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国策建言 > 安全战略 > 阅读信息
丁一凡:明清“闭关锁国”?警惕落入西方殖民主义话语陷阱
点击:  作者:丁一凡    来源:昆仑策网  发布时间:2022-11-20 09:39:00

 

 

今年8月,一篇名为《明清时期“闭关锁国”问题新探》的文章在网络上发酵。文章指出,明清政府所采取的“自主限关”政策固然有消极防御、漠视科技的一面,但并未完全阻断中外的贸易往来与文化互鉴,因此不应将“闭关锁国”作为明清社会的标签。该论文引发巨大争议,有人指责该文鼓吹闭关锁国,甚至将本文的学术观点附会为某种政治立场,认为中国未来将趋于封闭自守。

在2022年的“思想者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丁一凡围绕“新时代中国道路及其世界文明意义”,对明清“闭关锁国”问题做了进一步的论述和回应。丁一凡认为,所谓“中国闭关锁国”的说辞实为西方殖民者为掠夺中国而炮制的借口,如果不加反思地接受这一叙事,就会落入西方殖民主义的陷阱。拒绝将明清社会简单地标签化为“闭关锁国”并不意味着拒斥开放、拒斥现代化,恰恰相反,澄清历史真相是为了打破西方神话、树立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自信。

 

 

我想回应一下王绍光老师刚才的发言。王绍光老师指出,西方的现代化建立在殖民主义的基础上,西方国家能够发展起来,是因为它们掠夺了亚非拉国家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这一观点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证明。

 

但是,我还想补充一点:除了掠夺广大亚非拉国家之外,西方现代化的另一个重要基础是掠夺中国。我们中国人被西方洗脑,不知不觉承认了西方的叙事,以为西方殖民主义与中国没有太大关系。但事实上,中国恰恰是西方殖民主义最大的掠夺对象,中国遭受的损失超过了其他所有亚非拉国家。

 

欧洲人清楚地知道,比起其他亚非拉国家,中国才是最大的财富所有地。因此,葡萄牙和西班牙在发现美洲、殖民美洲之后,立刻把眼光对准了中国,准备攻打、劫掠中国。不过,当时的明朝还有一定实力。在华传教士利玛窦听闻西、葡两国谋划攻打中国后十分担忧,致信教皇称“明朝很强大,不仅国家有组织,城市有城墙,而且明朝还有大炮。”利玛窦通过教皇向西、葡两国的殖民主义者传达了这样的信息:如果你们打算攻打中国,很可能一败涂地。西班牙和葡萄牙这才放弃了攻打中国的企图。

 

然而,清朝建立后,中国又一次成为了欧洲殖民者的目标。英国之所以派马戛尔尼来华,主要就是为了探查中国的情况,从而判断是否能攻打中国。所谓“马戛尔尼来访是为了通商,清朝闭关锁国不同意通商,所以英国只能用大炮打开中国的大门”无非是英国在鸦片战争之后采用的宣传口径,英国真正的目标并非通商,而是掠夺。

 

【马戛尔尼来华(图源:The British Library)】

 

事实上,早在当年西、葡两国谋划攻打中国时,类似的托词就已经被炮制出来了。当时,两国设计的说辞是“第一,中国人不愿通商;第二,中国人禁止外国传教士传教”。由于两国最终不敢进攻中国,这两个借口当年没有用上,多年后被英国人“抄袭”。

 

所以,所谓“清朝因闭关锁国而招致外国侵略”其实是一个谎言。我们错把英国的宣传口径当作现实,多年以来一直在重复这种错误的叙事。要树立文化自信,就必须澄清历史真相、揭穿殖民主义者的谎言。

 

大量证据表明,清朝其实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闭关锁国。首先,在鸦片战争之前,中国还是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你怎么能说最大的贸易国是闭关锁国的国家?这根本不合逻辑。

 

另外,清朝虽然制造业发达,但货币管理能力相对落后。中国当时的货币体系是白银,而白银的供给取决于市场而非国家。换言之,市场上有多少白银流通,就有多少货币供给量。中国不是产银大国,大理之外的其他地区几乎没有银矿。因此,清朝统治者为了维持中国的货币体系、实现经济增长,就必须不断地、大量地进口白银。而中国从外部市场获得白银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贸易盈余,进口白银。这种货币体系结构如何能“闭关锁国”呢?西方国家说中国是重商主义,说中国人在对外贸易中“只认白银”,其实他们没弄明白中国人对白银的渴求究竟从何而来。

 

所以,中国从来不是拒绝通商、闭关锁国的国家。我们过去被殖民主义国家洗了脑还浑然不觉,反而附和殖民主义者的说辞。

 

 

西方殖民者打败清朝后,就开始掠夺中国。西方国家强迫中国签订了各种赔款条约。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方要求中国以白银支付战争赔款。白银是当时中国的货币基础,所以中国在赔偿白银后陷入了通货紧缩,农民不种田,商户不开铺,经济状况一落千丈。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特别是1900年之后,西方转而强迫中国以英镑等外国货币支付战争赔款。起初,英镑和白银之间的汇率是固定的;但随着英国人学会了“玩金融”,国际市场上英镑不断升值、白银不断贬值。由此,英国就以金融手段“套”住了清朝——清朝政府被迫用英镑还债时,偿还的白银越来越多,最终无力支付赔款。随后,英国以此为由“帮助”中国建立海关,向中国商人收取关税,再用源于中国人的关税来向英国支付赔款。

 

这分明是西方殖民者压迫、掠夺中国人的手段,却反被一些“自由知识分子”大加赞扬。在这些“自由知识分子”看来,英国人帮助我们建立了现代海关、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可见英国人是多么善良。他们不明白,西方“帮助”中国建立海关的真实目的是榨干中国人的血汗、掠夺中国人的财富。

 

 

如果没有对中国的掠夺和压榨,西方国家不可能那么迅速地发展起来。我们往往陷入“机械决定论”,认为机器生产必定强于手工业,但这其实是一种误解。欧洲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发明了蒸汽机和纺织机,但当时英国工业并不比中国手工业更有竞争力。19世纪的英国商人拿着中国土纺织机生产的纺织品,询问英国工业纺织业的老板,能否以同样的成本生产出同等质量的产品,答案是否定的。由此可见,欧洲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并没有取得相对于中国的显著优势。

 

欧洲工业真正打败中国手工业的时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础正是欧洲对中国的掠夺。欧洲从中国榨取大量利润后,才有钱投资工业,从而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只要理清了这段历史的逻辑线索,我们就能明白,西方之所以能率先实现现代化,并不是因为其鼓吹的所谓“制度优势”、“文化优势”,而是因为西方通过掠夺其他国家实现了工业化。

 

从清朝末年到民国再到改革开放初期,我们一度相信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相信中国必须向西方学习,但是,今天,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西方的现代化进程并不像我们曾经想象的那样遥遥领先,西方的现代化道路也不是唯一的现代化道路。如今,中国已经实现了工业化,具备了自身的现代化基础;同时,西方工业的衰落导致西方在文化和制度上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比如利润问题、福利问题、财税问题等。如张维为老师所言,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中国的工业附加值现在已经超过了西方七国工业附加值的总和。

 

为什么西方国家如此恐惧中国、仇视中国?为什么刚刚上台的英国首相苏纳克视中国为“英国最大的威胁”?这正是因为中国实现了工业化,并且不是遵循西方的逻辑实现工业化,而是沿着中国自身的轨道实现工业化的。西方将西方式的现代化道路吹嘘为“历史的终结”,而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却表明,西方的模式不适用于中国,也不适用于其他很多发展中国家,这将导致整套西方神话的崩塌。

 

总之,我想强调的是,我们必须认识到,西方是靠掠夺中国才崛起的。如果忽视这一点,就无法看清这段历史的内在逻辑与真相。

 

谢谢大家!

 

(来源:昆仑策网【授权】,转编自“观察者网”)

 

【本公众号所编发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网站和公众号。阅读更多文章,请点击微信号最后左下角“阅读原文”】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烽火HOME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