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揭开华尔街投行的面具:看透20年洗劫中国资本市场的斑斑劣迹
点击:  作者:财经李国魂    来源:今日头条  发布时间:2023-08-16 10:45:12

 

美股国家级庞氏骗局即将彻底揭开谜底

 

格林斯潘有两条欺世盗名歪理邪说透视出美国的实质:

 

一是别对统计数据较真。世界上存在着三种谎言:谎言,该死的谎言,统计数字。经济统计数据就像比基尼,暴露出的那部分固然重要,但没暴露出的那部分才更要命。

 

二是如果美国还不起债务怎么办?格林斯潘说:美国为什么还不起债务?请记住这个常识吧:全球债务归还、支付交易都用的是美元,美国会存在还不起债务的问题吗?

 

 

艾伦·格林斯潘

 

如今格林斯潘们的报应终于敲碎了他们独霸世界的美梦,巨额债务黑洞表明国家实际已经破产。一场美利坚国家级别的庞氏骗局真相,正在由硅谷银行、签名银行、第一共和银行的接连倒闭而不断浮出水面。

 

如何转嫁危机?自然是政府和华尔街群狼沆瀣一气,相互勾结。最近拜登恶意唱空中国经济,就是最新的一出祸水东引的和恶意诽谤黔驴技穷的丑态表演。

 

回顾新世纪以来,中国资本市场所遭遇的华尔街群狼们的围猎,可谓是一场惊呆国人的浩劫灾难。

 

一、美国评估机构冲锋在前,投行躲在幕后遥控,对中国核心金融资产下手

 

世界银行在2007530日公布的《中国经济季报》对此现象专门指出:新股发行定价严重偏低意味着国家损失。原始股投资者是受益者,但大多数原始股都被机构投资者和其他大投资者持有。

 

 

三大评级三大地雷

 

不得不说,我国由于缺乏自有的权威信用评估机构,在中国企业的估值和海外募集上市过程中,已经深深受到国外评估机构在各个方面不同程度的价值低估甚至扭曲。200311月份,美国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公司对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8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进行了评级,这12家商业银行的评级等级依次为:中国银行BB+、中国建设银行BB+、中国工商银行BB+、中国交通银行BB、中国农业银行BBpi、中国招商银行BBpi、上海浦东发展银行BBpi、中国民生银行Bpi、深圳发展银行Bpi、华夏银行Bpi、中国光大银行Bpi、广东发展银行CCCpi。其中中国银行以BB+级居首。

 

从评级结果看,占据中国银行业半壁江山的12家商业银行甚至不具备投资价值。那么中国的其他银行就更不具备价值投资。因此,该评级结果一经公布就掀起了轩然大波,引起了媒体和国内业界人士的广泛争议。在全球评级领域与标准普尔公司并驾齐驱的穆迪评级公司在对中国商业银行的评级中相对调高了评级等级。

 

穆迪公司对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评级虽略高于标准普尔,不过距离AAA的最高评级还有很大距离。但是,这些企业走出国门遇到的依然是如同遭到抢劫一样的结果。评级被压低,估值自然就“价廉物美”。

 

第一,权威估值机构缺位,导致优质资产贱卖,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由于权威估值机构缺位,国外评估机构几乎全面对中国优质资产进行扭曲低估,在中国企业的估值和海外募集上市过程中,话语权旁落所产生的负面反馈效应堪比灾难。投行和评级机构里应外合,合谋操纵市场和公司股票。特别是被专门围猎的上市公司。标准普尔(Standard & Poors)、穆迪(Moody's)、惠誉(Fitch)三大信用评级机构与投行高盛、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花旗以及多家对冲基金都有着密不透风的联系。

 

2006年,美国高盛集团、德国安联集团及美国运通公司出资378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95亿),以每股1.16元人民币价格入股工商银行10%的股份。按照20071月份股票交易价格6.77元计算,市值最高达到2755亿元,三家外资公司净赚2460亿元人民币,到一年投资收益达到9.3倍;2006年,苏格兰皇家银行、新加坡淡马锡控股、瑞银集团和亚洲开发银行投资中国银行共51.75亿美元(合人民币约403亿),收购价格1.22元。按照20075月份股票价格6.3元计算,市值最高达到2822亿元,四家外资公司净赚2419亿元人民币,不到一年时间投资收益6.6倍。这种收益举世罕见。

 

在工商银行2006年创出国际认购40倍记录之后,20074月,中信银行国际配售总需求达到1000亿美元,超额认购倍数接近50倍。中信银行的发行价格区间为人民币5.05.8/股,估算的市净率相当于2.64-2.84倍。而在20056月到香港上市的交通银行,到20074月上涨3倍以上。而入股交通银行的汇丰银行(汇丰)持股交行19.9%的股权,出资144.61亿元购买9115亿股,每股认购价1.86元。按现在市价计算赚取1400亿元港币,回报达10倍以上。

 

以中国建设银行为例:建行于2008527日发布公告,称美国美洲银行将在200865日前向中央汇金公司购入60亿股H股,交易价格是2.42港币。当日建设银行H股收盘价为6.65港币,这意味着美洲银行购入价格将有高达63.60%的折价率。但这却是美洲银行行使早先约定的认购期权。早在20056月,建设银行与美国美洲银行订立投资协议及战略性协助协议。协议规定:美洲银行将分阶段对建设银行进行投资,最终持有股权可达到19.9%,首期投资25亿美元购买中央汇金投资有限公司持有的建设银行股份。

 

在第二阶段,美洲银行将在建设银行计划的海外首次公开发行时认购5亿美元的股份。未来数年内,美洲银行还可增持建设银行股份至19.9%。美银持有建行191.33亿股的成本为25亿美元,以目前6.7港元的价值计算,这部分股权市值达到了1282亿港元,股权投资的赢利为1080亿元。如果美洲银行持股比例达到19.9%,持股数将上升至273.71亿股。按照2.52港元的行权价计算,账面盈利可以达到1600亿港元以上。如美洲银行初次入股建行的价格仅比建行每股净资产高15%。而担任美洲银行财务顾问的摩根斯坦利也一定是赚得盆钵满罐。

 

 

我就是专门唱空你的

 

第二,高盛自始至终坚持“唱空”内地银行的行径给高盛带来巨大效益

 

其唱空手段已经低下到不惜伪造数据的地步。多次唱空并发布的赤裸裸的假设数据与监管部门发布的官方数据呈现大幅偏差。

 

20089月,高盛在研究报告中将中国银行业的评级从“具有吸引力”下调至“中性”,同时调低A股银行股的目标价,平均下调幅度达41%,仅对其当时持有的工行股票维持“行业首选”的评价,建议“买入”。唱衰声中,银行股连续几日应声大跌。

 

201011月,高盛发布唱空A股的报告,高盛又大笔减持工商银行,引发外资做空高潮,导致当年沪指于1116日、17日连续暴跌。

 

20116月,高盛发表研究报告称,预计2013年中国内地银行业不良贷款比例达8%。但是,原银监会数据显示,2013年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仅为1%

 

2013520日,高盛公告清空所持的工商银行剩余股份,共套现11亿美元。至此,高盛已经清空所持有的全部工行股份。高盛2006年投入的25.8亿美元,累计获利已达72.8亿美元,投资收益达到282%

 

2017年以来,高盛长期对交通银行A股给予“卖出”建议,2021年下半年后,给予的目标价格甚至低于4元,且一直持续至今。然而,交通银行A股自20218月以来便一路走高,区间涨幅高达58.8%

 

二、在美国次贷危机前后,助推中国股市暴涨暴跌,尤其是利用金融衍生品刻意做空,谋取暴利

 

自次贷危机在200710月完全爆发后,中国股市好似完全随着次贷危机亦步亦趋,对美国货币政策、股市和所有经济数据呈现高度敏感状态,甚至到了“草木皆兵”的地步。当美国股市下跌,中国A股以数倍于美国股市的跌幅剧烈下挫。美股上涨甚至大涨时,中国A股则原地踏步,静候美股下跌时再作响应。

 

全球虽然历经美国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但是,美国欧洲股市即使处危机漩涡中心,股市跌幅却远远小于中国股市。

 

2008年,沪指、深成指、中小板指跌幅依次为65.39%63.36%54.16%,而美国三大股指道琼斯工业指数、标普500指数、纳斯达克指数跌幅依次为33.84%38.49%40.54%

 

2011年欧债危机爆发,2011年的法国CAC、英国富时100、德国DAX指数的跌幅依次为16.53%5.98%13.3%。而我国沪指、深成指、中小板、创业板指跌幅为17%23%30%29%

 

2007227日,沪深股市遭遇十年来最大跌幅, 沪指跌幅接近9%,深指几乎跌停,800多只个股达到10%跌停限制位,A股市值一日蒸发逾万亿。同日,港股国企指数一度暴跌愈600点,跌幅达6.34%。对冲基金的鼻祖,索罗斯就直接宣称:导演中国“2·27”暴跌的是国际对冲基金的套利行为。

 

20041018日,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推出了由16只在美交易所上市的中国公司构成的中国股指期货,成分股局限在H股、B股、N股的范畴。2005523日,中国香港交易所下属全资附属公司香港期货交易所推出新华富时中国25指数期货及期权供投资者买卖。早在20037月,新加坡的新华富时A50指数期货就已经创立,并且经过3年的试运行,200695日,新华富时A50指数期货正式开市交易。最初共推出6A50指数期货合约。

 

2007416日,香港交易所正式推出恒生中国H股金融行业指数期货,相关指数涵盖了在香港上市的中国人寿、平安保险、中国财险、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等8只内地金融股。2007615日,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推出新华富时A25指数期货(CME E-mini FTSE Xinhua China 25 Index futures),该指数的最大特点就是面向全球投资者并且24小时全天候交易。

 

2007118日,位于马里兰州的Pro Funds Group基金公司推出全球首只专门以做空“新华富时中国25指数”获利的中国交易所买卖基金(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并在在美国证券交易所上市。这是完全以中国股市下跌而获利的做空型指数基金。推出该基金的公司Pro Funds Group公开宣称,那些希望对冲或押注中国股市可能下跌的投资者,可以利用这支ETF进行投资。令人一头雾水的是,该基金推出当日,中国沪市A股指数暴跌271点,沪深两市市值损失近6,000亿元。这等于给大洋彼岸这只做空中国的基金送上了份量极重的特大“贺礼”。

 

新华富时A50指数期货吸引到大批国际机构参与交易。其中QIFF资金、被中国当前投资政策阻挡在外又热衷投资A股市场的资金、境内投机资金及销售A股结构性产品需保值的资金,都将是新加坡A股期货市场的活跃投资者。过去的事实屡屡证明,A50指数它对“2·278.84%大跌的提前反映最为显著。20072月开始A50指数一路走低,“2·27”大跌前一天,它开始剧烈下跌,而此时A股还沉浸在节日后“开门红”的狂欢中。新加坡新华富时中国A50指数期货指数追踪了A50只大盘股的股价变化,从而为国际投资者提供了对赌A股市场的金融工具。

 

 

截止到2008年华尔街操控下的石油价格走势

 

三、操纵石油价格借机打压中国经济和股市

 

美国次贷危机损失最大的不是美国,而是中国,中国受损失的不仅仅是外汇储备,还引发了一场股灾,蒸发了十几万亿的国民财富,成为次债危机蝴蝶效应中损失最严重的国家。但这远远没有结束。美国一手操纵的石油战争更像是用来扼杀中国经济的最大元凶。

 

自进入21世纪以来,尤其是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以来,得克萨斯州的石油巨头和华尔街的金融投机家们就掌握了全球石油期货的定价权。2007年至2008年上半年的期间内,国际石油价格从80美元升破100美元历时3个多月,而从100美元升至140美元以上仅用一个多月。那么谁是最大的赢家呢?毫无疑问:就是美国。

 

中国央视就此专门进行了系列采访。采访的结论是,对冲基金、退休基金、养老基金等为代表的美国金融机构是本轮油价狂涨的真正幕后推手。在具体答案中,央视引用了被采访者德国经济学家、《石油战争》一书的作者威廉·恩道尔的观点。威廉·恩道尔因为大胆剖析了战争、石油和国家利益之间的种种关系,在全世界引起了轰动。他在接受中国央视越洋采访时明确指出,原油期货市场的种种金融炒作是油价疯涨的最大推手。全球每天需要原油86.7万桶,而供应是86.6万桶,缺口仅为1.15%。但是,自20039月至2008年上半年,国际油价上涨400%

 

他的话直指问题核心::“油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期货市场无法控制的炒作,主要就是纽约和伦敦的原油期货市场,几年前美国曾经通过一项规定,允许原油期货交易市场不受美国的监管,从那以后,油价就从60美元直线上涨到140美元,油价上涨70%的因素都是金融炒作”。“美国政府纵容这些金融机构的炒作行为,是美国某些利益团体希望看到高油价。高油价会抑制许多国家的经济增长,比如中国,或者印度,尤其是中国,当然高油价也给像埃克森美孚、英国石油这样的石油巨头带来巨额利益,石油是一种政治力量,就像19731974年那次石油危机一样,我曾经在《石油战争》这本书里写过,那时的油价也在飙升,就是为了支撑美元的地位。”

 

“美国那些著名的投资银行在这轮行情中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高盛、花旗、摩根斯坦利、摩根大通是石油期货交易的四大玩家,另外就是对冲基金,目前的油价已经不再受到供需双方的控制,比如沙特阿拉伯、伊朗这样的生产大国,或者中国、日本这样的石油需求大国,它主要被期货市场控制了,像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或者伦敦商品交易所。正是他们在原油期货市场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掀起了一浪又一浪的油价上涨。” (引自200873日 央视《石油战争:油价上涨系人为操控 800支基金豪赌原油期货》)。

 

四、境外热钱成为绑架中国股市的元凶

 

各种数据也充分表明,国际热钱就是在2002年启动了快速流入中国的进程。特别是自20057月汇率制度改革以来,由于人民币货币政策采取了实际上针对美元的小幅渐进式升值策略,使得汇率改革已经变成了人民币兑美元的单边升值过程,进一步增强了各路热钱竞相涌入中国的积极性。而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所引发的美联储连续降息以及各国向市场注入超过上万亿美元的举措,将全球流动性泛滥推向极致。中美两国货币政策的逆向操作,美国放任美元持续大幅贬值,中国政府为抑制需求过热和通货膨胀而连续加息,导致中美之间利差不断拉大,无疑成为了所有超级资金主力机构尤其是在次贷危机中遭受重创的华尔街从中国捞回损失的天赐良机。

 

简单地说,在中美已经存在利差倒挂的前提下,20052007年人民币对美元又升值15%,即使热钱流入中国之后不进行任何投资,就是躺在银行也能每年获得15%以上的无风险固定回报。一系列数据不仅表明热钱早在2002年就已经未雨绸缪,而且踩准了中国经济生活中的每一个节奏变化,达到了了如指掌和高度的步调一致。而连续5年的贸易顺差剧增与同期占中国出口六成左右的外资企业产能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之间的矛盾更显示出热钱已经成为扮演外汇储备高速增长的重要角色。

 

如果审视热钱的流入渠道和规模测算,央行发布的《2008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似乎揭开了谜底。该报告认为,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主要是因为国内经济基本面总体较好,贸易顺差规模较大,外商直接投资持续流入。此外,次贷危机持续发展,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中国可能成为国际资金的“避风港”。

 

更多的专家和业内人士认为,热钱进入中国内地的渠道主要是:虚假贸易、外商直接投资、地下钱庄三条渠道。除了通过地下钱庄流入以外,其他均必须途经中国的银行体系,因此,通过对境内银行的非居民人民币账户进行统计监测,完全可以掌握资本进出的异动情况。

 

第一,进入中国的热钱规模

其一,国内各方的估计和测算

 

20083月份,广东省社科院《境外资金异常流动研究》重点课题组组长、经济学教授黎友焕课题组的《境外热钱在国内的非正常流动调查报告》认为:2007年大约有3,000亿美元的热钱已经进入大陆境内,并主要流向楼市、股市。并且总量有不断加大的趋势。境外热钱的投资方向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很多都是在“严重关注A股市场”。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主任曹红辉:从2001年开始,中国外汇储备增速明显加快,2000年、2001年、2002年中国外汇储备分别为1,656亿美、2,121亿美元、2,864亿美元。2002年,中国境内第一次出现热钱的征兆,表现为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净误差与遗漏”项目由负转为正,达到78亿美元,2005年前,热钱更多看重人民币升值的收益,这之后,更多的热钱相中了中国资产市场的溢价收益。2005721日,人民币汇率制度进行改革,一方面,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一次性升值2%,另一方面,形成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热钱预期人民币升值仍会加速。此时,境内股市开始走高。

 

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2年至2007年流入中国的长线投机资金逐年递增,6年累计为5,418.14亿美元。据中行研究所内部报告测算,2005年汇改以来,热钱流入的数量呈现出加快的趋势。2005-2007年我国热钱的流入分别为2,267亿、2,039亿和2,774亿美元。与此同时,人民币汇率升值的趋势也不断加快。人民币对美元200520062007年和2008年上半年分别升值约2.6%、3.4%、6.9%、6.5%。2007年热钱流入开始登峰造极,大体估算,当年的境外投机性资金流入约为5600多亿美元,达到了2006年流入量的4倍。2008年流入的趋势更为明显。

 

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2005年汇改以来,热钱流入的数量呈现出加快的趋势。从去年开始,外汇贷款的增长不断加快。2008年一季度,外汇各项贷款增加488亿美元,同比多增462亿美元,增加18倍。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一季度我国外汇储备增加了1539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0%,扣除同期的FDI和贸易顺差,尚有800多亿美元得不到合理解释,外界通常认为这部分属于热钱。而4月份的数据更甚,外汇储备余额增长744.6亿美元,创单月外汇储备增长历史新高。其中贸易顺差和单月外商直接投资合计增长只有242.8亿美元,“不可解释性外汇流入”则高达501.8亿美元。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的计算结论:股市中的大约有20%是热钱。流入中国的投机性资金,2002年占当年GDP4%,但2007年累积总量已达当年GDP16%,比例超过19971998年东亚金融危机。

 

胡月晓和李剑锋运用“错误与遗漏项”法、残差法分析得出:我国热钱大多形成于2005年之后,目前热钱总规模在6,000亿美元左右。但考虑到该方法的高估,实际热钱规模可能在5,000亿美元左右。

 

通过对分渠道热钱流入规模的估算,可以看出,我国热钱大多形成于2005年之后,截至2007年末总的热钱规模在5,200亿美元左右,考虑到2008年第一季度的情况,估算的热钱总规模在6,000亿美元左右。

 

其二,境外专家学者的预测估计

 

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经济学家兼中国区研究主管王志浩(Stephen Green)认为:根据外管局发布的2007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顺差”、“其他投资”和“FDI流入”三项创纪录的数据看,均可得出热钱汹涌流入,且渠道更加多样化的结论。2007年中国经常项目顺差达到3,718亿美元,与同期GDP之比达到11.3%,比2006年上升1.8个百分点。同时,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735亿美元,其中金融项目主要由FDI、收益项目和其他投资决定。虽然表面看来,资本和金融项目目前并不存在很大的问题,但实际上FDI净流入额暴涨至1,496亿美元,商务部对FDI报告仅仅显示为436亿美元。显然,造成这1060亿美元误差的原因在于商务部并没有统计虚拟资本。

 

德意志银行经济学家迈克尔·佩蒂斯(Michael Pettis)的专门研究报告认为:伴随着人民币升值和后续的升值预期,大量的国际游资正在进入中国。实际流入的热钱规模甚至超过2008年前四个月官方外汇储备增量2300亿美元,实际热钱流入量可能达到3700亿美元。中国官方储备增幅的很大一部分可能就来自游资涌入,也正是大规模游资的流入,致使官方无法对资金进行有效回笼,商品和资产的价格才会突飞猛涨。

 

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研究员布拉德·赛特瑟尔(BradSetser)对近年中国外汇资产的结构和流入规模的分析结论:2007年中国外汇资产增长总量可望逼近6000亿美元,而不只是官方外汇储备的4619亿美元。

 

第二,华尔街遥控的热钱成为是中国股市暴涨暴跌的帮凶

 

中国社科院政治与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明在00863日发表《当前热钱流入中国的规模与渠道》、624日和徐以升共同发表《全口径测算中国当前的热钱规模》报告。指出在一定的经济学模型假设下,中国资本市场上的热钱数额惊人,已高达1.75万亿美元,这一数字大约相当于截至20083月底的中国外汇储备存量的104%。计算主要使用“调整后的外汇储备增加额—贸易顺差—FDI+贸易顺差中隐藏的热钱+FDI中隐藏的热钱”的方法,计算出2003年至2008年第l季度流入中国的热钱规模。在对外汇储备增加额进行调整时,综合考虑了汇率变动、储备投资收益、央行对中投公司的转账、央行对国有银行及券商的注资、商业银行以美元缴纳本币法定存款准备金等因素。此外,我们计算了同期内热钱在中国国内可能获得的投资收益。计算结果显示,2003年至2008年第l季度流入中国的热钱合计1.20万亿美元,热钱利润合计0.55万亿美元,二者之和为1.75万亿美元。报告显示:2005-2007年流入中国的热钱分别为2,282亿、2,078亿和3,851亿美元,三年累计规模为8,211亿美元,约占2007年底外汇储备余额的54%2007年热钱进入中国获利,其中利差在3-5%左右,人民币升值在10%,上证指数上涨了96%左右。这意味着外汇储备存量的一半左右缺乏实体经济或真实交易的支撑。

 

流入中国的热钱规模 (单位:亿美元

项目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1Q

调整后外汇

储备增加额

1352

1812

2256

1929

6316

1333

减:贸易顺差

255

319

1017

1776

2620

415

减:FDI

544

606

603

695

827

274

加:贸易顺差

中的热钱

0

0

601

1215

1835

130

加:FDI

未汇出利润

403

511

678

716

706

190

流入中国的

热钱规模

956

1398

1915

1389

5410

964

 

资料来源:引自张明和徐以升《全口径测算中国当前的热钱规模》报告

 

 

资料来源:社科院张明博士报告《全口径测算中国当前的热钱规模》图中名义贸易顺差数据来自商务部

 

商务部和外管局的数据分歧

 

200710月至20086月的A股市场暴跌中,热钱可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H股与A股市场最大的差异是,H股有成熟的做空机制,恒指期货、融资融券等衍生产品运行多年;香港联交所的数据显示,恒指期货的投资者中,41%为国际机构投资者,纽约也设立了针对中国股市的做空机制。中国有很多国有企业同时在大陆A股市场与香港H股市场上市,而且A股与H股上市的股票份额相对于非流通股而言很小。虽然A股市场尚未推出股指期货和做空机制,但是由于两地上市股票的企业基本面是完全一致的,这就决定了同一企业的A股和H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价格联动。而热钱恰好可以利用H股市场的做空机制、以及A股与H股的价格联动,来间接做空中国A股市场。

 

中石油在两地股市同涨同跌存在惊人巧合。几个月内,一家重仓中石油的外资券商狂抛中石油,与此同时,在H股市场上,中石油的股票期货与衍生品买盘,交易量异常活跃。这家合资券商正好是中石油发行的主承销商之一,手中握有大量中石油A股股票,在大陆出售中石油A股引发下跌行情,又在香港做空中石油H股获利,同一家机构间接做空。

 

例如,热钱可以在中国A股市场上大量购入某两地上市蓝筹的股票,同时在香港H股市场上大量做空该蓝筹股。随后,热钱在A股市场上大量抛售该股票,这首先会引发该蓝筹A股股价下跌,其次很可能导致该蓝筹H股股价下跌(H股下跌幅度一般低于A)。这种炒作的结果是,热钱在A股市场赔钱,但在H股市场赚钱。其中关键点在于,A股市场上尚未推出保证金制度,而H股市场上实施保证金制度,这就意味着热钱可以在H股市场上充分利用财务杠杆。而这将保证热钱的H股盈利远高于A股亏损,从而牟取暴利。

 

由次贷危机和通胀引发的中国宏观经济利空,投资者对A股行情调低了预期,一些在两地炒作的机构由此扒开了做空中国股市的门缝。热钱做空A股,然后通过香港和纽约市场设立的中国股指与股票的衍生工具将下挫行情放大到了极致,至4月中旬,道琼斯指数下跌10%左右,A股竟然下跌了50%,在境外做空中国股市的投机资金获利颇丰。中国内地和香港并不是次贷危机核心,但是A股与H股在这一轮波动中跌幅最大。

 

2008626日,香港《文汇报》发表的《热钱可能再次抄底A股 或重创中国经济》社评认为:热钱导致A股市场恶性循环有迹可循。2004年至2005年,A股市场估值明显偏低,同时内地经济高速增长,热钱流入趋势明显,大量抄底A股。20066月至9月,A股市场出现中期调整,热钱阶段性退出。2007年初至7A股暴涨,热钱再次大规模流入。

 

从香港国企指数和在内地发行A股的H股表现来看,证明这一判断成立:2007年之前,沪深股市很少和美国股市产生联动。随着H股中的大盘篮筹股先后转入内地发行A股后,因其所占沪市绝对权重的原因,开始同香港股市有所联动。由于港币紧盯美元汇率,香港股市免不了随着华尔街起舞。这种三角关系的变迁也导致了沪深股市同美股有所互动。也正是基于这个难得的牵动机遇,给予了国际资本和投机家门通过做空香港股市间接做空沪深股市的有利条件。香港恒生指数和国企指数在此轮暴跌中,跌幅分别高达33%和46%,远远大于美国股市的跌幅。

 

原因就在于做空港股就能做空沪深A股。港股跌幅越大,A股的跌幅才能更大。而投机家门利用在美国、新加坡和我国香港三推出的中国股指期货工具不断赚取成功做空A股的大把金钱的同时,又达到了打压A股低价吸筹的双重目的。这正是含A股的H股在内地和香港跌幅都很巨大的根本原因。

 

第三,热钱快速渗透到房地产市场、民间信贷和大宗商品交易市场

 

2003年至2007年,国内房地产需求走高并一直处于高速增长阶段,为追求可观的房地产投资回报,境外大量热钱开始进入中国房地产市场。有机构曾计算,期间美国房地产投资的平均年收益率只为6%到7%,而在上海、北京等一些特大城市,这一比率达到20%甚至50%。在当前资本市场趋冷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调控等作用下,商业银行收紧信贷,沿海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这给热钱进入提供了新的藏匿之所。一部分热钱正在进入到民间借贷市场。

 

2008年初,当江浙一带的民营企业家受资金紧张之扰、面对地下钱庄高达30%的利息犹豫不决时,一些外资企业和机构瞅准了机会。外资企业与一些中小企业签订所谓‘股权投资合同’,以股权投资方式为企业提供短期资金,几个月后再要求企业以一定利润将股权回购,从而实现短期内热钱增值。同样的方式也存在于大中城市的房地产信贷领域。而当热钱的投资回报开始变得扑朔迷离之时,一部分热钱干脆存入中国的银行,以赚取10%以上稳定收益。

 

五、从高盛叫嚣把中概股“打骨折”开始,华尔街再次展开围猎中国资本市场的图谋

 

高盛正在秉持美国政府的意志,对中国加紧实施堤内损失堤外补的阴招,企图挽救美国银行体系整体瓦解的命运。

 

美国硅谷银行倒闭,彻底揭开了美国银行系统潜藏的巨大毒瘤。20233月份,银门银行(Silvergate Bank)、硅谷银行(Silicon Valley Bank) 、签名银行(Signature Bank)相机倒闭。51日第一共和银行(First Republic Bank)破产,成为2008年倒闭的华盛顿互惠银行之后美国历史上倒闭的第二大银行。 美国国内的经济学家研究估算出将近200家美国银行存在和硅谷银行类似风险。

 

美国经济学家、“末日博士”努里尔·鲁比尼的最新《我们将面临地狱般的循环》一文揭示的美国银行业风险程度:“美国各银行2022年的未实现证券损失达到6200亿美元,相当于其总资本的28%。如果考虑到高利率带来的风险因素,美国各银行的未实现损失将高达1.75万亿美元,相当于其总资产的80%”。他的结论是,这一次,我们面临滞胀和严重债务危机的两面夹击,局势可能会比70年代和全球金融危机后更糟糕。

 

中国股市15年徘徊不前,除了我们资本市场存在的诸多弊端以外,我们可能忽略了其中美国以及所属的投行评级审计机构沆瀣一气勾结围猎打压的原因。而借助北上资金和境外设立的众多资本衍生品实施罪恶图谋行径尤为突出。美国投行评级机构从未停止过利用一切危机刻意做空中国股市的所有机会。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走势图

 

2021年至2022年,所有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都惨遭两轮美国本土资本血洗。美国第一大投行高盛更是叫嚣要把中概股“打骨折”。

 

截至202212月,在美上市的263只中概股总市值为7.15万亿元人民币,较2021年年末的12.42万亿元减少5.27万亿元。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累计跌幅26%,最大跌幅54%。最低跌至4113.84点,较20212月的高点暴跌80%1024日,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单日跌幅14.43%,打破2008年金融危机单日下跌11.61%的纪录。

 

20212月至202210月,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多达63只跌幅超过90% 2021324/25/26日,在美国市场上市的中概股突遭空头的集体狙击,三个交易日内,爱奇艺、腾讯音乐、唯品会的最大跌幅分别达到49.5%49.4%45%,市值总计蒸发近700亿美元。以中概股龙头阿里巴巴为例,股价在202210月创出历史低位58.01美元,比起2020年历史高点跌幅惊人的超过80%,市值蒸发了6000亿美元。

 

据不完全统计,从2018年至2022年,中国企业一共遭遇了不低于87起有影响力的做空事件,超过28个境外做空机构在市场上向超过60家中国概念股上市公司发起攻击而遭受巨大损失。做空机构,大多隶属美国。其中前五名GMT Research、博力达思(Bonitas Research)、杀人鲸(Blue Orca Capital)、浑水研究(Muddy Waters Research)、美奇金(JCapital Research),合计对36家中国企业实施不少于40次的做空攻击。成立于2010年的做空机构浑水调研公司,就是依靠频频发布质疑性的调查报告进而围猎中概股的鼻祖。被其做空的公司有一多半是中概股。曾经连续做空18家中国公司

 

74日,高盛发布针对中国银行股的长篇分析报告《测试“不可能的三位一体”》。三个研究主题分别为:涉及银行资产负债表上的地方政府债务敞口,包括规模、组合和分布;地方政府债的利润损失而导致的银行盈利风险;评估地方政府债风险因素对不同银行带来的差异化影响。这是继高盛恶意做空中国银行业黑历史上的又一次高调唱空中国银行股票。

 

涉及的12家银行分别为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和平安银行。无论是评级卖出还是买入或者中性,都暴露出高盛骨子里对中国银行业的极度负面评价甚至敌视态度。

 

最为可耻的是,高盛的报告以高度假设作为给自己辩解的依据:如果地方债务被允许展期,则违约风险可控。随着地方债务余额继续增长,高盛预期存量债务展期及新增债务均会面临利率下行,从而带来利息收入损失。

 

如果地方债务保持增长,信用风险可控。但随着地方债务规模增加,银行息差收入将有一定压力。由于地方债务在债券部分有税收和资本节省,可以有效帮助银行减少利息收入下滑带来的影响,因此地方债务中债券占比也是影响银行经营的重要因素。

 

即使有资深券商银行业分析师指出高盛报告关于银行地方债和部分资产不良率指标的测算条件结果都是错误的:一是每家银行地方政府债务的量级假设不合理;二是对降息基准的假设过于夸张;三是降息极端假设更是夸张。甚至存在不懂具体的“非标+信用债”的不良率概念,混淆了老理财、非标和信用债的范围,错误地把一次性老理财清理当成非标不良。

 

这并非是高盛不懂,而是故意为之。而且还在加速唱空。进入8月份,高盛又向兴业银行举起屠刀:兴业银行持有地方债或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两万亿。而兴业银行的实际状况是,截至2022年末,兴业银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余额2208.78亿元(含实有及或有信贷、债券投资、自营及理财资金投资等业务),较上年末减少868.37亿元;不良资产率1.23%,较上年末下降0.74个百分点,不良资产余额27.23亿元,较上年末减少33.39亿元。

 

 

摩根士丹利可以做空中国股市,向拜登邀功

 

丑恶一脸83日,摩根士丹利总部策略师在一份报告中称“下调中国股票评级,该报告将中国股市评级下调至持股观望(equal-weight),并建议投资者应在这一轮的上涨中获利了结。同时对印度股市的评级从“均配”上调至“超配”,即从“持有”上调至“买入”。认为印度正成为外国直接投资和投资组合流动的获益者,印度政府增加了改革和宏观稳定议程,为强劲的资本支出和利润前景奠定了基础。印度年轻的人口结构也支持股票的流入。其核心是:看空中国市场,号召让投资者获利了结,去印度投资已经在十年内涨了30多倍的印度股市。

 

尤其是摩根士丹利的出手绝非简单理解为唱空而唱空。因为,这是在中国最高层刚刚宣示力挺股市,提出要活跃资本市场的声音尚在回荡之际。摩根士丹利的调门完全就是撕破脸皮吼破喉咙公开唱对台戏。而美国总统拜登扯破嗓子叫喊中国经济陷入大麻烦,无疑,这是黔驴技穷的拜登政府和华尔街企图打压唱空中国经济和证券市场,祈求祸水东引挽救崩溃命运的垂死挣扎。既然中国经济在拜登眼里如此不堪,为何要死缠白赖地推着布林肯、耶伦等不顾脸面来到中国?真是天下奇闻!

 

来源:财经李国魂今日头条号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烽火HOME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