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何松新:从蒋巷村到鸠兹湾——乡村振兴参观体会
点击:  作者:何松新    来源:昆仑策网  发布时间:2024-04-28 09:15:36

 

 

20243月中旬至4月中旬学习培训中,我参观了苏州市常熟市的蒋巷村和芜湖市湾沚区花桥镇的鸠兹湾。他们一个是苏锡常发达地区的乡村振兴典型代表,一个是中东部欠发达地区乡村振兴的后起之秀。但他们都处于长三角地区,是长三角一体化建设中不同路径乡村振兴的两个样本。对照、比较、分析其中的特质,对理解乡村振兴,支持乡村振兴,参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基本情况介绍

 

(一)蒋巷村

 

百度记载,蒋巷村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东南,是一个从穷乡僻壤蝶变为新时代鱼米之乡的乡村振兴“样板村”,先后被表彰为全国文明村、全国文明村镇建设先进村、十佳小康建设红旗村、国家级农村现代化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40多年前的蒋巷村为了彻底摆脱“穷根”,坚持以党建为引领,驱动红色引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带领村民蹚出了一条“农业起家、工业发家、旅游旺家、生态美家、精神传家”的乡村振兴之路。现在的蒋巷村,每年经济总量超10亿元,村级可用财力超2000万元。全村180多户,800多人,村辖面积约3平方公里。该村家家都有一幢花园别墅,另外还有成套公寓供村里老年人免费入住。居住区的绿化覆盖率超过50%。蒋巷村投资建设村史展览馆、江南农家民俗馆、农艺馆、蒋巷图书馆、青少年科普馆、实践基地中心大楼、农耕实践区域等景区景点,每年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村里规划竹园300亩、果园200亩、蔬菜50亩,建成100亩高标准鱼塘。

 

(二)鸠兹湾

 

人民网刊文,鸠兹湾艺创共富乡村位于安徽省芜湖市湾沚区花桥镇横岗社区,是安徽省共建共享共富乡村振兴新路径的探路者。“鸠兹湾艺创共富乡村”项目是由湾沚区花桥镇按照“政府引导、村民主体、市场运作”模式,委托安徽顶峰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进行一体化策划设计建设运营。该项目规划面积1万亩、总投资5亿元,自20223月启动建设运营以来,围绕构建“产村融合、教旅融合、农旅融合、文旅融合、商旅融合”发展新格局,已投资5800万元,落地牧歌农场、人民市集、生活美学等10个项目,带动本地农民增收800万元。20228月,十一届安徽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要求湾沚区积极探索、总结经验,打造安徽高质量发展样板区、城乡融合共同富裕示范区。2023年秋分时节,承办了“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主会场活动。“网红村”“梦创地”“新农人”……在这里,农耕田园风光让你既解浓浓乡愁,又能感受到艺创共富乡村的“汩汩流动的韵律”。

 

二、参观印象比较

 

(一)蒋巷村印象

 

车到蒋巷村,我们观看了蒋巷村的宣传片,与老书记合影,参观村史馆,坐观光车参观,让我感触比较深的有三点。一是老书记常德盛的精神财富不可或缺。党的十六大代表、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乡镇企业家、全国“创业之星”、村党委书记常德盛怀着“穷不会生根,富不是天生”的信念,下定“天不能改、地一定要换”的决心,40多年来,带领党员干部、村民群众,实干苦干,走出了一条村强民富的发展道路,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一个“看得懂、学得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范本。他本人获得多项荣誉,也赢得村名的极大尊重。二是乡镇企业的扛鼎是致富源泉。蒋巷村村级龙头企业——江苏常盛集团,1997年被批准为省级企业集团,同年跻身全国乡镇企业集团行列。三是村民福利得到很大提升。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统一住进村里的养老场所,吃住全包。村民每户都有一套200多平米的二层小别墅,让人称羡不已。

 

我们参观蒋巷村那天,正赶上气温突降,坐在观光车中关上车窗,仍感到窗外的凉意。通过了解,我们也感受到了蒋乡村的一些不足。一是乡镇企业正面临困境。二是边界感界过于清晰,近旁的村庄完全是另一番景象。三是别墅群里少有年轻人。为我们驾驶观光车的是一位性格爽朗的中年妇女,她一边在驾驶一边作介绍,间或回答我们提出的一些问题。通过介绍,我们知道,她是本地户口,招婿不离村,自己和丈夫住在一栋前面提到的别墅里,儿子则通过购买住房住到了城里。问她为什么有这么好的别墅,还要到城里买房。她笑笑,简短答道:“儿媳妇要的”。这就引发了大家的议论和思考:有人感慨,城乡差别的鸿沟,毕竟没有那么容易填平!又有人感慨,年轻人都到城里去了,乡村靠谁振兴?还有人困惑,都不在村里住了,乡村振兴的红利,又有谁来享受?

 

 

(二)鸠兹湾印象

 

鸠兹湾是2023年以“庆丰收,促和美”为主题的中国农民丰收节举办地。我们在鸠兹湾通过参观“乡村会客厅”“共富乡村展示馆”“供销社”“民宿”等,给我的感受,首先是突出“农”字。让农业生产从土里刨食变成生活体验,让人顿悟,没有劳动体验的人生不一定是完整的美好人生,千年的农耕文化将会有新的传承。其次是突出“共”字。 鸠兹湾作为“鸠凤还巢地,艺创共富村”,区域内农户的地产、物产、房产等都可自愿入股,通过统一的艺创改造,变成“股份”获益。再次是突出“艺”字。鸠兹湾在乡村振兴中坚持“艺创,创让乡村更美好”,誓把乡村建成“寻根故园,成长乐园,共享花园,共富家园”。一进湾里,“原来鸠兹”“拥自然风光,享诗与远方”等“文化范”标语,让你恨不早逢;展示馆里折扇、书签、彩陶、布袋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创产品,让你恨不得尽收囊中;供销社里的锅巴、面条等可以勾起乡愁的农副产品,可以让你口舌生津。第四是突出“才”字。据镇里的负责同志介绍,目前有50多名大学生在湾里从事设计、运营、艺创、党建、团建等方面的工作。而这些大学生,都是他们通过一些办法从各地吸收引进的。他说,只有这些新生力量的加入,才能最终解决“靠谁来振兴”的问题。他在带领我们参观的时候,对着目前尚显空旷的湾区说,现在游客是不多,但再过一段时间,城里和周边的游客每天可达数千人之多。该负责人还指着一片碧波荡漾的水面告诉我们说,以后你们再来,或许就可以在这里划上船了。他还不无缺憾地对我们说,鸠兹湾毕竟是探路者,虽然有美好的创意和新生的力量加入,但资金投入、产品销路、客流发掘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

 

三、乡村振兴随想

 

无论是蒋巷村还是鸠兹湾,他们都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做出了可贵而有益的探索。我来自乡村,十多年的工作实践,使我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乡村。总的感到,建设好的乡村各有各的优势,各有各的套路,各有各的契机,也各有各的难处,各有各的痛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似乎也难以被移植成活。究其原因,可能是认识上出现了偏差,以为乡村振兴是千篇一律的;也有可能是心中无数,以为乡村振兴不过是回到记忆中的样子。抑或是对处理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关系认识模糊,感到束手无策。还有的对乡村要不要振兴、能不能振兴持消极态度,无所作为。也有的对乡村振兴的投入缺乏信心。

 

人类为了更好生存,无非是逐水、逐路、逐网、逐数……人类的集聚最终形成城市。这就有了城镇化。城镇化也必然会导致一些乡村空心化。正是因为乡村凋敝,所以才需要振兴。如果把城市与乡村组成的大家庭,缩小到一个小家庭来看,农村人口的转移不能看作是逃逸,而应看作是为谋求更好生活的自然选择和流动。这种选择和流动,有时候是痛苦的,但最终是有利的。这种选择和流动有对父母的牵挂,有对故乡的留恋,也有对家乡的反哺。这也是当然和必然。因此,乡村是城市的“后院”。产业越向城市集中,城市“后院”就更加宽广,更需要打理,更需要振兴。

 

平时我们说人均GDP较多。但在地均GDP概念下,村向镇演化,县向市演化,城市向城市群演化。世界范围内,地均GDP最高的大城市群,在我国还没有。在国家战略支持下,长三角势必向地均GDP较高的城市群演进。在这种趋势下,乡村振兴的最终结果也许会产生分化。对同在长三角地域内的蒋巷村和鸠兹湾来说,以乡镇企业为支柱产业的蒋巷村,也许最终会发展成为新的“城”的模样,而以艺创为特色的鸠兹湾,才可能会最终发展成为“乡”的模样。同样,只能成为“乡”的乡,也应该会有不同的样子。在培训班的学员论坛上,两位来自郊县的领导,谈乡村振兴,也很让人耳目一新。他们认为,有历史文化资源的,可以从考古、历史、红色、名人等关键词入手,挖掘做大。只有农业资源的,也可以突出观光、休闲、耕织等,做精做细做出品牌。有山湖林草资源的,可以做成富美湖乡、花海森林、忧郁星空等特色园区,让日夜奔忙的人们,有地方去接近自然,拥抱自然,享受自然,享受更高质量的山水田园抚慰。

 

有新观念才会有高质量。如果说蒋巷村冲破泥土的束缚,架起了钢铁厂房,促进乡村振兴向前迈出了一步。那么,鸠兹湾是跳出农业只能土里刨食的传统观念束缚,让劳动变成体验,把自然风光变成诗与远方的皈依圣地,把传统小吃变成寻根续缘的舌尖之旅,则使乡村振兴又向前迈出了一步。乡村的振兴与发展,总是与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更新,以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引导和推进息息相关。乡村振兴,一是产业振兴,二是人才振兴,三是文化振兴,四是生态振兴,五是组织振兴。这五个方面相得益彰,缺一不可。

 

有新力量才会有高质量。人是生产力当中最活跃的因素。没有人的参与,一切都将会成为泡影。但如果我们只局限于靠乡村中的人来振兴乡村,也会有失偏颇。或许可以反过来看,谁把乡村振兴了,那里就应该是他的乡村。影片《我本是高山》中,张桂梅校长反反复复在告诫女孩子们,你不好好学习,你就走不出大山,下辈子也走不出去。张桂梅是真正在为大山女孩们的明天考虑,不应该受到责备求全。但我们又不能不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教育只负责走出去吗?大家都走出去了,大山留给谁?乡村留给谁?。

 

有新文化才会有高质量。古人云,此心安处是吾乡。人只有得到熏陶,得到启迪,得到皈依,得到升华,才能得以心安。而这些又必须要有文化的哺育和滋养。这就要求,乡村振兴中,有历史文化资源的,必须加以传承和发扬,赋予其时代内涵。但也必须防止和纠正那种生拉硬拽、指鹿为马,或者不顾廉耻、拥立沉渣等让人生厌的做派。缺乏文化资源的,也不可妄自菲薄。现实中,用“无中生有”式嫁接创制让人耳目一新,也不是没有范例。文化需要有文化人来创制。草台班子上阵,最终只能草草了事。文化范真的可以让人心生依附。说陶辛水韵(陶辛是芜湖市湾沚区的另一个镇),不能只说陶辛水韵,也应该要说说溪亭渡与胭脂渡。你顿时会感到,不仅仅只有荷花与水韵在陪伴,还会感到李清照与鸥鹭、周公瑾与小乔都在那里陪伴着你。文化范还会让人文思泉涌。没有文也就没有史,文与史从来都是双向奔赴,双向成就的。没有黄鹤楼,就没有崔颢的《登黄鹤楼》;没有《登黄鹤楼》,黄鹤楼也许还不会那么让人景仰,那么让人留恋,那么让人蕴藉。

 

(作者:何松新 作者单位:安徽省芜湖市公安局;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来稿】)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