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乔新生:风云突变!中美关系“山雨欲来风满楼”
点击:  作者:乔新生    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  发布时间:2023-07-23 09:29:12

 

1.jpg 


美国财政部长访问中国,是索取。美国总统气候特使访问中国,是制造议题。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访问中国,则是劝降。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美国总统气候特使约翰·克里到中国访问,旨在利用气候问题阻碍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他出发前在美国国会听证会上,遭到美国国会议员强烈质询,他的妻子所拥有的私人飞机曾被这位高度关注全球气候变暖的政客所使用。面对客观事实,他在回答美国议员质询的时候,恼羞成怒,声称到中国访问,绝对不会在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问题上出钱。这充分反映出美国把气候变暖问题变成了一个地缘政治问题,试图利用二氧化碳气体排放阻碍包括中国在内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

地球气候问题本来不是一个政治问题,更不是国际地缘政治问题。地球气候的演变有自身的规律,人类诞生以来,不断探索自然,寻找地球的规律。地球气候变化,不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人类之所以产生气候焦虑,根本原因就在于,随着工业化时代到来,人们聚集在一起,形成超大规模的城市,产生了环境污染问题。人口聚集导致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影响局部气候变化。西方发达国家没有反思自己的发展道路,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反而在国际社会上推行所谓二氧化碳气体排放控制政策,其目的就是要利用自己在气候方面掌握的先进技术,向广大发展中国家收取所谓的“气候环境税”。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提出了生态文明发展的概念。中国领导人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形成了完整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正因为中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积极作为,不仅形成了绿色产业链,在光伏发电、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原子能发电、地热发电、潮汐发电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知识产权,而且更重要的是,中国坚持科技创新,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不断研发新清洁能源技术。中国光伏发电技术走在世界前列。中国采用新的光伏发电材料,大幅度提高发电效率。中国研制世界上最大功率的风力发电设备,为建设海上风力发电场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中国高度重视潮汐发电和地热发电,不仅在中国地热资源相对富集区建设发电站,而且在波涛汹涌的大海建成世界上第一个商业化应用的潮汐发电站。中国在原子能发电技术领域更是大胆创新,使用钍基材料建设反应堆,不仅彻底解决了核辐射安全隐患,而且利用分布广泛储量丰富的钍原料,建造出小型化、模块化、一体化的核反应堆,为中国偏远地区和海岛提供了廉价的“充电宝”。

如今中国不断延伸清洁能源产业链,充分利用化工企业产生的氢气,进行战略性能源储备。中国在传统天然气管道中,进行远距离氢气输送,并且建设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固体氢燃料储存设施。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中国在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方面,未雨绸缪,多头并举,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体系。

即使美国等一些国家对中国实施能源封锁,依靠中国自己的清洁能源转换技术,完全可以实现能源的自给自足。中国不仅在沙漠戈壁荒滩建设大规模光伏发电产业基地和风力发电产业基地,而且充分利用电力储存技术,将大量清洁能源储存起来作为战略物资使用。可以这样说,中国在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方面,既有完整的知识产权体系,同时又有明确的发展战略;既有强大的工业制造能力,可以制造各种清洁能源设备,同时又有前瞻性的工程设计规划。如果中国生产的小型化、模块化、一体化的原子能发电设备部署到月球表面,中国科研人员可以在月球建设长期驻留的科研基地,不仅可以利用月球特殊的环境,取得大量能源原材料,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把月球作为桥头堡,继续探索宇宙空间。

中国在清洁能源技术领域已经实现独立自主,中国在清洁能源战略领域已经做好科学部署,面对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的挑战,中国沉着应对,积极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可以肯定,美国总统气候特使访问中国,是希望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强化中国的责任,要求中国承担更多的义务。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发展中国家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但是,中国在气候问题上,坚持尊重科学的基本原则,把气候变暖问题看作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而不仅仅是一个自然环境问题。中国希望美国等发达国家深刻反思工业化发展所带来灾难,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承担历史责任,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补偿。中国希望发展中国家吸取教训,不要重走发达国家工业化发展的老路,以污染环境为代价实现现代化。中国愿意帮助发展中国家解决气候和环境污染问题,中国已经向许多发展中国家出口大量的光伏发电设备,帮助这些国家贫困山区居民跟上现代化发展的步伐。中国今后将一如既往联合广大发展中国家,为推动全球气候环境变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在全球气候问题上应当坚持三个原则:第一,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每个国家都应该为气候变化作出贡献。但是,如果无视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染问题,要求每个国家在气候问题上付出同样的代价,是绝对不公平的。中国首先要求美国等发达国家必须承担历史责任,不能敷衍塞责,更不能把自己的责任推卸给广大发展中国家。对于美国总统特使在美国国会听证会上所作的表态,中国谈判代表应当表示反对。中国希望美国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中国希望美国在二氧化碳气体排放问题上真正做到言行一致,不要批评发展中国家,而忘记了自己的历史责任。

第二,气候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正如中国一位科学家所指出的那样,各国人口规模不同,如果不考虑现实情况,要求各国都必须承担相同的责任,那么,对于那些人口大国来说,是不负责任的。中国是世界人口大国,但是,中国人均消费能力相对较弱,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巨大差距。中国在承担国际义务方面必须与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相适应,不能因为中国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二氧化碳气体排放量相对较多,而要求中国承担更大责任。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发展阶段,已经向国际社会作出庄严承诺,到2030年中国二氧化碳气体排放量将达到历史最高值。中国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逐步降低二氧化碳气体排放量,并最终在本世纪中叶实现二氧化碳气体中和。

中国不仅作出了承诺,而且采取实际行动。中国在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科技成果。中国不仅拥有将二氧化碳气体储存的技术,而且拥有将二氧化碳气体转化为碳水化合物的能力。中国正在积极利用二氧化碳气体,分解清洁能源,真正做到废物再利用,造福人类。中国在二氧化碳气体开发方面,坚持自己的原则,绝对不会跟随美国的指挥棒转。

第三,中国愿意在平等互利基础上,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开展气候领域的合作。中国不仅推动巴黎协定签订,而且在巴黎协定贯彻落实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可行的建议。中国希望美国不要出尔反尔,不要因为国内的政治变化而随意退出国际公约。

可以非常坦率地说,中国对美国能否履行国际公约感到怀疑。如果美国不讲诚信,动辄退出已经签署的国际公约,中美之间气候合作谈判就没有意义。中国希望美国在二氧化碳气体排放问题上形成共识,希望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共和党和民主党的议员们,不要把气候变暖问题作为政治工具,不要试图在二氧化碳气体排放方面给发展中国家戴上紧箍咒,而应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国内二氧化碳气体排放问题。假如华盛顿的政客们在日常生活中,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如果美国富豪们乘坐豪华游轮和喷气飞机周游列国,那么,美国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的所有承诺,都将变成毫无意义的空气振动。

就在加拿大森林大火笼罩整个北美地区上空的时候,美国总统气候特使开启了访问中国行程。这是一个极具象征性的画面。不知道美国总统特使是穿过加拿大森林大火所产生的烟尘从北极绕道进入中国,还是横跨太平洋乘坐豪华飞机抵达中国。关心气候变化问题的专家们,可以计算一下美国总统特使访问中国二氧化碳气体排放量,可以研究一下美国总统专机抵达各国机场所产生的污染问题。

中国正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发展高速铁路和电动汽车技术,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如果来自大洋彼岸的气候特使到中国进行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的说教,那么,讽刺的意味更加明显。中国不愿意在二氧化碳气体排放问题上与美国争吵,中国希望美国说到做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取信于各国人民。中国愿意在清洁能源产业与美国开展合作,但是,美国不能把二氧化碳气体排放问题作为地缘政治工具,对中国实施攻击,挑战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政策。

(作者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转编自“乔新生”,修订发布)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烽火HOME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