有机统一地归结为或统称为马克思人类解放规律。[22]
马克思私有制“否定的否定”揭示的两个必然性规律是学界常识,但对蕴含其中的马克思人类异化复归规律则鲜有深刻研究,甚至还出现了“国内理论界占统治地位的流行观点”: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是他早期的“不成熟思想”。[23]这表明“以人民为中心”的新时代亟需深化研究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以正本清源,也表明深化研究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提出“马克思人类解放规律”、“人力产权异化复归规律”、人本产权型和物本产权型市场经济体制等等都有重要意义:从马克思主义思想史看,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人的逻辑”使之中国化、现代化至今的必然;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恢弘实践看,是夯实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础的必然。譬如人本产权型、物本产权型市场经济体制范畴,作为人类发展异化复归自然历史过程的两个重要历史阶段——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市场经济体制称谓,虽然仍是通常所说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却包含着特定丰富的新时代内涵而不完全是一回事。如人本产权型市场经济体制范畴,在经济制度体系结构上,指人本产权型微观现代企业制度和宏观市场制度有机统一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在历史本质上,指人民当家作主制度的产权形态——人力产权当家作主市场经济体制;在与物本产权型市场经济体制构成范畴对子的相互关系上,指人力产权当家作主为主、物力产权当家作主为辅有机统一的中国特色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等等。虽然物本产权型市场经济体制范畴没有这么丰富的时代内涵,但由于突出了物力产权当家作主的“人为物奴”物本性质,也就与人本产权型市场经济体制范畴一起,共同表达了社会经济制度变迁中人的社会地位和历史作用的人类解放内涵,凸显了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中国化的现实价值——为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新的更加充分的范畴和理论支持,尤其凸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人的逻辑”一脉相承的理论品质。但要全面深刻到位地理解这些,还需要了解人本产权论究竟建构了怎样的“以人民为中心”的人力产权当家作主逻辑体系。
三、人本产权论“以人民为中心”的逻辑体系和“传承发展”着力点
(一)人本产权论“以人民为中心”的人力产权当家作主逻辑体系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多种以人民为中心的逻辑体系中,人本产权论有着独特的逻辑体系架构,[24]尤其下述六个方面的后五个方面。一是逻辑基础:理论基础主要是马克思人类解放基本原理及其中国化成果,实践基础主要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主导范畴是马克思人类解放规律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二是逻辑起点:人生存直至全面自由发展权利的实现,逻辑起点范畴是人力产权。三是逻辑主体:人力产权实现经济制度,基本范畴是人本产权型、物本产权型微观现代企业制度和宏观市场经济体制。四是逻辑过程:人力产权异化-复归自然历史过程,核心范畴是人力产权异化复归规律。五是逻辑目标:人类解放自然历史过程(社会主义直至共产主义社会)各历史阶段的人力产权实现制度,主体范畴是人本产权型市场经济体制。六是逻辑重点:中国特色人力产权当家作主市场经济制度,基础范畴是中国特色人本产权型市场经济体制。
从内在逻辑关系上看,这一人本产权论逻辑体系基本架构可以这样概述:以马克思及以来的“人的逻辑”基本原理为主要理论基础,以马克思“人的逻辑”见之于人类发展的社会变革为主要实践基础,以人力产权范畴为逻辑起点范畴,以人力产权实现为轴心,以物本产权型、人本产权型微观现代企业制度和宏观市场经济制度为逻辑主体范畴,以人力产权异化、复归直至人全面自由发展权利实现的自然历史过程为逻辑演绎基本过程,以人力产权当家作主不断充分的人本产权型市场经济制度为逻辑目标,以中国特色人本产权型市场经济体制为逻辑重点,包括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变革“一元独霸”治理为全球合作共赢治理,[25]力求全方位勾勒人生存直至全面自由发展的人力产权实现经济制度。由于这一逻辑体系从深化人力产权、物力产权范畴和马克思人类解放规律研究起步,以人力产权实现为轴心贯穿始终,以人力产权异化、复归及其经济制度研究为主题,以中国特色人本产权型市场经济体制研究为重点,又都隶属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所以视之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以人民为中心”的逻辑体系,谓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人本产权论或中国政治经济学人本产权论,简称人本产权论。
就范畴体系而言,作为依据逻辑起点范畴——人力产权范畴的人类解放内在规定性建立起来的一套逻辑严密的范畴群,其主体架构是由六个核心范畴组成的三个核心范畴对子:具有人类解放内在规定性的人力产权、物力产权范畴对子,人本产权型、物本产权型现代企业制度(微观机制)范畴对子,人本产权型、物本产权型市场经济体制(宏观机制)范畴对子。此外,还有非核心范畴(对子),如类人本产权型——打着物力产权当家作主胎印的人本产权型,与之相应的人本产权型、类人本产权型和物本产权型社会形态、政治体制等等。“核心”和“非核心”范畴,共同构成人本产权论人力产权由异化到当家作主(复归)的范畴体系。
就理论体系而言,作为传承发展马克思“人的逻辑”而始终聚焦于人力产权实现的逻辑严密理论,以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和人力产权范畴研究为理论起点,以物本产权型、人本产权型微观企业制度和宏观市场制度研究为理论主体,以人力产权异化、复归直至人类全面自由发展权利实现自然历史过程及其规律研究为理论基本逻辑过程,以人力产权当家作主为理论终极目标,以社会主义直至共产主义社会的一系列不断充分实现人力产权当家作主的经济制度为理论目标体系。可见,人本产权论逻辑体系不仅是个以人力产权实现为轴心环环紧扣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而且是个开放而与时俱进的范畴和理论体系——随着人类异化复归历史进程的推进而不断完善发展。
(二)人本产权论传承发展马克思“人的逻辑”的着力点
人本产权论传承发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人的逻辑”,使之与时俱进地适用于新时代的“传承”和“发展”,各有两个鲜明的着力点。就“传承”而言,一是研究方法传承——马克思兼收并蓄人类文化精华的传承。如,像马克思改造古典政治经济学范畴使之为我所用那样,改造人力产权范畴使之科学化为人本产权论的逻辑起点范畴。二是研究焦点的传承——马克思“人的逻辑”和人本理念的传承。如,像马克思一以贯之地聚焦于人类解放那样聚焦于人力产权实现。就“发展”而言,即着力于赋予马克思“人的逻辑”与时俱进的新时代内涵和创新逻辑思路。所谓赋予“与时俱进的新时代内涵”,即立足新时代和全球发展现实接续马克思的研究,探讨马克思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及个人生命的有限性,没有来得及深入研究的现代乃至未来社会人类的异化、复归,包括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赋予马克思“人的逻辑”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时代内涵。如市场经济体制由物本产权型向人本产权型质变研究,全球治理体系由“一元独霸”向全球各国共建共享合作共赢变革研究,[26]等等。所谓“创新逻辑思路”,即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理论前提,探讨当下的人类异化和由异化走向复归的趋势、规律和制度等等,而不像马克思那样因为没有可资依赖的理论基础,而必须在批判地吸收前人成果精华过程中发现人和社会发展规律,也不像现有一些理论那样,由于没有深刻领悟马克思学说“人的逻辑”性质而缺乏“以人民为中心”的思路,或者根本就没有聚焦于人的发展。[27]
至此应该指出,上述人本产权论“逻辑体系”只是主体架构的内容,限于篇幅,还有一些新范畴以及与之相应的逻辑关系难以充分展开讨论。如把资本主义物力产权当家作主社会谓之物本产权型社会,把社会主义社会谓之人本产权型社会。所谓人本产权型社会,在当代中国,简言之,即“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充分地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详言之,即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公主私辅型所有制结构为基本经济制度,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根本政治制度,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为基本政治制度的社会。[28]这一范畴对子的确立,不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范畴体系,而且突出了社会形态变迁中人的本质及社会地位变化的人类解放内涵,彰显了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历史本质、历史特征以及其人类发展自然历史过程性质。
四、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的三个基本问题再研究
为突出人本产权论逻辑体系及其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人的逻辑”这个主题,上述讨论对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的复归内涵、把马克思全部学说浓缩归结为人类异化复归说的理由等等,都没有展开。而这些问题的探讨,都必须重新审视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是其“不成熟思想”的观点,还其科学性和“枢纽”地位本来面目。而且,深化这三个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的基本问题研究,对于夯实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基础有重要意义。
(一)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的人类解放“复归”内涵
进一步领悟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的人类解放复归内涵,需要重温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界定。马克思指出:
【“共产主义是对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也就是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复归,是自觉实现并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实现的复归。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它是历史之谜的解答,而且知道自己就是这种解答。”[29]】
细究这段话,不难发现马克思为之奋斗终生的终极目标——实现共产主义最为本质的内涵,是实现人类异化的复归——使“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直至全面自由发展,又称人类解放。很明确,这种复归是哲学意义上的扬弃发展——“是自觉实现并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实现的复归”,“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而不是退回到过去。由此,结合《共产党宣言》中“共产主义并不剥夺任何人占有社会产品的权力,它只剥夺利用这种占有去奴役他人的权利”,“共产党人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30]就可以说,在当代中国,用党的十九大精神表述,这种复归就是通过不断巩固和发展壮大公有制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等等深化改革举措,步入“以人民为中心”而不断推进人民当家作主或人力产权当家作主的新时代;在当今世界,用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表述,这种“复归”就是通过以“一带一路”为主要载体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推进人类步入各国共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当代历史形式)的新时代。由此看近来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和改革开放40周年回望“初心”,“重温”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界定明确复归内涵的新时代意义,就是厘清党的十九大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理论渊源和历史基础。当然,这使把马克思全部学说浓缩归结为人类异化复归说有了理所当然的感觉,而当我们厘清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的科学性和重要性后,这种感觉应该还会增强。
(二)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的科学性、“一以贯之”和“枢纽”重要地位
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是他早期的“不成熟思想”的观点,虽然是“国内理论界占统治地位的流行观点”,其实是站不住脚的。当然,马克思的思想成熟有个过程,但这并不意味着马克思早期创立的劳动异化理论不科学。从马克思思想史和他自己的肯定看,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不仅深刻科学,而且是他在人类思想史上实现根本变革中,具有“枢纽”重要地位的一以贯之的思想。
纵观马克思思想史,如果说他早期创立的劳动异化理论不仅深刻科学,而且是他一以贯之的思想,重要依据至少有两个:《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和《资本论》。标志着马克思思想成熟的《共产党宣言》出版十多年后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之所以在马克思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现在看来最为重要的,应是提出了两个必然性规律的基本思想:“社会财富越来越巨大的部分作为异己的和统治的权利同劳动相对立”,“这一过程的结果和目的(内在的)是扬弃这个基础本身以及扬弃这种过程的这种形式。”[31]相比较,《资本论》的重要地位,就是在此基础上论证两个必然性规律。由劳动异化理论到基于这一理论的两个必然性规律基本思想,再到两个必然性规律的论证直至预言实现共产主义的逻辑关系,回望马克思对共产主义人类异化复归历史本质界定的“初心”,确认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不仅深刻科学,而且是他在人类思想史上实现根本变革的一以贯之的理论,是实事求是的。这一点,马克思自己的肯定是另一重要依据。
马克思在创立劳动异化理论时曾欣喜地指出:
【“这是‘一把理解劳动和资本分离以及资本和土地分离的钥匙’,由劳动异化理论出发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批判‘使至今没有解决的各种矛盾立刻得到阐明’”。[32]】
“使至今没有解决的各种矛盾立刻得到阐明”这句话,就是马克思对自己的劳动异化理论在全部学说中的“枢纽”地位的定位。因为只有从“枢纽”地位视野,才能深刻领悟马克思对人类的彻底异化及其制度根源——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把握,从而深刻领悟马克思为什么把共产主义界定为人类异化的复归,又为什么在《共产党宣言》中申明:
【“共产党人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33]】
从马克思恩格斯这样共同表明“剥夺”资产阶级“奴役他人的权力”的必然和方式上,还可以发现他们在共同肯定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的科学和“枢纽”地位的同时,表明了两人共同接续奋斗的思想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后来直至终生撰写《资本论》论证两个必然性规律的思想理论基础,也是恩格斯在马克思逝世后,整理出版《资本论》手稿完成马克思未竟事业的思想理论基础。
对于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的深刻科学性及其在马克思学说中的一以贯之和重要地位,王锐生和景天魁、王东和林锋等等都有肯定。尤其是王锐生和景天魁,不仅认为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毫无夸张的成分,而是深刻的论断”,而且认为“劳动异化理论的创立是打通了马克思在人类思想史上实现根本变革的‘咽喉要道’。”[34]无疑,“咽喉要道”的界定是正确的,因为表明了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对于他“在人类思想史上实现根本变革”的关键性意义。但是,不如视为“枢纽”更到位,因为只有从“枢纽”定位才能深刻领悟马克思为什么把毕生的最高理想及全部学说定位于实现共产主义,把共产主义界定为人类异化的复归,把人类异化的复归视为“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的“历史之谜的解答”。或许这样界定更为妥当:是“咽喉要道”,更是“枢纽”。当然,这也是我们把马克思全部学说浓缩归结为马克思人类异化复归规律说的主要根据,虽然其内涵和意义还需进一步探讨。
(三)把马克思全部学说浓缩归结为马克思人类异化复归规律说的内涵和意义
从上述对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的深刻科学、一以贯之和“枢纽”地位的讨论,再看把马克思的全部学说浓缩归结为马克思人类异化复归规律说应倍感理所当然。若再从“浓缩归结”的内涵及其意义看,这种感觉应更明确。
粗究“浓缩归结”的内涵,似可这样概括:聚焦了马克思全部学说的宗旨——人类解放,明晰了马克思揭示的直至共产主义社会的人类发展基本自然历史过程——由异化到复归,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张力和无限生命力——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完善发展是个异化理论到复归理论直至人类全面自由发展理论的无限接续过程,明确了一切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回归”点——人民当家作主,表明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必然历史走向——日益聚焦于人生存直至全面自由发展,等等。
这些“浓缩归结”内涵包含有多重意义。首先,由于凸显了“浓缩归结”纲举目张地抓住了马克思学说旨在人类解放这一最本质的内核,而使“浓缩归结”的依据更加清晰。其次,由于进一步表明了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的深刻科学和“枢纽”地位,而利于人们对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社会人类异化复归本质和实现路径界定的深刻理解。最后,为学习、研究马克思学说并运用于分析现代社会的性质及其历史走向提供了一把“钥匙”。从学习、研究马克思看,“浓缩归结”是一把打开马克思博大精深思想宝库的“钥匙”,具有防止拘泥于细枝末叶而迷失于马克思思想宝库的作用,对于缺乏时间阅读、研究经典原著的人就更是如此。从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现代社会的性质及其历史走向看,其“钥匙”作用有两个层面。在当代中国,无论就社会主义建设本来就是一个“不断克服、扬弃各种异化现象”的历史过程看,[35]还是就改革开放由于新自由主义等思潮误导所致很多异化现象看,都需要运用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予以认识和应对。在全球,资本主义全球化及至当下所致人类异化更加严重的情况——如美国悍然发动贸易战、中东战争等等,使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应对全球化问题的思想武器性质越发凸显。如,世界地理学家哈维就批评西方经济学“已经彻底抛弃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从而失去了从异化角度去理解经济的连通性与动态性的能力”,[36]等等。可见,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是“不成熟思想”的观点,不仅没有深刻领悟马克思,还远离当今国情、世情,从而也就很难深刻理解当今人类日益聚焦于人的发展,而“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历史趋势和历史本质,包括很难深刻理解建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以人民为中心”的逻辑体系的重要性和亟需性。[37]
注释:
[①]人本产权论,简言之,即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人的逻辑”,旨在人民当家作主的人力产权及其实现规律和历史形式理论。其逻辑体系,详见程言君、段学慧、程昊:《中国特色人本产权型市场经济体制:基础理论创新和基本架构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人本产权论纲要》,简称中国政治经济学人本产权论纲要,《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6年第6期和2017年第1期。本文主要以此为蓝本进行深化研究。
[②]参见程恩富等主编:《中国经济规律研究报告(2017)》,经济科学出版社,2018年,第297-299页。
[③]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学习出版社,2018年5月,第16、85、8页。
[④]参见倪潇潇:《十九大报告词云解析:“发展”“人民”“建设”出现频率高》,人民网2017年10月23日。
[⑤]《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19-22页。
[⑥]《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19-20、35页。
[⑦]程恩富等主编:《中国经济规律研究报告(2017)》,经济科学出版社,2018年,第291、99、201、249、267页(2018“报告”待出);王立胜、周绍东、谢地主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学术影响力评价报告(2018)》,济南出版社,2018年,第42-43页。
[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的实践原则的核心要素是人,研究是围绕人展开的”“人的逻辑”。西方主流经济学始终是“围绕价值增值展开”的“物的逻辑”,“核心是财富‘增值’”。梁建洪:《经济学方法论的实践原则与实证原则》,《政治经济学评论》2014年第2期。
[⑨]有关成果转载、转摘情况:中国社会科学网(2017年10月21日)、马克思主义研究网(2017年10月25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智库网(2017年11月27日、2018年3月9日),《马克思主义文摘》(2017年第6期),中共中央党校《党政干部参考》(2017年第2期),等等。
[⑩]程言君、程昊:《中国特色会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定位》,《当代经济研究》2017年第8期。
[11]王朝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逻辑·范畴·理论体系》,《社会科学辑刊》2017年第4期。
[1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7页。
[13]许光伟:《保卫〈资本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681、683页。
[1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01页。
[15]程言君:《国企产权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的人力产权透析》,《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年第3期。
[16]详见程言君等:《中国政治经济学人本产权论纲要》,《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6年第6期。
[17]张文楚、何丹、戴晶:《建立人力产权法律制度的构想》,《法学评论》2004年第3期。
[18]卢栎仁:《科斯与科斯理论》,《产权导刊》2009年第10期。
[19]吴易风:《产权理论:马克思和科斯的比较》,《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
[20]转引自吴易风《产权理论:马克思和科斯的比较》——《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第469页。
[21]“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的否定。”《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874页。
[22]详见程言君等:《中国政治经济学人本产权论纲要》,《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6年第6期。
[23]王东、林锋:《“类本质异化”是马克思早期的不成熟思想吗》,《光明日报》2006-09-04。
[24]参见程言君、王鑫、程昊:《中国政治经济学建国发展历程特征和人本走向》,《海派经济学》2017年第4期。
[25]程言君、程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定位》,《当代经济研究》2017年第8期。
[26]程言君、程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定位》,《当代经济研究》2017年第8期。
[27]参见巫文强、王政武:《人的发展经济学研究概览》,北京:线装出版社,2015年,前言第1页。
[28]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167-168页。
[2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85-186页。
[3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7、45页。
[3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07-209页。
[32]转引自王锐生、景天魁:《论马克思关于人的学说》,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334页。这两段话的第一段在《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55、166页)中,被译为“国民经济学没有向我们说明劳动和资本分离以及资本和土地分离的原因。”两者相比较,似乎《文集》翻译更符合原意。
[3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5、47页。
[34]王锐生、景天魁:《论马克思关于人的学说》,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334页。
[35]徐海波等:《马克思主义价值的当代诠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2月第1版,第142页。
[36]张之琪:《大卫·哈维:生活在资本主义世界里不读马克思是愚蠢的》,界面新闻2017-05-18。
[37]程言君,王鑫,程昊:《中国政治经济学建国发展历程特征和人本走向》,《海派政治经济学》2017年第4期。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
[2]王锐生,景天魁:《论马克思关于人的学说》,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年。
[3]程恩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光明日报》2018年01月03日。
[4]程言君,段学慧,程昊:《中国政治经济学人本产权论纲要(上、下)》,《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6年第6期:13-18和2017年第1期:28-36。
[5]许光伟:《保卫〈资本论〉:经济形态社会理论大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
[6]程言君,王鑫,程昊:《中国政治经济学建国发展历程特征和人本走向》,《海派政治经济学》2017年第4期:12-21。
【程言君(通讯作者),徐州市委党校教授,淮北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等全国性学会和全球性智库——世统派(世界统一学派)智库理事。研究方向:中国政治经济学人本产权论。徐敏,经济学硕士,徐州市委党校副教授、科研处处长。研究方向:中国政治经济学人本产权论;程昊,经济学硕士,徐州新盛嘉和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方向:中国政治经济学人本产权论摘自《经济纵横》2018年第11期】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以人民为中心”的逻辑体系——立足新时代的人本产权论逻辑体系探讨
2019-02-22王伟光:唯物史观大的“历史时代”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019-02-15李 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发展和创新(下)
2019-02-09李 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发展和创新(上)
2019-02-08•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