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任志刚|毛主席的阳谋:我就是这么打你的,你知道也躲不开34
点击:  作者:任志刚    来源:北京东博文化研究院  发布时间:2018-06-22 12:04:38

 

       我们昨天说了,很多有优势的军队,在进攻的时候常常会采用分兵的策略。其实分兵毛主席也常用,比如说打土豪就不能派几百人去打一个土豪。土豪家没有几杆枪的,毛主席的说法是分兵以发动群众。但是弱势一方在遇到强势敌人的时候也采取分兵的战法估计就属于不明白了。

毛主席临敌的时候总是集中兵力的:

“中国红军以弱小者的姿态出现于内战的战场,其迭挫强敌震惊世界的战绩,依赖于兵力集中使用者甚大。无论哪一个大胜仗,都可以证明这一点。“以一当十,以十当百”,是战略的说法,是对整个战争整个敌我对比而言的;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确实是如此。不是对战役和战术而言的;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决不应如此。无论在反攻或进攻,我们总是集结大力打敌一部。”

毛主席最这个问题看重到什么程度呢?就是如果不集中优势兵力而打了胜仗,如击溃战,毛主席都认为:

然而我们历来就不欢迎这种胜仗,在某种意义上简直还可以说它是败仗。因为没有缴获或缴获不超过消耗,在我们看来是很少意义的。我们的战略是“以一当十”,我们的战术是“以十当一”,这是我们制胜敌人的根本法则之一。”

这也是毛主席和职业军人最不一样的地方。我们可以想象得到,就是毛主席以这样的标准来指挥和衡量手下的将军们的时候,将军们是很郁闷的。就是按照常规,一个将军,带上一千人马,灭敌一千自损三百,自古以来都是被视作胜利的。或者是把敌人打跑了,这都是胜利啊。

但是毛主席说我们历来就不欢迎,而且视作败仗。因为没有缴获或者缴获的还不够损失的。就是说红军打仗的时候,打出去很多子弹,把敌人给打跑了,毛主席说这种胜利是吃亏了。因为浪费了子弹而没有收益。这样大家就能明白为什么留苏派说毛主席是富农路线,很多人打心眼里是认可的。毛主席的这种算计在革命者看来真的是令人不愉快的。革命者胸怀远大理想,连死都不怕,都觉得自己是特殊材料制成的。到了毛主席手下却成了斤斤计较的这种算计。这是因为毛主席知道,中国革命是漫长的靠着自己独立自主才能胜利的长征。没有任何外部的支持,没有枪炮子弹没有后勤,没有医疗,啥也没有啊。

这是一场本来不可能胜利的道路,准确说,没有这样的一条路可走。但是毛主席生生的开辟了这样一条路。留苏的学生们在共产国际支持下夺取了中共的领导权,觉得自己不含糊,不懂只有集中兵力一条路,分兵作战。毛主席称之为:

“军事平均主义,到一九三四年第五次反“围剿”时,发展到了极点。“六路分兵”,“全线抵御”,以为可以制敌,结果为敌所制,原因在于惧怕丧失土地。”

所以我们昨天说了,分兵的关键在于贪婪,在于舍不得。但是舍不得,最后其实都丢了。而真正的想明白了,敢于舍弃,集中一个方向突破了。胜利了才能失而复得。

“集中主力于一个方向,其他方向剩下了钳制力量,自然不免使土地受到损失。然而这是暂时的局部的损失,其代价是突击方向取得了胜利。突击方向胜利了,钳制方向的损失就可以恢复了。敌人的第一、二、三、四次“围剿”都使我们遭受了土地的损失,特别是在敌人第三次“围剿”时江西红军根据地几乎全部丧失了,然而结果我们的土地不但都恢复了,而且还扩大了。”

毛主席为什么能做到舍弃呢?他似乎一开始就知道只有舍,才能最后得。而舍不得,最后是啥都得不到,原来的还得都丢了。原因是敌人比你强大很多。想以弱胜强就得思维极致。才有可能。

毛主席战法中不光是有军事上的考量,还有政治、经济等方方面面的正反力量。比如说对根据地,毛主席最初的时候基本上是不守的。这里头的思维方式极其特殊的。这是一种非常极致的思维,以至于大多数共产党人是不怎么接受的,所以最初的时候是毛主席以一种不讲道理的强制性推行的。估计这也是留苏派一来中央苏区,很顺利夺权的主因。就是在革命者看来,苏维埃政府似乎并不保卫自己的人民。毛主席对此很生气:

“由于看不见根据地人民的力量,常常发生惧怕红军远离根据地的错误心理。”

毛主席举了两个例子。其中一个是:

“一九三二年江西红军远出打福建的漳州时”

留苏派决定打大城市,毛主席说,敌军重兵把守,打不得,要打也只能是围城打援,大家集体不听。结果真的如毛主席所料。没办法撤下来,毛主席建议远离根据地打漳州。漳州也是大城市而且距离根据地挺远的,结果毛主席说打,大家犹疑,一打毛主席又赢了。

这种事情多了,大伙都晕了。所以二十年之后朱老总写诗说“不听仙人指,遥望武夷颠。”几十年之后,朱老总回想当年依然有仙人指路的感觉。就是这句诗才让我有点明白了,毛主席很多东西是原来没有的,是他创造发明的,否则朱老总不会产生这种难以理解的表述。如果我们认为中国革命胜利是某种外国来的东西指引的结果,是必胜的,中共领袖根本轮不到毛泽东。

留苏派都输的无路可走了,才把指挥权交给毛主席,但是依然不认错。认为第五次反围剿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敌人太强大,因为敌人玩的是堡垒战术。他们真的不明白,堡垒战法比起第三次“围剿”容易破的多:

“堡垒主义的五次‘围剿’时期我们不能集中作战,只能分兵防御从事短促突击”,这种说法也是不对的。敌人三里五里一进、十里八里一推的堡垒主义作战法,完全是红军自己的节节抗御促成的。”

如果让毛主席指挥第五次反围剿,主席会怎么打呢?

“如果我军在内线放弃节节抗御的战法,再在必要和可能时转向敌人的内线打去,局面必然是另外一种。集中兵力的法则,正是战胜堡垒主义的工具。”

就是说蒋介石搞了一个大包围圈,其实只要向敌人后方突击就能立刻破掉的。想想看,费老劲搞了一个大包围圈,毛主席战法里根本不守,只要集中兵力撕开一个口子跳到敌军后方去,敌人必然撤兵。所以对会打仗的人来说,最怕的就是敌人也集中优势兵力生生地对掐。

我们为什么说毛主席不是纯粹的军事家,而是以政治家、哲学家、思想家等高层次的思维和智慧在指挥战争,所以他是各种力量和方法都使用的。他是既坚持最主要的最关键的因素,但对其他的合理的方式方法都是借用的。是一种在总原则上毫不含糊,但是又是非常灵活的一种战法。

“我们主张的集中兵力,并不包括放弃人民的游击战争在内。立三路线主张废弃小的游击战争,“一枝枪也集中到红军中去”,早已证明是不对的了。人民的游击战争,从整个革命战争的观点看来,和主力红军是互为左右手,只有主力红军而无人民的游击战争,就像一个独臂将军。”

把游击战争提升到战略高度的军事家只有毛主席。即便是红军很快进入运动战的境界,毛主席依然看重游击战。把游击战争视作另一只手。视作左右手,后来面对更加强大的日寇,毛主席再次将游击战变成了右手。就是最主要的那只手。

在总原则的基础上一切都是灵活的,主席说:

“不是一切都要集中。我们主张的集中兵力,是建立在保证对于战场作战的绝对或相对优势的原则上。对于强敌,或关系紧要的战场作战,应以绝对优势的兵力临之,”

毛主席还说了一种打法:

“例如某一区域仅仅有一支不大的红军(不是有兵而不集中),为着打破某一优势敌人的进攻,在人民、地形或天候等条件能给我们以大的援助时,以游击队或小支队钳制其正面及一翼,红军集中全力突然袭击其另一翼的一部分,当然也是必要的,并且是可以胜利的。当我袭击其一翼的一部分时,兵力的对比仍适用以优势对劣势、以多胜少的原则。”

这个打法后来被粟裕经常使用。可见主席战法真的有人能学会。学会的结果就是早就成了大将军。

所以胜利给了毛主席以绝对的信心。于是毛主席很高调地宣称:

“我们是以少胜多的——我们向整个中国统治者这样说。我们又是以多胜少的——我们向战场上作战的各个局部的敌人这样说。这件事情已经不是什么秘密,敌人一般地都摸熟我们的脾气了。然而敌人不能取消我们的胜利,也不能避免他们的损失,因为何时何地我们这样做,他们不晓得。这一点我们是保守秘密的。”

我们在《为什么是毛泽东》的书中曾经这样形容过,就是完成了所有战法的毛泽东,成为国民党蒋介石的天敌,就是啥都成了公开的了。我就是这么打你的,你知道也躲不开。因为蒋介石要是不搭理红军,那么好,红军就在农村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你要是来围剿红军,那红军就先撤退,然后找一个合适的地方打歼灭战。你跑了,红军再追上打一通,然后胜利之后接着打土豪去了。所以蒋介石是完全没有办法了。

所以中共的胜利是一种非常堂堂正正的面对面地一点一滴地打出来的胜利。是和苏联革命完全不同的胜利。也是世界史上没有的胜利,中国古代也没有。所以我看到有人讨论中共合法性和新中国法理的时候觉得非常可乐。艾玛,这些货,从哪里学来的“法理”这个词?

毛主席上了井冈山之后就致力于研究游击战法。对游击战法融会贯通之后,再加上朱老总彭老总带着更多的人马上了山。慢慢地红军多了,井冈山装不下了,于是就下山了。此时毛主席人多到了可以开展运动战了。所以红军的战法也进入运动战层面。

“第七节 运动战

运动战,还是阵地战?我们的答复是:运动战。在没有广大兵力,没有弹药补充,每一个根据地打来打去仅只有一支红军的条件下,阵地战对于我们是基本上无用的。阵地战,对于我们,不但防御时基本地不能用它,就是进攻时也同样不能用。”

毛主席说的运动战其实就是放大版的游击战。基本道理和游击战是完全一致的。所以毛主席说不能搞阵地战。没有绝对优势的兵力,没有弹药供应,没有外援。所以根本不存在打阵地战的机会。所以只能是运动战。在毛主席这样的军事大家看来,战线不能固定。

“一切战争也不能有绝对固定的作战线,胜负进退的变化不许可如此。”

所以毛主席后来看到莫斯科保卫战,毛主席就不是很明白,苏联人为什么要守着莫斯科与德军生磕。赫鲁晓夫曾经在毛主席面前说过斯大林不会打仗。要知道赫鲁晓夫只是一个中将。

毛主席说到中国革命战争的特殊性。

“相对固定的作战线往往见之于一般的战争。惟独敌我强弱悬殊像处在目前阶段的中国红军这样的军队,则是例外。”

中国是个例外,这一点我们中国人必须强烈地感觉到,中国方方面面不同于外部世界任何国家,只有科技这样可以重复的事物我们是需要学习的,社会学科人文学科不是科学,涉及到人的原则上都不是科学。

这部分中国是特殊的存在。所以我们那一些号称是科学的人文学科的东西来生套中国的历史,是解释不清楚的,连过去已经发生的事情都不能解释圆满,就更不可能推导未来和指引未来。这一点中国人要有胆气,中国是独一无二的,是早熟的社会,是外部社会从来没有达到的社会形态。中国什么都是特殊的,这一点我们今后要大声说出来。

(转自微信公众号:战略家第一人)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