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看了一个在针刺麻醉技术下实施剖腹产手术的视频,再次感到震撼。
针刺麻醉是指通过对特定穴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麻醉效果的一种麻醉方法,源自中医针灸,是我国特有的麻醉技术。这项东方医技,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中国医学科学研究五项重大成果之一。
笔者一直知道针刺麻醉的神奇,但当看到上个世纪70年代所拍摄的在针刺麻醉技术下实施剖腹产手术的真实纪录片时,仍然感到十分惊叹!
1972年,意大利著名导演安东尼奥尼受周总理邀请来到中国拍摄纪录片《中国》,纪录片中有一部分全程记录了针灸麻醉剖腹产手术过程。
纪录片显示,在北京的一家妇产医院,一个安静整洁的场所,一些年轻的医生正准备给一位35岁的产妇实施针刺麻醉下的剖腹产手术。这位产妇35岁,在一家电子工厂工作,这是她怀的第一胎。
医生给产妇在腿上扎了几针,接着还在产妇高高隆起的腹部扎了几针,腹部的针灸针很长。说实话,当看到医生娴熟地将那根长长的针灸针扎进产妇高高隆起的腹部时,那种视觉冲击感是很强的,笔者的心都跟着紧张了起来。但可以看到,这个过程中,产妇情绪很温和,一直是微笑的,这说明她对医生十分信任。
当这些针都扎上以后,医生们给这些针连上了针刺麻醉仪器。在做好相应的准备后,医生们便开始实施剖腹产手术了。
看到医生们拿起手术刀时,笔者的身体都往后仰了,心都跟着揪了起来,不过接下来,视频中手术部位被马赛克了,说实话,笔者心里倒是松了口气,但真的被震撼住了。
手术过程中,有一位医生就坐在产妇头部后方的位置,和产妇聊天,随时关注产妇的感受。可以看到,产妇一直是非常清醒的,而且一直在笑着或和医生交流或听着医生和她说话,她的笑容很好看,眼睛里有光。不久之后,一个小宝宝便被从产妇的肚子里抱了出来,产妇笑得特别开心幸福。
除了这个视频,笔者还看过一些当年针刺麻醉技术下剖腹产手术的纪录报告,和视频中记录的场景形成了呼应和互补。
有一位当年的“采风”(为文艺创作积累素材)记录过1974年春她亲眼观看的一台在某军队卫生队手术室靠针刺麻醉进行的剖腹产手术。
产妇是一位30多岁的农妇,已经有了两个孩子,那是第三胎,胎位不正但羊水已经破裂,因此被紧急送到了卫生队手术室,经诊断决定实施针刺麻醉剖腹产手术。
据那位“采风”同志观察,产妇头上和脑后扎着几根银针,银针尾部连着细细的导线,直通针刺治疗仪,并且准备了药物麻醉,以防万一针麻不行,随时可以注射麻药。
护士给产妇手术部位消毒后,医生便开始了手术:用手术刀划开肚皮、发现出血点就夹上一把止血钳、及时用纱布吸(擦)干净创口的血迹、剪开子宫、取出胎儿、用吸引器吸净羊水……
手术台上紧张忙碌的同时,负责麻醉的军医助理在不停地和产妇聊天,了解她的感觉,及时调整针刺麻醉仪上的电压和电流,还和产妇拉家常,问她家里的孩子们听不听话,大孩子上学成绩好不好…
——这些都非常有画面感,那个视频中所记录的便是这番景象。
那位“采风”同志还描述到,产妇说她听见了手术刀划开肚皮的声音和止血钳碰撞的声音,知道医生在她肚子里翻弄,但没有很尖锐的那种疼痛感,而是有一种说不清的不舒服的感觉,但可以忍受得了。
在缝合刀口的时候,还发生了一点小插曲,有两次产妇因为躺久了,憋了一口气,肠子猛然从刀口涌出来了,医生便立即指示卫生院用消过毒的纱布覆盖在上面,然后叫产妇呼气,配合医生一点一点地把肠子纳入腹中。因为产妇是清醒的,每次都能很好地配合。
术后产妇的肠道通气也比较快,从手术完到通气,只过了4个小时多点。
当时那位主刀的军医还讲,针刺麻醉对患者大脑、神经基本上无损伤,而且在手术过程中能清醒地配合医护人员,术后身体恢复也比较快,这项技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传承和发展。
可以说,上世纪70年代,真的是针刺麻醉技术的高光时刻,当时这项技术的发展不仅开拓了外科麻醉的新途径,也推动了我国的针灸技术走向世界,提高了中医学的国际影响力。
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的针刺麻醉技术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是中西医结合的典范。现在国内还有少数一些医院和团队在坚持对针刺麻醉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如上海岳阳医院、曙光医院。针刺麻醉技术有其独特的优势和生命力,它建立的是种更直接的、更富有人性的医患关系,它应该有广阔的运用前景,能很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不应该没落!
作者:壬岷 ;来源:人民健康论坛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