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王立华:学子毛泽东奇友之七 ——何叔衡
点击:  作者:王立华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1-07-06 10:24:27

 

1.webp (17).jpg

【编者按】毛泽东在湖南一师读书期间,不是那种孤独清高、孤芳自赏的迂腐书生,而是一个广交天下奇杰的热血青年。在他看来,人不可能单独一个人取得成就,交结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奋斗,是至关重要的大事。他不但重交友,更为特别的是交友之奇,朋友间不谈金钱,不谈男女之事,不谈家务琐事,只愿意谈论人的天性,人类社会,中国,世界,宇宙!他认为,这样的人不在官府庙堂之上,也不一定在自命不凡的精英圈子中,那些一无所有的贫寒学子,那些被看不起的下层百姓,往往隐匿着一些非常之人,能做非常之事,能创非常之业。一师毕业时,毛泽东周围真地聚集起一批奇友,看起来无特别之处,但却个个胸怀远大,有救苦救难、救国救民之志。这些年轻人虽然人生道路各异,却以改变中国和世界的伟业永载史册。

为庆祝建党百年,我们连载昆仑策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王立华同志著作《一师毛泽东 要为天下奇》中“交奇友”部分内容。该系列文章内容精彩、领悟独到,既可从中学习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历史,也可得到刻骨铭心的事业人生启迪。已发第一至六篇(见文后【相关阅读】),此为第七篇。

 

学子毛泽东奇友之七 ——何叔衡
 
1.webp (18).jpg
 【何叔衡(1876-1935.2.24)】
 
何叔衡,湖南宁乡人,生于1876年,比毛泽东大17岁。

他是毛泽东的同学,一师年龄最大的学生,新民学会年龄最大的会员,中共一大年龄最大的代表,也是毛泽东最要好的朋友之一。

他俩一起参加中共一大时,与会代表平均年龄28岁,恰与毛泽东当时的年龄相同,而何叔衡已是45岁。他虽比毛泽东的年龄大许多,却是毛泽东最早的合作者和追随者。一般说来,少年追随长者很常见,长者追随少年却稀有,而何叔衡就是这样的奇人,认准了就矢志不移。

1.webp (19).jpg
【何叔衡故居】

何叔衡的生日是端午节,在家又排行老五,按宁乡农村的说法:男子要午又得五,逢五就是福。占着如此多个“五”,全家对他另眼相看,节衣缩食省钱供他一人读书。26岁时不负众望中了秀才,县衙请他去担任管理钱粮的职务,这在当时也算是一个不错的差使,但他却未到任,理由是“世局之汹汹,人情之愦愦”【1】,因此宁愿选择当乡间私塾先生。

辛亥革命爆发后,他率先剪去头上的辫子,又动员周围的男人剪掉辫子,说服女人放脚。看到那些守旧的妇人不肯解裹脚布,便说看来只动笔动嘴不行,还要动手动刀。说罢操起菜刀,将家中的裹脚布和尖脚鞋全部搜出当众砍烂。

1913年春,当了10多年私塾先生,已是37岁的何叔衡,却出奇地决定再进学校读书。学校主事颇为惊诧,他解释自己求学原因说:深居穷乡僻壤,风气不开,外事不知,急盼求新学。

 

他与毛泽东同时考入四师,又一起并入一师,毛泽东在一师八班,他在教师讲习班。1914年夏,何叔衡在校读书一年半后提前从一师毕业,被聘到长沙楚怡学校当主任教员,毛泽东则继续在一师求学。尽管两人同学的时间仅一年半,却从此成为志同道合的挚友,毛泽东常去楚怡学校找他,有时在那里彻夜长谈。何叔衡常对人说:

毛润之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1917年暑假,毛泽东与萧子升行乞游学,路上突发奇想,徒步跋涉百余里深更半夜跑到宁乡何叔衡家,搞得他全家又惊又喜。何父非常热情,特意杀了一头猪款待他们,还留他们住了两宿,使行乞游学差点失去原先意义。为使游学不变成走亲访友,他们赶紧离开何家,走时何叔衡送出很远。何家后代回忆说,毛泽东曾在他家门口的池塘里游泳,那池塘至今依然碧波荡漾。
毛泽东评价何叔衡,有三句话形象而著名。

其一,何胡子【2】是一条牛。这个评价是有来历的。何家家境并不宽裕,粮少人多,逢到青黄不接时父亲就限制孩子们的饭量。何叔衡7岁时,有一次几口就把定量的饭吃光了,仍感到十分饥饿,他说吃饭要是像牛吃草那样,能放肆地吃饱就好了。站在一边的父亲听后对他说,你长大了像牛一样地做事,就一定会吃得饱的。何叔衡牢牢记住了父亲的话,始终“像牛一样地做事”。这个特点被毛泽东认可。

其二,何胡子是感情一堆。一次,好友萧三去楚怡学校看他,遇见他与一个犯了错误的学生谈心,说着说着竟然哭了起来。萧三后来说,我当时觉得非常奇怪,事后才知道他容易激动,和学生谈话不止一次地哭过,但在学校威望极高,因为他把学生看成自己的孩子,犯了错误不是横加训斥,而是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其三,叔翁做事可当大局,非学问之人,乃做事之人【3】。新民学会成立时,何叔衡虽是为数不多的发起者之一,却自愧年长才退不配与二十来岁的青年为伍,提出自己不入会,后经毛泽东等几次劝说,过了几个月才加入。他入会不久就担任了执行委员长,与毛泽东一起发起驱除省督张敬尧的“驱张运动”。这是他们组织的第一场重大政治斗争,毛泽东派他前往衡阳动员力量,他以衡阳三师为基地组织了大批群众参与,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新民学会中两人配合十分好,会友中流传着一句话:

“毛润之所谋,何胡子(叔衡)所趋;何胡子所断,毛润之所赞。”


何叔衡以不能谋自谦,能虛怀接收人家的意见,但他却以能断而自负。每在危难震撼时刻,当人们犹豫不决时,他却能不顾人家反对,也不要人家赞扬,毅然决然地站在前面走自己的路。

决断果敢,义无反顾,这是成大业者极重要的品质。

他曾想赴法勤工俭学,毛泽东劝他不必留法,不如留俄。当他准备留俄时,在法留学的蔡和森写信说,去俄不如留湘重要。最终何叔衡放弃了留俄想法,坚持新民学会在湖南的工作。

1920年下半年,毛泽东应陈独秀函约创建长沙共产主义组织,何叔衡也是发起者之一。在这前后,先是与毛泽东一起创办文化书社,宣传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何叔衡拿出多年的积蓄捐给书社,陪毛泽东找到自己学生的父亲、当时担任长沙县县长的姜济寰解决资金问题,他在楚怡学校开办贩卖部,还联系好友在宁乡开办了分部;他还与毛泽东共同发起俄罗斯研究会,介绍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在湖南青年中产生了很大影响;后来何叔衡被聘任为湖南通俗教育馆馆长,接办该馆的《湖南通俗报》,他请毛泽东来做指导,把报纸办成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阵地,还常在报馆约集新民学会会员,谈论建立共产党的问题;他还担任过船山学社社长,在船山学社校舍创办湖南自修大学,毛泽东等亲自为学生上课,使之成为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学校。遭到反动军阀查封后,他又与毛泽东筹办湘江学校,继续为培养革命人才奔走。

1.webp (20).jpg
【何叔衡参加党的一大】

在上海召开一大建党时,毛泽东与何叔衡成为湖南代表决不偶然,是他们先期所做的大量工作决定的。一大后湖南党组织也宣告成立,支部书记是毛泽东,何叔衡是支部委员。原为一师附小主事的毛泽东,被聘为一师国文教员后,推荐何叔衡接任附小主事职务。他继任后,一面教书,一面发展党员,被大家称为湖南建党的“老母鸡”。

1927年秋,何叔衡从湖南转移到上海,到街头做宣传鼓动工作时被捕,押到警察局后,他的外貌和机智的随机应变救了他。审讯官觉得他不像是革命者,便试探着问:你知道什么是共产党,什么是国民党吗?何叔衡故意摇头晃脑、抑扬顿挫地说:

“吾乃学者,岂能不知?共产党三民主义是也,国民党五权宪法是也!”


接着,又讲起孔子的《论语》,话还没说完便听上面惊堂木一拍喝道:快滚!何叔衡便不紧不慢地走掉。审讯官再拷问别人时才知道,刚放走的人竟是中共元老之一,其头颅有上万元赏格,派人去追却找不到踪影了。

1.webp (21).jpg
【湖南宁乡籍革命家何叔衡、姜梦周、谢觉哉、王凌波的合称“宁乡四髯”,左二为何叔衡。1926年大革命期间,他们同在长沙从事民众运动,合摄此影,谢觉哉题"宁乡四髯"四字。)

1928年6月,何叔衡赴莫斯科参加中共六大,后到中山大学学习。1930年7月回国后,在上海负责共产国际救济总会和秘密救助遇难同志的全国互济会工作。1931年11月,来到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当时刚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毛泽东任临时中央政府主席,何叔衡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任工农检察人民委员和最高法院院长等职【4】,是中国红色政权司法事业的创始人。当时他提出:

“政权从建立那一刻起就必须被监督,不等群众上访,就先下访。”


中国共产党反腐第一枪,叶坪村苏维埃政府主席谢步升贪腐杀人案,就是何叔衡在毛泽东支持下查办的。为加强监督力度,他在政府增设控告局,在各机关单位和街道路口设立控告箱,还经常自带干粮下乡走访,直接接受群众检举。谢步升出身贫苦,工作有魄力有干劲,但他掌握权力不久就干了许多见不得人的勾当。收到群众检举信后,何叔衡迅速查清了犯罪事实,但在逮捕关押时却遇到阻力,他的入党介绍人在苏区中央局工作,要求释放并由中央局调查处理。在毛泽东的坚定支持下,何叔衡排除干扰一查到底,最后依法公审谢步升,判其死刑并没收个人一切财产。随着一声枪响,红色政权的第一个贪官结束了生命,在苏区上下引起强烈震动,也在中国共产党执政史上留下长久的回声。

1933年前后,毛泽东一再受“左”倾领导打击,被排斥在领导核心之外,在党和红军中的职务都没有了,拥护他的同志受到排挤,何叔衡的职务也被撤掉了。当时,担任毛泽东秘书的谢觉哉想不通,曾三次问毛泽东,中央为什么要整何老头,毛泽东听后没吭声。谢觉哉日记说:叔衡同志被撤职时,我问是否须下撤职令,毛泽东举目望我一阵,不说话。我站着等回答,他忽然起身走了。我想……我太迟钝了,竟没想到里面有那么多文章。

1934年10月,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放弃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当时根据地有“五老”【5】,只把何叔衡一个留下来坚持游击战争,毛泽东被安排随红军主力走了。没想到这一次告别,竟成两位老友的诀别,根据地很快就完全陷落了,白匪疯狂捕杀共产党人。1935年2月24日,他们在江西转移福建途中,做饭时被敌人发现追击,何叔衡年老体衰跑不动,怕连累大家,猛地甩开搀扶他的同志,跳下山崖壮烈牺牲。当时一起的同志说,他生前最后一句话是:

“我不能走了,我为苏维埃流最后一滴血。”


20世纪60年代,公安部门审讯当年的反动团丁,才知何叔衡跳崖后并未马上牺牲。他们搜山,见崖下躺一老人头破血流,衣服里有银元和港币,在搜身时他突然苏醒,抱住凶手的腿欲搏斗,结果被连击两枪打死。

1.webp (22).jpg
【何叔衡牺牲纪念亭】

如今,在福建省长汀县梅径村附近的山上,矗立着一座红色碑亭,石碑上镌刻着:“何叔衡同志死难处”。每到清明节祭奠亲人,村民及各界人士都前往扫墓致祭。

中华人民共和国60周年庆典时,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何叔衡身后3个女儿,在同辈中排行分别是第十一、第十三、第十四,以排行谐音分别取名为何实懿、何实山、何实嗣。

在他的一首诗中,曾说“此身合是忘家客”,所以早把后事安排停当,女儿实懿留在家中照顾妻子,实山、实嗣则随他走上革命道路。几十年后,实山为四川省政协副主席,实嗣为北京市文史研究馆副馆长。

家乡的何家后人说:这个家族个个都本本分分,靠自己的本事生活,我们每天进进出出这间故居,心里堂堂正正,也对得起公爷。
 
注 释:
【1】愦愦[kuì kuì]:1.烦乱;纷乱。2.烦闷貌;忧愁貌。3.昏庸;糊涂。 
【2】据萧子升说,“胡子”是他们对年长男人的尊称。 
【3】中国革命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编:《新民学会资料》,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34页。 
【4】王健英编:《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汇编——领导机构沿革和成员名录》,红旗出版社1983年版,第162-163页。 
【5】当时在中央根据地,何叔衡、徐特立、谢觉哉、林伯渠、董必武5人年龄较大,被尊称为“五老”。 
 

 【相关阅读】

王立华:学子毛泽东奇友之一——陈昌

王立华:学子毛泽东奇友之二——易昌陶
王立华:学子毛泽东奇友之三 ——罗章龙
王立华:学子毛泽东奇友之四 ——李立三
王立华:学子毛泽东奇友之五 ——萧子升
王立华:学子毛泽东奇友之六 ——蔡和森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作者授权发布)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