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清明节。父亲离开我们有两年了,两年前的悲痛、紧张、忙乱都已过去,而对于父亲的思念和回忆却日益频繁日益清晰起来。然而,写下“父亲”这个题目之后却不知从何写起,在脑海里反复出现的,只是父亲的背影……
父亲很矮小,清瘦。可想而知,生活在贫穷落后的农村,他要比别人承受更多的痛苦和磨难。好在父亲会做木匠活,偶尔做一些木器出卖补贴家用。但做木器就得先买木料,从十几里外的大山里或集镇上,把一根根大木料扛回家,就是一件苦不堪言的事。
记得1962年的一天,父亲叫我随他去赶集,买了几根木料。父亲将大的木料捆做两担,那是他挑的。一人挑两担,就要来回走两次,将一担挑到前面不远可以看得见的地方放下,再返回来挑第二担,这叫“打短拨”。当父亲挑第一担时,我守着另一担;父亲返回挑第二担时,我再扛上那根小木头跟着父亲一起走。从集市到家里要翻过一座大山,叫萝卜岭,山不算很高,但十分陡峭,山顶上有一座过路凉亭,也就叫做“萝卜岭亭子”,是供路人歇肩休息避风雨的地方。离家时,父亲和母亲约好,叫她到这里来接我们。然而,最难走的一段路是攀登萝卜岭。至今令我刻骨铭心的,是父亲挑着沉重的木料爬萝卜岭的背影:在如火的骄阳下,父亲光着背,沉重地喘着气,汗水不停地往下淌,脚下艰难地迈着步子,一步一顿,一步一顿……望着父亲的背影,只觉得山太高,坡太陡,路太长,担子太重,而父亲的个子太小太小……
这几十年里,我也读过不少的书,可是一直没找到能准确表述父亲爬萝卜岭时身子运动状态的词,在这里,抽象思维显得苍白无力,唯有父亲爬山的背影,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中,岁月愈久愈清晰,恍惚随时触手可及……
也许正是这样的生活经历,更坚定了我走出农村的决心。停学一年后,我不顾父亲的反对,1963年又插班参加考试,考上了县城一所中学。这不是父亲所希望的。作为他的长子,他希望我尽快成为正式劳力,早日助他一臂之力,帮他挣工分养家糊口。但是,当看到录取通知书时,他还是千方百计为我筹借了学费,送粮食到粮站换了粮票。上学那天,还替我挑着行李,亲自把我送到二十里外的汽车站。
可惜,我们晚到一步,眼看着汽车开出了车站。我茫然地看着父亲,希望父亲说出送我到学校的话,因为从这里到县城,还有八九十里路,我还从来没有单独一人走过这么远的路。不料父亲却说:“走吧,孩子。大马路直通县城。要记住,路就在脚下,路就在嘴边,不认得路就恭恭敬敬地问别人。”接着,又千叮咛万嘱咐,要我千万别掉了钱和粮票。说完,就头也不回地往回家的路上走了。望着父亲越走越远的背影,心想,父亲也许会回头看我,也许会回来送我……可是,父亲一步都不停地走了,走了,一直走到我看不见他的背影了,始终没有回头,也没有停步……就这样,我第一次走上了我从来没有走过的路,走上了我独立生活的人生之路。那年,我13岁,父亲42岁。
岁月如流,人生苦短。不觉一晃四十多年过去了。如今,父亲离开了我们,我也是年近花甲的人了,然而小时候父亲经常对我们说的话还在耳边回响:只有吃得苦中苦,才能成得世上人。的确,艰难困苦,正是成就人生的基石,正是彰显生命力的底色!
(【原创】来源:昆仑策网)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