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正准备杀只太闹腾的鸡来炖,没想到国家先动手了!
据国家广播电视台总局网2月12日消息:经调查,BBC世界新闻台涉华报道有关内容严重违反《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境外卫星电视频道落地管理办法》有关规定,违反新闻应当真实、公正的要求,损害中国国家利益,破坏中国民族团结,不符合境外频道在中国境内落地条件,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不允许BBC世界新闻台继续在中国境内落地,对其新一年度落地申请不予受理。
不知道这份牛年贺礼各位看官老爷们是否满意,反正今天在乡下的笔者是多放了一串鞭炮。
全称英国广播公司的BBC成立于1922年,作为世界上第一家电视台,BBC在传统媒体界的影响力非常之大,并且这种影响力不同于FOX和CNN只在西方圈子内,而是于彼时英国殖民渗透和美国力量的双重加持下,在诸多发展中国家也很有市场,是西方媒体中少有的在三个世界都混得很开的媒体。
所以,不知从何时起,BBC就高举言论自由和政治中立性两张大旗,对外鼓吹自己世界上最权威的媒体。
给大家讲个笑话:美国人夸自己很绅士!很显然,BBC说自己最权威,就像西装革履的美国人一边疯狂屠杀原住民,一边说自己很绅士一样可笑至极,因为它在出生之前,屁股就是歪的。
BBC成立的背景最早可以追溯到一战时期,1915年10月,英国为了获得中立国家的支持和掀起德国内部的厌战情绪,着手成立战时宣传局(War Propaganda Board),它的任务是与情报部门合作,专司针对敌国的心理战和舆论战。
WPB的行动效率很高效,成立没多久,便出台了一份对战争形势至关重要的文件——《布赖斯报告》。
这份报告的主要内容是英国政府对德军在比利时的反人类罪行,比如砍断儿童手脚、侵害妇女、肆意屠杀等。而为了增强报告的可信度,WPB还专门将德军士兵的日记拍成照片公诸于世。
1914年8月16日,巴希奥(Barchon)的大村庄被烧毁,同一天我们于上午11:50穿过默兹河(Meuse)上的桥,到达旺德尔(Wandre)城,这里房子未受损,但所有东西都被细查。最后我们出城,所有东西被毁。在一所房子中发现了一批收集的武器,于是居民全被拉出去杀掉。
——摘自德军士兵日记
因为比利时是中立国(根据法普英1839年签订的保障比利时条约,交战国没无权通过中立国),其存在对国际权益的平衡性有着很深刻的意义,所以该报告的出台犹如一颗超级核弹,很快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掀然大波,从而使幕后策划方达到了全部目的:
1、充分向世界展示了德国的野蛮残暴和对文明世界的威胁,使德国的国家形象遭到严重损毁。
2、成功争取到以美国为首的中立国支持。
3、维持了己方阵营尤其是民众对战争的支持和团结。
3、掀起了德国内部广泛的厌战情绪,导致前线德军士气低落。
布赖斯报告对战局的推动性让英国认识到舆论武器的重要性,战争结束后,为加强己方舆论力量的形象,内阁对舆论部门的管理,逐渐从公开走向表面去政府化的隐蔽。
1919年,WPB并入情报部门,三年后,英国广播电视台在经过MI5(军情五尺)严格的政治审查后得以成立。
而在运行过程中,除保洁人员之外,其他所有雇佣人员在上岗之前和一定的工作时限内,都需要接受公司和军情五处的联合审查。当然,回报也是相当丰厚的:政府的全方位支持,比如外交部门出面帮忙拿他国的准入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CIA和英国情报机构的合作深化(MI6被称之为CIA英国分部),BBC又获得了来自美国的鼎力相助。
作为盎格鲁萨克逊人的“咬人”工具,论当dog,BBC比英国更专业。英国跟美国走,还经历过一番内部斗争,但BBC就不同了,天生就会摇尾巴,都不用主人下命令,只需一个眼神它就会冲上去咬人。
2018年3月,以美国对华发起经贸战而导致中美关系紧张为标志,在一旁摇尾多年的BBC迅速撕下伪装开启疯狗模式,逮着中国就是一通乱咬。
4月2日,中国首座太空实验室坠回地球,大部分零部件在太平洋上空被烧毁,并未对环境造成任何实质性影响。不过BBC却在脸书上发布天宫一号坠落图时配上一句话:the junk is down,“垃圾下落”了。
真就恶心他妈给恶心开门恶心到家了呗?
4月16日,ZTE事件爆发后,BBC在很醒目的位置刊登一篇题为《ZTE事件后重新思考中国向何处去》的文章,内容还是前些年公知们的口头禅:这国怎,我陷思,定体制!
我认为反思还应有第三个层面,即制度问题,也就是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必须重新提出和思考这个问题了。中国企业背后是国家的力量,中国企业技术上缺乏核心竞争力,其核心竞争力往往在于国家支持。然而长远来看,这样的核心竞争力是没有持续性的,因为它缺乏创新最需要的自由,国家干预下的企业是不可能有自由的,而没有自由不可能有真正的创新,有的只是模仿。虽然国家可以用市场规模逼西方企业转让技术,但它无法转化成创新,所以就只能跟在人家的后面。中兴之痛就痛在这儿。
先说你一个外媒反思中国反思个蛋?中国需要你反思吗?你配吗?
再说你们张口闭口自由竞争,国家不干预,我寻思着微软、特斯拉、GE、洛克希德马丁、波音这些公知们引以为傲的美国科技企业,他们的关键科技哪一项不是由美国政府主导的MCF(军民融合战略)战略转化而来?
说中国没创新,难道中国移动通讯技术是用键盘敲出来的?超音速巡航的歼20装的是喷子发动机,敲几个字就能飞一千多km?还真张口就来,有键就行?
还有你们所谓的市场自由就是BOSS打不过小怪就拔网线?抱歉,是在下孤陋寡闻了...
同样的事情还发生在华为身上。2019年3月7日,在华为起诉美国的新闻发布会上,针对外界对华为设备安全性的质疑,华为全球网络安全和隐私官约翰·萨福克表示:仅仅根据某供应商提供的设备上的商标,就认定该产品来源于这个供应商,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某个产品上可能印着华为的名字,但通常只有大约30%的部件来源于华为。
这番话到BBC口中就成了:为了规避美国的打压, 很多中国高科技企业开始隐藏自己的属地身份。言下之意就是,中国高科技企业在全球市场中为逃避审查开始躲猫猫。
这就会给很多不明就里的西方人一种错觉——你华为要是没问题,干嘛要隐藏自己属地身份躲猫猫?所以你这样搞,一定是有安全问题!
可问题是现代制造业全球分工全球采购是基本游戏规则,按BBC的说法,苹果产品的零部件就没一个是自己生产的,200多家供应商中国占大头,难道苹果也是为了躲避中国的安全审查?如果苹果下次被调查了,建议公关部不要来找中国,直接找BBC。
而疫情爆发后,西方媒体更是在BBC这条头犬的带领下,进入群狗乱咬模式。笔者在网络社交平台通过“中国疫情”、“中国外交”、“中国经济”、“中国新疆”、“中国香港”、“中国武汉”这几个关键词前加上“BBC”后发现,造谣抹黑类的假新闻简直是层出不穷。
比如中国疫情:去年12月10日,环球时报发表了一篇关于意大利学者的最新研究,内容是一名2019年11月21日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的4岁儿童,存在感染新冠病毒的可能性。
就是这么一件简单的介绍性新闻,到BBC驻上海记者Robin Brant口中却是:中国媒体这么关注这件事,说明中国想“引导”国际社会对新冠病毒源头认知,让人们认为新冠病毒的源头不在中国。
我们需要“引导”吗?现在世界主要怀疑对象难道不是你美国主子的德特里克堡吗?他这段话就是典型的语言陷阱:先用潜台词坐实中国是病毒起源地,然后再用“引导”一词给外界造成一种我们犯罪后又甩锅的错觉。
BBC的逻辑是这样的:有利于中国的新闻即便是再正常再简单不过,那也是中方别有心的刻意所未,不利于中国的新闻即便再离谱再假,那也是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方方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这位以感受社会黑暗和阴暗面著称的大师,仅凭道听途说就写出了一本符合西方舆论导向的日记。于是,在BBC颁发的“巾帼百人”奖项中,她名列前茅。好家伙,一个能把活着的人给写死,成天与精日份子为伍的作“假”也担得起巾帼之名,你敢信?
比如中国外交:针对中国谴责澳大利亚士兵屠杀平民一事,BBC记者声称中国这是在干涉他国内政。
笔者只能继续好家伙,不知这位记者是眼瞎还是脑子瓦特了?澳军在阿富汗杀人放火,割喉取乐是澳大利亚的内政,合着阿富汗自古以来就是澳大利亚的一部分?那这不间接证明澳大利亚是侵略军,堪培拉政府就是侵略军头子?
dog护主也不是这么护的啊!照这个逻辑,你BBC谴责中国谴责澳大利亚军队屠杀平民是干涉他国内政就是干涉我国内政咯?老双标dog了!
比如中国武汉:在今年1月BBC拍摄的《重返武汉》节目中,镜头所到之处,皆是十八线破败农村之感,仿佛置身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
镜头艺术,一直是BBC抹黑他国的制胜法宝,东西是真东西,场景是真场景,但人的本性是喜欢一切美好,包括眼睛。而BBC通过暗色系的主调去拍摄视频画面,无形中就会给人一种压抑感,使得观众内心产生厌恶情绪。
而同样是矮房小巷,笔者镜头下的武汉是这样的——
是不少感觉敞亮多了?不得不说,在有些技术性咬人方面,BBC还是有一套看家本领的。
文章最后有话说
在我老家,大年初一是不能动刀的,因为不吉利。但有时候牲畜叫得太烦,让人不得不动,杀个一两只震震场面,让其他牲畜见见血光之灾,他们也就安静了,这叫杀鸡儆猴。
啊,不对,今天应该叫杀狗儆牛!
不要以为牛年咱种花家就不吃牛肉了!
最后,祝各位小伙伴新年吉祥,财源滚滚,牛年每天有牛肉吃!
文章来源于戎评 ,作者戎评说策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