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后期我国发生的“大跃进”,是党的重大决策。当今不少人认为,大跃进是毛泽东贪多求快、好大喜功、背离实事求是的产物。持此种观点者,学界不乏其人。近来,笔者在认真阅读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先后主编、出版的《毛泽东传》《毛泽东年谱》之后认为,翔实的史料表明,从总体看,毛泽东在大跃进时期还是自觉坚持实事求是的。
一、大跃进的动因
大跃进的发生,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决定的。列宁说过: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
1、中国太穷,人民太苦
毛泽东说:农民苦得不得了。我们人多,很穷,百分之七十是下中农,吃的穿的都不够,房子也很简陋,也很不卫生,中国是一穷二白,穷就东西少,粮食少,油类少,钢铁少,机器少,各种东西都少,白就是文化程度不高,不好。穷,对于有志气的新中国人民来说,理当“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人民要求摆脱这种处境,所以要鼓足干劲。
2、外国人“看不起”,落后就要挨打
国家和人一样,都有自尊。倘被歧视,理当奋起。
我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经过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中国的劳动人民第一次夺得了全国政权。人民欢欣鼓舞,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拒不承认我们,虎视眈眈。毛主席深知,中国近百年来,为什么全世界几乎一切大中小的帝国主义国家都欺侮过我们,都侵略过我国?其原因,“除了制度腐败,就是经济技术落后。”他反复指出:落后就要挨打。因此,为了巩固和加强国防建设,确保新生的无产阶级政权的安全,也亟须加快经济建设的步伐,尽快发展经济。
1960年的钓鱼台会议上,毛泽东说:你这么一点钢,年产才1300万吨,看不起你是应该的。等我们年产1亿吨钢,看得起的看得起,看不起的也要看得起。其实这一肚子气早已有了,100多年来人家说我们是“东亚病夫”。
中国处在一穷二白,穷者钢不多,白者科学文化落后。
3、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
1958年4月15日毛泽东在《介绍一个合作社》一文中写道:“我国在工农业生产方面赶上资本主义大国,可能不需要从前所想的那样长的时间了。除了党的领导之外,六亿人口是一个决定的因素。人多议论多,热气高,干劲大。从来也没有看见人民群众像现在这样精神振奋,斗志昂扬,意气风发。”跃进之势,跃然纸上。
《胡乔木回忆毛泽东》一书中,对于1958年大跃进,他在书中写到:“1957年,几件事情影响到1958年的‘大跃进’。为什么提出‘大跃进’?一是反右派斗争胜利了。毛主席觉得是很大的胜利。完全是群众性的斗争,把资产阶级右派打退了。特别是他相信中国党领导经济建设,能够有更快的发展。整风中工人贴了很多大字报,毛主席在上海看了几个工厂的大字报,感到群众发动起来了,群众中蕴藏着很大的积极性。这些都为‘大跃进’的提出打下基础。”“有这些内外因素,毛主席觉得可以探索一种更高的发展速度。把群众发动起来,生产一定会大跃进。”胡乔木并非全面阐述大跃进的动因,但此处所述,特别是关于国际条件方面,对于我们全面、客观地认识1958年之所以会有大跃进,是很有助益的。
1959年8月17日毛泽东在庐山会议所说“中国要搞大跃进,这是不可避免的”,是有根据的,而非主观臆断。
对于这种革命性的群众运动,共产党人只能坚定地站在革命群众的立场上,善于发现他们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保护、爱惜这种积极性。有道是“气可鼓而不可泄”。人们常说大跃进是毛泽东“发动”的。窃以为,这里的“发动”二字还可研究。此种表述,突显了毛泽东个人的领导作用,却忽视了广大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也未必符合历史真实。发动发动,不“发”不“动”。事实是:在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已有相当的显现即已经“动”起来之后,这才提出了“大跃进”这个口号,顺势而行,引领群众“奔向社会主义前方”。
二、毛泽东对大跃进中浮夸风的态度
第一,毛主席反复指明加快建设速度要实事求是
早在1958年3月9日-26日,毛主席主持成都会议,在听取各省市的发展计划汇报时,就发现并批评了“虚报、浮夸”、“假高产、假跃进”等脱离实际的问题,强调加速经济建设发展,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他在3月2 0日成都会议第三次讲话中尖锐提出:“建设的速度,是个客观存在的东西。凡是根据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能办到的,就应当多快好省,鼓足干劲,力争上游。但办不到的,不要勉强”,“要去掉虚报、浮夸,不要争名,要务实,要有措施。”(《毛泽东年谱》第3卷,第319页)
4月9日,他在听取省市的汇报时指出,要反对“假高产、假跃进、假报告”。他说:农民瞒产可以原谅,……世界上的事,有真必有假,有得必有弊,不可不信,不可全信。百分之百相信,就会让当;不相信,就会丧失信心。我们对各项工作,各种典型,要好好检查,核对清楚 ,有的是假博士、假教授、假交心、假高产、假跃进、假报告。(《毛泽东年谱》第3卷,第336_337页)
4月27日,毛主席在广州主持召开中共中央领导人和部分省市负责人会议,讨论工业问题。毛泽东提出:“现在两个部提出十五年赶上美国,有无可能?能不能超过?我们暂不提超美国,要苏联提,我们只提超英国,口号超英不变,超美国是第二本帐,是内部问题”(《毛泽东年谱》第3卷,第341页)
第二、毛主席反复强调“要压缩空气”,批评“虚报、浮夸”
他针对各省市发展规划汇报中高指标、浮夸风,反复提出要“压缩空气”。
早在3月20日成都会议上第3 次讲话中就曾尖锐指出:凡事根据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能办到的,就应当多快好省,力争上游。但办不到的,不要勉强。“现在有股风,十级台风,不要公开去挡,要在内部讲清楚,把空气压缩一下。压缩空气不是泼冷水,而是要把事情办得扎实一点。要去掉虚报、浮夸,不要争名,而要务实,要有具体措施。”(《毛泽东年谱》第3卷,第319页)
在这里,毛主席把当时出现的“浮夸、虚报”风,比喻成“十级台风”,尖锐指出“要压缩空气”。
只过4天,他预感“浮夸、虚报”问题的严重性,又在3月25日成都会议第5次讲话时,再次强调要“压缩空气”,不要被群众热潮“冲昏了头脑”。
又过了10天,毛泽东4月5日在武昌会议讲话,针对湖南一年要实现几“化“,又一次强调“要压缩空气”。他说:“空气还是那么多,一点不少,不过要压缩一下。反冒进把空气砍掉一半,我们不要砍,只是把空气压缩一下。”(《毛泽东年谱》第3卷,第334页)
就这样,毛主席在大跃进的发动阶段,就看到了各地发展计划中存在着高指标和浮夸风,称之为“十级台风”,在短短15天里,先后三次提出并强调要“压缩空气”,要大家把“膨胀的脑筋压缩一下,冷静一些”;“去掉虚报、浮夸”;“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应当承认,这是及时的,重要的,振聋发聩的。
后来有人想剪裁历史,污蔑毛主席,在这些铁的证据面前,不知那些小丑作何感想?!
第三、毛主席还明确提出,指标不要太高,“要留有余地”
3月25日,他在成都会议第五次讲话时,为了在建设中做到实事求是,“压缩空气”,又提出另外一条原则,做计划、定指标要“留有余地”,“办得到,行得通”。
他说:“我希望一些过高的指标不要那么太高,要能办得到,行得通,至少有些东西不要登报。做是一件事,讲又是一件事。即使能做得到,讲也要慎重些,给群众留点余地,给下级留点余地,也给自己留点余地。写剧本有这么个原则,要给观众留余地,就是使人家有点想头,如果一切动作、一切语言都做完了、讲完了,并不见得好。总而言之,支票开得太多,后头难于兑现。(《毛泽东年谱》第3卷,第325页)。
4月2日,毛主席在武昌会议上再一次指出“要留有余地”。他说:“不要过早宣布水利化,要留有余地。宣布完成水利化、绿化、‘四无’是危险的。只能宣布基本完成。苦战三年基本改变面貌,以后不是不奋斗了。我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讲话中提出,不是三年,而是艰苦奋斗几十年,才有希望。”(《毛泽东年谱》第3卷,第331页)
最后,毛主席还提倡“要从反面来看”
3月20日,毛主席在成都会议第三次讲话时提出,县县都办工业,从反而看,究竟是好,还是“天下大乱”?他说:“第二个五年计划搞几十万项,县县都办起工业来,结果如何?会不会生产过剩?在我脑子中存在问题。是好,还是天下大乱?我现在没有把握。所以,现在要开会,要每年抓四次,看到问题就调整一下。”(《毛泽东年谱》第3卷,第319-320页)
3月25日,毛主席在成都会议的另一次讲话中提倡,从反面考虑问题,就要“听取对立方面的意见”。他说:“尊重唯物论、辩证法的人,是提倡争论,听取对立方面的意见的,这是对立的斗争”(《毛泽东年谱》第3卷,第324页)
参考文献略。
红色卫士整理
2019年3月11日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