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相对于美俄,中国的中段反导拦截还存在差距,但并不是很大,它也客观说明我们国防科研和武器装备自主创新的力度,正在不断加大。
天刚蒙蒙亮,网上已是热闹非凡。据中国国防部消息:“2022年6月19日晚,中国在境内进行了一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试验达到了预期目的。这一试验是防御性的,不针对任何国家。”这则消息实在是太重磅了!因为在中国刚刚下水了先进的电磁弹射航母仅48小时后,紧接着就传来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中国又一次成功进行了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这消息实在是太令国人兴奋!也足令霸权酋胆颤!其实,早在2010年1月11日,中国就已经成功进行了首次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接着在2013年、2018年、2021年中国都进行了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屈指算来,这已经是中国至少连续第五次进行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获得圆满成功了!从央视播放的视频来看,那深邃夜空里绽放着光焰的大礼花,又何尝不是一个捍卫国家主权的真正的“国之重器”呢?从现在已知的日本及台湾岛上媒体的报导来看,他们皆普遍认为,中国新武器试验的目的性极强。试验本身就是“敲山震虎”。也有外电称中国此举是对国防部长在香格里拉防务会上庄重宣示的有力支撑,用“成功拦截”回应了霸权主义者的狂妄挑衅。
从现在已知的多数网友留言来看,普遍认为,于国防部长在香格里拉防务会上庄重宣示之后,再次成功进行中段反导拦截试验,再次表达了中国政府增强国防实力、维护国家安全利益和领土主权完整的坚强决心、强大能力。同时表明中国国防科研实力仍继续处于技术大提升的重要阶段。随着时光的流逝,国力的增强,技术的跃升,中国必将也能够陆续进行多种高新武器的技术试验。此次中段反导拦截试验的成功,只能使人们更加清醒地意识到,在当今寰宇,正义是需要有实力为后盾来伸张的。透视当今国际战略格局遭遇的大调整大变革,作为资深“军迷”,笔者感觉很有必要,对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的科技含量作一次肤浅的介绍。下面,就让我们先去穿越时光隧道,回眸2010年元月11日晩间那个“冬日惊雷爆响”的眩目时刻,再度认识中段反导拦截技术的科技含量吧!历史清晰地记录着,2010年元月11日那个夜晩,当人们还沉浸在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授予谷超豪、孙家栋“国家科学技术最高奖”的喜悦之中时,新华社播发了一条重要而简短的消息。宣布中国成功进行了一次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消息如“冬季响雷”,迅速引起轰动,其关注程度直达舆情峰值。尽管中国方面不可能就具体的反导试验地点、相关数据发布报告,国内外军事专家还是纷纷发表评论;有的评述甚至是截然不同的。有关人士认为,进行中段反导拦截试验的应该是中国的国防科技试验部门,这是中国第一次正式向外宣布自己成功进行的反导试验消息。媒体普遍认为,目前(2010年),世界上只有美国和俄罗斯进行过类似中段反导拦截试验。但成功率都极低。“中国会有这么厉害吗?”“导弹技术被认为是中国的一项特殊力量,使它能够缩窄与美国及其他国家武装的差距。外界认为中国正在开发一系列旨在能够击落或摧毁秘密航空器、巡航导弹和精确制导武器的项目。”境外媒体的这个说法,还是有几分道理的。就连美国科学家联合会的中国军事问题专家汉斯·克里斯滕森也说,“北京显然担心,它需要某种形式的、有效的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克里斯滕森说,多次试验的成功“表明他们的技术日趋成熟。相信性能又会有大幅度提升。”科学技术的演进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大概早在2006年,境外媒体曾有报道称,北京曾在中国偏远的西北地区试射过地对空导弹,射击目标就其性能而言,与美国的“爱国者”拦截系统类似。据当年的韩国《东亚日报》报道,试险内容包括侦测并击落一架无人侦察机和来袭的弹道导弹。韩国媒体说,这似乎标志着中国本土中段反导拦截部队的正式启动。2007年1月11日,中国曾经进行过一次外太空科学试验。当时中国用一个动能器击毁了一颗本国失效的气象卫星,但中国没有主动公布该试验。美国太空情报机构测出并宣布“中国进行了导弹反卫星攻击试验”。事后有外媒记者追问,中国方面做出解释,似乎显得“被动”。而此后中国对类似装备的多次试验都采取迅即公布,这既有提高军事透明度的需要,更是有自信力的彰显与宣示。军迷们都知道,根据弹道导弹飞行的不同阶段,一个完整的反导系统,应该包括源头打击能力(即导弹发射前就摧毁)和导弹发射后上升段、中段、末段拦截三部分。在导弹飞行的三阶段中,导弹上升阶段拦截效果最好。因为,敌方导弹在初射时段就被击落,后果也是掉在敌方头顶,不会对本国领土造成伤害。但最突出的难点有三处。国际防务展上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提供的标准SM-3拦截导弹高速撞击目标的画面一是如何准确判断敌方的突袭活动。如像二战中的“偷袭珍珠港”行动,和平氛围中你怎么知道“日本鬼子兵”要偷袭你。判断不管是准确或失误,都可能会被反诬说成是“战争发动者”,犹如2008年的“格俄战争”那样。除非是像以巴那样长期处于“间歇性交战”状态。二是需要在敌方弹道导弹点火后第一时间就发现并进行攻击;而攻击又需要深入到敌方纵深实现,技术难度显然很大。在这方面,以色列的拦截水平堪称上乘。它已经发展到可拦截火箭弹水平。2012年发生的一次以巴冲突中,巴方发射了21枚火箭弹,以方拦截了19枚。因为另外2枚落在了郊外无人区,不需要“烧钱”拦截。三是需要突破敌方的层层阻拦会很多,反拦截更要技高一筹。在美国,负责对上升段实施拦截的是YAL-1激光反导飞机,它号称能从1500到2000公里外就用高能激光引爆导弹。虽然该项技术还不够成熟,导弹上升段拦截效果受限因素较多,但并不等于美国人会放弃它。目前国际上比较成熟的反导系统主要是集中在中段和末段拦截上。弹道导弹中段飞行是指导弹发动机关闭后在大气层外以惯性飞行的阶段,这时它的弹道相对平稳和固定。先进的反导系统计算出它的弹道后,就可以准确引领拦截导弹进行一次或者多次拦截。如果拦截及时,掉落的残骸也不会进入本国领土。而末段拦截时,由于弹道导弹进入大气层开始俯冲阶段,弹头轨迹倾角大、速度通常在7-8倍音速以上,反导系统要想捕捉住它相对困难要大得多。此外,新研制的弹道导弹会不断变轨或释放诱饵,这些都增加了末段拦截的难度。即便成功,弹头通常也会掉在本国领土上,难免造成损害,客观上实现了敌方愿望。
有关军事专家认为,既然初段反导难度极大,而末段反导风险也很大。那么,选择中段反导就理所当然地成为发展重点,也迅速成长为目前国际上比较先进的反导拦截技术。美国在阿拉斯加、加利福尼亚部署的导弹拦截器,多数也是中段反导武器。在此也要提醒读者注意:美国目前巳经在本土和盟友中部署了这类导弹拦截器。一旦“全面竣工”,有了更坚固的盾牌,看着谁不顺眼,难免不会以“人权高于主权”之类的借口,或举起类似“反对专制”的旗号,用它更锋利的矛刺向它的“潜在竞争对手”。“中国第五次成功进行中段反导拦截试验”的消息告诉人们,目前中国已经翻越了反导拦截技术必须要过的几道关。其中最重要的是,中国已经具备并正在努力完善完整的预警体系。用句通俗的话讲,完整的预警体系是各国反导中必须具有的多功能的完备的“火眼金睛”。因为,“子弹对子弹”,实施反导拦截的根本前提是在第一时间及早发现敌方弹道导弹升空。倘若没有对早期敌情的预警体系,谈何准备准确拦截。现今国际上把反导弹预警系统分为天基卫星系统,陆基弹道导弹预警雷达系统,潜射弹道导弹预警雷达系统,以及火箭空间监视系统等四类。尽管现今完整拥有这四类预警体系的只有美国。但前两项系统则是任何国家反导防御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美军反导预警体系以外层空间的“国防支援计划卫星”为核心,在全球范围内监视导弹升空的火焰,可在导弹升空后30秒内探测到目标,5分钟后报警。当导弹飞到一定高度后,地面上的超视距预警雷达和远程雷达也能跟踪并测算出目标轨迹,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太空监控能力的缺失。同时,美国在全球多处还部署有X波段雷达和“铺路爪”雷达站,能以接力的方式跟踪数千公里外的目标。正是由于拥有独特的技术手段做后盾,美国在太空中的监视能力是独一无二的;五角大楼发言人才会在别国搞科学试验时如此这般“话中有话”。俄罗斯对此则是另辟蹊径,它主要是在本国及周边国家部署类似的大型相控阵雷达,进行预警。其中位于阿塞拜疆境内的加巴拉雷达站可对远在南半球的太空飞行器实施跟踪,雷达距离可达6000公里。俄罗斯建设的新型“沃罗涅日-DM”预警雷达站,据说“能识别6000公里外的飞行物到底是气球还是导弹”。美媒曾披露,中国早期反导项目“640工程”中的陆基远程预警雷达可能也在继承和创新中保留下来。而以色列和它提供给印度的现有反导系统,则多以末段反导为主,因此,他们使用探测距离约650公里的“绿松”雷达就基本能满足需要。有了完整的预警体系,处置导弹拦截,最好的选择是实施中段拦截;即把来袭目标阻挡在太空中的惯性飞行阶段,现有反导技术主要针对导弹的中段和末段进行拦截。早期弹道导弹在中段惯性飞行时尽管速度快,但弹道轨迹单一,因此飞行轨迹容易被测算。但新一代远程导弹通常在中段就已经具备释放假目标和飞行变轨的能力,因此拦截方必须结合太空卫星、地面雷达和测算指挥中心的各种数据进行综合判断,这对整个反导系统的综合能力考验极大。此外,这一阶段的导弹飞行高度通常在150公里以上,要拦截它还需要大推力火箭将搭载的拦截器送上太空才行。2009年此前只有美国和日本有成功进行中段反导拦截的经验。美国陆基中程拦截弹射高达惊人的2000公里;美国和日本联合研制的海基“标准-3”反导系统也曾在2008年2月击毁了在200公里以上高度飞行的失效卫星。2010年的《华盛顿时报》曾引用五角大楼官员的话称,中国此次中段反导试验很可能是采用和2007年击落中国失效卫星相类似的技术,当时拦截高度约900公里。当拦截器进入太空后,要确保击毁的目标不危及本国,最好的方式是直接撞击,即“子弹撞击子弹”,对制导系统要求非常高,其难度之大不言而喻。
在这方面,俄罗斯有点例外。它的A-135反导系统也具有大气层外拦截能力,但它不是采取直接撞击,而是依靠核弹头爆炸摧毁来袭导弹。虽然俄军方宣称,其射程在350公里以上,实战效果小,因在“禁核”条件下没有办法得到验证。接下来再讲讲末段反导,笔者认为它不仅是个增加拦截机会的问题,还是个有效保护自己的“双保险”应对问题。假如中段拦截失误,末段反导还可弥补。通常弹道导弹经过中段飞行后,将再次进入大气层,进行最后的末段飞行。美国的末段反导技术相当成熟,早在海湾战争时期就成功使用“爱国者”导弹拦截过“飞毛腿”短程导弹。但后来随着弹道导弹不断改进,各种突防技术层出不穷,尤其是远程和洲际导弹的弹头俯冲速度在10倍音速以上,能够把握时机,进行有效拦截概率转瞬即逝,现有末段反导系统仍无法确保完全拦截。这就迫使各国末段反导系统提高反应能力,或者增加拦截机会。美国陆军主要以战区高空防御系统(THAAD)和“爱国者-3”形成高低双层拦截体系。THAAD最大射高接近150公里,“爱国者”的拦截高度也达到60公里。印度研制的PAD和AAD反导系统也采用类似的拦截方式,分别在大气层内外进行两次拦截。俄S-400系统能在150-200公里范围拦截末段飞行的战术弹道导弹,该系统也具备反导能力。以色列推出的“箭-2”反导系统常年处于战斗值班状态。外媒认为,国庆六十周年大阅兵展示的中国S-300、“红旗-9”等防空系统也具备一定的末段反导能力。回溯历史,自20世纪六十年代美苏加强弹道导弹防御以来,反导技术已覆盖到对敌方弹道导弹从助推段到末端再入后的每一段弹道;随着新技术的运用,对于老式弹道导弹而言,这些多层次拦截导弹编织的反导网络已具有相当效果。中国多次宣布中段反导拦截试验成功进行,表明试验达到了预期目的,也标志着包括信息处理、侦查预警、拦截武器、武器传输、制导精度和反应速度在内的反导技术达到一个新的阶段。相比之下,美国和苏联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开始研制反导系统。目前,美国在中段反导和末段反导方面仍走在各国前面。尽管相对于美俄,中国的中段反导拦截还存在差距,但并不是很大,它也客观说明我们国防科研和武器装备自主创新的力度,正在不断加大。
(作者巴丁系沃民高科沃德研究院学术顾问;来源:“沃德舆情观察”微信公众号,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