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王立华:​学子毛泽东奇友之九 ——罗学瓒
点击:  作者:王立华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1-07-08 07:58:40

 

1.webp (5).jpg

【编者按】毛泽东在湖南一师读书期间,不是那种孤独清高、孤芳自赏的迂腐书生,而是一个广交天下奇杰的热血青年。在他看来,人不可能单独一个人取得成就,交结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奋斗,是至关重要的大事。他不但重交友,更为特别的是交友之奇,朋友间不谈金钱,不谈男女之事,不谈家务琐事,只愿意谈论人的天性,人类社会,中国,世界,宇宙!他认为,这样的人不在官府庙堂之上,也不一定在自命不凡的精英圈子中,那些一无所有的贫寒学子,那些被看不起的下层百姓,往往隐匿着一些非常之人,能做非常之事,能创非常之业。一师毕业时,毛泽东周围真地聚集起一批奇友,看起来无特别之处,但却个个胸怀远大,有救苦救难、救国救民之志。这些年轻人虽然人生道路各异,却以改变中国和世界的伟业永载史册。

为庆祝建党百年,我们连载昆仑策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王立华同志著作《一师毛泽东 要为天下奇》中“交奇友”部分内容。该系列文章内容精彩、领悟独到,既可从中学习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历史,也可得到刻骨铭心的事业人生启迪。已发第一至八篇(见文后【相关阅读】),此为第九篇。

 

学子毛泽东奇友之九 ——罗学瓒
 
1.webp (6).jpg
 【罗学瓒(1893-1930.8.27)】

罗学瓒,号云熙、荣熙,个子不高,身体粗壮,平时说话不多。

他与毛泽东有若干个相同:同是湖南湘潭人,同是1893年12月生,同是来自山区农民家庭,一同考入第四师范,一同转入第一师范,一同编入一师8班,一同在师范学习5年半毕业。还一同创建了新民学会,一同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信徒,同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他们最大的不同是:罗学瓒壮志未酬身先死,而毛泽东则奋斗到胜利,把共同的伟大信仰和事业推到极致。

两人深交而成挚友,起于交换阅读日记。

罗学瓒曾说,自己重科学而不好诗词,但关于他少得可怜的史料中,最醒目地却是20余首诗词,且多为学生时代抒怀明志之作。他有一首自勉诗写于1916年3月28日,诗前有一句说明,书此以为异日遇艰难时之反省也。全诗8句,内容如下:

不患不能柔,惟患不能刚;

惟刚斯不惧,惟刚斯有为。

将肩挑日月,天地等尘埃;

何言乎富贵,赤胆为将来。【1】


着眼未来的艰难看人生,这是一个出奇的自勉角度。

前4句,写对奋斗原则的透悟,核心是一个“刚”字,至深,至真,至切;后4句,表达了超凡脱俗的志向,肩挑日月,视天地若无物的气概,至大,至高,至远。

毛泽东读后赞叹不已,兴奋地说找到了知己。罗学瓒也在家信中说,毛泽东是敦品励学之人,和他朝夕相处时有受益。

这些胸怀大志的学子,在认真准备将来可能遇到的艰难。罗学瓒常与毛泽东一起游泳锻炼,即使寒冷的冬季也坚持不懈。他日记中载有当年冬泳之事:
“今日往水陆洲头泅泳,人多言北风过大,天气太冷,余等竟行不顾,下水亦不觉冷,上岸亦不见病。坚固皮肤,增进血液,扩充肺腑,增加气力,不得谓非运动中之最有益者。”

每次游咏过后,他们喜欢盘坐在橘子洲头的沙滩上,讨论天下国家大事,探索救国救民真理。有段时间,几乎每天下午他们都要远游到三四里处,然后或临山、或眺水、或漫谈,都觉得心志愉快异常,真有大益处。

1917年中秋,是他们在一师最后一个学年的中秋,毛泽东与罗学瓒等16位同学租乘两条小船,环游长沙水陆洲一周,又在橘子洲头谈天说地,不觉便过二更。是夜清风明月,醉酒歌诗,罗学瓒作《咏怀》二首:

             (一)

 

纵眼观天地,朦胧一味秋。

我心如不乐,辄寻山水游。

登高可望远,买棹【2】任漂流。

渔翁争唱晚,樵子叫山陬【3】

自得清幽气,声声相与酬。

浮云身世事,谁复能为忧。 

             (二)

 

龙蛇争大地,豹虎满环瀛。

蹂躏无余隙,巢空草木惊。

安得异人起,拔剑斩妖氛。

倾洋涤宇宙,重建此乾坤。

一同登乐园,万世庆升平!【4】


前者所歌,山水自然,触景生情;后者所叙,家国天下,理想抱负。面对残破混乱的国家,罗学瓒呼唤救世“异人”出现,斩除那些害人的龙蛇豹虎,把旧宇宙彻底涤荡干净,重建一个万世升平的人间乐园。

那个中秋月夜,擅长做诗的毛泽东一定也有唱和,但做了什么好诗,已无从知晓。只能从后来的作品中窥测主旨,一定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一定是面对苍茫大地,气壮山河地发问:未来中国谁主沉浮?现在看来,那绝不只是几个年轻学子的多情吟咏,而是他们发誓要改造世界时,凝神聚气的团队励志过程。这个过程极重要,年轻时造就的雄心有多大,未来事业的舞台就有多大。

1.webp (7).jpg

【湖南一师湘潭校友会合影,二排左三毛泽东,左四罗学瓒】


1917年底,毛泽东发起成立湘潭校友会,同乡罗学瓒是最得力的协助支持者,被校友会推举为文牍,负责事务工作。1918年毕业前,他们又一起发起成立了新民学会,罗学瓒是参加第一次会议的12个“圣人”之一。

他给祖父的信中,谈到参加学会的理由:
“孙近几年来,颇研究世界各国之事,晓得外国人打我中国的主意。孙推测将来不久,中国难免不为外国所分割,百姓难免不为外国所杀害。故近日青年多为此惧,思组合同志,结成团体,为中国做一些有益的事,以谋中国之富强,为中国百姓开一条谋生之路,以图异日之起死回生。孙窃思此事,既是为国,又是为家,又是为自己,不觉心动,已经加入,此孙出身之志愿一也。”

发起和加入新民学会,是不愿看着国家和民族灭亡,这些志同道合的年轻人结成团体,要为中国百姓开一条谋生之路,为国,为家,为自己,出于发自内心的志向和愿望。

学会成立后第一个大动作,是组织会员赴法勤工俭学。

当时,他们派蔡和森到北京活动,争得25个借款资助名额,其中包括蔡和森、毛泽东、罗学瓒在内,这些贫困学生可得到华法教育会资助,还可向侨工局借款解决路费。蔡和森已经写信给罗学瓒通报了这个名单,毛泽东也知他准备到京,但还是给当时不在长沙的罗学瓒寄去一张明信片,表明自己的看法:
“赴法二百元能筹,旅保一百元无著是一问题。旅保费,俟弟至京与蔡商量筹借,或有著未可知,有著之时再函知兄前来可也。文凭须即寄来,由邮双挂号不误。弟又有一言奉商者,兄于从事工艺似乎不甚相宜,而兄所宜乃在教育。弟与蔡君等往返商议,深以同人多数他往,无有几个从事小学教育之人,后路空虚,非计之得。近周君世钊就修业主任之聘,弟十分赞同欣慰。前闻兄有担任黄氏讲席之说,不知将成事实否?往保固是一面,然不如从事教育之有大益。性质长此,一也;可便研究与性相近之学,如文科等,二也;育才作会务之后盾,三也。有此诸层,似宜斟酌于远近去住之间,而不宜冒然从事(南洋亦系教育,暂息以候南信亦是一法)。以后与兄商量之处尚多,此亦其一也。”【5】

1.webp (8).jpg

【1918年8月11日毛泽东为湖南勤工俭学生筹措路费事,写给罗学瓒的明信片】


信中,先摆明赴法留学费用没问题,只是到河北保定留法预备班的100元无着落,这也可以到京后再想办法。但毛泽东的态度很明确,希望罗学瓒留下从事教育。讲了四点理由:其一,他的特点更宜于选择教育,赴法勤工俭学从事工艺似乎不适宜;其二,便于研究与本性特点相近的学问,如文学等;其三,同人都走了后路空虚,会员应有几个从事教育的人,要斟酌远近去住的合理选择,经与蔡和森等反复商议,认为他留下育才可作会务后盾,并对周世钊应聘修业学校主任教员表示赞同;其四,以后新民学会的事情很多,能有个一起商量的朋友。

赴法勤工俭学起初响应者极少,后来愿往者甚众,很快成为学会会员和其他学子的热心选择。有人出钱请自己读书,本是无不可以的事,罗学瓒已被列入受赞助的学生名单,他也表态同意前往,但毛泽东还是希望他留下,而且直言不讳地对他讲。为什么?因为是从新民学会全局着想,从开拓事业的实际出发,也是从朋友的特点考虑,而不是出于个人私心。后来见他决心已定,便不再勉强劝说了。毛泽东的领导组织特点,是出以公心、着眼大局、坦诚相对和基于自愿的。

1918年8月,毛泽东与罗学瓒等一同北上,经过一段时间准备后,大多按预定计划去了法国,而毛泽东却决然选择留下,说明他心底无私,道理不是只对别人。

罗学瓒去法国后,仍与毛泽东保持着密切联系。在给毛泽东的信中有些后悔地说,太无基础的人出洋没多少益处,也求不到学术,常自觉抱愧。有些学生太无预备,既无技能又不通法语,也不了解勤工俭学的宗旨,教无可教,学无所学,连每日的生计都困难,湖南学生来得多,有许多怨悔者,建议今后一定要有限制,预备好了再来,不可学前几次,来的过于冒昧自取怨悔。
即使如此,罗学瓒仍希望大家出外求学,尤其希望毛泽东早日出洋。他说,中国的社会思想新潮完全自日本输入,尚不过得日本十分之一二,甚愿毛泽东能求得大成就,此刻易出洋求学,若少迟延,时光既过,人事日多,恐难有更多时日用于求学。

有位同学对他说,中国百年内不会出大学问家,因为中国人用功于文字学太多,本应当研究科学的时光多消磨于研究文学,无大学问家应有的根底。如法国大哲学家柏格森,他并非只专于哲学,还精于数学,有数学博士资格,又长于物理和文学,其他诸科也可与各科博士相比,有这样的根底才有可能成为大哲学家。中国学者谁有此种根底?中国人好为井底蛙,好为蝼蚁之雄,只求国人不如我就满足了,谁有志愿伸足于世界学者之林,谁想使自己的影响大于杜威和柏格森?目前连比的资格都不具备,哪里有超出他人的可能呢?

罗学瓒听了这些话后,很以他为然。在通信中极为恳切地向毛泽东建议:
“润之兄啊!你是一个有志的人,是我们同伴中所钦佩的人,你何如带一个头,权且努力于研究学问的事呢?弟近年来想及诸兄如此刻都外出求学,学他十年八载。异日回国,共同组织一个研究学问的团体,对于学问上为一个长期不断的进行。并一方面各抒所学以问世,发为言论作社会之唤醒提倡者。又一面办教育,且学后作工,所谓工读并进。”【6】

此时,罗学瓒的目标仍是做大学问家,大家都出国去深造,然后回国组织团体一起研究学问,以唤醒民众拯救国家。他尤其对毛泽东寄于最大希望,期待他能带头努力研究学问,成为有大影响于世界的大学问家。

接信后毛泽东看了多次,后来给罗学瓒回信说:
“你的话我没有不以为然的。我已经决定了一种求学方法,暂时也不必说,只是你的话我一定要行就是。”【7】

说这话的时间是1920年11月。毛泽东讲自己决定了一种求学方法,但又没告诉罗学瓒到底是什么,似乎留下了一个悬案,其实谜底也不难找。这年8月,陈独秀已开始在上海组建中国共产党,并函约各地社会主义分子组建支部,毛泽东已超越做学问家的理想,全心投入到这个伟大政党的缔造中,从而决定了他毕生研究的方向,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大学问,是使苦难的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问。此后他所创立的伟大学说,深刻影响并改变了中国和世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毛泽东思想,是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科技、组织建设、领导艺术等各个学科与实践领域的广阔体系,远非柏格森之流所能企及,是人类思想和智慧的高峰。

罗学瓒赴法后,开始每天在工厂做工8小时,工资14法郎20生丁,后来逐渐增加到十五六法郎,除衣食费用外每月可余200法郎。下班后,上1到1个半小时法文课,再就是阅看书报、给朋友写信等,虽无闲暇,也感到从前没有过的快乐。但好景不长,他们不久就陷入困境,战后法国出现经济危机,勤工俭学难找到工作,又进不了学校,政府每人每日发给5法郎的维持费后来也停止了,新建的中法里昂大学不接收他们,蔡和森、罗学瓒等100多名学生强占校园表示抗议,再加此前他们曾反对政府出卖主权向法国秘密借款,组织过规模浩大的“拒款”活动,因此于1921年10月被遣送回国。

罗学瓒回国后,很快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领导下做长沙人力车夫工会工作。这是工人阶级中最苦的一部分,一个喝过洋墨水的文化人接近他们不容易。他最初的办法是这样:出门雇一辆车,坐在车上和车夫问长问短,到家后请车夫进去喝茶谈话,慢慢启发他们的觉悟,向他们宣传团结起来和车主资本家斗争的道理,有时甚至让车夫坐在车上自己拉一段。如此,他很快成了车夫们的朋友和领袖。

1.webp (9).jpg

【罗学瓒曾陪同毛泽东进行湖南农民运动调查】


1927年初,罗学瓒时任中共醴陵县县委书记。毛泽东为答复党内外对农民革命斗争的责难和攻击,用32天时间到湖南的醴陵等县实地考察农民运动,了解到与绅士阶级反映的完全不同的情况,由此写出毛泽东思想的奠基之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文中揭示,所谓农民运动“过分”的事,都是土豪劣绅和不法地主逼出来的,他们把几千年的封建地主特权打得个落花流水,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40年没做到的事,农民在几个月内做到了,中国农民将冲决一切束缚他们的罗网,朝着解放的路上迅跑,这是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压抑不住的,从中他找到了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其中,高度赞扬了醴陵地区的农民运动,罗学瓒不但是醴陵农运的主要领导者,还陪同毛泽东在全县各地开调查会。后来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时,他被调到湖南省委组织部一起做准备工作。再往后又被中央调往上海、山东等地。

1929年4月,他担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不久,地下交通员叛变,当他不顾危险取回绝密文件时不幸被捕,受尽酷刑不屈服。在国民党杭州陆军监狱关押期间,他组织起党的领导核心,带领难友展开斗争,还以监狱是共产党人的学习场所,鼓励大家学习,撰写材料给大家阅读,在狱舍昏暗的灯光下给大家讲解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论等。

1930年8月,陆军监狱开始屠杀共产党人。临刑前他毫无惧色,与难友一一握手告别,大义凛然地说:
死有什么可怕!革命者,只要死得其所。大家不要为我难过,希望继续努力为共产主义奋斗到底!

罗学瓒义无反顾地走向刑场时,年仅36岁。

1.webp (10).jpg
【罗学瓒墓】

毛泽东所交的奇友,真是一批天下少有的奇杰。

奇在胸怀奇志,奇在矢志不移,奇在视死如归。
 
注 释:
【1】唐振南、赵丛玉:《风华正茂的岁月——新民学会纪实》,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3页。 
【2】棹[zhào]:划船的一种工具,形状和桨差不多。 
【3】山陬[shān zōu]:山角落。借指山区偏僻处。 
【4】唐振南、赵丛玉:《风华正茂的岁月——新民学会纪实》,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4页。 
【5】《毛泽东早期文稿(1912.6-1920.11)》,湖南出版社1990年版,第286页。 
【6】中国革命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编:《新民学会资料》,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69-70页。 
【7】《毛泽东早期文稿(1912.6-1920.11)》,湖南出版社1990年版,第562页。
 

 【相关阅读】

王立华:学子毛泽东奇友之一——陈昌

王立华:学子毛泽东奇友之二——易昌陶
王立华:学子毛泽东奇友之三 ——罗章龙
王立华:学子毛泽东奇友之四 ——李立三
王立华:学子毛泽东奇友之五 ——萧子升
王立华:学子毛泽东奇友之六 ——蔡和森
王立华:学子毛泽东奇友之七 ——何叔衡
王立华:学子毛泽东奇友之八 ——萧三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作者授权发布)

 

【本公众号所编发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网站和公众号。阅读更多文章,请点击微信号最后左下角“阅读原文”】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