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百姓话题 > 学习教育 > 阅读信息
吴铭:关于红色影视作品的音乐问题
点击:  作者:吴铭    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  发布时间:2019-09-25 10:13:09

 

1.webp (3).jpg


昨天,看了司马南老师关于电影《决胜时刻》中音乐使用问题的文章,也引起了我一点感想。

共产党及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人民群众,有自己的特别的、具体的、且广为传诵的、群众耳熟能详的文化符号,当然体现在党的性质、宗旨、路线、方针、政策、行动上,更体现在每个党的干部、革命群众的言行举止上,甚至体现在他们走路架式、语气、表情上,也体现在共产党人、革命群众、革命战士的歌声中。党领导下的红军、游击队、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是有专门的音乐和歌曲创作宣教力量的军队,恐怕也是世界上最爱唱歌的一支军队,是创作歌曲最多的军队。我们说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威武之师、胜利之师、文明之师,这“文明之师”,某种意义上,就体现在其歌声上。

1.webp (4).jpg

歌声、音乐,也是革命斗争的武器。不同历史时期的歌声、音乐,同样体现了人民军队、人民群众在党和毛主席领导之下斗志昂扬的热情,传递了党和人民群众的心声,体现军民一心、党政同心、团结起来,战胜一切困难,打倒一切敌人,争取革命胜利的信心、士气。

革命文艺就是运用情节、背景、摄影、色彩、音乐、动作等手法,把这些都表现出来,渲染不同于旧社会、不同于国统区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化气氛。总体看来,革命影视作品,大都非常注重音乐、歌曲的作用,用音乐歌曲来渲染这种气氛,推动剧情转变,烘托主题思想,实现创作者和观众的情感沟通,从而把主题思想自然而然地传递给观众,引起观众的共鸣,这样,作品就达到了目的,取得了成功。些音乐、歌曲,伴随着影视作品的传播,成为人民群众革命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成为革命文艺宝库的组成部分,成为我党我军及革命群众的一种标志。只要一听到这些歌,我们就条件反射地感觉到,共产党、解放军要来了!

举几个例子,电影《难忘的战斗》插曲《解放区的天》《迎着风雨去战斗》,《地道战》背景音乐和主题插曲《太阳出来照四方》,《我们村里的年青人》插曲《樱桃好吃树难栽》,《董存瑞》插曲《八路军和老百姓》,《上甘岭》插曲《我的祖国》,《党的女儿》插曲《兴国山歌》。应该说,这是革命文艺的一种极普遍的现象,无法一一列举。

1.webp (5).jpg

也有影视作品,直接使用不同历史时期的创作的革命可见,作为主题插曲或者音乐,效果同样很好。比如,《独立大队》使用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扑不灭的火焰》使用了《游击队歌》。革命样板戏,虽然是京剧,但是,基本上都使用相应的革命音乐作为旋律,烘托主题。比如,《沙家浜》《白毛女》都使用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旋律,《奇袭白虎团》使用了《国际歌》旋律,《智取威虎山》使用了《解放军军歌》的旋律,等等,表现力极强。

1.webp (6).jpg

天,革命题材的影视作品,应该吸取革命文艺的这些宝贵经验,传承这种创作风格,突出运用音乐、歌曲来提升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要么直接借用相应时代的革命音乐、革命歌曲,要么从剧情、主题思想、气氛、人物心理活动等各方面的需要出发,汲取并改造各地方戏曲、小曲甚至是西洋音乐等音乐旋律,自行创作新曲子,都很好。但是,既不自己创作音乐、歌曲,也不采用相应历史时期的革命音乐或者歌曲,而是采取乱七八糟的曲子,我就觉得很煞风景。

有一部电影《陈毅在茅山》,里面出现一个场景:根据地的一群小学生从陈老总面前走过,唱的居然是“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我觉得大煞风景,非常可笑,破坏了气氛,不知道主创人员是怎么想的。新四军办的小学,不应该唱新四军军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那个时代的革命歌曲吗?怎么可能唱反映小资产阶级生活情调的《城南旧事》插曲?与革命背景严重不相符。

几年前央视一套播出的电视剧《十送红军》,很不错,但,也是音乐让人很不舒服。一位红军女战士,为红军战士慰问演出,唱的居然是“何时才能够解我心头恨……”。同样很煞风景,破坏气氛。似乎是风尘女子才适合唱的歌,怎么可以让红军女战士来唱其他战士听?红军女战士,难道不应该唱“红米饭、南瓜汤,挖野菜也当粮”“炮火声,战号声,唱一曲山歌,给你们听哩”“万泉河水,清又纯,我编斗笠,送红军”……

1.webp (7).jpg

这样的例子同样很多。

前段时间播出的《特赦1959》,应该说是近年来非常好的一部作品。其剧情发生的历史时间应该是新中国建国之初到60年代中后期。这个时期的文艺氛围,特点是热烈、热情,现在的很多人也都很熟悉。但,作为反映建国后党政军民革命斗争和生活的作品,从头到尾,都没有听到《东方红》《社会主义好》,也听不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听不到《解放军军歌》等反映共产党、解放军精神面貌和军民鱼水情深的歌,仅仅是梁冬芳唱几句《解放区的天》,气氛远远不够热烈,不能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没有反映出新中国成立人民群众那种欢天喜地的历史真实。也没有听到《学习雷锋好榜样》,其实,只要一听到这首歌,我们就知道,时代已经是60年代中期了。相应的革命音乐的缺位,让人感觉这个作品与我党我军有些貌合神离,差很大味道,让人遗憾。

刚刚播出的电视剧《伟大的转折》,基本上没有使用当时的革命歌曲。只是在一个小战士的哼哼中唱到《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但起不到什么作用。这部戏的开头和结尾,使用了《抬头望见北斗星》《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效果很好,能引起观众的共鸣,但是,为什么在剧中就不使用类似的音乐呢?

1.webp (8).jpg

忽视音乐、歌曲在文艺创作中的作用,或者虽然不忽视,但是,在革命文艺创作中不能很熟悉、很好地使用音乐、歌曲来表达主题、烘托气氛、推动剧情、实现作品与观众的心灵沟通,我觉得,原因可能有以下两点:一是对革命历史不熟悉,对我党我军的革命文艺工作情况及各时代相应的经典作品不熟悉,所以不会使用,恐怕创作能力也还需要大大提升;二是,恐怕,我们的主创人员,在使用音乐以烘托气氛、推动情节转变方面,是不是有些不熟练?是不是音乐创作和剧本、摄影、剪辑、制作有些脱离?

简单讲几句,未必正确,请大家批评。

(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转自“吴铭再评说”)

 

2.webp.jpg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内容 相关信息

  • 吴铭:关于红色影视作品的音乐问题

    2019-09-25
  •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