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田心铭:警惕“共产主义虚无缥缈”论
点击:  作者:田心铭    来源:察网  发布时间:2019-03-13 10:17:4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共产党员和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多次批评了那种认为共产主义虚无缥缈的观点。他指出:

【“共产主义决不是‘土豆烧牛肉’那么简单,不可能唾手可得、一蹴而就,但我们不能因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就认为那是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就不去做一个忠诚的共产党员。革命理想高于天。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而这个最高理想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奋斗的。”(习近平:《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第5页)】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它激励着广大党员干部坚定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向着共产主义理想前进。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有些人老调重弹,宣扬共产主义虚无缥缈的鼓噪声再次泛起。为了抵御错误思想的侵袭,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关于坚持共产主义最高理想的论述,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一、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党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这二者是密不可分的。某些鼓吹共产主义虚无缥缈的人,也看到了这个事实,所以总是通过攻击马克思主义来否定共产主义理想。他们说:马克思主义是空想共产主义是虚构。这从反面告诉我们,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必须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

习近平总书记把坚定理想信念同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在一起,对领导干部的学习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他说:

【“要把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看家本领”,“不断领悟,不断参透,做到学有所得、思有所悟”,“真正做到对马克思主义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同上书,第5页)】

为什么只有学好马克思主义才能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呢?因为共产主义理想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之上的。马克思主义是以科学社会主义(也可称为科学共产主义)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由于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还没有具备,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只能是空想。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90年德文版序言中说,当马克思和他在1847年写《共产党宣言》的时候,工人运动中的共产主义还是一种

【“只是出于本能的、往往有些粗陋的共产主义”,“但它已经强大到足以形成两种空想的共产主义体系:在法国有卡贝的‘伊加利亚’共产主义,在德国有魏特林的共产主义。”(《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第21页)】

这时工人运动还没有科学理论来指导。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新的科学世界观,使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同时也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工人政党,即共产主义者同盟。《共产党宣言》就是受这个同盟的代表大会委托为它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既是马克思主义问世的标志,同时又是共产党诞生的标志。这一事实表明,共产党人的共产主义理想从一开始就建立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之上,同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划清了界限。

马克思主义是完备而严整的科学体系。它的全部理论为共产主义理想提供了逻辑严谨的论证。马克思主义诞生一百多年来亿万人民的实践,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从一国到多国,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阔步前进的历程,既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内容,也为它提供了强有力的实践证明。

党员干部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确立共产主义理想,就要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那样,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老老实实、原原本本地研读。对于社会主义如何从空想变成科学的问题,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这本被马克思称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的著作中做了系统论述。这是我们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不能不认真研读的著作。恩格斯1877年撰写的马克思传略《卡尔·马克思》和18833月发表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论述马克思生平和思想的两篇重要著作。在这些著作中,恩格斯着重指出,马克思创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发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他说,唯物主义历史观和通过剩余价值揭开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这是马克思一生中两个伟大的发现现代科学社会主义就是以这两个重要事实为依据的。”“由于这两个发现,社会主义变成了科学。(《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第545461546页)这些论述告诉我们,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来确立共产主义理想,关键是要学习掌握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关于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理论。

党的十八大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研讨班上的讲话中论述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时,对唯物史观和资本主义发展规律做了深刻阐述。

第一,学习掌握唯物史观是树立共产主义理想的根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一些人认为共产主义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甚至认为是望都望不到、看都看不见的,是虚无缥缈的。这就涉及是唯物史观还是唯心史观的世界观问题。我们一些同志之所以理想渺茫、信仰动摇,根本的就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牢固。”(《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第116页)】

这个论断一语中的,指明了能不能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根本就在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是否牢固。

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和剥削阶级偏见的影响,关于社会历史的理论领域被唯心史观所统治,即使是费尔巴哈那样杰出的唯物主义者,一旦进入社会历史领域,也陷入了唯心史观。直到随着机器大工业的发展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代表无产阶级的革命家和思想家马克思总结人类文明发展优秀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才在整个世界观史观上实现了变革,使历史破天荒第一次被置于它的真正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第457459页)马克思令人信服地证明了: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就是说首先必须劳动,然后才能争取统治,从事政治、宗教和哲学等等,因此,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而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形态的更替;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史的过程,社会发展是由内在的一般规律支配的。从此,社会主义不再被看作某个天才头脑的偶然发现,共产主义不再是空想,而是被马克思揭示出来的、由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决定的历史的必然。可见,对于人类思想史来说,唯物史观的产生是一个根本变革;而对于每一个共产党员来说,通过学习树立唯物史观,就是解决好世界观这个总开关的问题。因此,一些人认为共产主义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这就涉及是唯物史观还是唯心史观的世界观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才能为确立共产主义理想奠定世界观、历史观的基础。

第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消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习近平总书记说:

【“事实一再告诉我们,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没有过时,关于资本主义必然消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也没有过时。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资本主义最终消亡、社会主义最终胜利,必然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第117页)】

这一论述根据马克思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运动规律,指出了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必然性和长期性。

在马克思之前,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们在唯心史观支配下,都是从空想出发去谈论所谓一般社会应当如何如何,而马克思抛弃了他们虚构出来的一般社会,专门去研究现实存在的资本主义社会。他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的序言中说:

【“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810页)】

马克思倾注毕生心血研究资本主义,写作《资本论》。他研究了堆积如山的实际材料,根据这些材料极其详尽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活动规律。如列宁所指出的,马克思揭示资本主义发展规律时,他的分析

【“仅限于社会成员之间的生产关系”,“马克思一次也没有利用这些生产关系以外的任何因素来说明问题”。(《列宁专题文集·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第162页)】

通过这样的研究,马克思彻底弄清了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恩格斯概括地指出,生产已经是社会的活动,而社会的产品被个别资本家占有,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不相容,这就是产生现代社会的一切矛盾的基本矛盾,现代社会就在这一切矛盾中运动。(《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第565页)这一基本矛盾包含着资本主义社会一切冲突的萌芽,正是它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消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在马克思看来,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作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主要当事人,不过是资本和雇佣劳动的体现者、人格化。不管个人在主观上怎样超脱各种社会关系,他在社会意义上总是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的产物。资本主义社会的对抗不是个人的对抗,而是个人生活于其中的社会关系的对抗。因此,资本主义最终消亡、社会主义最终胜利,并不是由哪一个人的主观意志决定的,而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冲突、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和斗争必然导致的结果,是由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的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必然趋势。

看不到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长期性,就不能深刻理解它的必然性。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强调资本主义必然消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同时,又指出这必然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他还强调:

【“我们要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自我调节能力,充分估计到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军事方面长期占优势的客观现实,认真做好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合作和斗争的各方面准备。”(《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第117页)】

社会主义最终胜利必然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这本身就是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表现。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做出了两个决不会的论断,他说: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第592页)】

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后,由于帝国主义时代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帝国主义统治链条的薄弱环节沙皇俄国,后来又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等国家取得了胜利,表明这些国家的特殊国情已经使其形成了实现社会主义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在当代世界仍然占据着优势地位。尤其是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之后,国际垄断资本在全球迅速加强。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等高新科技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显示出资本主义所能容纳的生产力还没有全部发挥出来。因此在相当长时期内,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还必须同生产力更发达的资本主义长期合作和斗争。我们对此必须有深刻的认识和充分的准备。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在提出两个决不会的同时,明确指出了资产阶级社会的历史地位,他说:

【“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就以这种社会形态而告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第592页)】

这就告诉我们,两个决不会与资本主义必然消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两个必然是统一在一起的,这种统一正是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表现。我们既要看到资本主义最终消亡的长期性,又要看到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所决定的最终消亡的必然性。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资本论》在西方发达国家成为畅销书,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重新引起世人重视,人们纷纷到马克思的著作中去寻求当代社会问题的答案。这一事实再次证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没有过时。我们必须把认识共产主义理想的长期性和它的必然性统一起来,以强大的战略定力向着远大理想前进。

二、把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起来

警惕共产主义虚无缥缈论对党员、干部思想的侵蚀,必须坚持理论和实践、理想和现实、最高理想和现阶段理想的统一,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关系,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坚定共产主义理想。

1.坚持理论和实践、理想和现实的统一。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预备党员必须面向党旗进行入党宣誓。党章规定的誓词包括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某些宣扬共产主义虚无缥缈的人嘲笑说:没有见过共产主义,愣是要为此奋斗终身!还有人说,马克思主义把实践当作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共产主义没有经过实践检验。在这些观点背后,隐藏着一种把理论和实践、理想和现实割裂开来去看共产主义的思维方法。这种思维方法,也是有些党员干部不能认清共产主义虚无缥缈论的谬误的一个认识论根源。

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创立科学共产主义开始,就把它看作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在标志着唯物史观成熟的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他们批判青年黑格尔派尽管讲的都是震撼世界的词句,却只是为反对词句而斗争,决不是反对现实的现存世界。与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史观相反,马克思和恩格斯说:

【“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

他们指出:

【“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527539页)】

可见,共产主义既是科学的思想体系,又是这一思想体系指导下的社会实践;既是一种社会制度,要是以实现这一社会制度为最终目标的现实的运动。自从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就有了共产主义运动。它在实践中不断前进,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正如1982年党的十二大所指出的:

【“在我国,共产主义思想的传播,人们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进行的运动,早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和领导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候就开始了。现在这个运动在我国已经发展到建立起作为共产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的思想和实践早已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科学共产主义已经经受了一百多年的实践检验。

某些人以没有见过为理由讥讽为崇高理想奋斗,这无异于根本否认一切社会理想。因为理想之所以为理想,正因为它还不是实际存在的事物。科学的理想来自现实,又高于现实,可以通过人们的实践转化为新的现实。今天的现实,可能曾经是昨天的理想;今天的理想,可能成为明天的现实。没有见过,才名之曰理想。理想一旦成为人皆见之的现实存在,就不再是理想,而被新的更高的理想所取代了。只有形而上学思维方式支配下的不思进取的庸人,才拒斥和嘲讽一切没有见过的理想,把现存社会凝固化、永恒化,当作他们的理想。某些人宣扬共产主义虚无缥缈论的实质,就是把资本主义永恒化,宣布为历史的终结,对抗社会发展客观规律,阻挡历史前进的脚步。这就是他们的理想

科学共产主义理想与空想的区别,不在于人们见过没有见过,而在于现实中是否有其客观根据。共产主义理想的客观根据,就存在于现实的资本主义社会之中。列宁说:

【“马克思提出共产主义的问题,正像一个自然科学家已经知道某一新的生物变种是怎样产生以及朝着哪个方向演变才提出该生物变种的发展问题一样。”(《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第255256页)】

马克思所根据的是,共产主义是历史地从资本主义中发展出来的,是资本主义的社会基本矛盾、资本主义内部所产生的社会力量发生作用的必然结果。对于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只是指出其发展趋势和基本特征,历来反对幻想式地去预测未来。1881年,荷兰社会民主党人写信向马克思请教:假如取得了政权,为了保证社会主义的胜利,在经济和政治方面的首要的立法措施应当是什么?马克思在复信中严肃地指出,现在提出这个问题是不着边际的,这是一个幻想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唯一的答复应当是对问题本身的批判。因为,如果一个方程式的已知各项中不包含解这个方程式的因素,那我们就无法解这个方程式。(《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第458页)正是因为具有这种严格的科学精神,共产党人没有陷入空想,而是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远大理想前进。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在1949年之前是没人见过的理想,基本建成小康社会在20世纪末之前也是没人见过的理想,但它们都已经在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奋斗中变成了现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尽管今天仍然只是美好的梦想,但是已经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于实现。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确立的奋斗目标一个接着一个从理想变成现实,这是亿万中国人民的实践对共产主义理想必然实现的最强有力的证明。

2.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统一。某些宣扬共产主义虚无缥缈论的人质问:假如你们真的相信共产主义,为什么不把财产都充公呢?还有人说:听说又要搞共产主义了,是不是要共私营企业主的产啊?散布这样的论调,如果不是无知,就是居心叵测:或者是企图用激将法诱导超越阶段的错误,或者是把对共产主义思想的宣传曲解为对私营经济方针政策的改变,蛊惑人心,都是要危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论是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的统一。共产党人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在不同历史阶段又有代表那个阶段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奋斗纲领。中国共产党的纲领,是最高纲领和各个历史阶段的基本纲领的统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纠正了混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界限的倾路线的错误,明确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走,提出了由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两部分有机构成的纲领,指引中国革命取得了成功。在我国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曾经发生过超越阶段的刮共产风倾错误。错误和挫折教育了我们,使我们变得成熟起来。党经过艰难探索,认清了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和基本路线,成功地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朝着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这个大目标前进,必须立足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的最高纲领和基本纲领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纲领,概言之,就是建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既是从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的,也没有脱离党的最高理想。”(《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第116页)】

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必经的阶段。邓小平明确指出了这个阶段同共产主义之间的关系。他说,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定规划。在民主革命时期,党要求每个共产党员都在心中悬着为现在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而奋斗和为将来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而奋斗这两个明确的目标,同时又把对于共产主义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的宣传同对于新民主主义纲领的实践区分开来,既不能失掉将来的大目标,又不能超越现阶段的目标和政策。在今天,如果忘记了共产主义远大目标,就会模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性质,迷失前进的方向,失去精神动力;如果忘记了中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不发达的初级阶段,就会脱离基本国情,背离党在现阶段的路线、方针、政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我们既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也要胸怀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矢志不移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做好当前每一项工作。”(《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第116页)】

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方针政策,为现阶段的目标奋斗,就是脚踏实地向着共产主义远大目标前进。某些人宣扬只有把财产充公,才能证明真的相信共产主义,这是把共产党人的最终目标同现阶段方针政策对立起来,设置一个要么否定最终目标、要么否定现阶段方针政策的陷阱。某些人把我们宣传共产主义思想曲解为要改变现行方针政策,是把共产党人的最终目标同现阶段方针政策混同起来,造谣生事。对于这一类论调,我们必须保持警惕。

田心铭  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本文原载《红旗文稿》 2015年第19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