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司马南:这一敏感问题事关中国的根本利益!兼论“对等开放”之义
点击:  作者:司马南    来源:昆仑策网  发布时间:2023-11-30 10:00:10

 

今天想谈一个比较抽象的问题,事关“开放”,或曰“对外开放问题

 

为什么要谈这个问题?

 

因为在中国的语境当中,大家已经习惯把“对外开放”当成相对于“闭关锁国”的反义词

 

改革开放是我们国家最重大的政策之一,该政策使我国社会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它是一条促使中国社会与世界融合的一条正确道路。

 

但是这并不等同于,关于改革开放要把它作为一种类似宗教的判断和执着。

 

余云辉先生把“闭关锁国”的语境比作清末的长辫子,而“对外开放”的语境则类似于西洋的领带

 

 

余云辉

 

毫无疑问,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我们应当坚信。但是有些人在面对开放的过程中,像是对系在自己脖子上的领带别扭,依旧拒绝反思。余云辉先生表示,要理性地看待问题,在“对外开放”的另一端不应该是“闭关锁国”,而是“对我开放”

 

只有在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可以换来外国“对我开放”承诺的情况下,才能形成中外之间的“对等开放”,才能形成互利、互补、互惠的平等“对等开放”关系。

 

如果没有“对我开放”的前提,一味地强调所谓的“对外开放”,则会让中国吃大亏。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总有人要往前走,大胆走。先稳步前进开放,之后再是大胆地彻底地开放。

 

我们居委会中心理论组谈到开放的时候,有些老哥哥老姐姐说,“院子可以开放,客厅可以,那卧室的保险箱可不可以”?因此最彻底、最大胆这种话在强调事情方向的时候是对的,但是在政策层面、战术层面上,这么说有一定的局限性,甚至有可能让自己吃大亏。凡事有度,过犹不及。必须在对等的视角下重新审视对外开放的内涵,并且赋予对外开放新的价值判断。

 

理论组的老刘同志曾经谈到过,这个问题不能只看自己。

 

 

有没有人研究过美国的对外开放问题,美国有对外开放的这种说法吗?

 

美国好像不提倡对外开放,只提倡对美国开放,怎么理解?

 

美国一直强烈敦促中国更多地开放金融领域,包括允许外资银行和证券公司进一步介入中国的银行业和资本市场,但是,对中国金融机构在美国本土设立分支机构和收购金融机构股权的艰难处境则没有做出承诺和解决的方案。

 

同样是打着“开放”的旗帜,美国的精明和中国的天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难怪中国人要请不会讲中文的美国人充当“中国经济顾问”,而没有美国人请中国那些会讲英文的“专家们”担任“美国经济顾问”。中国请的洋顾问继续在中国推销美国国债并敦促对美国有利的事项得以实现,继续侵害着中国的经济利益。

 

 

需要声明,讲这件事情,绝不是让我们不要请国外的专家。我怕有人曲解,解释一下,我们当然需要国外的专家,需要全世界的最优秀的专家,但是决定经济政策的关键部门,或者评判方案的权力都交给外国人,那到底是美国利益最大化的开放,还是中国利益最大化的开放?这符不符合互惠、互利、互补的基本原则?

 

美国的开放是以美国利益最大化的开放,在这方面中国要学的地方还有许多。

 

经济学家余云辉说,华尔街一位从事并购业务的美国律师坦言,中国企业取得美国银行10%的股权是极其困难的,企图取得20%以上的股权几乎是不可能的,更不用说取得实际控制权了。

 

美国资本可以在中国控股深圳发展银行,但中国企业在美国却没有相同的案例。中国迄今为止没有出现哪个企业取得超过10%的美国银行股权,哪怕是美国三流银行10%的股权。美国金融市场实属有开放之名而无开放之实,真可谓达到“善闭无关健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的境界。这种巧妙保卫本国金融版图的监管境界和开放技巧才是真正值得中国金融监管机构认真学习的地方。

 

 

这方面美国人比我们经验更丰富,为什么我们还不学习这些?如果学习的话,这种对等的开放是不是就真的有了一些对等的意味?

 

有经济学家建议,是不是可以考虑暂停境外金融机构控股和参股中资银行业务的审批

 

在全国人大相关法律颁布之后,对于违背法律的参股和控股行为,中国银监会应该督促外资控股方及时纠正。有人担心这会违反WTO《服务贸易总协定》中关于金融服务附件中的规定。

 

其实不然,中国这样做没有违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

 

 

敏感的问题事关我们的根本利益。

 

经济领域中会出现问题,比方说房地产的问题,许家印一类的问题。而金融领域中一旦出了问题,就比较麻烦了,有可能会让我们输得很惨。

 

中国的市场资源和股权资源是中国经济版图的主要内容,面对全球泛滥的美元,为了保卫中国的经济版图,中国需要设置多层的防护地。

 

在这个意义上,单向的招商引资型的对外开放的政策,曾经为中国经济现代化助力。但是现在既然到了一个历史新时期,这个问题需要根据新的情况做出新的判断。

 

因此,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必须发出“对我开放”的声音

 

不能来了一帮洋人,只听他们大喊“开放”。我们也可以呐喊!投桃报李,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互惠互利,人类命运共同体,焉有不对等之理?

 

 

180年前,上海建了英租界,有人说那是改革、是开放的典范,是国际先驱。

 

从一个角度看是对的,但是它有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甲午战争,我们失败了,被迫开放。

 

人家船枪炮弹,我们是被欺负的一方。

 

 

所以当上海有一些教授强调,“上海是上海人的上海”、“上海租界不是殖民地”,这些奇谈怪论说出来的时候,让我们很多人都觉得惊讶。

 

仔细想想,这种言论中讲出了开放的事实,但是隐去了被迫开放的内容。倘若是被迫开放,那就没资格高谈“对我开放”。

 

 

可现在不一样了,180年早已过去。70年前,我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要做的是联合世界上一切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而如今,开放这么重大的事情,平等、互惠、互利的概念是不是在今天可以多多强调一些。

 

参考文章|余云辉·昆仑策研究院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烽火HOME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