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发展轨迹由一长串历史节点连缀而成,新中国成立就是至关重要的一个。这是因为,新中国成立结束了一百多年来的分裂、割据、混战局面,实现了国家和民族的空前团结和统一,逆转了中华民族几近亡国灭种的颓势,为中华民族崛起、复兴奠定了基础。
这七十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三十年在旧中国的废墟上,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和物质技术基础。后四十年,总结前一历史时期的经验教训,推动改革开放,加快现代化建设,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飞跃。期间,也犯了“文化大革命”等重大错误,国家发展因此遭受严重挫折。总结新中国建设发展的经验与教训,有利于中华民族在复兴之路上少走弯路,行稳致远。
一、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坚定不移地推进现代化进程。
在以西方国家现代化为标记的近代史进程中,中国是一个落伍者,甚至游离在这个进程之外。这是1949年之前一个多世纪里中华民族所遭受的苦难和屈辱的缘由,也是促使新中国建设者们知耻后勇、奋起直追的动力。但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着一穷二白的困难——败退的国民党把近三百万两库存黄金和几乎所有的美元外币运往台湾,留给大陆一个烂摊子。毛泽东曾为此感叹:“我们除了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壶茶碗……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面对西方的敌视封锁以及蒋介石集团的伺机反攻,新中国如果经济上不能独立,政治上的独立是不巩固的。拨快走向现代化的“北京时间”,这是摆在新生政权面前生死攸关的大问题。
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和抗美援朝胜利之后,1953年起,新中国开始了以工业化为中心的大规模建设,模仿苏联实施“五年计划”,能源、原材料、机械制造等工业领域陆续填补空白。既使在1960年初十分艰难的日子,仍取得了开发大庆油田、生产超音速喷气式飞机、核武器和导弹试验成功等重大成绩。新中国前三十年的一项巨大贡献,就是用比西方许多国家短很多的时间,就基本上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这一阶段,由于对国情认识不够全面,新中国在建设发展中犯了路线“左倾”、急躁冒进的错误,也付出了重大代价。
1978年中国大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新政策,极大激发了社会的生机活力和各阶层民众的创造力。70年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新中国取得现代化成就,令带有偏见的人也为之惊叹——1949年,国民生产总值不到美国的7%,2017年则为美国的65%,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达30%以上;1949年,中国连铁钉、火柴、煤油都生产不了,现在,中国是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更重要的是,大陆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改革开放以来,七亿多人摆脱贫困,贫困发生率下降到4%以下,中产阶层不断扩大,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总体上实现了小康。
二、充分发挥制度优势,从长远和全局推动国家稳定发展。
中国是一个人口多、市场大的国家,有利于发挥资源集约效应以及规模优势,而这一切都需要制度做保障。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大陆政治制度的本质特征。与世界各大政党相比,中国共产党具有严密的组织系统和制度体系,能够有效统筹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稳定发展,也具有强大的纠错和反省能力。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即认为,中国共产党特别重视反腐败,维持自己的合法性,并且确保经济效率,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首先,中国大陆选贤任能制度具有比较优势。海峡两岸这些年的差距拉大原因很多,从制度层面讲,大陆能选出优秀的领导人,而台湾不能是其中的重要一条。英国广播公司文章则分析,今天中国人才的产生有两个条件:一是漫长的基层历练,二是党内特色民主,既有“选”也有“举”,“选”包括民意测评,也包括各种层面的投票,“举”则包括民主推荐等,这和西方单纯把一切都付诸选票有着根本不同。美国《纽约时报》曾报道,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迅速崛起,与这种选贤任能制度是分不开的。
“全国一盘棋”的统筹协调原则和民主集中制的议事原则是大陆行稳致远、做事高效的重要组织保证。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世界经济遭受重挫,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运筹得当,不仅短时间内集中力量避免遭受重创,并成为引领世界经济复苏的火车头。这一年,中国还发生了汶川8.0级强烈地震,八万多人遇难,400多万伤病员需要救治,波及4600万百姓,直接经济损失达8000多亿元,救灾难度之大,重建工作之浩大复杂,世所罕见。中国大陆以最快的速度调动军队进入震区救灾,短时间内集结了大批救灾物资,并以对口援建的方式开展灾后重建,三年之内,灾区面貌焕然一新。有外电评论,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在这次救灾和重建中得以完美呈现。
在改革过程中,中国大陆以制定和实施五年计划、开展年度工作研究部署为框架,探索出坚持顶层制度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的方法。专家指出,两种方法的互补与制衡能使国家建设发展更具前瞻性和操作性,且有助于避免少犯错误和及时修正。比如,在经济实现连续30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大陆根据形势任务的变化,要求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甚至允许经济增速出现一定程度下行。而在面临美国发动对华贸易摩擦的情况下,中国政府加大宏观调控,针对性地提出了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的“六稳”应对策略,并持续推动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新旧动能转化趋势不断强化,体现出极具韧性的巨大回旋空间。
三、实施创新战略,为改革和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
近代中国之所以落后挨打,一个重要原因是清朝末期闭关锁国错过了工业革命和制度创新的机遇。新中国成立后,求贤若渴,以“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为代表的2500多名旅居海外的学者和留学生历尽艰辛回到祖国参加建设,成为国家科技发展的中流砥柱,开创了多领域科技应用的新局面。1978年,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中国科技创新发展迎来了春天。而后,通过启动实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星火计划”“火炬计划”等,特别是1995年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为国家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带动科技水平和高科技产业蓬勃发展。
习近平执政后,将“坚持新发展理念”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之一,并以创新驱动为指导,推动实施《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引发西方世界的极大关注。当前,中国大陆的科研人员超过300万,专利数量居世界第一,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大飞机、高速轨道交通等领域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百万吨乙烯成套装备、风力发电设备、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等装备产品技术水平已跃居世界前列。“中国制造”正向“中国创造”和“中国智造”升级。当前,美方发动对华贸易战,不仅是为了扭转贸易逆差,更重要的是针对中国的产业,试图阻断中国制造2025中所列高端制造的发展进程,遏制中国的崛起。
四、在巩固国防的基础上,走和平发展、和平崛起之路。
中国近代百年史,之所以会出现有国无防、被侵占被瓜分的悲惨局面,就是因为军队的孱弱和制度的腐朽。新中国刚一诞生,即面对西方大国的封锁和威胁。1950年9月,中国之所以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一个非常重要的动机就是为国内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创造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1956年,新中国明确了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这同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发展道路是相匹配的。但由于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持续敌视和封锁以及中苏关系交恶,再加上地缘战略环境先天不足,与多个国家存在领土之争,新中国的和平建设之路屡屡受到严重威胁。1990年代前,中国大陆基本上每五六年就要对外打一仗,包括1950-1953年抗美援朝、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1965-1973年的援越抗美、1969年与苏军的珍宝岛之战、1974年与南越的西沙海战、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1988年与越南的南沙海战等。历史证明,如果没有一支敢于善于作战的人民军队,没有比较完整的国防工业体系,中国不仅会丢失许多领土,而且政权安全存在很大的风险。而为了打破美国的核讹诈,新中国集智攻关,1960年代先后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从1970年代初期至80年代初,核武与中程、中远程、洲际、潜地导弹等陆续配套并装备部队,实现核力量的武器化和多样化,新中国从而拥有了可靠的安全盾牌,成为名副其实的政治大国。正是由于新中国构建了可靠的国防力量,有效慑止了霸权主义的侵略战争,才为建设发展赢得了宝贵的和平环境。
改革开放之后的一段时间,中国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多次裁军,国防投入较低。但随着苏联的解体和冷战的结束,美国依靠“一超”的地位和强大的军事实力,越来越倾向于使用军事手段解决问题,维护霸权。1993年以来,陆续制造“银河号”、导袭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和南海撞机事件,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利益和国民尊严。“落后就要挨打”仍然警醒着中国人。
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正处于由大向强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提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得到了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认同和赞扬,也解构了一些国家“国强必霸”的历史陈见。但国际竞争的“丛林法则”并没有改变,美国视中国为首要战略对手,从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对华实施全面遏制,在香港问题上更是推波助澜,中国面临的外部安全风险更加复杂多变。岛内“台独”势力依仗外力图谋“渐进台独”,民进党蔡英文连任概率严重存在,台海形势的不确定性难以消除。建设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不仅是中国实现现代化建设和推进国家统一的重要后盾,也是维护世界的和平发展的重要力量。
以1921年为节点,中国共产党人用28年的时间,完成了自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之献身的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彻底改变了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的悲惨命运,扫清了走向现代化的制度障碍;以1949年为节点,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克难前行,推进现代化进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崭露光明前景。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重大深刻变化,中国的复兴之路,离不开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如何化解美国合纵连横搞遏制和打压,如何应对一些国际势力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的不断挑衅,如何为国家和平发展营造有利战略态势,如何以较低成本推进两岸统一,成为摆在两岸中国人面前的一道重大时代课题。
作者:杨胜云(华语智库高级研究员)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