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勤(jixuie)题记:迷信,这恐怕是中国旧社会的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类似于西方社会将一些还不能被科学所解释的神秘现象放到宗教里的做法,看样子似乎行得通,因为可以暂时让人们“想得通”。新中国成立以后,过去根据地及解放区既有的毛泽东文化得到发扬光大,破除迷信解放思想蔚然成风。我们小时候如果谁说“看见鬼了”,小伙伴立即会说“新社会没有鬼”,理直气壮给予反驳。那究竟什么叫迷信,怎样的行为就是迷信呢?其实迷信是一种僵化的思维方式,就是恩格斯在《反杜林论》里批驳过的“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思维方式导致的结果。揭露迷信的具体表现形式,要靠科学,但要解决迷信的思维定式,则不得不依靠哲学。钱学森同志这方面的想法说法做法,会给我们许多启示。钱学森的道器变通,主要在科学技术领域,与此同时他还在艺术上颇有造诣,概括起来说,钱学森同志是精通科学与艺术的哲学家。这其实是大科学家的共同特征。爱因斯坦、杨振宁、李四光等都是这样的。
钱学森和夫人蒋英,一个是科学家,一个是艺术家,珠联璧合。像钱学森这样既有顶级科学成就,同时又有如此美好的家庭生活,恐怕就个人、家庭而言是极其罕见的。不过这里不得不指出一点,钱学森的事业与家庭,并非注定就是那么辉煌,那么幸福的,那也是奋斗得来的。1955年钱学森一家回到中国前的那5年,是怎样的日子?同样恐怕也是一般的人,一般的家庭所经受不起的。这里面的道层面的思想意识,以及由道而器的过程中的意志,还有方法,要想真正领悟其道,恐怕不得不从哲学高度,对科学的唯一性,艺术的多样性有所认识。
01
—
钱学森是不是精通科学与艺术的哲学家?
拍摄《载人航天》发生在1979年,似乎是科学技术范畴的事情,然而拍摄这方面的纪录片,就不单纯是科技,而必须要有艺术。自然科学讲究统一性、唯一性的标准答案,正如一个数学题只有唯一的一个答案。然而同一个数学题的唯一答案怎么获得?这就有艺术了,也就是说一题可以多解——一个题目可以由多种求解的方法而达到同一个答案。正如这个视频里讲的,拍摄《载人航天》这是一个题目最后的结果也许是有清晰的目标,然而怎么拍摄,那就不是只有唯一的方式。因此钱学森没有因为“保密”,就事先给拍摄人员定下一套规矩、要领,相反他让工作人员先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尽情拍摄,然后再来审核,这个“审核”与电影拍摄的“剪辑”如出一辙。钱学森是不是精通艺术?
那个时候钱学森提出这样的设想:
拍摄人员问钱学森,如何把握有关火箭的保密尺度。
钱学森回答说:
从思维上讲,钱学森采取的是先发散,后收敛的方式。这是有理论依据的,同时也是切实可行的,是行得通的道器变通。
02
—
钱学森精通《反杜林论》
钱学森1955年回国以前,就在美国精读过恩格斯《反杜林论》,并且深悟其道。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里有句名言:
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恰恰是把原则放在研究的前头,事情还没有开始做,就搞了一大推条条框框,这不就是钱学森说的那种“思想束缚”吗?
思想束缚了,怎么会有放得开的说法做法?
钱学森在思维上优势在哪里?
先发散,再收敛。
先发散,就是先放开,先大胆假设。然后,或者与此同时再来收敛,也就是小心求证。
如果不是这样,那一开始就收敛,思想放不开,想法出不来,说法上自然言之无物,空洞乏味了。
这种情况,我们看到的应该不少了吧?
在1980年代初,钱老70岁的时候,主编过一本书《关于思维科学》,当时热过一阵。
我记得那是在报纸广播发表毛主席给陈毅元帅一封谈诗的信之后,主席在这封信里明确了一个说法“诗要讲形象思维”。
钱老对思维科学的论述,本身也可以体现出艺术来。钱老是“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的楷模。
参考:
这是钱老逝世后的一个介绍他的视频,题目是钱老生前不接受的“之父”。内容可以参考。
来源:“济学”微信号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