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国策建言 > 发展战略 > 阅读信息
“抓好基层党建工作,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专访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教授徐俊忠
点击:  作者:记者    来源:三农研究院  发布时间:2018-02-09 12:32:33

 

        “乡村振兴,最重要是要加强党的领导,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日前,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发布,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全面部署。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教授徐俊忠(下图,肖江摄)接受南方农村报专访,解读乡村振兴战略时指出。

 

 

乡村振兴首先要加强基层党建

徐俊忠认为,理解乡村振兴战略,除了着眼十九大报告全文,还要联系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一系列论述。徐俊忠指出,十九大报告中提到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这是我们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原则,也是现阶段我国农村要实现振兴的唯一最有效的选择

对于有些地方在新农村建设中,热衷于寻找乡贤、寻求工商资本下乡的问题,徐俊忠认为,乡村振兴需要社会各界和各种发展要素的协同,但不能主次颠倒。农村要振兴,首要是加强党的领导,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这是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在坚持这个原则的前提下,积极寻求乡贤的参与和支持,整合工商资本,让其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积极要素。

实施乡村振兴过程中,如何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徐俊忠强调,要抓好基层党建工作,通过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党组织,让党组织去领导农民,汇集民智民意,实现农民的事农民自己办

他认为,清远在基层党建方面就有不错的探索和经验。

清远的做法是将党建下沉,在村民小组成立党支部。由于村民小组是农村集体土地权属单位,这一下沉就等于把党支部建在农村基层利益单位上。因此,许多关乎村民利益的复杂问题,就有了一个起凝聚力和主心骨作用的组织去协调和处理。

徐俊忠举例称,时下清远正在农村中开展声势浩大的农田整合治理行动,把以前绝对平均主义分田模式导致的碎片化土地,按照成块成方、便利灌溉和机耕的标准化农田要求,重新规划和建设。由于涉及土地调整,利益关系十分敏感复杂。在这种情况下,村小组党支部成为连接各方的核心,村民有了充分表达和交流的平台,因此该项工作推进顺利。

促进三产融合 壮大集体经济

2017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论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时,提出必须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要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壮大集体经济,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经济运行机制,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确保农民受益。

对此,徐俊忠认为,坚持土地农民集体所有,是农村集体经济的最基本底线,也是农村任何改革不得冲击的红线。在这一前提下,农村集体经济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提出组织化的农村市场化概念,徐俊忠认为,组织化不等于集体化,但提高农民的组织化水平,这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问题。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产业兴旺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曾针对产业发展作出指引:种养加销全产业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真正的三产融合,不是一产接二连三,而是多源多点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徐俊忠强调,应把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个指引与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联系起来,政府部门应该有勇气去支持一部分条件较好的农村,重新聚合经济要素,发展集体经营的集体经济。只有农村集体经济壮大了,乡村才能真正实现振兴。

土地流转恐抬高农业经营成本

谈到社会关注的土地经营权流转问题,徐俊忠认为,土地经营权流转是克服土地碎片化,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一种方案。但他同时表示了两种担忧:

一是向何处流转的问题,有的流向农村种植大户,有的流向农民组织起来的合作社,有的流向工商资本;

二是他认为土地流转的实质就是土地出租,这将抬高农业经营成本。如果由工商资本来经营,还有一个非在地化的雇佣农业带来的不经济问题。

他表示,土地向工商资本流转,两相叠加,是一种最不经济的农业生产方式。这也是近年来不断出现老板圈地后经营不下去跑路现象的真实原因。

徐俊忠建议,地方官员最好把解决问题的出路,放在如何帮助农民上,而不是瞄准大老板。如果农民的经济来源是靠收地租和在自己的土地上给人打工,这必然不是乡村振兴所要达成的目的。他指出,在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农民的地农民种是必须坚持的基本取向。徐俊忠表示,各级政府在乡村振兴中需要领会这一精神。

农村学校应积极参与乡村振兴

前段时间,冰花男孩事件引发了社会对贫困地区孩子上学问题的关注。徐俊忠特别呼吁:农村教育应跟随乡村振兴战略顺势发展和改革。

他表示,近年来过度撤并农村中小学,加大了许多农村孩子上学的困难和家长的经济负担。学校从乡村撤出,也加剧了乡村的凋敝。因此,徐俊忠认为,中央在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同时,强调要优先发展农村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此外,他提出,目前的义务教育课程设计,有着过强的城市中心主义色彩而脱离农村实际。适应新时代乡村振兴的要求,农村教育不应该仅仅是一个地域性的指称,还应该有强化乡村独特文化价值、生态价值等认同的内容。学校在完成对学生的基础性国民教育的同时,还应传授一些基本的农耕常识和初步的现代农业生产技能等。农村学校应该积极与乡村建设互动起来,参与乡村文化的挖掘、传承和活化,成为协助乡村振兴的一股力量。这不仅需要学校的自觉,更需要政府主管部门积极作为。徐俊忠建议。

来源:南方农村报

记者:程胜涛 杜金亮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