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0多年来,我国实行有计划发展经济,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保证了10亿人口吃饭穿衣的需要,做到了充分就业,保证了市场物价的基本稳定,这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作者:刘日新
简直是一个笑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多年了,前三十年竟成了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一伙西化“精英”分子,公然污蔑前三十年比旧社会还不如。这就是说,毛主席为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比国民党统治的旧中国还不如。他们的谬论有:对内什么束缚、阻碍了生产力发展,经济崩溃或濒临崩溃,民不聊生;对外封闭,闭关锁国。这些胡言乱语,完全是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全国十三亿人民是决不答应的。有的反动言动更是恶毒:说什么计划经济“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民族灾难”,毛泽东共产党“带来的是生灵涂炭的三十年。”可是这些令人发指的谬论,却在我国公开出版的报刊和网络上畅通无阻。你如果对此反驳批判,就说你僵化、保守、“极左”,好像你倒是无理了。
我认为这是一些不可理喻的敌对阶级的语言,不在我们讨论之列,暂且存而不论。这里要介绍一位原国家计委的常务副主任陈先同志,最近出的两本书谈他对前三十年的看法。这位年届九旬的老领导,一向以稳重著称,竞竞业业,在经济建设战线包括国家计委、国家统计局、国家物价局、国家信息中心等单位,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人民的生活幸福而操劳了一辈子。 现在虽早该离休回家,安享晚年,但他仍到机关去上班,为搞好宏观经济管理参一谋,发挥余热,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
陈先同志在1999年出版了《陈先选集》,2010年又出版了(《九十纪行》(书名由宋平同志题字。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两书都实事求是的肯定了前三十年计划经济的成绩。现将原文照录如下:
“新中国成立后的30年,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变革。当时运用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对于有效动员和集中国家有限的资源,迅速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改变‘一穷二白’的面貌,保证国家安全和民族独立,起到了重要的历史作用,这是应当予以充分肯定的。”(2010年,《九十纪行》第4-5页。)
1982年,在中国人民大学作报告时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有了人民的政权,有了掌握国家经济命脉的国营经济,不仅有必要而且有可能实行经济的有计划发展。毛主席曾经说:‘人类的发展有了几十万年,在中国这个地方,直到现在才取得按照计划发展自己的经济和文化的条件。自从取得了这个条件,我国的经济面貌将一年一年地起变化。每一个五年将有一个较大的变化,积几个五年将有一个更大的变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宪法》规定:‘国家用经济计划指导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改造,使生产力不断提高,以改进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巩固国家的独立和安全。’30多年来,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坚持实行经济的有计划发展,尽管由于决策失误和计划工作的缺点错误曾造成几次严重的比例失调,但是,总的看来,我们的国民经济的发展还是比较快的,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生产力布局有了很大的改善,国防工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民生活有了较大改善,基本上解决了10亿人口的吃饭穿衣问题。世界上公认这是一了不起的变化,显示了社会主义具有巨大的优越性。”
在另一篇文章中,又讲了类似而稍有不同的话:“30多年来,我国实行有计划发展经济,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保证了10亿人口吃饭穿衣的需要,做到了充分就业,保证了市场物价的基本稳定,这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1999年,《陈先文选》第247-248页,277页。)
陈先同志在《九十纪行》的“后记”里谈他的写作态度时说:“《九十纪行》的内容,以力求翔实、忠于历史,尊重实际为原则。”(该书第194页)我看前面引证他论述前三十年的成绩应当充分肯定的话,是符合上述原则的。下面我对他说的这句应当充分肯定前三十年的话,谈一些体会。
一、关于前三十年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的问题
这是确切的事实。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工农劳动群众获得解放,翻身作了新社会的主人,他们热烈响应毛主席共产党的号召,仅仅三年时间,就把我国的工农业生产恢复到了抗日战争前的最高水平。恢复三年,农业平均每年增长14.1%,工业平均每年增长34.8%。粮食,1952年产量达到3278亿斤,比抗日战争前的产量最高的1936年的3000亿斤,多278亿斤;1952年钢产量达到135万吨,比抗日战争前产量最高的1943年的92.3 万吨,多42.7万吨。陈云同志说:“三年恢复,赶上蒋介石二十二年。”(《陈云文选》第三卷第366页)
“一五”计划实行“一化三改”(“一化”即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工业平均每年实际增长18%,农业平均每年增长4.5%。到1957年粮食产量达到3901亿斤,钢产量达到535万吨。这样,“一五”时期,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社会主义改造提前完成,基本上建立了我国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1958年开始大跃进,我国经济走了点弯路,这里不展开讲了。
现在从经济总量指标,把前三十年作为一个整体观察,看看生产发展的速度。当时国民经济核算制度采用物质生产体系(MPS),最主要的宏观经济指标情况如下:从1949-1978年(1978年是政治分界线年份,共29年)国民收入增为7.7倍,平均每年增长7.3%;工农业总产值增为13.8倍,平均每年增长9.5%;农业增为3.4倍,平均每年增长4.3%;工业增为39.2倍,平均每年增长13.5%。这个速度在我国历史上和同外国比均不算低。
国家统计局按国民核算制度(SNA)重新换算了前三十年的宏观经济指标。1978年比1949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为7.9倍多,平均每年增长7.4%。这个速度为西方发达国家的两三倍,应该说是高速度了。
“十年”时期,我国的经济被一些人说成是崩溃,或濒临崩溃,事实果真如此吗?从1965年至1976年,按MPS计算,国民收入增为1.9倍,平均每年增长6%;工农业总产值增为2.34倍,平均每年增长8%;农业增为1.51倍,平均每年增长3.8%;工业增为2.72倍,平均每年增长9.5%。按SNA计算,国内生产总值(GDP)增为1.83倍多,平均每年增长5.7%。这样高的速度,比西方大国快一二倍,怎么能说是崩溃,或濒临崩溃呢?
以上事实和数据,证明某些人所说前三十年不重视发展生产力,或束缚、阻碍生产力发展,完全是污蔑不实之词。
二、关于建立“两个体系”,改变了我国一穷二白的面貌的问题
“两个体系”,一个是工业体系,一个是国民经济体系。
前三十年要求建立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是什么意思呢?毛主席指出:“国家国业化的任务,根据我国人口众多、资源丰富的情况,要求我们建设一个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对内能够依靠它满足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和技术改造的需要,对外也可以在社会主义阵营各国之间发展充分有效的国际协作,并且只要有可能,就发展同世界上任何愿意同我们往来的国家通商贸易关系。”(《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六册第150页)
什么叫国民经济体系?周总理说:“国民经济体系不仅包括工业,而且包括农业、商业、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国防各个方面。工业国的提法不完全,提建立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比提独立的工业体系更完整,苏联就是光提工业化,把农业丢了。”(《周恩来经济文选》第519页)
建立“两个体系”的任务,是何时提出,纳入政府工作和国民经济计划,付诸实施的?
毛主席1949年3月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还没有解决建立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的问题,只有待经济上获得广大的发展,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先进的工业国,才算最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433页)
1964年12月,毛主席在修改周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时 ,指出:“我们必须用几十年时间,赶上和超过西方资产阶级用几百年时间才能达到的水平。”1974年1月,国家计委向国务院报告,为在本世纪内实现毛主席提出的要用几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在经济上赶上和超过世界水平的战略思想,提出拟订1976-1985年十年长远规划(包括“五五”计划和“六五”计划),重点放在1976-1980年的“五五”计划。1975年10月,国务院报经毛主席同意,召开全国计划会议讨论国家计委草拟的十年规划纲要草案。12月,经中央政治局审议,决定略加修改后付诸实行。
到1980年,“五五”计划胜利完成,“两个体系”建立起来了,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也肯定了这一点。1980年,我国产钢3712万吨,相当两个1940年苏联的钢产量(1832万吨)。当年苏联恁借这些钢铁,打败了一个武装到牙齿的法西斯德国。由此可见我国此时的工业实力和国防实力。同年,产粮6411亿斤,人均656斤,基本解决了一个十亿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
经过三十年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我国已经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变成了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
三、三十年计划经济,对保证国家安全和民族独立,起到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前三十年的国家计划,叫国民经济计划,内容有经济(包括生产,建设,流通、分配、消费)、社会、科技、国防,最后由国民经济综合局汇总,经过综合平衡,由国家计委党组审定,由综合局起草国民经济五年计划或年度计划文字报告,附上国民经济计划总表和分部门、分省市区计划指标表,上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审查。国务院审定后报送全国人大讨论通过,再予以公布。
关于保障国防安全的计划,在国家一级保密单位国家计委内部也是绝密的。国防局提出所需的投资和物质(主要是钢材、木材、水泥,特别是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材料),一般都是优先保证的。国防计划单独上报中央,国家的国民经济五年计划和年度计划报告和表格,都不表现。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帝、修、反要破坏我国的建设,不严格保密不行。
1956年,研制导弹、原子弹,被列入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十二年规划》(1956-1967年)。1960年我国自主研制的导弹发射成功,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这是在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计划和工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国“两弹一星”的发射,大大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打破了美苏两国对核武器的垄断,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这是前三十年国家建设的重大成就。所以前年我国的著名物理学家“原子弹之父”钱学森,回顾我国所以取得“二弹一星”的伟大成就,对北大几个教授说:“取消了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中国就完蛋了!”这是符合实际的深有体会的至理名言。
四、改善了我国生产力的合理布局,逐步体现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优越性
恩格斯指出:“只有按照统一的总计划协调地安排自己的生产力的那种社会,才能允许工业按照最适合于它自己的发展和其他生产要素的保持或发展的原则分布于全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335页)
旧中国原来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工业偏集于沿海地区,内地基本上没有现代工业。从“一五”计划起,逐步改变这种局面。“一五”计划规定,生产力布局的原则是:在全国各地区适当地分布工业生产力;使工业接近原料燃料产区和消费地区;使工业的分布有利于巩固国防;逐步地提高落后地区的经济水平。按照这样的原则,“一五”开始建设的限额以上的694个建设单位,摆在内地的472个,占68%;摆在沿海的222个,占32%。铁路交通也根据工业布局相应地进行建设。“一五”计划完成,初步改变了沿海、内地不平衡的关系。
“三五”计划起,“四五”计划时期,大搞三线建设,这是贯彻毛主席的国防战略思想,建设内地战略后方,努力改善我国工业布局的重要步骤。到1975年,三线地区的铁路通车里程占全国总计的比重,由1964年的19.2%,提高到34.7%;国防工业的固定资产原值、主要产品生产能力技术水平和设备水平,都超过了一二线水平。到1980年“五五”计划期末,在三线13个省、自治区共投资2000多亿元,建成数千个项目,建立起了具有相当规模、门类齐全、科研和生产相结合的现代工业交通体系和国防工业体系。由此我国国防工业的布局大为改观,我国的安全奠定了更加牢固的基础。
五、实现了充分就业,保持市场物价的的基本稳定,使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计划经济就是消灭失业。”(斯大林语)新中国成立后,城镇共有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失业人员400多万人。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职工队伍的不断扩大,到“一五”计划期末1957年,失业人员只剩下一个尾数了;到1958年,中国就消灭了失业。
前三十年我们的劳动工资政策,实行高就业、低福利、加补贴,因此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有保障,都过着有尊严的生活。随着生产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职工工资也水涨船高。如全民和集体所有制职工人数,由1952年的1600多万人。增加到1957年的3100多万人;与此同时,职工的平均实际工资每年提高5.4%。农民的消费水平,由1952年的62元,增加到1957年的79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平均每年提高3.2%。
前三十年计划经济时期,由于严格控制货币发行,保持了物价长时间平稳。从1950-1978年,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升了29%,平均每年只上涨0.9%。老百姓对享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过着平稳安生的生活,至今难以忘怀。那些西化“精英”说什么计划经济体制造成“民不聊生”,这充分暴露他们不顾事实的反动嘴脸。
总之,前三十年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极其伟大的成就,人民生活也得到了重大改善,为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原国家计委常务副主任陈先同志以当事领导人的身份,说前三十年的成就“是应当予以充分肯定的”,这是实事求是的话,是值得我们重视和好好学习的;对那些肆意否定前三十年成就的西化派,是一个有力的驳斥。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