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昆仑专题 > 乡村治理 > 阅读信息
刘石:切莫在产业扶贫的根本思路上出问题,请各地政府远离“小农业”
点击:  作者:刘石    来源:三农e视界  发布时间:2018-08-18 12:39:19

 

 3.jpg

原创:刘石

本文看点

· 部分地区产业扶贫思路错在何处?

· 什么是“大农业”和“小农业”?

· 部分扶贫龙头企业的动机是什么?

 

据新华社报道,农业产业扶贫项目在贵州“用力过猛”,直接导致了当地火龙果严重滞销的新闻引发行业关注和深思。

 

其中两篇新闻评论值得回味,一篇是2018728日,“某好事者”文章《火龙果滞销给产业扶贫提个醒:既要看当下,更要看未来》;另外一篇是201881日,新浪贵州“某评论员”文章《贵州火龙果:脱贫攻坚的决心不动摇》,以下是两篇文章的截图,同样的酷热难耐的8月,一个火龙果家庭晒得黝黑的脸上笑开了花,一个滞销的火龙果烂在树上,果汁汇成源泉,想到一个词“汇源”······

 

1.jpg

 

事实到底是什么?《马前炮-因预见而遇见》为各位善良的群众解析一下······

 

扶贫产业中只管“种”不管“卖”,让贫困群众单打独斗找市场,恐怕“看上去很美”的扶贫产业,遇到问题后付出的代价就会越惨重。

 

今年两会已有代表呼吁,扶贫产业趋同已造成贫困县的橙子、西瓜和蔬菜积压卖不出去,烂在树上、地里的现象,极大伤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笔者看来,产业扶贫从根本思路上出了问题

 

从管理者的角度,农林牧副渔涵盖广义的农业概念,是“大农业”,而种植业相对而言就是“小农业”了。但是从产业运作和经营规律来看,大宗农产品的生产和运营是“大农业”,而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和经营则是“小农业”,它包括:蔬菜、瓜果、花卉、有机农产品和高端品牌大米等等。

 

从产业运营的角度看,“大农业”(大宗农产品)是为了保障社会的平稳供给,维系社会稳定和公平,因此是需要各级政府机构充分关注和支持的;而“小农业”(特色农产品)由于其独有的特色,无论是外在感观,特别的口味(极端的例子如榴莲、臭豆腐之类),还是内在品质,其使命是满足特定消费人群的特殊需求,因此完全应该由市场解决,而不应该成为政府机构的关注和干涉的对象

 

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的行程有其特殊的规律,从消费群体的数量到分布,从销售渠道的分布到物流的安排,从定价机制的形成到利润的分配,从生产的布局到供给数量的大体平衡。

 

2.jpg

 

特色农产品正是因为“特”,才会形成小众市场,而小众市场是无法承受大量产品洪水猛兽般的冲击的

 

政府部门在各种美妙名目下的粗暴介入,会打乱这种原本脆弱的平衡,进而毁掉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产业。因为:

 

1)盲目扩大种植面积,会打破现有的供需平衡,使得有限的市场难以承受;

2)农民为了减少损失,大幅度降价销售,但仍然无法真正消化,造成大面积亏损;

3)政府的“鼓励政策”会吸引大量的投机资本的进入,冲击原有的实业资本;

4)快速的生产量的增加,降低了质量标准,鱼目混杂,使得原有的消费者信心不足;

5)原有的市场开拓者和从业者在这番冲击下溃不成军,扭赢为亏;

6)政府不受约束的权力容易形成腐败。

以上是所有“小农业”(小众农产品)面临的最大威胁。

 

政府的资源配置能力是体现在“大农业”的领域,因为“大农业”的生产要素相对少,全国基本一致,以合格产品的生产数量为衡量标准,并与产业政策息息相关。而且,大农业密切关联全社会的生产主体和消费主体,与社会公平与效率密切相关,因而需要各级政府的深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扶持政策,并监督政策的落实到位。

 

而“小农业”由于其产品的生产,物流,营销和消费千差万别,政府根本没有能力管理好,也完全没有必要介入,应该完全交由市场解决。从根本上讲,特定消费人群的特殊需求不是政府执政能力和资源配置关注的主体。

 

有智识的政府机构应该关注“大农业”,远离“小农业”,还小农业者一片净土。

 

刘老师这篇文章的核心是政府在“经济作物”领域的突击式扶持,依托“快速脱贫”其实违背了经济作物的发展规律”,而涉及民生根本的大宗农产品领域,政府因为很难像“经济作物”一样,快速扶贫“见效果”,所有选择性忽视。

 

推波助澜的还有部分无良的扶贫龙头企业(大部分是好的),有些企业往往想卖苗(这一块政府买单,2块钱成本的苗,卖给政府可以卖到30块),另外就是借扶贫资金快速扩大“基地+农户”规模,至于产量大了,能不能卖出去?是来不及思考的,反正苗卖了······

 

回过头来讲,无论如何,对类似广西贵州这样的丘陵省份,不是大宗农产品优势产区,利用经济作物做精准扶贫肯定是要做的,只是政府角色上有待调整。

 

      政府不是应该远离“特色农产品”,而是从主导角色变成市场主导下的扶持。在中国政策体制和环境下,特色农业领域,政府干越越多反而越容易出岔子。

 

看看南半球的澳洲,引进中国猕猴桃,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变成“国果”——奇异果,一边中国的猕猴桃烂在地里或者低价出售,一边澳洲奇异果成为中国资产阶级的新欢,价格不菲。这个案例对政府推动的精准扶贫和精品农业来说,既是借鉴,也是讽刺。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