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下午,以“聚焦G20特别峰会后习总书记浙江行,解码中国疫情防治与经济振兴之道”为主题的中宏论坛在线研讨活动成功举行。
研讨会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从五个方面就疫情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就疫情可能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及习近平主席在G20峰会上所提出的战疫“中国药方”进行了深刻分析。
以下是陈文玲总经济师发言实录:以战疫“中国药方”逆转全球经济大衰退风险
各位领导、同事,非常高兴参加本次在线研讨活动,在当前战疫与有序复产的关键时刻举办这次会议,我认为非常有意义。
最近,连续参加了一些在线会议,大家都在讨论当前的国内外形势,其实,国内外形势确实令人堪忧。我觉得G20会议已经召开了,3月2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了,习近平主席在G20会议以后,3月29日赴浙江调研,我觉得释放了很多非常清晰的信号。但是,整个国际形势还是非常严峻,刚才洪才讲疫情加剧蔓延,我就不再重复了。
正视疫情导致全球经济大衰退的潜在危机
当前的国际形势,我觉得可以从五个方面或者用五句话来概括。
第一,海外疫情急剧恶化。到今天中午(3月31日)确诊病例已经超过七十万例了,美国已经十六万例,意大利十万例,西班牙八点七万例,德国、法国、伊朗、英国、瑞士、比利时、荷兰、土耳其这些国家,都超过一万例以上。所以说,疫情是急剧恶化。
现在看起来,我判断疫情或有四次“震中”的转移。第一波“震中”当然是在中国,主要是在湖北武汉,我们已经取得了抗击疫情的决定性胜利。第二波“震中”在欧洲,欧洲现在排在前十一位,除了美国、土耳其、伊朗之外,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等基本上都是欧洲国家。第三波“震中”,我估计是在美国,美国已经到了16万。第四波“震中”,我非常担忧的是下一轮“震中”将波及发展中国家,尤其是贫困国家,形势将更加严峻。比如说,非洲一共54个国家,现在已经有43个国家发现或者已经出现确诊病例。
在印度,前一段时间控制不错,21天封城,为了确保后面的21年平安。但是,现在印度确诊病例上升非常快,而且,印度情况与中国不同,有40%的人口在贫民窟,所以,一旦这种群体性的集聚地产生病例,蔓延会非常快。其实,我非常担忧的就是这第四个“震中”。这些国家没钱,或者说钱少,人多,医疗救治条件差,如果在这样的贫困国家蔓延,会比当前美欧的疫情更加严峻。我觉得这次疫情,不仅仅可能引发经济危机,更是一场人类的生命危机,一场来势凶猛的灾难。
所以,我觉得对疫情必须有高度的警惕。因为这次疫情每一次转移都不是一般意义地扩散,而是几何状地上涨。美国从3月2日才几十例,现在已经16万例,3月30日24小时就涨了2万多例。所以,这个增长速度非常之快。这一次的病毒,大家都说它的表现非常狡猾,它在不断地变异,然后扩大感染面。我觉得这一次的病毒似乎是和人类在作战,想毁灭人类,所以,它如此大规模地蔓延。而且,这个敌人看不见,摸不着,敌人进攻也不分国度,不分男女,不分年龄,不分你的职务高下。目前84位国家政要和名人感染病毒,主张群体免疫的国家,英国首相、查尔斯王子、女王没有幸免,群体免疫,首先自己做了表率。所以,现在世界疫情还是异常严峻,而导致现在世界问题的最大不确定性,导致世界经济走向最大的不利因素就是疫情。疫情如果能够得到控制,像中国这样能够顺利复工复产,损失原本可以减少。但是,其他国家疫情没有控制住,反过来又对我们的疫情和复工复产产生负面影响。
全球疫情没有控制住,整个人类的这场灾难就没有过去,所以,我觉得一个国家想独善其身很难。
第二,全球资本市场哀鸿遍野。这个不用多说,以美国为首的金融市场跌宕起伏,大起大落。大落的时候四次熔断,从去年最高点2.9万点,最低的时候到1.8万点,把特朗普执政以后表现在股市上的主要政绩基本削平。现在,这么大的财政货币政策的刺激力度,包括零利率,包括向股市注资1万亿美元,包括启动2万亿资金抗击疫情,都没有把股市刺激到原来的水平,现在股市差不多在2万点左右徘徊。而且,引发全球资本市场的动荡:第一次美国股市熔断,引发11个国家股市的熔断;第二次股市熔断,加上美国,是8个国家的股市熔断。所以,现在的全球资本市场,如果疫情得不到控制继续恶化,我觉得寄希望货币政策放水,其实,“地主家的余粮”已经不多了,也就是说货币政策的空间已经不大了。现在就全球看,大家采用的大部分是财政政策,包括给个人发钱,包括给企业救助,包括给一线人员发补贴等财政政策。但是,各个国家财政政策力度不一样,有的国家钱多,力度大,有的国家贫困,力度小。印度也在发,但是总共才发了200多亿元。
我们国家关于抗击疫情的投资,3月初宣布就到了1千多亿元人民币,所以,现在我觉得一些国家财政的基础差,力度可能也会有限。那么,放宽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但是疫情得不到有效控制,特别是如果出现第四次“震中”,将对世界经济产生很大的影响,资本市场的这种颓势将会持续下去。
第三,能源市场经历生死之劫。从最高的时候146美元每桶,接近147美元一桶,到上一次大暴跌的时候,到20美元一桶,接近俄罗斯采油成本。采油成本,沙特大概是9-10美元,俄罗斯是20美元,美国是40美元。因为,美国的页岩气成本还是相对比较高的,所以,这一轮的价格大战,实际上是供给侧的大战,我觉得这个大战未来还是要争取需求侧,因为整个能源市场未来的长周期的趋势是供大于求。
中国目前是最大的需求侧国家,到2040年以后,印度有可能超过中国,成为最大的需求侧国家。因此,能源最大的需求侧现在在亚洲。而供给侧,现在在北美,像美国、墨西哥、加拿大等。
所以,现在能源市场的生死之劫,和引发股市的几次熔断有关,也和地缘政治经济、大国之间的博弈有关,也和能源市场未来总需求总供给有关,和未来的市场利益的博弈有关。
第四,更为严重的是当前全球产业链岌岌可危。刚才洪才说没有那么严重,我看这个问题还挺严重的。中国是抗击疫情60天取得决定性的胜利。现在,已经复工复产,有的地方满工满产。根据工信部最新的数据显示,截止到3月28日,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开工率达到98.6%,基本上是满工满产了,人员平均复岗率达到89.9%,也就是90%了。到3月28日,复工复产率、人员平均复岗率比2月23日提高15.5个百分点和38个百分点。但是,全球的供应链是连接在一起的,中国满工满产以后,订单却大幅度下降,正是由于疫情使全球的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出了问题。
我看了社科院做的一个研究,这个研究做得很好,数据非常详实。我大体介绍一下这个研究,首先,来自美国供应链的风险,在中国的总体进口中,我们从美国进口占比前三位的商品,主要是航空器和零部件、发动机和棉花,航空这一块占54.4%,发动机这一块占40.2%,棉花占3.6%。所以,中国从美国进口的这些主要商品,主要是高技术产品,然后航空器、航天器的零部件,这都是中间品贸易,也就是说,产业链上某个生产环节或某个零部件、生产环节一旦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中国的产业链。
根据美国现在的疫情发展,福特、通用汽车、本田、斯巴鲁、丰田、菲亚特、克莱斯勒这些公司下属工厂,现在都已经停产,而且开始全面转向抗击疫情,具体复工时间还没有,这是来自美国的供应链风险。
来自德国供应链的风险,主要是汽车零部件。我们现在从德国进口的机动车和附件比例高达32%;我们从德国进口的医药产品、医疗器械,占比高达25.4%、17.9%。
来自日本供应链的风险,主要是机械、车辆、零部件,占行业的27.6%。还有机械设备零部件、铝制品,占比21.6%、17.3%,光学摄影占14.2%。
来自韩国的供应链风险,主要是四大类,半导体、铝制品、机械化工,还有化工产品。这四大类分别占23%、14.1%、10%、8.2%。因此,韩国的上游供应链对中国的半导体、通讯设备、制造产业都具有很重要的影响。
最后,他们归纳了一下数据,非常有说服力。发动机类,我们国家在用的汽车发动机是高端的,因为我们汽车在升级,使用高端的发动机,那么,美德意法英这几个国家的高端占比是75%。医疗和医疗器械,美德法意占比是56%。化工产品美德英法意占比36%。航天产品,还有零部件,中国从法国、美国进口,占到全部进口的23%。所以,我认为,当前全球供应链岌岌可危,就是说我们满工满产以后,订单却急剧下降。
我曾经到浙江柯桥市场做过调研。现在有一则报道,这个地方复工复产已经达到百分之百,但是订单下降了70%。
现在,全球产业链已经形成,只有一个国家战胜疫情,这个产业链如果哪一个环节断掉,特别是核心零部件还在其他疫情严重的国家,都会反过来对我们国家产生硬制约,而不是软约束。
所以,当前全球战胜疫情的战疫问题,既是世界性问题,也是中国的问题。
第五,世界经济有可能进入大衰退,甚至也不排除进入大萧条。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也多次说,世界经济有可能进入大衰退,巴菲特等很多的金融家、经济学家,都预测世界经济可能进入类似1929、1930年的大箫条。
刚才洪才提到许小年,许小年说,世界经济进入1929年、1930年持续十年的经济大箫条概率不大,但会比2008年严重。所以,现在的世界经济不是经济增速增几个点的问题,而是2020年会不会零增长、负增长这样的大衰退或者陷入经济大萧条的问题。这次不纯粹是一场经济危机,也不同于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那次危机从金融衍生品泡沫破灭、金融市场的大动荡开始,但并未影响到全球的产业链,没有影响到实体经济的链接。现在我特别担心,全球产业链从美国提出来脱钩,到现在的供应链断链,最后到各个国家持续很长时间的疫情,产业链不能链接,一直会到“熔断”。
而且,这不仅会带来世界经济的危机、金融的危机、市场的危机,也包括生态的危机、人的生命与安全的危机等多维度地冲击。
唯有合作才能战胜疫情,扭转世界经济的颓势
研判当前的国际经济形势,已不能用纯粹经济的视角,因为当前最大的变量,就是疫情能否有效控制?疫情怎么才能控制得住?能否防范或者避免全球进入大萧条,或者是持续地衰退?习近平主席在G20特别峰会上提出了四点倡议,我认为这是世界抗击疫情,避免世界进入大衰退的“中国药方”。如果这个药方没有被很好地应用,就跟中医药在抗击疫情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如果没有被真正认可的话,那么,在世界的抗击疫情中,它也难以发挥我们中国这样的“国宝”作用。
中国的倡议,我认为是当前全球性问题的解决之道。比如说,习近平主席提出,坚决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全球阻击战,强调这是全球阻击战,绝非一个国家或举一国之力就能够挽救世界于水火。尽管,中国已经控制住了疫情,我们用60天战疫为世界争取了机会窗口、时间窗口,但是,有的国家根本不珍惜。它的疫情之所以发展这么快,就是因为没有吸取经验,也没有吸取教训,而且,对于人民的生命健康和安全,我觉得也确实存在一个执政理念的问题,即,到底是把你的连选连任,政客的利益看得更重,还是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看得更重?这确实是执政理念的问题。我看到有一些国家,包括美国和一些中欧国家都提出来,65岁以上就不要治疗了,你就自生自灭吧。这都是反人类的,说实在,这确实是执政理念的问题。
所以,打赢全球阻击战,确实需要人类21世纪新的理念和指导思想,比如说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在自然灾害、天灾、病毒面前,实际上哪一个国家都不可能把你的利益凌驾于其他国家利益之上,你用你国内的这些执政理念,来处理国际问题,肯定是不行的。
习主席说尽早召开20国集团的卫生部长会议,而且,中国愿意和其他国家分享有益的做法,开展药物和疫苗联合研发,中国的态度是特别明确的。我看已经召开了G20商业部长会议,提出来很多具体的倡议。
习近平主席指出的第二点,就是有效地开展国际的联防联控。病毒无国界,疫情是人类共同的敌人,所以,各国必须携手拉起最严密的联防联控网络。中国表示,我们愿意把疫情防控,网上的知识中心向全球开放,向所有国家开放,集各国之力,共同加快科研攻关。
我觉得,这真的是解决之道,而能不能联手?关键在有的国家是在联手,还是仍把其他国家当成竞争对手?还是在抹黑?还是在想转嫁危机?其实,这种做法最后受到损害的,可能还是这个国家本身。
习近平主席指出,要积极支持国际组织发挥作用,特别是支持世卫组织发挥领导作用。这一次,世卫组织特别是谭德塞在中国深受好评,也因为他对中国的高度评价,引起西方政客对他的攻击。我们实际上对他是很敬佩的,因为他敢说真话,敢于对中国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他不是刻意表扬中国,因为中国确实做得好;他作为世卫组织的负责人没有理由不表扬。我觉得他的表扬还不到位。比如,他说现在唯一有效的药物是瑞德西韦,我认为现在中国抗击疫情是靠中医药为主,西医进行生命支持和重症治疗,实施中西医结合才救治了这么多的病人。中国在中医药应用上取得非常大的成就和成功,值得世界借鉴。我觉得表扬得还不够,中医药的战疫成就确实应该表扬。当然,这也表现出中西方文化、中西方文明之间确实有隔阂,在认知上有很大的差距。
习近平主席还提出,要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我觉得这一条也非常重要,如果不加强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就不能防止世界经济进入大衰退,或者是进入大箫条。特别是习主席讲要共同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中国将加大力度向国际市场供应原料药、生活必需品、防疫物资。原料药实际上中国已经占世界的份额80%,美国从中国进口的药物活性成分,实际上就是原料药,占制药产业的90%。所以,美国的政客在研究,我们怎么能摆脱中国,我们未来能否把这些和我们的制药关联的产业转移到美国,而不是研究这么大的比例来自中国,怎么加强和中国的合作,共同构建产业链,然后建立这种互补的产业链关系。
印度的生物制药,它的药物的原料70%也来自中国。所以,你看全球的产业链是紧密地联系,只有共同维护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才可能使全球的制造业免受毁灭性地打击。全球的制造业产业格局已经形成,而这个产业链、供应链地形成,不是哪一个地方政府,哪一个国家去配置资源,也不是哪一个国际组织去配置资源,而是市场配置资源,市场形成的这种产业链接。所以,你说这种联系能够切断吗?政客想切断,想让它回流,就能回流吗?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是合作。
总之,我觉得这一次G20会议上习主席的表态,等于给全球的制造业、制造商,吃了一颗定心丸,特别是像美国,原料药90%来自中国。所以,我们加大力度向国际市场供应原料药,这也彰显了疫情之下中国的大国风范与国际道义。我认为,我们只有按照习主席向国际社会提出的倡议,形成G20框架下的紧密国际合作,才是真正的合作,而不是有合作,有不合作。只有这样,我们最终才能战胜疫情,扭转世界经济的颓势。
护航中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关于今年中国经济的预测,我在1月31日接受中新社采访的时候提出三种情境:第一种情境就是二月底,我们基本控制住疫情,可能我们的经济增速经过二、三、四季度的努力,基本上保持预期的目标;第二种可能是到4月底、5月初;第三种可能是6月份以后。现在看中国控制疫情是2月底和3月初,基本上控制住了疫情,3月23日打扫战场,基本上阻断了疫情。
我认为我们现在的约束,不是中国内部因素,因为中国国内经济都在加快复苏,加快复工复产,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但是,全球对中国形成的这种产业链断裂风险,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全球能源的动荡,都会影响中国经济。因为我们是能源最大的需求国,这些都对中国经济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
特别是制造业的全球链接,造成我们大规模的订单下降,国外市场萎缩,反过头来对中国经济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我想中国现在的重点,实际上中央在3月27日的会议上,也做了非常明确的部署。我认为,主要的要点,一个是确保实现全面小康,我觉得这个方面是我们可控的,也我们国家自己能做到的。可控的事情,首先做好,不可控的,要把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比如说,确保实现全面小康,打好脱贫攻坚这一仗,这一仗是很硬的,现在也是硬指标,硬要求,硬约束。在2020年全面脱贫,不使一个人贫困,这个目标是可以实现的。到2020年,我们的人均GDP实现翻两番,今年的GDP要达到5.6%,才能实现翻两番。但是,今年经济增速到5.6%我认为是不可能的,因为国际市场对中国的影响太大了。
对中国的农业恐怕影响小一点,我们国内形成,主要在国内市场内循环的行业可以加快复苏。但是,制造业占我国GDP40%左右,如果受到国外倒春寒的影响,以及全球疫情蔓延的影响,尤其全球整个经济颓势状态的影响,我认为中国经济今年再努力,也会遭受重创。那就不是5.6%的问题,也不是4%甚至3%能不能实现的问题。这些与世界经济发展紧密关联的领域,都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
所以,我觉得我们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全球疫情什么时候能够过去,全球供应链、产业链、服务链,什么时候能够重新链接?在这种情况下,国内的产业链、供应链和服务链,首先要保证以我们国家国内为主体,或者说在我们国家已经形成全产业链的行业要加快发展。如果在国内基本形成全产业链,或者说70%的产业链在中国,而且可控,那么,通过加快产业链延伸和重组,使我们的制造业在满工满产同时,扩大内需,扩大消费需求,就有可能使我们国内的市场红利不减。同时,化疫为机,可以扩大医疗器械这些战疫必需品的出口,那么,这方面的出口力度就会加强。外交部发言人说,中国已经和17个国家签订医疗器械采购合同,可能未来会更多。通过加大出口,加大生产力度,我觉得有条件的先转产,疫情过去以后,再减产。
因为在疫情之前,全世界的口罩生产量只有4千万只,中国占2千万只,占50%,很快我们的日生产量就达到3亿只。所以,这样的一个生产能力,我觉得未来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医疗器械、医疗防护品的供应方。当然首先要保证质量,现在有的产品质量不高,所以一定要把好质量关,尤其这些出口的商品是在抗击疫情,是救命的商品,绝对不能弄虚作假,出现假冒伪劣商品,败坏国家的声誉。在这些问题上,政府一定要加强监管,维护国家的声誉,这样才能使我们未来的制造业有可能通过这一次疫情,给我们带来非常大的市场机会和潜在商机,使我们的国家信用大幅度提高。
值此危机关口,我们国家已经做出了非常全面的部署,习近平主席到浙江看了北仑港,宁波舟山港。舟山港现在吞吐量世界第一,习主席又到了安吉,这是他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地方,也看了扶贫点。
总之,中国已经向世界发出非常清晰的信号。中国首先立足把自己的事情干好,我们该干什么就干什么,我们该脱贫,我们就坚决脱贫;我们该恢复生态,就继续恢复生态。这都是我们自己的事,我们是能干好的。农业现在复工复产,大规模的春耕生产,也非常顺利。现在我们最大的挑战就是制造业,就是对外贸易,如果我们在这些方面,制造业能够补短板,补断链,如果贸易在周边国家,特别是“一带一路”国家,加大贸易往来力度,我认为也可以部分补上制造业和外贸损失。这样算下来,我们也完全有可能使我们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使我们的经济能够达到预期目标,或者是在合理的运行区间。
我建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两会”,不要再提具体的GDP目标,而是继续保持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基调,就是中国经济的运行保持在合理的区间。
谢谢!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