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侯立虹:《为人民服务》尽显毛泽东文章大家风范——纪念毛主席诞辰125周年之二
点击:  作者:侯立虹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发布时间:2018-12-25 10:33:19

 

1.webp (5).jpg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著作的名篇,文之精悍而言简意赅思想性强,784字涵盖了为谁服务、怎么服务等重大政治命题,寓意深刻而深入浅出明白如话,集政治感召力、理论透彻力于一体,乃深刻改变中国影响世界的“政治美文”,迸发出撼动人心扭转乾坤的巨大力量。然而,她的绝妙构思、绝佳论证、绝巧隐含等艺术感染力,所实现的思想美与艺术美之美轮美奂交融,她隐含的远近奋斗目标、官兵一致传统、批评与自我批评作风等艺术渗透力,所表现的司令领导与用笔领导之榜样示范,往往为人忽略忽视,不能不说是憾事,故而本文致力研探《为人民服务》高超精湛的大手笔技巧,从中领略毛泽东文章大家的风范。

 

毛泽东同志说过,革命夺权靠枪杆子和笔杆子,但他从来都是用笔杆子释放党指挥枪的力量,把笔杆子与枪杆子结合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始终笔走龙蛇惊乾坤,指点江山写春秋,他的诸多名篇鞭辟入里分析中国社会,高屋建瓴指引中国革命和建设,远见卓识勾画中华民族灿烂未来,生发出把握目标指引方向的经天纬地气魄,传递出凝聚力量鼓舞斗志的舍我其谁气势,显示出令敌人心惊胆寒的居高声远气派,胜过千军万马又神奇地调动着千军万马,指引着当时的中国革命和建设也凝聚着改革开放乃至新时代的巨大精神力量,创造亘古未有的用笔杆领导之神话。而《为人民服务》,不仅是毛泽东作为人民领袖为人民谋幸福的政治宣言,也是代表中国共产党向人民作出的“完全彻底为人民利益工作”的郑重承诺,这个政治宣言和郑重承诺,通过独具匠心的构思,神奇用笔技巧,美不胜收章法,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让人情不自禁迸发一个字“绝”,从心底发出一个字“妙”。

 

首先是绝妙之构思,以滴水映射的太阳光辉,小中见大,推出恢弘而广博的主题。


为人民服务》之所以产生强烈的政治震撼力和历久弥新的深远影响力,就在于毛泽东高屋建瓴,从普通战士的高贵品质诠释整个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目的使命,使文章立意和境界得到质的升华。

 

《为人民服务》,本是毛泽东1944年9月8日在中共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会上的讲演,若按普通领导的思维,一定是回忆这位战士的光辉事迹,高度评价其在平凡岗位的不平凡贡献,号召大家向他学习,而毛主席却以令人折服的人民领袖站位,从张思德这个普通战士,经历万里长征的考验,在战斗部队打仗负伤的勇敢牺牲,在大生产运动中纺线烧炭默默奉献,党叫当战士就当战士,党叫当班长就当班长等平凡的经历中,表现出共产党员和革命战士无论在哪个岗位,无论干什么,都从人民利益和党的需要出发,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等高贵品质,小中见大,见微知著,绝巧地将普通的追悼会升华至共产党为谁奋斗、如何奋斗的誓师会,神奇地将纪念张思德的主题转变为共产党奋斗目标和使命的宣言,将张思德同志转化为千千万万个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的缩影,以“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不仅表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和革命军队的根本宗旨之主题,而且把张思德同志作为普通党员努力实践为人民服务的典范之一,顿时把追悼会和自己的演讲提升到关乎党和人民命运的高度,也就呈现出文章颠覆千年传统的立意,展示出文章气势磅礴的恢弘。

 

如此的站位,如此的立意,如此的大手笔,古往今来有几人?平凡的题材彰显非凡的主题,普通的演讲表达共产党永久不变的初心,寻常的追悼会演变成一场为人民奋斗的动员大会,古今中外谁能做得到?

 

所以说,读懂毛泽东同志《为人民服务》独具匠心,真正体悟《为人民服务》的“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扭转乾坤作用,才能真正读懂《为人民服务》,才能真正领悟毛泽东文章大家的风范。

 

其次是绝佳之论证,开首现纲,以目论纲,无可辩驳的论理和巨大的逻辑力量,耸立起扭转乾坤的世界观。

 

《为人民服务》之所以成为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成为共产党人“千遍万遍下功夫”必读之物,就在于毛泽东出神入化,艺术的支撑起为人民服务之四维,构成浑然一体的纲举目张,释放出令人钦佩的征服力。

 

《为人民服务》的论述,看似随意,各部分论点也似乎无有关联,实则是互相渗透互相支撑不可分割的整体,乃步步深入层层推进的缜密。文章开首便推出全文的中心论点——纲,这就是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

 

紧紧围绕这个“纲”进行层层递进令人折服的论述,首先提出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必须树立正确的生死观,阐明为人民利益而死是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前提;进而提出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必须树立自觉接受人民批评的纠错观,这是上一个分论的延伸,为人民服务死都不怕,难道还怕改正错误吗?因为只有“为人民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利益改正错的”,才能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党的事业才能兴旺发达;第四部分是对前两个论述的深化,即实现为人民服务的共同目标,必须树立五湖四海的团结观,面对为人民服务遇到的困难,必须树立正确对待困难观,而且为人民服务具体表达就是解救正在受难的人民,这种为人民奋斗又与为人民牺牲紧密相连,必须树立随时为人民牺牲观,既是对正确生死观、纠错观的扩展与回应,也进一步阐发了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这个“纲”的内涵与外延,使得整个论证步步为营,起到强烈的共鸣;同时,还提出了不容忽视的论题,就是为人民服务必须作出牺牲但要减少不必要的牺牲,对干部和所有同志提出了要求,促进为人民服务的实际化和科学化,更显得领袖认识问题的全面性和彻底性,益发充满说服力。

 

文章最后一段,阐述追悼会之目的,乍看与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关系不大,其实是回应开首的“纲”,有着画龙点睛的精彩,因为只有敬重为人民服务的人,永远铭记为人民而死的人,才能很好地弘扬为人民服务精神,才能永远地坚持为人民服务,凝心聚力,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不难看出,毛泽东没用大标题、小标题,大一二三,小123 ,也没有长篇大论的论证,更没有故作深沉的寻章摘句,而是随口道来,像拉家常,像促膝谈心,可产生了层层推进,环环相扣的论述效果,释放出令人叹服的征服力量,当之无愧地成为文章大家的大手笔,留下改变中国影响世界的千古绝唱。

 

第三绝巧之隐含,明暗结合,以核心论点耀眼突出,隐含寓意绝巧而深远,释放出振奋全党、鼓舞全国的巨大政治感染力。

 

《为人民服务》之所以成为凝聚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力量,是因为毛泽东善于明讲暗劝,不仅巧妙地把张思德的纪念活动变成凝心聚力、鼓舞斗志的平台,更让干部战士感受到隐含的弘扬官兵一致传统之温暖和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作风的力量。

 

一是明任务与暗困难的绝美结合,毛主席明确提出“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着有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但是还不够,还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之任务,当时的抗日战争正在激烈进行着,八路军在前线奋勇杀敌,同时要求“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困难是什么呢?就是虽然抗日战争即将胜利,当战争前景不容乐观,既有正面战场国民党节节败退,丢盔卸甲的严峻,也有日军加紧扫荡根据地,致使根据地发生经济困难,所以就需要激励干部战士们“我们要努力奋斗”,虽然“要奋斗就会有牺牲”,但“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又自然地与张思德的牺牲联系在一起,进一步表明为人民利益而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是明接受批评与暗开展自我批评的高度融合,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的三大作风之一,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对如何接受批评提出了明确而具体、朴素而深刻的要求,并没有说怎样开展自我批评,但“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的基本原则,又暗含了只有同时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才能实现“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的目标,还因为自我批评是党内和革命队伍内部的事情,很容易而且正在开展,也就无需赘述,而接受全体人民的批评,是全国全民族的大事,所以给予专门的论述,这种一明一暗的高超技巧,使文章产生了不尽的魅力。

 

三是明提出建立追悼会制度暗弘扬官兵一致的传统,据说张思德去世后,有人以为是普通战士,就没有向主席报告,毛泽东闻悉后指示必须开追悼会,不但亲自参加而且强调“不管死了谁,不管是炊事员,是战士,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 ,还“要成为一项制度”,这就进一步扩展了官兵一致的内涵,官兵享有同等的“临终关怀”,作为“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的重要举措,每每读到这里,都会让人感动不已,现在有人歪嘴和尚念经,竟取消了追悼会,不能说不是遗憾。

 

第四用笔领导之高超,落笔惊天,文成动地,独树指点江山、唤起民众、威慑强敌的笔威,创造胜似“半部论语治天下”千万倍的千古佳话。

 

《为人民服务》之所以让领导干部百读不厌,爱不释手,是因为毛泽东不仅艺术地传授很多领导方法,更显现出用笔领导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这篇短短的文章,毛主席教授战胜困难的“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之方法,领导干部所必须坚持五湖四海的团结准则,所必须坚持的关心战士的群众观,以及主要领导关爱底层群众的胸怀和境界,至今依旧释放着耀眼光芒;毛主席重视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的“精兵简政”,既是当前简政放权的渊源,更提出了如何端正对待党外群众和民主党派的态度,既是开门纳谏的路径,也是做好统战工作的指南,如此等等,淋漓尽致地表达了毛泽东用笔领导的气魄。

 

可以肯定地说,毛泽东是永垂千古的人民领袖,也是光昭史册的文章大家,他把笔杆子提升到与枪杆子同等重要地位,写就一支笔强过千军万马、胜过任何先进武器神话:他以一篇《论持久战》奠定抗战胜利,一篇《将革命进行到底》捣毁蒋家王朝,也以一篇《论十大关系》指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一篇《党委会工作方法》成为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宝典,还以一篇《别了司徒雷登》大灭帝国主义威风、大张中国人民志气,一篇《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帝国主义及其一切走狗》凝聚了第三世界反帝力量,更以一篇《为人民服务》昭告党的宗旨使命。

 

所以,毛泽东的笔是扭转乾坤的神笔,是书写为人民服务丹青的宝笔,所铸就的古今中外绝无仅有的笔杆子领导典范,永远引领新时代领导干部提高用笔领导的水平。

 

还需要指出的是,《为人民服务》不仅有历久弥新的政治魅力,其蕴含的逻辑力量和辩证法威力,迸发出的激励和感召奇效,为任何政论文无可比拟。其文风纯朴的美,语言质朴的美,一反悼文凄切基调而激荡打败侵略者豪情的美,高亢激越政治熏陶力之美与叹为观止艺术感染力之美交相辉映,让人在汲取丰富的政治营养同时也饱享“诸美并”的精神大餐,达到美之无以复加境地。

 

《为人民服务》的逻辑力量,突出表现在关于生与死意义的精彩论证,文章以司马迁警句为由头,立足现实巧妙引申,赋予“重于泰山”以“为人民利益而死”之全新内涵,得出“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必然结论,令人折服也令人敬佩,势必夯实了支撑后文的基础,故而成为金岳霖《形式逻辑》诠释三段论的范例。而那段正确对待批评的经典论述,从第一层含义“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讲我们必须欢迎批评,到第二层含义“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强调我们欢迎任何人的批评,再到第三层含义“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突出我们接受任何人的正确批评,形成三层含义逐次加深,环环相扣,最终使人明确衡量正确批评的唯一标准在于符合人民利益,接受任何人的正确批评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充分显示了辩证法的威力。

 

此外,《为人民服务》能够收到通俗易懂,打动人、教育人的特殊效果,在于统篇深入浅出,明白如话,既像面对面的促膝谈心,敞开心扉的平等交流,又像一对一的启蒙教育,耐心细致的诲人不倦,既充分考虑到听报告对象八路军战士的文化水平和接受能力,也反映了延安整风中坚决的“反对党八股”,展示出深接工农地气、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平易朴实文风。

 

比如介绍司马迁是古时候“文学家”,并没有说其在史学上的成就,而是把他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话语作为重点,使得文章简明扼要又符合群众口吻,彰显了凝练的力量、抽象的力量、简洁的力量。还比如对待困难“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的几个排比句,朗朗上口,非常给力,充分表达了撼天动地的豪情、振奋人心的激情和激发斗志的炽情,使得文章闪烁着伟大光芒。更表现在文章昂扬向上的格调,虽是纪念张思德,但面对的却是全党全国的大局,虽为追悼会而作,但丝毫没有悲切缠绵的低沉,始终呈现出鼓舞人心,振作精神的主旋律,堪称前无古人的绝唱。

 

概言之,《为人民服务》乃艺术瑰宝,其政治光辉,艺术魅力,逻辑力量,与时俱进地滋润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雨露,历久弥新地放射照耀全党、改变中国、教育人民的万丈光芒,与《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构成永远的“老三篇”。

 

《为人民服务》是光照千秋的政治美文,是尽显毛泽东文章大家风范的文治美文,是永远昭示中国共产党初心的治党美文。

 

千古的毛泽东,不朽的《为人民服务》!

 

相关阅读:

侯立虹:永远的《为人民服务》 ——纪念毛主席诞辰125周年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