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经济数据出炉,经济由降转升,二季度增长3.2%,经济V型反转,走出一条坚定复苏之路。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下的复工复产复业复市,为后续经济复苏奠定基础,但目前的复苏并不稳固,新结构新动能仍需强化。面对疫情、外需、贸易摩擦等不确定性冲击,经济复苏的下半场还要防风险、保定力、稳复苏。国内外经济分化明显。上半年在疫情得到控制后,我国经济在全球率先走上复苏的轨道,GDP从一季度负6.8%转正到二季度增长3.2%,主要经济指标普遍回升,这在美英等主要经济体二季度经济两位数下滑的背景下显得难能可贵。从上半年经济数据对比来看,供给侧快于需求侧恢复,内需快于外需,工业快于服务业,大企业好于中小微企业。经济结构优化,新动能新产业表现突出。这些结构和动能变化推动下半年经济升级。一方面,供给侧先于需求侧恢复。上半年GDP破45万亿,经济整体反转,呈快速回升态势。其中,二季度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3.3%、4.7%、1.9%。但受疫情影响,消费等需求侧复苏尚有时滞。结构性改革持续优化。第三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占比继续扩大,服务业占GDP的56.5%,比上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从一季度下降5.2%转为二季度增长1.9%。工业、建筑业、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均高于GDP增速,除了住宿餐饮和租赁商务服务业其他产业基本都恢复到正增长区间。
【2019-2020年上半年主要产业不变价增速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另一方面,需求侧三驾马车中投资一马当先。上半年,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13.5%,增速创近年新高。二季度投资更是拉动GDP增长5个百分点,强力扭转经济下滑的趋势,投资降幅显著收窄,工业存货恢复增长。从投资看新旧动能在转换。上半年投资三驾马车增减互现都持续改善:基础设施投资下滑,而房地产开发投资则实现增长,拉动水泥和钢材增长8.4%和7.5%;在传统制造业投资下滑的形势下,高技术制造业则实现增长5.8%。此外,医药、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以及电子商务、科技成果转化、信息服务业投资的增长势头尤其显著。从产出看新产业表现更为突出。上半年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新动能持续逆势增长,为我国经济复苏提供强大动力。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的情况下,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9%和4.5%。其中,挖掘、铲土运输机械,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产量均实现两位数的增长率。从收入看现代服务业增势良好。尽管规模以上服务业受疫情冲击收入下降,但现代服务业增长加快,高技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均超过4%。疫情倒逼服务业创新发展。上半年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7.2%,增速高出全部服务业投资8.2个百分点。从消费看线下消费减少而网上消费大增。疫情冲击下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17万亿,虽然同比下降了11.4%,但网上零售却增长14.3%,同比还提高了5.6个百分点。从出口看结构在优化平衡。二季度出口逐月回升,6月进出口增长5.1%。上半年进出口实现14万亿,顺差1.2万亿。东盟、欧盟和美国成为我国出口前三大目的地,我国在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中的地位保持稳定。经济复苏至疫情前水平。从景气指数来看,我国经济逐月加速回升,2月份受疫情冲击下滑到历史低点,3月份以来制造业和非制造业PMI均回升到荣枯线50以上。从新动能看经济恢复为下半年经济复苏奠定基础。
【2005-2020年6月工业增加值和PMI(%)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上半年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加力提效扭转经济下滑势头。从1月份开始,我国对冲疫情的政策就迅速推出并不断发挥重要作用,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不仅推出了2万多亿的减税降费,而且有2万亿特别国债及赤字率提高释放的财政资金,还有3.75万亿地方专项债的支持。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通过降准降息,普惠性、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数万亿支持。投资政策加大了对数字基建等的支持力度,而消费、投资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步增强。经济复苏是实现“六保”和“六稳”的保障,尽管新旧动能发展趋势不减,但受疫情影响下半年经济能否持续回暖仍存在三大不确定性。一是国内疫情的不确定性,下半年尤其是秋冬季仍需推进疫情防控。二是全球疫情不确定性带来的外需冲击。疫情在全球已经超过1400万例,造成60多万人死亡,尤其对于美英等国而言,二季度GDP面临大幅下滑。三是贸易保护主义给外需带来的冲击。其中既有美国大选打中国牌而带来的贸易摩擦,也有疫情冲击经济下滑带来贸易保护,外部经济下滑带来外需不振。这三大不确定性给外需带来确定的冲击,因此下半年更多需要依靠内需来拉动经济增长。要强化以内需为主的双循环。不仅需要供给侧稳步复苏和结构性改革,更需要需求侧三驾马车加大力度,在投资继续稳增长的同时激发消费的恢复和增长。由于外需恢复尚需时日,因此亟需进一步激发内需,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可以通过放松汽车限购等释放有效需求,通过改造老旧小区建设水利设施、加快5G等数字基建全面推开拉动投资,并以加大对外开放稳定出口。还应从需求侧拉动消费,同时从供给侧稳定市场主体,尤其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实现稳增长、保就业和保民生等“六保”。下半年政府支持政策还不能轻言退出。包括减税降费和加大支出的积极的财政政策依然需要发力。据媒体报道,上半年全球各大央行降息超过200次,美联储和欧央行分别扩表超过3万亿美元和1.35万亿欧元,我国尽管不用“大水漫灌”,但稳健的货币政策也需要根据经济复苏情况保持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同时应稳妥应对外部非常规的宽松货币政策,防控外部金融风险冲击和内部洪水、债务等风险挑战。疫情倒逼改革,摩擦催生创新。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红利。政府发挥逆周期政策工具调节稳增长的同时,更需加速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完善市场体制,通过改革来释放动力和经济活力。不仅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制度短板,也需要释放需求侧潜能,推进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吸引更多资金来支持实体经济增长。加强对内对外开放应对脱钩。要通过高水平对外开放来应对逆全球化,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来应对脱钩。不仅要推进包括金融业在内的对外开放,而且要加强我国交易所市场与银行间市场的互联互通建设。对外合作方面,要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扩展欧亚大市场,加速RCEP的签字落地,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建构全球最大自贸区,争取中欧投资协定达成,并启动中欧自贸区谈判,为我国经济增长开拓广阔的市场与空间。推动数字化转型与数字经济发展。疫情倒逼经济转型与发展,为此应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数字经济相关的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发展智能经济、推动智能制造、建设智慧城市,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发展。5G等数字基建全面为新产业尤其是数字经济发展铺路,推动新旧动能根本转换,通过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制造业智能化,推动研发创新来扩大对经济的拉动效应和乘数效应,真正实现我国经济涅槃重生,实现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原刊于7月22日《21世纪经济报道》,原标题为《新业态经济驱动力强劲,下半年仍需着力防风险稳复苏》)【本公众号所编发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网站和公众号。阅读更多文章,请点击微信号最后左下角“阅读原文”】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