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党旗下的科技发展”系列--千锤百炼的造岛神器
点击:  作者:大科技    来源:大科技  发布时间:2023-04-13 11:06:34

 

2018年,“天鲲号”在江苏启东进行挖泥调试工作。

 

海平面正在缓慢上升,沿海地区不知何时就有被淹没的危险,危急时刻,人们在海上造一个足球场那么大的小岛需要多少天?如果用上挖泥船“天鲲号”,只需要一天。“天鲲号”是我国首艘自主研发的重型自航绞吸挖泥船,目前是亚洲最大、最先进的挖泥船。

 

精心设计的造岛神器

 

曾几何时,我国连一艘像样的挖泥船都造不出来:1966年,从荷兰引进自航耙吸船“津航浚102”轮时,中交天津航道局(以下简称“天航局”)曾花费了折合4吨黄金的高价。建国以来,重型挖泥船设计建造技术掌握在欧洲几个国家手中,中国学不到、买不来造船的核心技术,在这一块始终受制于人。为了破除这一困境,在国家资金支持下,2005年,天航局迈出了我国自主设计建造大型绞吸式挖泥船的第一步。在随后的10年时间,在建造各种型号挖泥船的过程中,造船工程师和工人师傅积累了大量经验,为自主设计建造大型疏浚装备奠定了雄厚的技术积累。2016年初,中国开始设计并建造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型绞吸船“天鲲号”。虽然是第一次几乎完全自主制造这样的庞然大物,设计团队却有着宏图壮志——打造一艘国际领先的挖泥船。它的领先体现在这几个方面:智能挖泥控制系统,只需轻轻按下按钮,便可实现无人操控自动挖泥;钢桩台车和三缆定位系统,无论遇到怎样恶劣的海况,船舶都能巍然不动,从而实现精准挖泥;双桨双转动传送系统,这是亚洲最强大的挖掘系统、最大功率的输送系统。

 

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天航局还花重金请来了比利时的船舶建造专家弗兰西斯科,他拥有丰富的船舶制造和监理经验,能为船舶的设计提供技术支持和系统评价。弗兰西斯科与中国的同事一起,设计出了船舶保持稳定的最佳方案——柔性重型钢桩台车系统,在桥架上配置了世界上最大的波浪补偿系统,可保证船舶在大风浪的条件下安全地工作。

 

匠心打造的造岛神器

 

为了实现设计目标,工程师们对建造工人的要求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挖泥船挖泥的装置叫绞刀,整个铰刀装置总重量达1600吨,放在地上犹如一座山,高度相当于14层楼高。难以想象的是,这个大家伙与船体的连接间隙只有13毫米,只有严丝合缝地安装进去,铰刀才能毫无阻碍地运转。但是,在露天环境下,铰刀装置和船体受光照和温度影响,会发生一些变形,变形也许微乎其微,但由此造成的安装误差却是不可忍受的。

 

 

 

为了尽可能减少误差,工人们必须在温差最小、钢板最稳定的时间段进行安装工作。为了找到这个时间段,工人们24小时跟踪测量钢板的变化,在确定这个时间段后,他们每天在固定时间安装铰刀装置,一天只能完成一点点,用了两个多月时间,铰刀才安装完成。

 

不止铰刀装置,整个船体的多个部件安装精度都以毫米为单位。桥架与船体的连接处,共有12个连接点,要将这些位置用轮轴连接起来,才能将船与桥架固定,而轮轴与连接点的安装空隙仅有3毫米;船体共分成96段建造,将所有段拼接起来才能成船,每一段的拼接误差只有±2毫米……工人们的工作难度可想而知!

 

进行电焊工作时,由于空间狭小,工人们必须躺在地上,仰面朝上焊。这是非常艰难的,按工艺,铸体要加热到150℃以上,人们才能开始电焊工作。150℃的高温能让水汽在瞬间蒸发,让人产生窒息之感,但工人们还要钻到船体底部进行电焊。在这样逼仄的环境下,每个焊工只能工作10分钟,然后换人,23人一班进行轮换,直到完成工作。由于空间太小,常规的焊接防护服不能够隔阻高温,工人只能穿着棉袄进行隔温施工。但是,这仍不能抵挡焊接时火花的掉落,每个焊接工人身上都伤痕累累……

 

就是在这样精益求精的设计方案和吹毛求疵的建造方式下,历时7个月,“天鲲号”终于建成。

 

无往不利的挖泥神器

 

设计师们为“天鲲号”配置了通用、黏土、挖岩及重型挖岩4种不同类型的绞刀,不仅可以疏浚黏土、密实砂质土、砾石、珊瑚礁,还可以挖开中弱风化岩石。“天鲲号”的泥泵输送功率达到17000千瓦,最大排泥距离15000米,泥泵远程输送能力居世界首位。“天鲲号”的最大亮点当属目前国际最先进的自动控制系统,可实现自动挖泥、监控及无人操控,极大提高了作业效率,适用于沿海及深远海港口航道疏浚等工程。

 

 

完成疏浚任务后返航的“天鲲号”

 

20181120日,“天鲲号”在启东完成挖泥调试工作,调试中“天鲲号”挖泥最高生产率达到每小时7501立方米,远超每小时6000立方米的设计标准,同时验证了该船15千米超长排距的挖掘输送能力。20181123日,“天鲲号”又开赴大连开展挖岩实验,岩石是疏浚行业中的“硬骨头”,也最能考验船舶挖掘的性能。经过一个多月的反复磨合检验,“天鲲号”共进行了绞刀在岩床上的挖掘姿态试验、不同性能的刀齿试验、绞刀转速试验、极限横移拉力试验、正反刀挖掘试验5个方面的试验,成功完成挖掘60兆帕强度的岩石的试验,超过挖掘岩石强度50兆帕的设计标准,顺利度过了最后一道考验。至此,“天鲲号”正式具备了投产能力。2019312日,“天鲲号”完成通关手续,成为亚洲最大的重型自航绞吸船,以江苏连云港为起点,奔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当地建设发展贡献中国力量,向世界展示着中国制造的风采。

 

来源:大科技微信号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烽火HOME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