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播出的专题片《永远吹响冲锋号》,震撼国民。位高权重的贪官傅政华,有一条非常明确的人生信条,他说他的人生就是为了一件事而来,这就是当官,当官,当更大的官,掌更大的权。对于他,当官是目的,其他都是手段,比如入党、提干,那都不过是进入官场的入场券、垫脚石、敲门砖。我们日常生活中,有一句被常常作为名言类的话被不断重复:房子盖的再大再好,睡觉不过只需三尺;家有豪宅千万座,人走带不去一砖一瓦;家有绫罗千万件,尚不知明晨能否穿。美味佳肴山珍海味,你能享用不过一碗之需。尽管这些话被人们不断重复,但是,似乎相当多的人直到锒铛入狱时,或者到生命最后时刻,才真正明白其个中含义。人生哲学,需要用整个人生才能体验其精髓。欲望是人生的普遍现象,但是当欲望成为一种不正当的超越道德意义之后,成为贪欲、私欲并且为此不顾礼义廉耻去无限度的追求时,那么欲望便成为人生的枷锁。就这样一个人生的哲理,从古到今,都在不断被人们重复着,但是至今还有千千万万不能迷途知返者被欲望绑架。我想讲两个被人们世代尊崇的大人物,他们是被后世称为能够驾驭欲望的典范,一个叫王安石,一个叫司马光。为了变法,两个人从开始的好朋友最后成了老死不相往来的死对头。一个用生命代价推行变法,一个为了阻止变法不惜牺牲一切。但是有一点两个人是相通的,他们都是视官位如粪土的大英雄。他们以共同的高风亮节为后世称道。先说王安石,他的做人极有意思,除了推测,即便是他最为凶狠的敌人,也很难从他的生活中找出可以攻击他的破绽来。抛开他的文辞才华不说,就他对功名利禄的人生态度,就被举国欣赏。当朝皇帝宋仁宗对王安石极为称赞,多次准备提拔他的官职,但是都被王安石一次次拒绝了。这几乎成了王安石人生的一大谜团。他的每一次拒绝,几乎都成为他名声极盛的重要原因。最后,当皇帝以无可拒绝的命令要他接受朝廷的任命时,王安石依然提出他的唯一要求,否者他坚辞拒绝,这就是除非皇帝准备推行变法,否则依然拒绝他出任朝廷高官的要求。为了这个变法的目的,王安石不惜和众多的亲人、朋友、同事反目,即使如此,也绝不可放弃自己的理想信念和执着。正是拥有这种不要官位要理想信仰的品格,王安石才成为令人敬重的楷模。再说司马光,他和王安石是非常好的朋友,但后来,王安石变法后,司马光成了王安石变法的坚定反对派,作为朋友,司马光曾经用自己特有的方式三次致信宰相王安石,劝告他重新思考自己的政治理念和治国方略。而王安石呢,回答老朋友的就是那封著名的《答司马谏议书》。就是这封信,宣布了两人在政治上从此分道扬镳,遂变成了政治死敌,且不共戴天,从此不相往来。决裂之后,司马光在神宗皇帝的庇护下,到洛阳致力于《资治通鉴》的撰写。但是,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在此期间,皇帝准备再次启用他做枢密副使,相当于主管全国军事的第二把手,可是司马光十分决绝的加以拒绝,他并且十分直接地告诉皇帝,除非朝廷彻底放弃变法运动,否者,他司马光不会出任朝廷任何高级职位,这几乎同当年王安石的办法如出一辙。
这样,王安石、司马光两位杰出政治家,同殿为臣,其政治信仰、道德文章、操守品格居然如此相像,因此这种高古人格楷模,为时代敬仰。我们发现,今天我们拘捕判刑的每一个贪腐大蠹,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在盆满钵满之后,无限度的追求自己最为低级的生理欲望,成批成群的养女人,这几乎成为一种通病。不仅为普通百姓鄙视,整个社会也对此嗤之以鼻。但是在1000多年以前,王安石、司马光的做法,几乎让今天的官员们不可理解,以为历史在演绎一些不可能的故事。当王安石已经位居宰相时,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他的夫人吴氏是位胖太太,也并不算美貌。他私自做主给王安石纳了一位小妾,这在那个时代,无论法律习俗都是常态。白天吴氏并没有告诉王安石,晚上,待这小妾梳洗打扮后来到王安石床前侍候。王安石大吃一惊,问来者意欲何为?女子便将吴夫人的话讲给王安石听。王安石于是一脸严肃的盘问起来。这女子一五一十回答。原来女子的丈夫将一船官家的小麦沉船了,倾家荡产后也不能抵官债,所以将自己卖掉以好还债。王安石问,多少钱,女子答曰:“900缗。”意思900贯钱。相当于今20万元人民币。王安石听后,命女子先回她自己房子安歇。第二天,便命人将女子丈夫找到,让这男子把自己妻子领回,钱也不必退回。同样的故事,发生在司马光身上,几乎是如出一辙。司马光年轻时,居官通判,大概相当于一个城市的副市长兼市政府秘书长。由于司马光的夫人不能生育,太守夫人也就是市长夫人精心选了一位有宜子相貌的女子送给司马光。没想到,司马光对此女不理不睬。开始司马夫人以为因为自己在司马光身边,他不好意思的缘故。于是便事先告诉这个侍妾,让她先梳洗打扮好,夜里直接去老爷房子里侍候。晚上,司马光看到那女子忽然出现在自己房中时,正颜厉色警告道:“夫人不在,你竟敢赶来此?”随即令女子立即离去。此时我们不谈王安石与司马光的政治主张,仅就做人这一点,其磊落高尚人格,恐怕都是今人望尘莫及。因为无论王安石还是司马光,他们都是有理想的杰出政治家,司马光以25年时间,最后完成了《资治通鉴》这部可媲美《史记》的伟大史学经典。王安石的变法尽管至今褒贬不一,但几乎影响了整个宋朝的历史。公元1086年,两位观念完全对立的杰出政治家在同一年去世,这样的两个政治家,不仅影响了苏东坡、苏辙、黄庭坚、范纯仁等等一大批杰出人物的政治命运,也把一种高古纯洁的政治品格传布后世。我们不仅发问,为什么像王安石、司马光的这样高古人格,成为遥远的追忆的呢?为什么很多人都这样的事认为不可能发生呢?为什么很多人认为这样的人品道德是史学家的肆意编造呢?对道德的高尚追求成为我们怀念和思考的久远故事,往远处说,古人先贤们有多少催人奋进的感人例证,往近处说,中国共产党的早期一代领袖们给我们树立了无数光辉的人生楷模。对待欲望,如何把持道德非道德之间,这是衡量人生品格的一个试金石和底线。今天,我们经常碰到这样的发问,那些官居高位的官员们,那些收入本来不菲的各级要员们,国家给他们丰厚的待遇,这个队伍中,为何还有这么多无止境的大肆侵吞国家资产的人?那些在全国各地置房买地的阔佬们,难道他们不懂那些家业再大、居不过一床之地的道理吗?那些践踏国法、“妻妾成群”的人,难道他们不懂得这样一种追求与共产党对人民公仆的要求格格不入吗?难道他们不懂这样做是人生最为低级最为庸俗的最为下三滥的仅只生理欲望的满足吗?懂得,他们都懂的,但是人的欲望的闸门一旦失守,就会如同奔泻的滔天洪水,不会再有满足的时候。那些如今为了私欲身陷囹圄的省部级等大员们,从他们那些声泪俱下的悔过书,我们就可以看到当他们为几十甚至上百套的贪腐置房,十几个几十个的藏污纳垢养小三的行为表示忏悔,他们不会没有想到法律有一天也同样会指向他们。那些富可敌国的巨贪们,他们的欲望确实满足了,但是中华民族的“富不过三代”的古训,对每一个人都是一种警世之钟。人生在世,每一个人都有欲望,但这个欲望又必须受到道德和法律的约束,一旦挣脱了道德和法律的约束,这种欲望便成为万恶之源。对幸福的渴望,对共同富裕的追求,这是人人共有的欲望。但这些欲望都是受道德和法律允许的对美好生活的渴求,除此之外,那便是额外的贪欲。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国家,如果人人都是这种额外贪欲的追求者,那便预示着危险即将到来。我们有对人人均富、公正和谐的美好生活的追求,我们有对崇尚道德、讲究信誉的美好时代的追求,但是,一旦这种被道德约束的欲望闸门被打开,一旦私利这样两个字被人人当作自己的生活目标,人们便不再把高尚道德当作人生最美好的追求,那么道德和正义便会迅速滑坡。眼下,我们正在面对一个这样的必须思考,那就是我们什么时候对贪婪欲望的寻求,成了一种社会时尚,我们这个社会难道还不该从我们自身有所反思和醒悟吗?
(作者系著名文艺评论家、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修订发布)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