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系计划经济系列之三】
3、新计划经济重构生产和流通、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关系,重构商业形态。
新计划经济,能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多样化,是很多计划经济质疑者的主要理由之一。
我们先从电商谈起。
电商,就是把传统的市场搬到了网上,让互联网和市场紧密结合,让互联网和生产和消费融合。这样一来,互联网时代的市场模式,将会发生巨变。互联网一头和消费者高度融合,另一头和生产高度融合。生产者和消费者,供给和需求,可以通过电商实现互联,实现需求与供给信息的通畅连接,这才是接近实现理想市场的信息充分条件。
电商和传统的市场一样,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还离不开中介。传统的市场,有各级代理商、经销商、零售商,成为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中介,传统的商业流通链条可能很长。每增加一个环节,就意味着信息传递速度的下降和成本的增加,更重要的是,还会造成信息失真概率的增加。而直营店模式的电商,更是可以直接面对消费者和生产者,成为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唯一的中介和纽带,缩短了流通和信息链条。
未来如果实现万物互联,那么人类的整个生活将和互联网全面融合在一起了,这个时候,世界就是互联网,互联网就是世界,同时,市场就是互联网,互联网就是市场了。到了这个阶段,所有消费与生产者的信息,都要通过互联网表达和传递。只要掌握了足够的消费者信息和生产者信息,就可以实现供需的匹配。
马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他大概就是从这个角度来发现了计划经济的“幽灵”并没有消失,而是在前方等着我们。规律是不可抗拒的,技术条件到了一定阶段,计划经济是我们想排斥也排斥不了的。当一个新模式的出现,意味着更低的交易成本,可以更好的实现供需平衡和配置资源。那么这个模式,是无论多少污蔑和抹黑和阻挡,都早晚要实现的。
在电商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先是淘宝、京东等互联网电商骨干,建立起与供应厂商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链。然后,再由国家出面,联合几大电商,并经过改造,形成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数据信息和处理系统,新计划经济就在这个系统的基础上建立。这个系统实现独立的运营,由国家出面组织,接受国家的监管,确保中立性和社会利益至上。
这个可以参照互联网金融的统一清算平台的设立方式。互联网统一清算平台的产生路径是:先是支付宝和财付通这两大互联网支付巨头,在过去几年自行搭建一套跨行清算系统。但是这套系统,却因为支付宝和财付通的竞争因素,无法真正的实现联通,而是分别联通各自的合作企业,形成了独立的“阵营”。在经过改造之后,形成互联网支付的统一清算平台。支付宝和财付通再不能像过去一样支配跨行清算系统,这个统一的清算平台本身则将完全独立地运营。
这个新计划经济,不能由电商来组织。信息时代,信息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未来最大的垄断会是信息垄断。谁掌握了信息,谁就可以控制社会,控制资源和财富的流向。站在社会整体的角度,让电商个体成为信息的垄断者,于国家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都殊为不利。就像互联网支付结算平台,无论是蚂蚁金服还是腾讯,都不宜作为组织者,因为无法跟企业的利益切割,中立性难以保证。这个网络支付清算平台(因为功能很像网上的“银联”,所以被称为网联)采取的办法是,由国家出面,联合各个互联网支付企业,共同设立一个主体,作为这个“网联”的运营和管理平台。
建立了这个国家主导,独立于各个电商的数据信息和处理系统,计划经济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就具备了。通过这个超级数据处理中心的大数据,就可以有效的在更大范围内分析出现实的供需情况和未来的需求变化趋势。这种需求分析,比传统市场的生产者根据供销商的需求来确定生产计划,更为准确,也更反映市场的整体状况,更接近市场的充分信息状态。有了这么多市场消费者信息,就能通过大数据,来引导生产商的生产计划制定。随着工业4.0模式的到来,生产实现高度自动化信息化。生产厂商的各种数据,也可以适时的发到这个数据信息和处理系统。
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各行业的集中度越来越高,行业内的大多数市场份额,会由前三名,甚至前两名来占据。从生产端来说。只要行业前三名,或者标准再放松一点,行业前五名参与到这个新计划经济体系,就既可以保证适度的竞争,又降低了协调的复杂程度。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尤其是未来随着物联网的出现,人类的生活就和互联网真的做到了密不可分,人们的消费偏好、消费需求,借助于互联网传递到信息处理中心,并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做出比较精确的分析。
随着互联网进一步和人类的生活融合,人类的生产可能迎来真正的订制时代。有订制需求的消费者可以把自己的具体要求,通过手机或者其他终端输入到电商,电商整理之后,再把信息传输给新计划经济的信息处理中心,进行分析之后,根据相应的门类、品牌,并考虑价格和功能因素,设计数学算法和模型,提交给供应方。
这个新计划经济涵盖的范围,不可能也不追求一步到位、面面俱到、涵盖一切。先从比较简单的易于操作的交易种类开始,慢慢扩大覆盖范围,逐步升级。从区域性的,到全国性的,从部分商品,到更多商品,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升级。这个阶段的新计划经济体制,除了公有制为主体,还有多种所有制的共同发展,这个新计划经济体制之外,也有市场。未来,新计划经济体制的地位越来越上升,到这个新计划经济覆盖大多数资源、商品和服务时,就接近互联网和大数据条件下的“鸟笼经济”状态了。
4、新计划经济与传统计划经济的关系问题。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就是新中国钱三十年的计划经济体制,虽然在西方经济学建立起主流学术霸权的时代遭到诟病,但它的实践却本身并不是失败的,而且是相当成功的。在短短二十多年时间里,在不依靠对外掠夺的情况下,就实现了工业化,还打造了农田水利、化肥工业和良种技术等农业丰收的基础,人口翻番,体现综合社会发展指标的人均寿命从35岁增加到65岁,这能叫失败吗?西经学者为了否定计划经济实践,就片面放大计划经济的问题,而绝口不提计划经济的成就,好像改革的物质基础是天上掉下来的。西经学者的逻辑是,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成绩,超过印度不算成功,只要不能超越同时期的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做不到经济增速世界第一,就是失败。
中国在新中国选择计划经济体制,是当时正确的选择。不通过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结合,如何能够集中全国的资源迅速进行工业化,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新的计划经济,如果能够建立起来,与传统计划经济相比,有很大的不同:
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到新计划经济体制,经过了从计划到市场,再从市场到计划的否定之否定过程。
传统计划经济是生产导向,而新计划经济是需求导向。传统计划经济是生产导向,更注重社会的整体需求,基本形态是工业化初期的大规模标准化生产,满足最基本的消费需求,对于个体的消费需求差异,那个阶段还暂时无法考虑太多。新计划经济更注重个性需求,可以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甚至可以细化到个人的消费需求而进行具有个性化的私人定制型生产。
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作为经济制度保障(请注意限定条件)的情况下,新计划经济的第一阶段,不是跟市场完全对立的,而是通过互联网与市场的融合,通过新技术手段,构建一个信息时代条件下的有计划调节的市场(不是市场经济)。在某种意义上,这个阶段的新计划经济,也可以说是基于市场的计划经济,是有市场的计划经济,也可以说是有计划的市场经济。
这个阶段的新计划经济就是用看得见的手,去实现市场供需之间的平衡。从这个意义上说,新计划经济就是为了更好的实现市场供需平衡的一种手段。当然这种平衡不是指绝对的平衡,对计划经济的相关概念不能做绝对化的和机械的理解。
毛主席就说过:“我们的计划经济,又平衡又不平衡。平衡是暂时的,有条件的。暂时建 立了平衡,随后就要发生变动”。
毛主席的这段话,也适用于新计划经济,不平衡是绝对的,平衡是相对的。计划经济让不平衡到平衡之间的振幅减小,时间缩短。计划经济就是从不平衡到平衡,然后再到下一个从不平衡到平衡过程的循环往复乃至无穷的机制。这样,新计划经济可以用新的技术条件,根据对市场需求信息的充分采集和大数据分析,用更为迅速和精确的计划方式去引导生产和供应,从而能够最大程度的让供应跟着需求量的变化而快速反应,减少市场的剧烈波动和严重的资源错配。接近理想的市场状态只有用高技术条件下的计划手段才能接近。
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一般以年月为计划经济周期,确定各种经济指标。计划一旦确定,就有了一定的刚性,尤其是指令性计划。而新计划经济,因为数据的采集和分析,都是持续进行的,可以每月,每周,每天来做出市场和需求的分析报告,这种分析还可以具体到细分区域,比如具体到省、市、县(区)、社区,还可以根据其他分类分析细分市场。
根据不同交易品种的生产或供应周期,可以确定计划的不同调节周期,比如对大宗工业原材料,根据需求的变化确定长一点的周期进行调整。而如果是个人消费品领域,可以设定更短的周期,比如按周甚至更短时间去调整。随着技术条件的提高以及对于计划经济规律的更深入的掌握,这个调节的周期越短,就越能实现更为精确的供需平衡状态。
上面谈到的新计划经济体制,也不是最终的计划经济模式。计划经济模式,也要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发展变化,进行升级。
5、新计划经济模式的升级问题。
计划经济的模式,既跟技术条件有关,更跟社会发展阶段相联系的社会经济结构有关。
我们迄今所了解的传统社会主义,并不是马克思所预言的社会主义,甚至也不是列宁所设想的社会主义。无论是马克思还是列宁,他们提及的社会主义特征,与我们今天谈论的苏联或者中国的社会主义有很大不同。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到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又被称为社会主义,主要特征是:已经实现共产资料的全社会所有,没有阶级和阶级差别,没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实行计划经济。与共产主义相比,还不能实现按需分配。
列宁说:“工农之间还有差别的社会,既不是共产主义社会,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只要还存在着工人和农民,社会主义就还没有实现”。
而苏联的社会主义和继苏联之后之后宣布进入的社会主义,显然与马列说的社会主义有很大的不同。这个社会主义,是采用的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标准。这是被斯大林降低了的标准,认为完成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就已经进入社会主义了,而不是马列说的已经消除了阶级差别的社会,才可以叫社会主义。
1974年10月20日毛主席在会见丹麦首相保罗•哈特林时说:“总而言之,中国属于社会主义国家。解放前跟资本主义差不多。现在还实行八级工资制,按劳分配,货币交换,这些跟旧社会没有多少差别。所不同的是所有制变更了”。
毛主席也曾经说过:“在这个特殊的过渡时期,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经过后一阶段,到了物质产品、精神财富都极为丰富和人们的共产主义觉悟极大提高的时候,就可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了”。
这段话里提到的“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应该大致对应于马列说的社会主义。而这个“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如果按照马列的社会主义标准,应该是指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这个特殊时期。
如果我们严格依照马列的社会主义标准,那么苏联和中国,因为还存在着工农差别,存在着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的差别,都还没进入到马列标准的社会主义,也就意味着过渡任务还没有完成。苏东剧变之后,各种原因分析丛出不穷,但根本原因,我觉得还是因为还没进入马列标准的社会主义阶段,就按照降低了的社会主义标准而停止了革命,犹如骑车上坡,不进则退。苏共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中就放弃了革命性,也就失去了先进性,就逐渐走向腐化,脱离群众。理论混乱由此开始,和平演变的种子由此埋下。
弄明白社会主义的标准问题,也就可以搞清楚很多问题。比如,为什么中国宣布进入社会主义之后,还没有按照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说的那样,
“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答案是因为还没有进入马列标准的社会主义。所以毛主席批判一些急于求成的党内同志和经济学专家:“有些人在企图过早地‘进入共产主义’的同时,企图过早地取消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过早地否定商品、价值、货币、价格的积极作用,这种想法是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建设不利的,因而是不正确的。” (《毛泽东传》<1949-1976>,P906)
考察传统计划经济,也需要结合所处社会阶段的性质,作为逻辑分析的起点。
中国目前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比较毛主席说的“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在所有制结构方面又后退了一大步,虽然规定是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但实际上,在经济方面,国有企业还控制着经济命脉,国有经济还有部分的主导作用,但是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已经发生重大变化。
所以,要考虑建立新计划经济,就要从这个实际出发。一开始建立的新计划经济,是把跟互联网高度融合的市场经济,通过大数据等技术,导向新技术条件下的计划经济,实现供需的匹配和资源的配置;而且,我们前面论述过,建立新计划经济,还必须重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但是随着公有制经济比重的提高,等到进入马列标准的社会主义之后,单一的社会所有制实现,商品经济将会退出历史舞台,基于市场的计划经济就可以经过多个中间的阶段,最后升级到马列设想过的产品经济的计划经济模式,就可以覆盖到全社会的方方面面,从生产到消费,都纳入到计划经济的范围。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编发,未完待续)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美国将朝鲜半岛火种吹向全世界,俄罗斯已经中招,中东局势骤变,中国应提高警惕!
2017-03-31张国君:纵览世界风云,担起强国责任——2017年值得关注的八件大事
2017-01-04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