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祝贺!清华王大中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点击:  作者:赵姝婧 张静    来源:清华大学 微信号  发布时间:2021-11-05 11:21:38

 

 他从国家战略出发

坚定选择了

自主创新的先进核能技术研发之路

带领团队从无到有

开展了几十年的艰难探索

使中国以固有安全为主要特征的先进核能技术

从跟跑到领跑世界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股韧劲干到底

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

国际著名的核能科学家

战略科学家、教育家

王大中

 

今天上午

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

清华大学王大中院士

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年轻的时候,我们曾喊出用我们的双手来开辟祖国原子能事业的春天的誓言,我一直在践行这样一个誓言,努力做得更多、做得更好。

——王大中

 

1

让人生与祖国核能事业

紧紧交织在一起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

党中央决定发展

新中国的原子能事业

1955

清华大学开始筹建工程物理系

并从校内抽调了一批优秀学生

正在机械系读大二

品学兼优的王大中首选入围

 

 

刚刚进入大学时的王大中。

 

1956

清华大学成立工程物理系

聘请了彭桓武、王竹溪、朱光亚等

多位著名学者为工物系学生讲学

大师们的广博知识和治学风范

使王大中对大师之谓有了切身感受

 

一次偶然机会

王大中看到一部科教片

介绍世界上第一座试验核电站

苏联奥布灵斯克核电站

原子核裂变释放出的巨大能量

让他的心灵受到强烈震撼

 

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反应堆工程专业

成为了新中国第一批反应堆工程专业大学生

自此,王大中的求索之路

与我国的核能事业紧紧交织在一起

六十多个春秋

从未改变

 

那时候在我们国家还是一个短腿,所以自己选择了反应堆这样一个工程的专业,希望毕业出去以后,能够在这个领域对国家作一些贡献。

——王大中

 

2

学中干干中学

 

1958

清华大学向上级建议

自行设计和建造一座

功率为2000千瓦的屏蔽试验反应堆

并以此为依托建设我国核能事业急需的

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基地

培养核学科高端专门人才

工程代号正是后来我们熟知的“200

后来也成为了这个基地

以及清华大学核研院的代号

王大中刚刚毕业留校工作

直接参与到了“200的建设中

 

 

“200基地年轻的建设者(左列自上而下第三为王大中)。

 

这是新中国第一座

自主设计与建造的核反应堆

一群平均年龄只有23岁半

清华大学师生

担起了设计、建设反应堆的如山重任

 

摆在他们面前的

只有一套不完整的

苏联同类反应堆的参考图纸

他们没见过反应堆,甚至看不太懂图纸

 

这支年轻的队伍

敢想敢干,在实践中不断成长

马粪纸模型

三合板模型

2×2米的玻璃模型

他们通过制作模型来熟悉图纸

逐步加深对核反应堆系统的了解

他们用几十台手摇计算机进行数值计算

他们既干脑力活、又干体力活

经过六年艰苦奋斗

清华大学屏蔽试验反应堆

终于在1964年建设成功

 

作为主要成员之一的王大中

从做反应堆物理设计

到反应堆热工水力学设计与实验

再到零功率反应堆物理实验

从做模型、挖地基、搬砖头

到调试运行

在理论探究和实践磨砺中

对反应堆工程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

学中干干中学

在实战中经受了从业务能力、组织能力

到心理素质的全面锻炼

逐渐成长为

具有工程实践经验

和战略思维的领头人

 

建堆也是建人。只有将开拓创新科学求实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事业有成。六年建堆的奋斗史告诉我们,科学攻关的过程决不是一帆风顺,而是充满着困难、挫折和风险的,只有知难而进、执着追求,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王大中

 

3

跳起来摸高摘果子

 

1979年美国三哩岛核电站

发生堆芯熔化事故

世界核能事业陷入低谷

 

核事故没有让王大中放弃

研发先进核反应堆技术的想法

而是让他更清晰地意识到

安全性是核能发展的生命线

王大中立志要发展

固有安全的核反应堆

 

我始终有一个理念,觉得对于核能来说,对于核能利用来说,它的生命线就是安全。

——王大中

 

1981

作为访问学者

王大中到联邦德国于利希核研究中心进修

师从球床堆之父苏尔登教授

开展模块式高温气冷堆的设计课题研究

仅一年九个月

就获得了亚琛工业大学博士学位

 

 

1980年,王大中(前排左三)在德国和朋友们在一起。

 

198210月,王大中回国

不久被任命为清华核能研究所副所长

1985年担任所长职务

开始主持低温核供热堆研发工作

经过科学论证

他决定选择壳式一体化自然循环水冷堆路线

计划建设一座5兆瓦低温核供热堆

以掌握其核心技术

 

 

5兆瓦低温核供热堆外景。

 

从立项报告、设计方案

实验现场到建设工地

王大中全程负责,亲力亲为

1986年开工

1989年建成

投入功率运行

这是世界上首座一体化自然循环水冷堆

全球首次采用

新型水力驱动控制棒

具有良好的非能动安全性

获得国际核能界高度赞誉

 

这不仅在世界核供热反应堆的发展方面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同时在解决在中国以及其他很多国家存在的污染问题方面也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德国著名核能专家弗莱厄

 

 

198911月,王大中(左一)宣布5兆瓦低温核供热堆启动运行成功。

 

5兆瓦低温核供热堆的建成

是世界先进核能技术研发史上

又一个重要里程碑

高校研究团队

完成如此复杂的高科技项目

总结经验,王大中特别强调了两点

一是要善于把握技术发展方向

定好项目主攻目标

在制定目标时要跳起来摘果子

这才是适度的高标准

二是要坚持和发扬

众志成城的团队精神

科学组织、团队攻关

这两点也一直贯穿在

他几十年的科研生涯中

 

4

固有安全设想

在中国变成现实

 

为跟踪全球高技术发展

中国启动实施“863”计划

1986年至1993

王大中受聘担任

能源技术领域首届专家委员会主任

主持了我国中长期能源需求预测

完成了我国先进核能技术发展战略研究

确定了快堆、高温气冷堆和聚变堆

等先进堆的研究发展计划

 

在国家“863”计划支持下

王大中带领团队开始了

高温气冷堆技术的研发

经过研究测试和技术突破

1992

国务院批准立项

在清华“200建设

10兆瓦高温气冷实验堆

1995年动工

2000年建成

2003年并网发电

 

这是世界首座模块式球床高温气冷堆

它的建成

标志着我国掌握了模块式球床高温气冷堆的

关键核心技术

形成了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设计建造技术

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创新成果

 

 

200012月,王大中(中)、吴宗鑫(右)在清华10兆瓦模块式球床高温气冷实验堆临界现场。

 

1956

美国著名核科学家泰勒提出了

 “抽出所有控制棒且叠加不紧急停堆

反应堆固有安全的设想

20057

10兆瓦高温气冷实验堆

成功完成了这个没人敢做的实验

这是世界上迄今仅有

在实际反应堆上进行的此类安全验证实验

成功地验证了高温堆的固有安全性

泰勒的设想

半个世纪后在中国变成了现实

 

 

10兆瓦高温气冷实验堆外景。

 

5

中国将继续引领世界

 

王大中并没有就此止步

他又一次站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高度

按照坚持核心关键技术自主创新的既定方针

提出要实现实验反应堆

向工业规模原型堆的跨越

 

2006

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

被列为国家16个科技重大专项之一

目标是建设20万千瓦级商业示范电站

为发展第四代核电技术奠定基础

这是王大中亲身经历的第四座反应堆

 

2008

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重大专项总体实施方案

经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实施

核研院院长、王大中的学生

张作义被任命为重大专项总设计师

 

 

王大中(右)和张作义在工程现场。

 

华能山东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

是全球首座工业规模的模块式球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

具有第四代反应堆主要技术特征

由清华大学牵头技术研发

华能集团、中核集团、清华大学

共同建设

 

 

山东荣成石岛湾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现场。

 

今年912

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

成功实现首次临界

计划年底首次并网发电

2022年投产商运

第一次

中国在先进核能技术开发领域

提前解决了卡脖子技术问题

第一次

在一种工业规模的先进反应堆技术上

我们领先世界

 

中国毫无疑问是全球高温气冷堆的领跑者,而且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将继续引领世界。

——美国核学会前主席、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卡达克(Andrew.C.Kadak

 

 

2021912日,王大中(中)、吴宗鑫(左)、张作义(右)在山东石岛湾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现场。

 

 

6

办学治校的教育家

 

19941

王大中被任命为清华大学校长

面向21世纪

他带领学校领导班子

立足现实,登高望远

提出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办学思路

确立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

人才培养目标

倡导严谨为学,诚信为人的优良学风

制定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三个九年、分三步走总体发展战略

完成了综合性学科布局

 

 

20014月,王大中在清华大学90周年校庆大会上致辞。

 

我们一定不能辜负党和国家对我们的重托,不能辜负全国人民寄予我们的厚望,一定要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创议变成创举。

——王大中

 

 

2013年,王大中参加学术人生讲坛。

 

2020

三个九年、分三步走

总体发展战略收官

清华大学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学校总体办学实力和国际声誉

显著提升

 

 

王大中和同学们在一起。

 

王大中矢志

建堆报国、建堆育人

走出了我国

以固有安全为主要特征的先进核能技术

从跟跑、并跑到领跑世界的成功之路

助力我国由核大国向核强国的转变

为国家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

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位高尚且亲切的长者

一名严谨而有成的学者

一个称职且兼爱的校长

王大中品德高尚、治学严谨、为人谦和

他自强不息、开拓创新

带出了一支志存高远、能打硬仗

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

先进核能技术研发的高水平人才队伍

打造了知难而进、众志成城“200号精神

今天

他仍然引领和指导着这个团队

描摹着先进核能技术研发事业的宏伟画卷

 

如今

王大中进入清华已有68个年头

他仍然满怀深情

牵挂着清华的改革发展

牵挂着清华园的一草一木

 

四季如诗,故事继续

岁月铭记的

是他高瞻远瞩、不断创新的悟性

是他不畏艰辛、不惧压力、敢于超越的勇气

是他坚韧不拔、攻坚克难的韧劲

是他根植内心、从未改变的

深厚的家国情怀

 

 

人物介绍

 

王大中,男,1935年出生于河北省昌黎县。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的核能科学家、教育家。195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1982年获德国亚琛工业大学自然科学博士学位。历任清华大学核能所研究室主任、所长,核研院院长、总工程师,以及清华大学校长等职务。曾任国家“863”计划能源领域首届专家委员会首席科学家,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能源领域首席专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学部主任,中国核学会副理事长,国家核安全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现任国家战略咨询与综合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家核安全专家委员会资深委员。

 

王大中同志在先进核能技术研发领域几十年耕耘,主持研究、设计、建造、运行成功世界上第一座5兆瓦壳式一体化低温核供热堆,主持研发建成了世界第一座具有固有安全特征的10兆瓦模块式球床高温气冷实验堆,并积极推动以上两种先进反应堆技术的应用。王大中院士领导清华大学核能研究团队以提高核能的安全性为主要学术理念,走出了我国以固有安全为主要特征的先进核能技术从跟跑、并跑到领跑世界的成功之路。王大中院士曾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两次(均为第一完成人)、国家教委科技进步特等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多项荣誉。

 

作者:赵姝婧 张静   来源:清华大学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