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王建华:如何化解”一带一路“对外交流中的”脑洞逆差“?
点击:  作者:王建华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网站  发布时间:2018-04-20 11:43:10

  

引子:我们在“一带一路”的对外交流过程中,因为文化的差异、思维方式的不同等,经常会出现各种脑洞大开的问题,我们称之为“脑洞逆差”。脑洞的打开,其实就是人的认知问题,从心理学上来讲,只有你对一个问题认知深入,才会进入到脑海里面,也才能了解得更深、更透一点。

 

我们在“一带一路”的对外交流过程中,因为文化的差异、思维方式的不同等,经常会出现各种脑洞大开的问题,我们称之为“脑洞逆差”。脑洞的打开,其实就是人的认知问题,从心理学上来讲,只有你对一个问题认知深入,才会进入到脑海里面,也才能了解得更深、更透一点。我今天主要讲五个部分:一是认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二是“一带一路”计划的推进;三是“一带一路”对外交流、翻译与话语;四是国家语言政策与“一带一路”;五是“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认知。

 

1.webp (20).jpg

 

一、认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

 

“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29%。这些国家普遍处于经济发展的上升期,开展互利合作的前景广阔。最近两年,“一带一路”发展迅速,“一带一路”的一举一动,都能引发全球媒体的热点聚焦。

 

二、“一带一路”计划的推进

 

大家知道,在我国推出该倡议之前,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过旨在增强其政治影响和经济渗透的“丝绸之路外交”战略。2004年,这一战略再次重提,但收效甚微;而美国在2011 年提出的“新丝绸之路”计划基本以失败告终。

 

但从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丝绸之路计划后,推进的特别快,截至2016年底,中国企业已在“一带一路”沿线20多个国家建设56个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超过185亿美元,为东道国创造了近11亿美元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

 

从这两点来看,国外媒体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产生疑问或误解在所难免。当一个事情发展比较迅猛的时候,别人也尝试这样做过,你做得比较成功,比较迅猛的时候,自然形成误解。

 

“一带一路”有诸多的具体成就,比如说在埃塞俄比亚,非洲首条全套采用中国标准和中国装备建造的现代电气化铁路亚吉铁路已建成通车,非洲铁路史翻开崭新一页。连接东非第一大港口蒙巴萨和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蒙内铁路,是肯尼亚半个多世纪以来兴建的最大基建项目。20145月,中哈物流基地在中国连云港启动,哈萨克斯坦乃至中亚第一次正式获得通向太平洋的出海口等等。丝路基金的成立,实际投资金额达到了53亿美元。2016年第71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首次写入“一带一路”倡议,得到193个会员国一致赞同。中国提出这些,既有经济手段的支撑,还有理念的保障,我们习总书记所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与美国特朗普总统现在所做作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1.webp (21).jpg

 

三、“一带一路”对外交流:翻译与话语

 

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比较多,其中“陆上”一带一路涉及到的国家就超过60余个,涉及上百种语言,这就涉及到“一带一路”对外交流、话语体系构建和人才培养等问题。

 

对外话语体系的构建和文化输出可视为“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内容,翻译从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国家的对外语言能力与水平,翻译的精准与否,关系到“一带一路”的实施进程、中国文化外宣的效度与力度。

 

1)精准翻译与话语权。以非洲为例,非洲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节点,是传播中国话语的重要窗口。通过准确的翻译,主动输出中国特色话语与文化,可打破西方话语在非洲的垄断局面及其对中国造成的不利影响,进一步推动中国在非洲的话语权建设,使非洲大陆全面、直接、正确地认识中国话语以及中非话语的异同,对于中非合作互惠关系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这也意味着,“一带一路”在非洲的建设及中国话语与中华文化在非洲的传播,需要高素质的翻译人员肩负起这一历史使命。翻译人才的重要性,首先在细节上展现出来。

 

大家知道,韬光养晦这个词,最初邓小平同志提出之后,我们最初的翻译就是“Hide ones capacities and wait for the opportunity”,隐藏我们能力,等待机会。老外当然害怕,这是要等机会你发展起来干掉我们?其实我们小平同志提出的韬光养晦最重要的表达是自我克制一点,后来发现用“self-restraint”这样的翻译比较好一点。

 

再例如,“一带一路”最初翻译成是一种战略(One Belt and One Road Strategy),后来发现 “战略”这个词不能用,一用战略,给别人国家造成你是 “aggressive(侵略)”的感觉。现在大家比较接受的是initiative(倡议),即一带一路倡议,当然还可以用plan等。外事无小事,细微的用词变化,给对方造成的感觉大不一样。

 

2)翻译与媒体话语传播。当前存在新政治术语对外传播效果不明显,翻译过程中削弱了传播效果等问题。其中多数概念未进入西方学界,导致中外宣传失衡,外国对中国新政策了解程度不一。习近平总书记的新时代思想,里面很多的概念性、理论性的论述,能否准确的翻译过去让他们(外国)理解,这也是当前非常重要的任务。

 

3)“一带一路”概念表述翻译问题与对策。这其中有两个问题,一是外文版本不统一不利于传播,不利于老外的理解。二是外文语种译本较多,中外传播效果失衡。

 

有人做过统计,在“一带一路”的大量会议里面,词汇中新组合词占比特别高,新组合词产生之后翻译本身就带来问题,对于这样的表述怎么翻?

 

比如“一带一路”概念的表述,“一带一路”这个概念有多种翻译方法,“One Belt and One Road Strategy”,这种翻法好还是不好,最初就是这样翻的,后来发现不行,为什么?因为“一带一路”计划对我们中国来讲这是我们唯一的,前面加上一个the就不一样。后来就变成了“Initiativethe Belt and One Road Strategy”,后面又是“InitiativeOne Belt and One Road”,现在也有简称为“Belt and Road”的。慢慢地,后来开始用“The Belt and Road”。如果看一些报道,还出现过“The land and maritime Silk Road programs”这种。当前来讲比较普遍被接受的就是“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大家都认可了这一个表述,并且老外也理解了。现在还有一个熟悉的办法就是“The BR”,很简洁。所以一个概念的形成,最初它的表述可能是各种各样的表述都有,但是慢慢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发现很多表述都落到一个上面去。

 

类似问题的解决办法一方面是术语立法,加强术语管理。另一方面是推广示范,深化内外交流。现在我们搞翻译的人都需要跟计算机的结合,其实第一步就是语料数据库的建立,怎么建库?这是一个问题。二是推广示范,深入内外交流,这个用法一定要让国内外接受它,咱们中国原来“三个代表”,后来“科学发展观”,我国的翻译国外都认可了。现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思想的译法,国外的报道和国内最后表述也逐渐趋于一致。但是我们大家看到,中国制造2025,美国人最近将这个和贸易战混合到一起,在这方面的翻译就要慎重,要准确。

 

4)“一带一路”中国文化外宣和交流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中国传统问题与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例如在阿拉伯世界你会发现结婚的时候,新娘手上点很多的红点点,左手、右手都有,但男的不需要,在旁边看着,我们会觉得比较新奇。他们也对我国为什么结婚的时候新娘要戴上红盖头也非常感兴趣的。其实我们知道中国的婚俗文化各地也不一样,北京搞婚礼就很平淡,你要到四川去,那个地方搞婚礼,中午吃一顿,下午打麻将,晚上还要再喝一顿,这些传统的文化点滴,就是对外交流很好的落脚点。另外就是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现在我们很多理论,还需要加大外宣力度。还有中国旅游资源文化,中医文化、茶文化等。中国是一个产茶大国,而且斯里兰卡,包括孟加拉国、印度甚至到英国都有喝茶的习惯。怎么把我们国家的茶道、茶艺、茶品等给他们讲清楚?这个翻译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1.webp (22).jpg

 

5)加强典籍的外译。当前典籍翻译选材过于集中且比较单一,中国典籍涉及文史哲三科和儒释道三教,以及中国的兵家典籍、科技典籍和文字音韵训诂方面的典籍。在浩瀚如海的中国典籍中,真正译成外语传播的则多集中于“四书五经”等哲学思想类作品和《红楼梦》等古代文学经典,对于散文和戏剧的翻译少之又少,民族典籍的翻译鲜有涉猎,而科技类典籍的翻译几乎无人问津。因此,要想将中国优秀文化通过典籍传播出去,扩大典籍翻译选材范围是非常必要的;

 

其实现在外译需求非常强烈,很多外译的方法也在转变。例如《四书五经》,现在翻译已经都直接用拼音了,也被老外接受了。原来西藏是Tibet,现在直接用拼音了Xizang,老外也懂,你说多了他也接受。近几年来,我国的外译需求越来越大,之前更多我们是引入,翻译国外的,为什么?我们经济弱。但当一个民族,当一个国家经济强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别的国家自然要翻译你的东西。

 

因此,译者库需进一步充实。翻译人员的培养也很重要。我们现在更多需要培养汉语功底深厚的外语学生。如果没有良好的汉语功底,会发现你翻译的时候理解会非常痛苦。我们发现,现在英语专业的学生,大量的时间就在学英语,背英文单词,看英文文章,包括看一些经典的国外文章,反倒是汉语看得是比较少。这个问题也需要重视。

 

6)“一带一路”对外交流翻译的几个原则。

 

一是抓主语原则。我们在汉译英的时候,大家读汉语一个段落,一个长句子,痛苦的找不到主语,有这个情况。比如连续几句话:“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保持稳定”,听完之后会问,到底主语是谁,谁抓?这时候想一想可能是China,或者We,我们(抓)。英语主语决定了句法结构,汉语主语的重要性相对较低,在汉译英时最重要的就是选主语,主语选好了,越译越顺;选不好,越译越累。

 

二是谓语最小化原则。汉译英必须考察动词,汉语动词倾向于译为名词、形容词或是介词词组等。常见的减少谓语的方法有“把动词变成名词”“使用介词短语”“使用分词短语”“多使用to表示目的状语”,把并列谓语中最后一个谓语处理成“which”的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等。比如,“站在新的起点上,中国愿与沿线国家一道,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契机,平等协商,兼顾各方利益,反映各方诉求,携手推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里的谓语很多,其实可以处理成一个谓语动词。参考译文如下:“China is ready to conduct equal-footed consultation with all countr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to seize the opportunity provided by the Initiativepromote opening-upcommunication and integration among countries in a larger scopewith higher standards and at deeper levelswhile giving consideration to the interests and aspirations of all parties.

 

三是句群逻辑关系原则。汉译英从逻辑上区分为原因关系、转折关系、条件关系、让步关系、时间先后关系、结果关系。比如,“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的倡议,也是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愿望。”就表示的是让步关系,参考译文为 Though proposed by China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is a common aspiration of all countries along their routes.

 

四是连接原则。译者要具备强烈的“逻辑”使命感,多加连词,灵活合句、缩句、换序。比如,“一带一路建设是开放的、包容的,欢迎世界各国和国际、地区组织积极参与。”就可以采取这一办法译成The development of the Belt and Road is open and inclusiveand we welcome the active participation of all countries and international and regional organizations in this Initiative.

 

1.webp (23).jpg

 

五是词组与从句互译原则。汉语中的宾语和定语地位较低。汉语动词多,而英语名词多。汉语词组常译为从句。比如,“一带一路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 里面的词组“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就要译成that promotes common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这样一个从句。

 

六是简明原则。习近平主席在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部分演讲提到:“孟夏之日,万物并秀。”在这美好季节,来自100 多个国家的各界嘉宾齐聚北京,共商“一带一路” 建设合作大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译成:In this lovely season of early Summer when every living thing is full of energyI wish to welcome all of youdistinguished guests representing over 100 countriesto attend this important forum on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held in Beijing. 其中early summer 一词指的就是孟夏,外国人不理解何为“孟”、“仲”、“季”的排列,译为初夏就简单易懂。

 

此外,习近平主席经常会引用一些经典。例如习近平主席的 “一带一路”对外演讲之印度尼西亚国会演讲中提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这个译成:A tall tree grows from a small seedling; and the building of a nine-story tower starts with the first shovel of earth. 其实译得很简单,一个很高的树是从小树苗长起来的,听起来很形象,简洁明了。

 

四、国家语言政策与“一带一路”

 

面对“一带一路”60多个国家,如果包括地中海西地区,将近90余个国家,上百种语言,我们如何适应“一带一路”国家的语言文化需要?我们如何制定自己的语言政策和规划自己的语言战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政策如何?我们可借鉴的方面是什么?

 

1)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具有优先性。“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实现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五通”,即: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然而,任何一项沟通都离不开语言,因为语言是经贸活动的媒介和工具,也是文化交流的内容和载体。

 

2)开发我们自己的语言优势。“一带一路”语言铺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使用的50多种官方语言绝大多数都是我国稀缺的非通用语种,更别提数量众多的、使用范围较广、经济价值较高的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的地方语言和主要方言。语言不通,是制约“一带一路”快速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而语言人才的培养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难解“一带一路”人才短缺的燃眉之急。

 

我国约有30多个跨境民族,大概50多种跨境语言,涉及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跨境语言约40种,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的泰国、越南、缅甸、老挝,及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

 

建设我国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跨境语言人才库。根据跨境语言能否直接交流和沟通,可将其分为三类:A. 两国人民见面能够直接无障碍沟通的跨境语言(如:中国与缅甸的景颇语);B. 两国人民需经过一段时间的简单培训与适应才能通话(如:中国与泰国的哈尼语,又称“阿卡语”,或“尼语”);C.跨境语言由于地缘政治与历史变迁的原因在两国已经产生较大差异,相互交流有困难(如:中国的藏语与尼泊尔的藏语;中国的傣语与泰国的泰语)等。了解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跨境语言人才的分布,采用合理的语言战略与语言规划,盘活国家整体语言能力中的现有“跨境语言”存量,是解决“一带一路”人才紧缺的有效手段之一。

 

1.webp (24).jpg

 

3)阿拉伯语战略规划与人才培养。全世界22 个阿拉伯国家,绝大多数都处于“一带一路”沿线,是我国推进这一倡议的重要依托。阿拉伯国家是当今多极世界的重要力量。阿拉伯语作为联合国6 大工作语言之一,是22 个阿拉伯国家的官方语言和国家语言,是4 亿阿拉伯人的母语,也是全球17亿穆斯林的宗教语言。搞好阿拉伯国家国情的基础研究,尤其是做好阿拉伯国家语言战略研究,对于在这一地区顺利开展“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价值。阿拉伯语是比较难的语言,需要很长的时间学习。一个是它的字母是28个,就是写法也比较的费劲。我们国家这一块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4)印度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印度宪法承认的部落有212 个,语言和方言总数约为1652种。印地语是国家的官方语言, 英语是国家辅助的官方语言, 宪法承认的地方民族方言有15种在印度,除了印地语、英语两种联邦级官方语外,宪法还承认包括印地语在内的22种邦级官方语言。但毋庸置疑的是,印地语是印度所有通行语言中最具影响力的一种。

 

由于全国非印地语地区强烈反对唯印地语的政策,印度诸邦主要部长会议于1967 年达成了一项著名的妥协方案,即《三语方案》。该方案规定, 中等学校必须讲授英语、地方语言和印地语这三种语言。法案规定印度的学校必须教三种语言: 在印地语地区教授印地语、英语和其它一种印度语言;在非印地语地区教授本地语言、英语和印地语。这就是著名的“三语方案”,其初衷是缓和印度的语言矛盾,促进非印地语地区的印地语推广工作,为印地语未来的国语地位打好基础。此后,印度的语言格局演变为: 印度大部分地区通行 “印地语+ 英语+一种民族语言”,少数地区通行 “一种地方语言+ 英语”。

 

5)新加坡和印尼语言政策与规划。新加坡语言政策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英国殖民时期,施行英语同化政策;第二阶段从1950年到1965年,推广马来语,多语并存;第三阶段是1965年新加坡共和国成立后,以英语为主,以华语、马来语、泰米尔语三种民族语为辅的多语制和双语制。以多语并存来谋求民族和谐与政治稳定,以英语来加速现代化进程的语言政策,,使新加坡只用了短短二三十年就跻身于世界发达国家之列。

 

印度尼西亚语言政策的发展也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荷属殖民地期间,荷兰语和马来语并重;第二阶段从1945年到1990年,规定印尼语为国语,英语为通用语,同时压制和禁止华语;第三阶段是中国与印尼复交以后,解禁华语,英语通用程度提高,要求外国员工讲印尼语。印尼以本土语言印尼语为单国语,为进一步推行马来语同化政策,向海外输出马来语言和文化奠定基础。

 

这两国语言政策有两个共同点,一是两国均从国家利益出发制定语言政策;二是两国均不采用人口最多的民族语言为国语。

 

6)西班牙语政策及规划研究。西班牙语是一种以拉丁语为基础的语言,是世界通用语言之一。除西班牙外,还有拉丁美洲的多数国家,非洲的赤道几内亚等总计有21个国家的官方语言是西班牙语。此外,西班牙语在美国西部和南部、菲律宾等地也广泛使用,在全球范围内,母语为西语者的总人数超过4亿。

 

早在18世纪初西班牙政府就成立了西班牙皇家学院作为专门的机构负责规范语言的使用。其宗旨就是保证语音与词汇的正确、优雅与纯粹。此后,拉美各西语国家相继成立了西班牙语语言学院。西班牙语语言学院协会的共同纲领是:“锲而不舍地工作,为维护西班牙语这一共同使用的语言的完整和统一而奋斗;同时保证西班牙语的发展与其传统及本质相互一致”。

 

综合以上比较,我认为当代中国语言政策规划应考虑两方面,一是对内确保国家稳定和经济发展,增强国家软实力,以提高汉语的语言Q值和语言综合竞争力;二是在东学西传的大背景下,在世界范围内开设更多的孔子学院和海外中国学术研究中心,进一步扩大海外汉语教育的市场,联合海外汉学的研究力量,通过文化外交的方式促进中华语言和文化的世界传播。语言背后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 在“走出去”的战略思想指导下,真正实现汉语语言和文化资本的输出。正如国务院原新闻办主任赵启正2006年倡议要加大汉语国际推广力度时所说:“谁喜欢上你的语言和文化,你就拥有了谁。”

 

五、“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认知

 

以阿拉伯为例,在过去提起阿拉伯世界,许多人更多会联想起一望无际的沙漠。但今天的阿拉伯世界文化、语言和它美丽迷人的风景一起,成全球最新最热门流行元素,让人们无限向往。

 

阿拉伯文化不同于伊斯兰文化。很多时候,人们误将阿拉伯文化等同于伊斯兰文化。尽管阿拉伯文化与伊斯兰文化有巨大的相似性,尽管阿拉伯人也大都信仰伊斯兰教,但两者本质上还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讲,阿拉伯文化是指阿拉伯民族在长期的历史生活中形成的生活和生产形态、思想观念、意识形态、道德风俗、制度文化等的综合体系,而伊斯兰文化不是局限于阿拉伯民族,而是全世界范围内穆斯林文化的总体成就与概况。也就是说,阿拉伯文化是地域概念,伊斯兰文化是宗教概念,虽然二者有很多相似的文化事项和组成部分,但二者本质仍是不同的。

 

阿拉伯文化特点很鲜明,是“沙性”文化。文化的“沙漠特质”因为它长期处在这个地方,沙性具有扩张、包容、吸纳性。当阿拉伯人遇到外力的时候,阿拉伯人很容易团结起来,如沙遇水凝结成土类似。然而沙漠也有多变、极端性的特点。另外“沙性”文化有颗粒性、松散的特点,所以彼此之间也并不是很一致,非常具有多样性。

 

可能受当地生存环境的影响,导致沙性文化的产生,它一切比喻来自生活的环境。例如他说女孩漂亮的像羚羊一样。咱们说漂亮的像西施一样,我们把美女比喻成人,他比喻成小动物,羚羊,说羚羊的眼睛比较漂亮。说女孩子的皮肤比较好,会说你的肌肤有如麝香,又美又香,等等,很有意思。总之,正是因为文化和认知的多样性,才会在“一带一路”交流碰撞中产生各种奇妙的脑洞,在打开五彩斑斓世界的同时,也打开了机遇之门。

 

(作者:王建华,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本文来源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网站)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