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天中午,去菜市场补衣服,裁缝大姐仍没回家,我问她为什么这么迟还在接生意,她说正常中午是11:30收摊,今天周日,孩子在补课,中午不回来吃饭,所以就抓紧多做点生意。
我闻言大骇:“不是说学生校外补课现象得到了大力度整治吗?怎么你们竟然还让孩子补课?看来,这不是国家和学校的责任,是中国的家长太希望子女成龙成凤心切,非补课不可啊!”我很有点“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地抢白这位大姐。
“哪是我们家长非补课不可哦!现在老师上课,问学生们可懂了,只要有部分学生说懂了,老师便开讲下一部分内容,逼得学生只有补课啊!”大姐说。
听到大姐的这番话,我近乎本能地想到柳宗元《捕蛇者说》中的一段: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很多事,我们自作多情一厢情愿主题先行地以为这样,谁知真相竟是完全相反的“那样”,事实毫不留情地让我们闹了个“大红脸”。
任校外补课泛滥,结果是,教师堂上越来越懒,补课收入越来越丰,百姓收入多额外付诸教育,深陷无限的教育内卷,其与“共同富裕”不是渐行渐远?“身正为师,学高为范”,任老师如此行止,玷污了“灵魂工程师”的名声,也严重污染了社会风气。
说到底,校外补课其成痼瘴顽疾,原因还是上级没有较真。如果视校外补课之害为“教育安全事故”,像重视安全生产一样重视这一问题整治,重奖举报,发现一起处罚一起,不仅处罚当事机构和老师,还连带重处老师所在学校的负责人以及所在地的政府官员,哪里会解决不了?
再如变味的教师节。笔者上世纪八十年代任教中学的时候,教师节初设,还没有衍生出什么问题。近年来,教师节里学生比拼送礼的现象日益凸显。好端端的一个神圣的节日,竟被玷污若此,也足让人惊骇。
也许有人以为我这惊骇很有点鲁迅所谓“友邦人士莫名惊诧”的味道,认为部分成绩不好的学生向老师表表心意,求老师多费点心,就如主播求粉丝多关注,实属稀松平常,再正常不过,关成绩好的学生啥事?正如鲁迅《论雷峰塔的倒掉》-------“白蛇自迷许仙,许仙自娶妖怪,和别人有什么相干呢?”
确实,老师本可能也是心如止水,而至少,成绩优异的学生没有必要指望送礼来额外求老师关注。然“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只要一个班里有哪怕一个学生送了超出一般价值的重礼,一旦被人发现,就可能引起攀比,到最后,即使成绩最好的学生,如果不送礼,也可能激起原本心如止水的老师内心的微澜,近乎本能地生发不悦……
问题是,学校和各级教育部门,迄今有没有真正把这样的问题当成纪检监察工作的题中之义呢?如果实在无法让“教师节”重回正位,两害相较取其轻,是不是可以考虑宁愿取消教师节?
再比如基层减负。这类似教育界给教师和学生减负。为什么一些地方和一些学校存在“越减越负”的怪现象?没有真正严谨科学的减负考评体系出台,或者纵有这样的体系却没有真正考评落到实处故也。
就如“热热闹闹抓素质教育,扎扎实实抓应试教育”,根本原因在于中高考指挥棒一直没有真正矫正过来。
很多事,之所以雷声大雨点小,甚至“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都是因为没有真正较真。而得不到真正较真的很大原因,是各级往往喜欢“运动式”抓工作,所谓“三分钟热度”“72小时关注度”,不习惯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甚至压根儿没有这样的意识。
“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这是革命英雄杨根思的宣言。
1957年11月17日,毛主席在莫斯科大学面对数千名中国留苏学生和实习生,提出了“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的至理名言。无数革命事业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什么事就怕认真,什么事就怕较真。面对困难和问题,一是一、二是二,一针见血地指出,一抓到底地整改,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作者:陶余来 合肥市包河区总工会 ;来源:昆仑策【原创】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